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大家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卻懷念曾經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那種窮開心的幸福?
的確,這樣的事自然是90後95後所不能理解的,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我是80後,讓我這個80後的人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當然,我上一輩的人對這可是太熟悉了,如果我說的不全,歡迎大家來補充
今天我繳電費,我們這裡開始了電費補貼,自然是人很多,排了很長的隊,有人就感慨,如果不是在這裡,大家根本不可能這麼多人在一起相聚,當然是農村的,對他們來說,這種情況只有在過去的生產隊才能出現,好熱鬧,當然來這裡的多半是老年人。這一代人特別有人情味。一個說話,其餘的也就熱情的說起來,聽的我也很投入,畢竟自己沒有經過這個年代。但還是感覺過去的日子有意思
然後就憶苦思甜。什麼過去的紅肉煮饃兩毛五一碗,說的特別香,我都不知是個什麼東東。才兩毛五一大碗,真沒有吃過。聽他們說真是熱鬧,幾毛錢就吃的有滋有味,而且到現在都記得。現在呢,一碗羊肉泡三十多塊,我現在都吃不起了。總之,過去人雖然窮,但的確過得有意思,當然,我也沒有經過那個年代,所以只能聽他們說說笑笑,但現在的生活,雖然大家都有錢了,但花費也多了,真不夠用,整天掙錢,整天愁沒有錢。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給孩子娶媳婦。越來越娶不起了。
歡迎上一輩的叔叔阿姨多多評論,讓大家也了解了解你們那個年代的生活。告訴大家,這個世界比錢有意義的事真的很多。
我是70後,小時候家裡窮,物質匱乏,但並沒有趕上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我的父輩們趕上了,但他們不是懷念吃不飽穿不暖,他們經常會滿足的說:做夢都想不到會有這一天,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出門就坐車,想吃啥就買啥。
但他們依然懷舊,會懷念自己年輕時的單純和幹勁十足,會炫耀自己年輕時多麼能吃能幹……
我想,不管是我還是我的父輩,都不是懷念那段歲月,而是懷念那段歲月中的自己和人性中的溫暖。
那時的我們或天真爛漫或青春洋溢,對人生充滿好奇,彷彿人生充滿了無數的希望和可能性;那時的別人,俠肝義膽,古道熱腸,即使再苦再難也有人相幫。
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過年買新衣放鞭炮。生活越好,慾望越高,何況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在變化,促使你不得不跟著潮流走。
過去的人們貧富差距沒有現在這麼大,人們思想單純,一心奔小康或求溫飽。現在物質條件好了,錢的好處越來越得到彰顯。於是,我們為生存櫛風沐雨;為生活體會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那個時代的窮開心,是大家都窮。可現在是窮了,你就開心不起來。所以,你要馬不停蹄,你要緊追慢趕……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美好和無奈,只是趨利避害的本能促使我們總是放大過去的美好忽略那些無奈。要真把你打回物質匱乏的過去,估計你更懷念衣食無憂的現在。
寫在前面的話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什麼是幸福?那什麼是幸福呢?幸福更多的來自精神層面,來自於心裡的滿足和心情的愉悅。現在的人們衣食無憂,但精神睏乏,所以更懷念當時的窮開心,認為那就是幸福。
01
記得小時候,每天放學到家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灶台下取出烤的黃亮黃亮的玉米面饃,吃著那叫一個香,母親再從鍋里拿一個熱得燙手的紅薯,吃著那叫一個甜,沒菜也吃飽了肚子。
為了讓孩子吃飽,母親蒸饃時把面揉成了好多層,一層白面,一層玉米面,這樣就成了「花捲饃」,或是把面放到盆里,倒上水,再放上幾個紅薯,然後揉在一起,就成了紅薯面饃。
就是吃著這樣的饃長大的,不得病,身體健康著哩。
雖然食品單一,營養不豐富,但食品安全呀。
02
吃飯時,都互相串門,吃著、說著、笑著,他家飯好,就吃幾筷子。閑暇時,大家聚在大槐樹底下,談天說地,大人講小孩聽,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好熱鬧。
記得當時過年,小孩要穿新衣服,就把大人的舊衣服翻新,染一下顏色,門前的你給裁剪,她給縫製,新衣服很快做成,穿著也舒服,也高興。
雖然窮,但左鄰右舍的鄉親互幫互助,憨厚淳樸,待人心誠。
03
記得小時候過年,小朋友三五成群「打炮仗」、滾鐵環、盪鞦韆、出村看電影,很少待在家裡。有本「小人書」,幾個小朋友一起看,男孩子玩「洋火搶」,女孩子玩「踢毽子」。熱鬧,健康,快樂。
現在過年坐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費時費力傷身體;打麻將、玩撲克,輸錢賭博傷和氣。
總覺得那時過年年味濃,現在過年買現成。
04
當時家裡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騎哪放哪也不會丟,騎著悠揚,哼著小曲,那叫一個自在。現在,農村都堵車,城裡沒地放,那叫一個堵心。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麥浪翻滾,一望無垠,油菜花招蜂引蝶,沁人心脾,空氣新鮮,萬里無雲。現在,霧霾遮日,車輛限行,學生放假,工廠停工,那叫一個煩。
汽車成災,環境污染,霧霾遮天,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我們現在衣食無憂,但我們仍然懷念那時的人們是那麼的善良淳樸,人們的感情是那麼的真摯純厚;那時的環境是多麼的優美,交通是多麼的順暢;那時的四季是多麼的分明,花兒艷,蟲兒叫,鳥兒鳴;那時的社會是多麼的清凈而不浮躁;那時的幹部公正廉明,群眾齊心協力……
讓我們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爭取自己的幸福,這樣,我們才有自己真正的幸福生活。
這就是所謂的知足常樂的道理。物質豐富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缺失了精神的享受,所以,當我們在暫時貧窮狀態的時候,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做人,越沒錢,越要懂得窮開心。
人,什麼最重要,我覺得,心態最重要。我們大家都是普通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自己不容易的生活,特別是當自己沒錢的那個階段,我們一定要懂得:越沒錢,越要想方設法窮開心。什麼叫窮開心呢?簡單地說,窮開心,其實就是一種在簡單中尋找快樂,在艱苦中找到滿足的意思。所以,窮開心,其實,是一種笑對人生的心態,在這種心態的陪伴下,我們很容易走出困境,走回屬於自己的快樂人生中。
比如,在單位里,你越沒錢,你越要懂得窮開心。在單位里,各色人等,肥瘦美醜,有錢沒錢,都集聚在一個小範圍里。因為各自身份,各自財力,乃至各自的影響力不同,所以,彼此的關係都變得微妙起來。有錢的,似乎講話更大聲,更硬氣,沒錢的,似乎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其實,這是錯誤的,越沒錢,我們越要開心,越沒錢,我們越要懂得在單位里努力工作,開心生活。平時打打球,逗逗樂,業餘時間,讀讀書,去學一門技藝,也許,經過幾年的磨鍊,你將不再是原來的你。而經歷了窮開心而走過來的你,你將更加熱愛屬於自己的生活的了。
比如,在朋友中,你越沒錢,你越要窮開心。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而朋友圈中,同樣存在著有錢沒錢的人群。有些人,有錢,就覺得不可一世,而有些人,沒錢,就覺得低人一等。其實,這大可不必,當我們沒錢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隱忍和低調,但是,我們卻不能選擇自卑和沒有底氣。
一個人,可以一輩子沒有富貴榮華,但是,一個人,卻不能一輩子低聲下氣地自卑的生活。當我們沒有錢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低調一點,少出去吃吃喝喝,多呆在家裡面陪著父母,老婆(公)孩子。甚至,我們可以自己找到一種窮開心的方式:比如,熱一壺老酒,炒幾盤青菜,就著春光,聽著鳥鳴,自斟自飲,不不是一種開心的事情呢?古有賢人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講的就是這樣的一種窮開心的美好境界。
再比如,你和你的愛人,越沒錢,你越要窮開心。兩個人走到一起,並不一定要十分富有。雖然俗話說的:貧賤夫妻百事哀,講的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這個社會,已經不會再有那種十分落魄,無比貧窮的生活場景的了。兩個人走到一起,只要努力,哪能會有吃不飽穿不暖的?
所以,當你和你的愛人,暫時過不上富足的時候,暫時沒錢的時候,你一定要懂得窮開心。用自己良好的心態,去鼓勵自己的愛人,用自己的努力奮鬥,去改變現狀。吃飯的時候,多給愛人夾一塊肉;休息的時候,端給愛人一杯熱茶。然後,傻乎乎地笑著,窮開心地想著未來,不也是一種樂事嗎?
人生,就是這樣,很多時候,越是簡單,越是快樂;越是在貧窮的時候,越能體現自己的真心,和自己的真情。而窮開心,其實就是一種知足常樂,就是一種人生態度,就是一種笑對人生的姿態。當我們懂得窮開心的真正含義,也許,我們就會更坦然地面對生活的苦澀和艱辛,會更努力地用我們的行動,去改變自己不如意的現狀,那時候,窮開心,也就變成了好開心的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希望各位朋友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我認為,核心問題在於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范偉在一部電影中的台詞說道:
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到別人手裡頭拿著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見別人穿了件厚棉襖,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首先,看看是哪些人有這種懷念?
可以確認一定是經歷過兩個時代、兩種生活的人,年齡最小的也應該是60後往前了,這些人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群體應該是在過去時代在物質還是精神上有優越感的人例如上世紀8、90年代的國家幹部、國企工人甚至僅僅是城裡人,這一群體當時在全國人口中佔比不超過30%,他們的收入、供應、社會地位、文化生活的平均水平都顯著高於其他人群,並且群體內部相互之間的差距與差異較小,儘管在物質和精神生活上並未得到充分滿足,但絕大多數人並沒有親歷或目睹過更好生活,加上外部比下有餘帶來的優越感和內部平均主義帶來的知足感,讓他們感到幸福。
後來國家的整體發展,雖然讓他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提高,但比下有餘的優越感慢慢消失、比上不足的差距感卻被極度放大,他們已經不是社會寵兒,失落感讓他們懷念過去,極端者甚至」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大家身邊可能或多或少的看到過這樣的老人。
第二類群體沒有鮮明的階層特徵,他們懷念的其實不是那個年代,而是自己在那個年代綻放的青春和光榮
不論富足或者睏倦,實質上與年代關係不大,這種情緒完全可以理解,每一代人都會產生自己獨有的懷舊情懷,並經常通過文藝作品來表現,最近馮小剛導演拍攝《芳華》這樣一部似乎不合時宜的電影,初衷就是如此,片中打動無數人的歌曲《芳華》,其實是1980年上映、由唐國強&劉曉慶%陳冲主演的電影《小花》的插曲,當時由李谷一演唱,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應該記憶深刻。
相信當我們老了,我們也會懷舊,懷戀我們的芳華。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最先出現在我腦海里的一個鮮活的人物就是最近看的《鄉村裡的中國》的杜深忠。60出頭的農民伯伯,身上頗具文藝氣質,是村裡每年蘋果產量最低的人。不過他也志不在此,回到村裡之前,他讀過高中,當過兵,去過文學院進修,搞過創作,現在他依舊懷文化人的道義,關注著國家大小事。他有一把二胡,但是最愛的是琵琶,有一天去鎮上用690元買了一把琵琶,回家謊報軍情說490,最後紙包不住火。老婆火了怪罪他整天搞一些稀里糊塗的不著邊際的事情。但是他辯解道:這個人是需要吃飯是吧,精神也需要吃飯,也需要補養。還有一句印象深刻的話就是,他對兒子說:「你媽媽不認識我是誰,她自己也不知道她要做什麼,這就是我最大的痛苦」。
說真的即使你生活無憂,不愁吃穿,但是你卻不知道你自己是誰了,自己到底要幹什麼,根本沒有了精神的支撐,那怎麼會幸福呢?雖說以前的年代很窮苦,但是至少我們是快樂的。
在這個物質不匱乏的經濟時代,有一些可以用醜陋這一詞說的片段,這些也正是加劇了人們隊當年那淳樸的民風的思念,對當年那種寧靜生活的想念。
一、好吃懶做,賭博盛行,代替各種親人互動,完全沒有了年味
在我們那個不大的縣城裡面,大街小巷總會看見一兩個麻將館,早上八九點就有一大群人不約而同的來,開場是有說有笑,漸漸地面色凝重,一直到晚飯時間,更有甚者不分晝夜,直到自己口袋的錢數個精光,再無人敢借給他錢。這些人大多是青壯年,在外面打工賺錢了,回來都送上賭場了,這種春節時候最為盛行。好好的一個春節本是家人團聚,互相陪伴的節日,如今卻是老人獨守空家,根本沒有以前過年的滋味,這談何幸福。
二、過度的虛擬社交,少了份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親切
網路時代縮小了世界間的距離,變成一個地球村。殊不知,車站、路邊,飯店等等一些場所,看見的只是人山人海的低頭族。不會在路邊搭訕,那怕是熟悉的人也只是微微點頭。飯局上,也沒有了各種遊戲,似乎並不關心朋友們的現狀。有了錢,現在手機和WiFi也是相當普遍,孩子們也都只是成謎於各種網路遊戲,完全沒有了那時代一起捉蜻蜓 等等的快樂
三 吃是不愁吃,但是壓力重重,感覺自己完全不能放鬆
有錢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攀比心,誰家又買車了,誰家有新裝修了,誰家又買了幾套房。這種心裡真是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但是總的來說並不是現在的生活不幸福,這主要看自己,自己怎麼使用物質來提升幸福感,充實自己。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
在以前那個時代,除了少部分大戶人家,大家的經濟狀況都差不多。所有人都在儘力為溫飽奔波,自然就不會產生比較。那時人們都還比較純樸,鄰里之間互相幫助,雖說窮,但也勉強算是窮開心。
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鄧小平爺爺號召的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確實造就很多超級富豪,中產。底層人民的生活也比過去提高了不少,起碼溫飽方面是解決了。
但那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並沒有像鄧小平爺爺計劃的那樣,富裕後帶動窮人致富,貧富差距愈發明顯。
雖說底層人民的生活也解決溫飽問題,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中國社會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焦慮時代。人們拼了命地工作賺錢,就是為了活得不比別人差,或者不甘於平凡的生活向富人階層攀爬,再也沒有了以前那種窮開心的心態。
確實,每個人都有這種懷舊的情結,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後,更為嚴重。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我覺得是因為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
儘管我們現在豐衣足食,甚至事業,家庭,地位都讓人非常滿意,但是在內心之中卻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因為要想擁有和保持這一切,就需要不停的去努力,去爭取,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所以我們很難真正的輕鬆下來。
而以前,我們什麼都沒有,但是那種發自骨子裡的輕鬆和單純讓我們永遠都無法忘懷,那時候經歷的再多剩下的也是快樂,因為沒有所以無懼,因為沒有所以洒脫。
那時候可能吃不飽穿不暖,但是精神世界是無比充實的,那時候擁有著青春,活力,還有夢想。
而現在,儘管富足安逸,內心卻是空虛的,每天面對的爾虞我詐或者勾心鬥角,心是累的,所以需要用懷念來安放自己的內心,又回憶來粉飾現在的脆弱。
如果一個人開始懷念過去,你們只能說,你開始老了。
現在生活好了,為什麼卻那麼多人懷念過去的苦日子。
1、確實,有很多人在懷念過去,原因有很多。比較關鍵的可能是相對來說,以前的人比較老實、踏實;做人本分、做事實在;社會風氣比較純、凈等。那時的人,雖然物質條件不是很富足,但他們更注重的是精神層面的提升。
2、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是有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精神生活相對匱乏了。吃的好了、穿的好了、住的好了,但心累了,被生活的重擔壓的喘不過氣來。
而且,人們的心也變得浮躁了。尤其現在這個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年代,迫使人們無論說話、還是做事,目的基本只有一個——錢。其實,這是讓現代人很無奈的一種生活狀態。並不是人們內心真正想要的,多數人都是在被逼迫前行。讓人們覺著活的很累。
3、我們拿幾個比較現實的事例來做做對比。
先說擇偶:
(1)、以前的人在選擇對象時,男方對女方的大致要求是:思想積極向上,生活勤勞賢惠、孝敬父母 。女方要求男方:吃苦耐勞、思想正派、工作上進、生活簡樸。
婚事也很簡單,一個臉盆,一個暖水瓶就家了,很多人的婚房都是單位集體宿舍。但婚後生活依然過的有滋有味。
(2)、而再看看如今一些人的擇偶標準,房子、車子、票子、金銀首飾等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還盡量都要最好的。物質生活的提高,隨之而來的是無限要求的增加。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以前的人沒那麼多要求,是因為以前的物質達不到,不是他們不想要。這點說的沒錯。但以前的人知道沒有,就可以不要。而現在的人呢?我管你有沒有,反正我是要,有就拿來,沒有就免談。這就是思想上的差別。
再從物質品質上說說:
(1)、以前的物質雖然不那麼豐富,但品質上都是真材實料。吃的是綠色健康食品;用的是實實在在生產處的放心產品。不放心的產品也有,但很少。
(2)、現在呢,假冒偽劣產品充斥著人們的生活。
尤其在城市裡,看看人們吃的,幾乎沒有一樣是純綠色食品,每天吃的都是:化學肥料、農藥、色素、添加劑。從而,滋生出了許多奇奇怪怪的疾病。
生活用品,更是真假難辨,有些假貨做的比真貨還真,品種比真貨都齊全。質量上更別提什麼經久耐用,按一次性商品那麼用就好了。
4、不同之處還有很多,比如說:社會風氣,以前,幾乎可以用民風淳樸來形容;而如今的社會風氣,只能呵呵了,大家都明白的。包含的太多,不在此例舉。
由此可見,人們對過去的懷念,是有諸多原因的。無論什麼年代,人們內心裡嚮往的,都是美好的東西。與其說人們嚮往過去,不如說,人們是嚮往過去的美好與現在美好能夠完美結合......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如覺得「龍族社」觀點還可以,歡迎關注、評論等,一起互動交流!】
你這個問題,還真有代表性,但是有這種想法的人,自己本身有問題,我談談我的看法:
1、什麼叫開心快樂?什麼叫幸福?
其實大家會發現,開心快樂和幸福,是一種私人純心態上的感覺,跟衣食無憂其實沒有多大關係,就好像馬雲童鞋不見得比村裡啥都沒有的王二過得開心快樂一樣,王二的啥都沒有,就應該不開心快樂,是大家載入給王二的,可能王二覺得每天上山放羊就是最快樂的事情。
現在很多人創業,創業初期啥都沒,大家一樣開開心心,都覺得比打工舒服,為什麼?因為屁事少,專註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2、現在的人認為不滿足,不幸福,是因為慾望太大:
明明已經衣食無憂了,因為大家都衣食無憂,所以就想豐衣足食,達不到,就不開心,就像很多人明明已經過得很好,非要去賭博是一樣的,因為他認為賭博能讓他過得更好,這都是慾望,而中國人有與生俱來的從眾心理,大家都窮,大家都好,這種從眾心理,就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被人稱為羊性名族的一個表現之一吧,所以當陸續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大家反而不幸福了。因為他認為衣食無憂是基本的,不稀奇,我想要的豐衣足食,為什麼我沒有?
3、現在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只是你自己沒有去發現:
現在的生活不好嗎?以前小時候想吃肉,要等到過年,現在想啥時候吃就啥時候吃;以前想買件新衣服,要等過節,現在想買就買;這都是幸福,變的不是生活,變的是你。有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很開心,考試成績不好,你不開心了,怎麼就得不到第一呢,怎麼就打不到滿分呢?欸,請問你小時候成績多少啊?你的大學本科到現在又用到了多少學的東西啊?這都是你不善於發現幸福的原因。
我在深圳,深圳的氣候經常很好,有時候早上去公司,陽光明媚,我就覺得心情很好。
我最近接觸很多債務人,當我把我公司的理念跟他們講了後,他們釋然了,我也覺得心情很好,我總是不忘問一句,你現在是不是感覺好多了?其實都是個心態問題。
我想起駭客帝國裡面講的一個故事:說電腦曾經設計了一個世界,那裡面的人都豐衣足食,不用工作,想要什麼就要什麼,結果那個世界很快就滅亡了,然後又設計了這個競爭的世界,有殘酷的一面,也有喜悅的一面,結果這個世界很成功。
然後又想起余秋雨的書里講的:人生苦旅。或許人生本就是苦的,學會苦中作樂,是一種能力。
所以衣食無憂不是快樂幸福的根源,擁有一顆光明快樂的心才是快樂幸福的根源,我們有個會員很有趣,那天在我們服務中心聊完天,剛好一個催收電話打進來,態度很糟糕,他聽人家講完後,直接說:你講完了吧,我現在沒錢啊,你催什麼催,搞得我今天晚飯都不想吃了。我聽了只想笑,掛了電話他也笑了,跟我說:這些人啊,比我還窮,我就是欠點錢,他們為了賺點錢,急得猴樣的。我欣賞他這種樂觀和豁達,有可能以後他真的走出債務泥潭了,有錢了,還反而沒有今天被人催債的這種快樂了。
走出債務泥潭 上陽光叢生網
推薦閱讀:
※上聯: ,山高棲眾鳥,如何出下聯?
※上聯:一樹風流冬白頭如何對下聯?
※到目前為止,你人生最痛苦的經歷是什麼?
※以「我和她到底誰更重要」寫一篇虐文?
※人活著,圖什麼?
TAG: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