標籤:

糖尿病不怪糖,怪誰?


本文提綱如下,供讀者快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章節。

第一,中國有多少糖尿病患者?

第二,什麼是糖尿病?

第三,為什麼人們害怕糖尿病?

第四,糖尿病的發病原理及分類

第五,糖尿病的發病病因

第六,糖尿病與糖的關係

第七,糖尿病怎麼治


第一,中國有多少糖尿病患者?

這個數據說出來嚇死人,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已經高達1.14億人了。全國一共才14億人,有十四分之一都是糖尿病患者,可見這種病的普遍性。而國際糖尿病聯盟公布了一組數據,目前全球共有4.25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國的患者又是佔了全世界患者的四風之一。太嚇人,太嚇人!

根據各種專家預測,到2025年,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將達到3.8億人。

第二,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又叫「富貴病」,這個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其實糖尿病就是血中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血糖過高,出現糖尿。這麼解釋感覺糖尿病也沒什麼呀,不就是尿個糖嘛,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別著急,慢慢往下看。

第三,為什麼人們害怕糖尿病?

國外給糖尿病起了個名字,叫「沉默的殺手"(Silent Killer)。都能成為殺手了,而且還是一個黑暗中沉默的殺手,光聽外號就很怕了,接下來就講講這個殺手的故事。

1,它讓人常常覺得口乾舌燥想喝水,半夜尿多而多次醒來;這個好像也沒什麼可怕的。

2,儘管已吃了不少東西仍然覺飢餓感,體重減輕、嗜睡等等;這個影響到精神了,讓人感覺有點兒不舒服。

3,經過前兩個階段後,殺手終於顯露出它的可怕之處—併發症,併發症隨之悄悄地在全身各處發展著。 這個時候已經是糖尿病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了。

所謂"糖尿病"併發症,可以上至頭頂下至腳,憂慮、自律神經失調,神經障礙、蛀牙、口腔炎、心肌梗塞、肺炎、白內障、支氣管炎、皮膚病、肺結核、肝硬化、生育異常、流產、腦血栓、腦梗阻、陽痿早泄、腎功能不健全、膀胱炎、尿毒症、尿道炎、女性下體發炎、壞疽、足病變等等。 在這些併發症中,出現率最高的是腎病、視網膜症和神經障礙,稱為"糖尿病"的"三大併發症"。如果非要加一個概率的話,那就是80%,80%的患者一定會得這三大併發症。

我自己親戚中有一個得了糖尿病,病情加重後,有一天起來雙眼失明,著急的全家人趕緊去醫院,即使注射了胰島素藥物後雙眼才慢慢看清楚,發生在身邊的例子更具有衝擊感,對糖尿病的感觸更深。

看看那麼多種疾病,光是一種就夠難受了,如果一個人把上面描述了病都得了一遍,那估計這個人離死也就不遠了。怪得不糖尿病叫「沉默的殺手」。

第四,糖尿病的發病原理及分類

糖尿病主要分為四型: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常見的是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發病年齡較小,兒童和青少年比較常見,急性發病;II型糖尿病常見於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處於慢性發病。(最近答主在給全家人買保險,看了很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發現99.9%的保險都只保I型糖尿病,還設了很多嚴格的條款,感覺很坑的樣子)

I型糖尿病的發病原理是患者人體胰腺中的β細胞受損而無法分泌足量的胰島素,導致血糖濃度居高不下,從而出現糖尿病癥狀。

II型糖尿病的發病原理是患者體內的β細胞能夠正常分泌胰島素,但其肌肉、脂肪、肝臟等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細胞上的受體不能與胰島素很好地結合,導致胰島素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而血糖濃度升高。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發生的糖尿病,是由於懷孕期間雌激素、孕激素等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所致。

上述表述看著就枯燥,網上一位網友舉了個例子很形象,我認為講的也很好,分享給大家:

你可以認為胰島素就是你擁有的金錢,當你體內血糖高的時候就需要花錢把它幹掉。那麼就存在兩種情況(I型和II型),一種是你是窮二代(I型-遺傳性的),家裡沒錢,多餘的血糖干不掉;另一種情況是你有錢,但是錢貶值了,或者是物價上漲了(II型-後天造成的,當然也有遺傳因素),你的錢同樣不夠花,導致多餘的血糖干不掉。錢不夠怎麼辦?借啊,就是靠吃藥打針補充了。為什麼要幹掉多餘的血糖,因為體內的血糖高了容易引起併發症,各種疾病跟蹤而至,畢竟甜的東西容易招惹病菌。

第五,糖尿病的發病病因

很遺憾,人體結構太複雜了,醫學界到現在也沒有找到糖尿病的具體發病機制。但是根據臨床病例發現,主要跟下面兩個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I型或II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臨床上至少有60種以上的遺傳綜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2,環境因素

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II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使具有II型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 I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統異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薩奇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後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破壞胰島素β細胞。

看了這個發病病因,也不要被嚇到,說什麼遺傳因素屬於先天沒法改變這些喪氣話,這裡我要告訴去,糖尿病雖不可治癒,但可以控制!糖尿病雖不可治癒,但可以控制!糖尿病雖不可治癒,但可以控制!(重要的話說三遍)第六,糖尿病與糖的關係

從發病病因上我們得知,環境因素中的肥胖可以導致II型糖尿病,而人體攝入過多的糖又可以讓人變的肥胖,所以攝入過量的糖可能導致肥胖,肥胖有可能引發II型糖尿病。

因此糖尿病和糖的關係密切。

第七,糖尿病怎麼治

說了前面六大點,患者最關心的就是怎麼治,雖然沒法治癒糖尿病,但怎麼控制呢,下面我就羅列一下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1,嚴格控制飲食

飲食永遠都是人攝入營養唯一的途徑,無論是 I型或II型糖尿病,發病原理上都是血液中的糖濃度升高了,而自身的胰島素無法處理。所以控制飲食,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多吃粗糧,蔬菜等,如果需要具體食物,可以諮詢認識的營養師,或者諮詢我也可以。

2,鍛煉身體

除了控制糖的攝入,另外一個途徑就是加速血液中的糖的使用,最佳辦法就是體能消耗,人需要燃燒體內的血糖提供能力,通過鍛煉身體,自然血糖濃度也就降下來了。

3,藥物治療

得病了吃藥,已然成了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對於糖尿病來說,要慎重,不要輕信電視廣告那裡那些降糖降壓的葯,中國龐大的糖尿病人群演化出一個龐大的用藥市場,所以各大製藥廠家都會生產相關功能的保健葯,注意,我這裡說的是保健葯,電視廣告裡面大部分都是保健葯,這類葯特點就是性價比低,你說他沒效果吧,還是有一點兒,你說他有效果吧,又不明顯,這就是這類葯的特徵,性價比不高。

如果需要藥物,在中國,還是建議去正規的公立三甲醫院去找醫生開藥,這樣的葯才性價比高,才有保障。

圖片中藥物僅供參考,具體需要詳細諮詢醫生。

再次強調吃藥只是控制,做好控制飲食和鍛煉身體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不要偷懶,不要絕對依靠藥物,控制糖尿病也沒有那麼難。

我是守護健康傳播者,歡迎關注,後續為大家分享更多健康知識,守護健康,預防疾病,有問題也可以私信諮詢哦!


感謝邀請。

糖尿病其實是一種複雜的綜合型疾病,我們所找到的「誘發糖尿病」的證據其實並非絕對的證據,所有的科學理論都是建立在觀察、實驗和最終推論的基礎上,並不是他絕對,它必然就是如此。根據所有學說累積起來的經驗,我們找到了「胰島素」這個體內的激素,它是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如果這個胰島素有了問題,那必然,我們的血糖就再也沒有可以處理它的激素了,自然就有糖尿病的癥狀出現,所以,我們「推論」這糖尿病和胰島素出現了問題是最相關的。而胰島素出現問題的原因,經過研究又有了很多種實驗結果:如胰島細胞受到了損害(胰島細胞無法再生),再也無法釋放胰島素,如胰島素靶向出現了問題,無法有效作用,或胰島素抵抗,敏感度降低,工作效率的緩慢等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胰島素在我們體內無法正常作用。

根據這些科學研究,最終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一些總是吃甜食,攝入糖分過量的人,它們的胰島每天都要承受很大的負荷,久而久之,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也就是胰島沒法很快感知到血液中血糖是很高的,無法快速有效降糖,連自己都忙糊塗了;或者長期胰島的重大負荷損傷了胰島細胞的工作,也就是「過勞死」,而胰島細胞又無法再生,從而成了糖尿病;而經常吃糖過量的人群,一般熱量攝入高,肥胖幾率較大體型肥碩,會增加胰島素的釋放單位,給胰島進一步帶來麻煩,增加了胰島素抵抗,所以最終,我們也是「推斷」出,長期過多地吃糖,的確和糖尿病的誘發還是有一定關聯的。

但就如前文所說,這一切都是基於科學實驗和間接證據的推論,糖尿病究竟和什麼因素相關,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特別是複雜的一型糖尿病,現在判斷和長期的飲食習慣、作息習慣、身體素質抵抗力、環境、情緒等等都是相關的。我們只能說明「吃糖」是誘發糖尿病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但並不能說「只要多多吃糖,我們所有人都有可能得糖尿病」。而現代醫學發現了更多和慢性疾病相關的信息,那就是遺傳基因基本決定了50%以上的爆發率,也就是說,如果有糖尿病家族遺傳病史的人群,比普通人來說有大得多得多的幾率爆發糖尿病,比如小明有家人就是糖尿病,那麼小明即使不吃糖也有很大可能得糖尿病,小剛沒有這個遺傳病史,小剛每天都要吃很多甜點,他也並不一定患糖尿病的幾率高於小明。結論就是:我們不能把的糖尿病的責任都推給「吃糖」,但如果我們如果不過分吃糖,能控制自己的嘴,那麼我們可以減少一絲爆發糖尿病的幾率。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糖這個問題也有很多朋友都問過,其實只要能維持自己血糖處於相對平穩的狀態,糖尿病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物,哪怕是甜點,只要能控制自己的食慾,吃個一兩口蛋糕,對血糖的影響沒準也不會有自己想得那麼可怕。重點不是吃什麼的問題,而是糖分攝入的總量的問題,還有短時間內讓血糖上升速度的問題。比如糖友總得要吃飯,米飯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最終分解的它也是葡萄糖,我們除開升糖速度不說,這一碗米飯的糖分其實和一小塊蛋糕沒差多少,那為什麼糖友可以吃米飯不能吃蛋糕?就是在短時間內蛋糕可以讓血糖上升更快的問題上。所以,不是糖友不能吃糖,而是要衡量這種食物在短時間內是否能讓你服用的降糖藥效或注射的胰島素能「控制」血糖的平穩,如果是高升糖食物,我們自然不推薦,但如果忍不住心裡的饞勁兒,推薦「少食多餐」「少量多次」,來彌補它們升糖速度快的短處。


患上糖尿病,切記早餐三大禁忌!這樣就能輕鬆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目前全國有接近2億的糖尿病患,並且數量還在不斷上升,並且越來越多年青人患病,這是非常可怕的。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一旦患上是無法根治的,如果不配合醫生治療方案,自己加以注意,那後果非常嚴重。

常言道「少動嘴,邁開腿」,就是指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禁忌食物,多走動運動,控制好血糖,避免併發症。

一日之計在於晨,在新的每一天里,早餐是開啟美好一天的第一頓飯,吃好了一天都有精神和狀態。

而病患更是需要注意,保持血糖的平穩,又要配合藥物或者胰島素注射,那麼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早餐的禁忌嗎?

拒絕油條

中國傳統早餐有很多,其中受較多人喜愛的有豆漿油條,但是糖尿病患切記禁食油條。

油條油炸較為熱氣,並且營養成分不高,多吃會讓血糖不易把控,更容易引起多種併發症,影響身體健康。

拒絕白粥

白粥會讓血糖快速上升,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是大禁忌。熬制後的粥會讓人體快速吸收,對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而言,非常關鍵。

拒絕點心

許多人早起喜歡吃些點心糕點作為早餐,但是糕點大多數是用麵粉製作,進食後在體內會轉換成熱量,這也是非常影響血糖控制的。

有讀者表示,如果以上這幾種都不吃,那幾乎沒有可選擇的早餐了。其實,已經確診患上糖尿病,本身就需要忌口,沒得選擇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是也可以儘可能選擇類似麥片或牛奶等作為早餐。

另外,每天早上最好的生活習慣,是起床喝一杯純凈水,不僅可以清洗腸胃,還能喚醒沉睡一晚的身體內臟器官。

另外,每天保持喝純凈水是最利於人體的,特別是由益方泉凈水器過濾後的純凈水,沒有過多的雜質和重金屬元素,也沒有礦物質,對於需要任何人群都是適合的。

京東:益方泉旗艦店,學習更多健康喝水的知識點。純凈水有益身體健康,給家人和自己最好的生活呵護,益方泉為您放心飲水護航!


傳統上認為,糖尿病是由於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所造成的。缺乏胰島素,體內無法利用葡萄糖,因此造成血液中的葡萄糖量過高,而組織所吸收的葡萄糖量過低,從而導致糖尿病。

而中醫認為,糖尿病患者的問題不是因為糖多了,而是因為身體吸收糖的效果差了,留不住糖!血管里的糖高,不代表五臟六腑和全身細胞都有充足的血糖供應。糖尿病患者多因為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導致肝臟代謝紊亂,從而影響身體對血糖的吸收,導致血糖積聚在血管中,沒有被充分利用。

高血糖的糖尿病人測量血管里的糖高,而身體內全身細胞實質是缺糖的,所以渾身沒勁!所以單純降糖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長期服用降糖葯,對肝腎也有一定的損傷。更重要的是,長時間服用降糖葯會嚴重降低糖友的生活質量!

中醫指出,糖尿病的主症是「三多二少」,即多飲、多食、多尿、消瘦、乏力。

這些癥狀的出現都與肝胰脾腎有著內在聯繫:肝與肺經脈相連,若肝失疏泄,氣火灼傷肺津,肺失治節,不能敷布水津,直趨於膀胱,則煩渴多飲,尿頻量多。肝與脾胃關係密切,若肝鬱橫逆,乘侮脾胃,脾失健運,精氣不升,谷氣下流,就成消渴。脾胃失於健運則不能輸布水谷精微而營養四肢骸,故見消瘦、乏力。肝腎乙癸同源,若肝鬱化火,會下劫腎陰,腎之開合失司,約束無權,會尿頻量多,小便混濁如脂膏,有甜味。

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與血瘀阻絡有關。肝主疏泄,調節著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若肝鬱氣滯,血行不利,久而成瘀。瘀血阻於心脈則胸痹胸痛,阻於腦絡則中風偏癱,阻於目竅則眼底出血,阻於肢體則疼痛麻木,並引發各類併發症。

因此,要解決糖吸收的問題,最根本一點就是要調理和修復肝脾腎,恢復紊亂了的代謝功能,從而促進身體自身對血糖的吸收,這才是一個治本的方法!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到目前為止,還不是特別確定。專家學者們認為,它與下列因素有密切關係:

第一,遺傳因素。

糖尿病有著很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得糖尿病的,子女患糖尿病的可能性達到30%,父母雙方糖尿病,則子女患糖尿病的風險上升到50-70%。

第二,一些環境因素。

比如高脂飲食、高糖飲食、肥胖、缺乏運動、病毒感染等等。

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見於肥胖者,他們往往大腹便便、脖子粗短、胳膊、腿偏細,這常常被稱為典型的糖尿病體型。

如果說糖尿病不怪糖,也不是特別準確。高糖飲食,確實是誘發與加重糖尿病的因素之一,注意是因素之一。

1,高糖飲食能使糖尿病發病風險增加。

比如,一個沒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他如果長期、大量攝入碳酸飲料,或者其他含糖高的飲料,他很可能就會患上糖尿病。這樣的病例也不是一個兩個。

2,高糖飲食能使糖尿病的發病時間提前。

比如,一個人正常飲食,到了50歲發現患了糖尿病,那他如果長期高糖飲食的話,他很可能30多歲就發病。

3,高糖飲食能使糖尿病病情加重。

這個臨床上更是常見。常常聽說哪個哪個糖尿病患者喝了一杯汽水或吃了半個西瓜,結果血糖飈上去了,引發了併發症......

雖然不能說糖尿病完全是由於高糖而引起,但糖尿病還是與高糖飲食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糖尿病是一種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疾病,大家平時能從很多醫療廣告或者賣葯的那裡獲取一些關於糖尿病的知識,我不做評價。在此篇文章中,彩虹醫生的內分泌科醫生,從專業角度與大家簡短地談論一下糖尿病。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

絕大多數內科疾病都有個進展的過程,糖尿病也不例外,簡言之,糖尿病患者會經歷從「糖代謝異常」「糖尿病」這麼一個過程。具體過程很複雜,在醫學發達的今日,科學家尚未徹底搞清楚糖尿病的發病機理。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出現了糖代謝異常或者糖尿病呢,在未進醫院之前,如果出現以下癥狀:「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視力下降、皮膚瘙癢、乏力、傷口破潰不易癒合、容易感染、肢體發麻等等,要注意考慮是否得了糖尿病,但是許多患者無任何癥狀,僅見於健康檢查或因各種疾病就診化驗時發現高血糖。

糖尿病的最終確診需要到醫院抽血化驗,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是WHO(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診斷標準(1999):

糖尿病癥狀+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實驗2小時後血漿葡萄糖≥11.1mmol/L。需重複確認一次,診斷才能成立。

大家會想,世界那麼多人,為什麼我得了糖尿病呢?凡事有果必有因。

前面說過,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至今未研究清楚,你也不必太過糾結,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 遺傳因素參與糖尿病的發病,但不是絕對的,而且這裡所謂的遺傳是指直系親屬中有得糖尿病的,其下一代比常人更容易得,不是一定會得

2.環境因素 包括老齡化,現代生活方式,營養過剩,體力活動不足,子宮內環境及應激,化學毒物等,通俗的講,就是老年人,肥胖的,不愛活動的,長期接觸化學毒物的更容易得糖尿病,還有出生之前母親肥胖的,以後也容易的糖尿病,所以說,為了自己的孩子以後不得糖尿病,懷孕期間要理性的加強營養(還沒懷孕的快劃重點)

3.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 這方面比較專業,簡單跟大家科普一下;人的內臟之中有一個器官叫做「胰腺」,也就是咱們俗稱的「獅子肝」(豬)。

胰腺主要的作用是分泌多種激素和消化液用於身體的新陳代謝。其中有一種細胞叫做β細胞

這種細胞能夠分泌胰島素,胰島素作用是降低血糖。各種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或者胰島素作用障礙的因素都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最常見的不良因素是攝食過多/體力勞動過少導致的肥胖,肥胖可通過多種複雜的機制損害β細胞。

4.葡萄糖毒性和脂毒性 大致就是血液中的過高的葡萄糖和血脂會損害胰腺和β細胞,進而促進和加重糖尿病。這個也好理解,打個比方:正常情況下,人類身體的細胞是泡在生理鹽水裡面,而糖尿病病人就是把胰腺細胞泡在糖水和油裡面,結果可想而知!

醫學是進展的,相信以後還會有新的發病機制被發現。

說了那麼多,給大家總結一下:一個人如果出生之前父母過於肥胖,出生之後好吃懶做,肥胖,高血脂等等,他就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發病過程比較隱匿,常常不知不覺就得病了,所以體檢很重要。我覺得現在大家都有這個條件,你可以為了一頓飯去花上幾百元,為何就不能每年去體檢一次呢!幾乎所有的病,發病早期給予干預和治療,花錢少、預後好,何樂為不為呢?出現以上不適要及時去醫院,掛內分泌科的號就診。小提示:去醫院的時候不要吃飯

糖尿病診斷很簡單,但是其病程遷延反覆,期間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會有很多併發症,在以後的文章中會為大家詳細介紹。

小貼士:幾個糖友們比較關心問題。

1.健康人多吃糖會導致糖尿病嗎?

老百姓都說別吃太多糖,吃多了會得糖尿病。這件事是絕對的嗎?當然不是。吃糖多,不一定就絕對會糖尿病。吃糖多有很多害處:肥胖、齲齒、心血管疾病、多種癌症等。所以不建議多吃糖。

2.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糖?

嚴格來講,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糖的,但是得有個量,這個量很難把握,所以我們得觀點是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糖,最好別吃,偶爾吃過一兩塊糖也沒多大影響。

3.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嗎?

「連水果都不讓吃,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對這種心情,我們十分理解,深表同情。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關鍵問題是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水果的問題。必須肯定的說,水果中含糖,有些水果中還含有較多的葡萄糖,所以吃水果前,至少要了解兩件事情,一是現在自己的血糖控制的怎麼樣,另一件是要吃的水果中含葡萄糖量有多少。一般而言,血糖控制較好的時候,每天吃1-2個水果還是可以的,控制在1斤左右即可。那麼糖尿病患者什麼時候吃水果最好呢,建議兩餐之間

總結一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前提是血糖控制良好,建議兩餐之間吃水果,盡量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蘋果、桔子、西瓜、甜瓜、葡萄、梨子、獼猴桃等),控制在每天1斤左右即可。


很多朋友在得了糖尿病之後,會被迫的改變飲食習慣,希望能夠通過調理飲食去減輕糖尿病出現的癥狀。但首先要明白的是,為了糖尿病去改變我們飲食習慣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目的為了控制血糖,這麼說是沒錯,但是通過飲食真的能夠直接控制血糖嗎?答案也帶有辯證性。我們只能說食入過多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血糖升高,但是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難道血糖就不會增加了嗎?

在我們身體內能夠控制血糖的器官便是胰臟,胰臟通過分泌胰島素來調節平衡血液中的葡萄糖,使葡萄糖在體內形成一種平衡。所以說,胰島素的分泌也是能夠引起血糖波動的一大原因,但是身體受到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血糖一度升高的時候,這種平衡就會打破,導致出現糖尿病的癥狀。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糖友們就明白了,我們控制飲食的目的是控制血糖,而控制血糖的根本就是提高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那麼怎樣的生活飲食才能養護胰臟,提高胰島素的分泌呢?

1.銀耳:

具有滋陰,調理乾燥,養胃的功效。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由於其低熱能和豐富的食物纖維,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具有延遲血糖升高的作用。

近年來,據報道,銀耳含有更多的多糖,這對胰島素降血糖活性有影響。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尋常型銀耳的多糖可以將動物的胰島素作用時間從3小時延長至4小時至8小時至12小時。因此,糖尿病患者應經常吃銀耳。用法:15-20g銀耳,燉後取食,每日一次。

2.西紅柿:

西紅柿味甜,酸,性微冷。能清熱解渴,滋陰,涼血。具有生津止渴,養胃,解毒,清熱,涼血平肝,養血養血,改善食慾的功效。降低血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此外,它含有大量的鉀和鹼性礦物質,可促進血液中鈉鹽的排泄,具有降壓,利尿,消腫的作用,對高血壓和腎臟疾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牙齦頻繁出血或皮下出血的患者血壓降低,吃西紅柿有助於改善癥狀。適用於發燒,口渴,食欲不振,慢性牙齦出血,貧血,頭暈,心悸,高血壓,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腎炎,夜盲症和近視的人群。

注意事項:急性腸炎,痢疾和活動性潰瘍患者不宜食用。

3.生菜:

生菜中含有大量的的煙酸,經常食用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而且生菜可以刺激胃腸蠕動,糖尿病胃輕癱和便秘有輔助治療作用。生菜含有比鈉多27倍的鉀,可以促進排尿和降低血糖

食用提示:為了避免大量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洗凈後萵苣葉的營養價值高於莖的營養價值。

3.芝草多糖

多糖補胰臟,多糖雖然也帶「糖」字,但是多糖是指有多個單糖組成的糖鏈,並不是指糖分,能夠對胰臟細胞起到很好的修護作用,所以要常吃富含多糖的食物。

中醫《神農本草經》所述的芝草便富含芝草多糖,芝草多糖能夠修復胰臟細胞,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並且還含有腺苷和三萜成分,能夠提高腎小球對葡萄糖的轉化,起到降糖的作用,是很好的穩糖降糖的食物之一。


作為醫務工作者,這個問題有點複雜。「糖」可不背「糖尿病」這個鍋。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疾病,其發病原因複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遺傳因素也很重要。假如有家庭遺傳史的話,就一定要多加註意,屬於高危人群。

我只想講身邊的幾個糖尿病患者吧。這些病例講出來,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得到借鑒和啟迪。

一、病例A:男性,62 歲,患糖尿病已8年。繼髮型糖尿病。一直在打胰島素。身高178,體重也是微胖型,愛煙酒。去年起突然開始了運動,每天早上起來,風雨無阻地走上一個小時,晚上吃完晚飯後再次走半小時,半年後人減重了20斤,血糖恢復正常,再也沒有用胰島素了。

二、病例B:女性,55歲,突然口乾、口渴,經查,空腹血糖偏高。開始服用二甲雙呱。後來堅持飯後運動,每天快走一小時,每天中、晚餐做米飯時加入一把蕎麥,堅持了半年時間,血糖也恢復正常。

三、病例C:女性,13歲。家長對她一直很溺愛,經常點外賣,愛吃零食,喝各類飲料,每天零花錢都在一百元左右。結果,孩子長得胖胖的。有天查出得了糖尿病。因為這個病例我沒有跟蹤,所以不知她現在治療如何。

舉這幾個例子,只是想說明,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太複雜。個體的治療方案也有差異性。如病例A、B,也許不少人持懷疑態度,但確是真事。

但無論發病原因如何,建議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循「五駕馬車」的治療方式,注意控制飲食方式,適度運動。


糖尿病並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血糖才高。

正常人糖吃多了,血糖能夠很快降回正常水平。而糖尿病人卻不行,為什麼呢?

因為糖尿病人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了。

通常,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在體內會被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而進入骨骼肌和脂肪細胞的葡萄糖需要依賴胰島素,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葡萄糖才能夠進入骨骼肌形成肌糖原或者進入脂肪細胞轉化為脂肪貯存。

很多人認為2型糖尿病是因為胰腺功能存在障礙,導致胰島素的分泌出現了問題,但其實,大多數2型糖尿病,在開始的時候胰島素不但不缺乏,反而分泌過多,形成高胰島素血症。

因此,血糖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依賴胰島素的細胞如骨骼肌和脂肪細胞存在胰島素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不了細胞,導致血糖高。

剛開始,胰腺還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但後來,胰腺功能受損,再也分泌不了那麼多的胰島素了,就有了2型糖尿病。

因此,想要改善血糖,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要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讓血液中的葡萄糖能夠在胰島素的作用下進入細胞,這才是使血糖下降的最好的方法。

具體該如何做呢?

除了使用藥物降糖之外,有2種方法是最實惠,最有效的。

1. 控制飲食,減輕體重

產生胰島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肥胖,因此控制熱量,減輕體重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最有效的方法。不管你原來的體重如何,只要控制飲食,減少熱量的攝入,都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

建議糖尿病人在原來飲食的基礎上,適當減量,比如減少主食的量,減少油脂的量,不吃零食、飲料、甜品等,體重很快就能降下來。

2. 長期規律的運動

運動是天然的「降糖葯」,運動的過程就是骨骼肌消耗葡萄糖的過程,可以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胰島素的作用下進入骨骼肌,供給能量,從而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但這種通過運動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需要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效果,「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是沒有用的。

當然,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糖尿病與糖關係密切,血糖高更可能來自於,身體規避低血糖風險而主動升糖的保護機制!

不了解身體的升糖機制,不可能很好的調理糖尿病。

很多醫生一提糖尿病就說胰島素不足,胰島素抵抗,卻不去排查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只是不斷加大胰島素劑量用來降糖,忽略了身體的升糖激素——腎上腺素、胰高糖素的作用,這是不合理的做法。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時伴有胰高糖素異常升高,或者稱為胰高糖素血症,這其實是身體在進行主動升糖動作,在胰高糖素作用下,胰島素必然受到抑制,增加胰島素注射量也不能緩解病情。

很少有人注意壓力帶來的血糖影響,但是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經證實,持續緊張與壓力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誘因!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大腦為了保證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體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低血糖情況發生,身體會啟動低血糖應激反應,胰高糖素升高,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都會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高身體的血糖儲備。

如果低血糖情況反覆出現,身體會處於戰備狀態,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擁有最強的升糖作用),持續提升胰高糖素——身體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來規避低血糖風險,(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險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會有致命損害)導致血糖居高不下。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發生低血糖的情況,每一次低血糖,都會使下一次應激反應更容易出現,也會使血糖儲備變得更高。這就是為什麼普通人血糖2.8以下才會低血糖,而糖尿病人血糖3.9就會低血糖,有的應激反應嚴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會低血糖!避免持續緊張工作,避免降糖過度,避免焦慮,按時吃飯和休息。

如果日常飲食控制嚴格,又服用阿卡波糖類「糖吸收抑製劑」,容易造成肝糖原儲備不足。缺乏了肝糖原的調節作用,運動或者情緒激動,都極易發生低血糖。有的醫生建議節食,建議運動降糖,建議血糖嚴格控制,卻不懂防範低血糖風險,即使口袋放兩顆糖,也抵擋不了低血糖對身體的傷害,這是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糖對於身體的重要性!一旦糖缺乏,身體進入低血糖狀態,即刻就會損及大腦、心臟等重要的器官!此刻,我必須提醒所有醫學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短期高血糖從來都不會導致身體的損害,更不會造成致命!這一點,醫學家都有共識:高血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長久的高血糖,可能會導致併發症的發生。

但是,低血糖卻是時刻可以要人命的!

任何人都應該知道低血糖的危險!與高血糖不同,低血糖的危險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呈現,並且,如果低血糖得不到及時解決,身體各個器官都會持續衰竭!比如肝腎功能衰竭,昏迷,酮症酸中毒,而這些,也正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那麼,是低血糖容易發生,還是高血糖呢?

那些糖尿病患者真的是愛吃糖,吃了太多糖而導致?

還是因為他們經常不吃早餐、經常工作過度、勞累過度、沒有及時就餐而導致低血糖,而身體無法承受低血糖狀態所造成的各種損壞,啟動高血糖基因進行自動調節,以保證整個身體對糖的需要呢?

或者因為長期應對壓力,致使身體長期處於應激狀態,而導致身體對糖的需求增加,肌體正常的血糖對於這些人顯得不夠,偏低,必須提高血糖供應呢?

又或者是因為血脂過高導致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無法有效捕捉血糖,細胞、大腦需要血糖卻無法滿足,不得不分泌胰高糖素同時抑制胰島素,進一步提高血糖水平?

如果你願意做一個糖尿病病理的了解,你應該會同意我的觀點,那就是:

高血糖可能是身體規避低血糖的必要手段,是積極正面的自救措施,糖尿病患者要處理的,不只是高血糖的問題,更是低血糖的問題!

如果持續低血糖,肝臟就要被迫不斷工作,釋放肝糖,從而增加肝臟的工作負擔。缺乏糖的狀態下,脂肪的燃燒將釋放大量的丙酮酸,而是身體酸化,危害各個器官,導致肌體中毒,而蛋白質在缺乏糖的狀況下燃燒,也會導致身體出現大量的尿酸。另外,這些生化反應將消耗肌體內的氧氣,而使得肌體缺氧,糖在缺氧狀態下的燃燒又會引起乳酸的大量形成,而乳酸的形成,將危害到心臟和大腦,形成致命危害。

最後,介紹糖尿病康復所需的營養素支持:

我們還要了解下糖代謝時需要的營養素,糖、脂肪、蛋白質在提供熱量的時候,必須有各種微量元素的參與,包括維生素B的參與,才能夠充分被轉化利用,而礦物質鉻在身體內,具有替代胰島素的功用,其他如鎂,鋅等元素可以支持人體對抗壓力,酵素可以加強能量的代謝轉化,5-HTP可以增加血清素,緩解身體的緊張減少應激狀態,硫辛酸減輕糖基化反應(硫辛酸在日本最先是用於減輕糖尿病併發症的藥物,由於高濃度硫辛酸對減輕血管硬化和肥胖的效果,以及避免血清蛋白和血管的糖化,已經作為糖尿病輔助食品)都可以不同程度支持糖尿病患者的康復。

糖尿病作為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與多種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醫療對糖尿病的影響只有8%,所以,除了藥物控糖,更要從能量代謝,激素調節,甚至細胞營養利用的層面來分析血糖高的各種可能。要從多角度多方位來調理,飲食,運動,情緒,呼吸,放鬆訓練等都非常重要,遺憾的是,這些是絕大多數醫生的知識盲區。敲黑板,不理解身體主動升糖機理,不去消除應激反應,盲目降糖,這才是糖尿病無法治癒的根本原因。

怎麼判斷自己是應激反應導致的血糖高?要看你有沒有下列低血糖癥狀:

低血糖癥狀: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以及腦功能障礙的表現,初期表現為精神不集中、思維和語言遲鈍、頭暈、嗜睡、躁動、易怒、行為怪異等精神癥狀,嚴重者出現驚厥、昏迷甚至死亡。

如果經常飢餓,心慌,易怒等癥狀,那麼很大可能有應激反應。要先考慮消除應激,遠離低血糖。不宜節食,不宜大量運動和過量藥物控制,容易起到反效果。

希望對你有幫助,專註非藥物慢病康復,關於糖尿病飲食調節,影響血糖因素,糖尿病生酮飲食等內容,可關注我的悟空問答。感謝點贊關注,留言必回。

vista在悟空的243個回答。


推薦閱讀:

進入諾如病毒傳染高發季,家長們如何幫助孩子預防?
引體向上全握和半握有什麼區別嗎?
你得過抑鬱症么,抑鬱症會給人帶來哪些痛苦?
癌症患者該如何面對未來?
喝酸奶真的能補充益生菌嗎?

TAG:糖尿病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