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隊正面攻擊時,是不是先以大批隨軍戰馬在前,沖亂對方隊型,騎兵隨後跟進攻擊?


蒙古人確實是有這種戰術,但是只是在極端情況下使用,如果蒙古人對某支軍隊採用這種戰術,說明蒙古軍在攻敵的時候遇到了非常難以想像的困難。

《黑韃事略》記載,蒙古軍在一開始攻擊敵人的時候,會出動一些規模不大的騎兵隊對你進行衝鋒,如果敵人的陣型堅固,那些騎兵隊就是佯攻。如果陣型在衝鋒之下脆弱不堪,那就變佯攻為主攻,後面大隊人馬跟進破敵。

故交鋒之始,每以騎隊徑突敵陣,一衝纔動,則不論眾寡,長驅直入。

如果這招不奏效,那蒙古軍就會對你的陣型進行反覆衝撞。而與此同時,蒙古軍的其他隊伍開始對你造成包圍態勢,一聲信號響,四面八方衝擊你的陣型。

四方八面響應齊力,一時俱撞

如果這招也沖不動,那蒙古人會下馬步射騷擾你的陣型,對敵方陣營予以殺傷,趁對方陣營混亂,再做進攻。

此計之外,或臂團牌,下馬步射。一步中鏑,則兩旁必潰,潰則必亂,從亂疾入敵。

如果以上三板斧都不奏效,才驅趕牛馬家畜,攪亂敵陣。所以這種戰術不是蒙古人的常規操作,是實在攻不動才放的大招,聽說效果還是不錯的。

敵或堅壁,百計不中,則必驅牛畜,或鞭生馬,以勝攪敵陣,鮮有不敗。


謝邀。又是一個看電視看壞的。

騎兵要不要衝陣?要

騎兵打仗就是沖陣嗎?不一定

騎兵必須騎著馬沖陣嗎?不一定

騎兵都得沖陣嗎?重騎兵沖、輕騎兵歇會。

我們接下來一點一點回答。

第一種情況:紮營穩固

安營穩定,如圖

「兩步營居前之左右,兩營居後之左右,營有柵有拒馬一排,以步夷弓矢三千有奇,分撥四營,以佐火炮,而以六千有奇之騎,分配四步營,而伏其中,不以騎環步,卻以步安騎,抬營而前,帥以四營之中權,督之營」。

這種情況下我有四個步兵營12000步兵,3000弓箭手,6000騎兵,有火炮手、有鹿角兵等。這種情況你會上來就讓騎兵衝擊嗎?

如果衝擊的話,就是和尚原戰役。

第二種情況:主力靠前

把主力部隊抽調到前方部署,軍力很嚴密。「以一軍駐乳峰山,由乳峰至松山,列步軍七營,騎兵則環城東西北,壁壘甚堅。我師」。

對方雖然「自烏欣河南山至海,橫截大路而軍」。雖然正面對敵,但不代表要正面衝擊。應該怎麼辦?

「敵眾,食必不足,見我斷其餉道,必無固志,設伏待之,全師可覆也。」

也就是松錦決戰。入圖

第三種:非要衝鋒

在對方紮營穩固的情況下下,需要騷擾、疲憊對方,或者切斷對方水源,等其自困,或者抓住對方行營前進的間隙發動攻擊,如土木堡之變。

在對方主力部署靠前,那不死要硬碰硬,而是以輕騎兵快速突襲其後方,攻擊其重要但守護不足的糧道。如松錦決戰。

但形勢已經很惡劣,必須決戰,那非得衝鋒怎麼辦?

如果對方也是騎兵列陣,以輕騎兵騷擾後,重騎兵抓住機會突擊即可,撕開一個口子,後續部隊跟進就可以了。同時也要派兵襲擊對方營壘,一把火燒了就成為韓信佔據井陘關了。

如果對方安營以定,外有壕溝,內有鹿角,後有火器、長矛。而且抓不到攻擊機會,必須強攻該怎麼辦?

講兩個案例:

1、大凌河長山作戰:明軍援兵步步緊逼,清軍為了打援,必須決戰強行攻擊。

慮若候戰車兵至,勢必遲誤。於是,率兩翼騎兵列陣,吶喊衝擊。明兵竟巋然不動,從容應戰,齊發槍炮,擊震天地。鉛子如電,矢如雨霰。

左翼兵因辟敵炮矢,未從汛地迎敵沖入,亦沖右翼兵而進。故敵營有兵抵抗。遂破敵營,追殺其大半。其餘少半之敵,復聚列陣。

時我軍追擊敵潰軍未還,汗命西鳥里額駙旗,屯於明兵營東,乃發大炮火箭。時有黑雲起,且風向我軍,明兵趁風縱火,火燃甚識,將逼我陣。天忽雨,反風向西,火滅,明軍反被火燎。於是,我追敵之軍還將至,天晴。汗觀戰情,不可收兵,遂親臨陣,發矢斬殺。

剛收兵,即命列行營兵車於前,護軍、蒙古兵及廝卒列於後。於是,營兵推戰車近敵,縱馬兵發矢衝擊,明兵仍不動。槍炮力戰,我軍又以矢攻之,矢下如雨霰,明兵不能擋,遂潰走。我軍斬敵步兵,如捻死聚擠之蟲,無一人得脫。敵馬兵四處逃竄時,汗預知其出走之走,遂遣精兵,盡截殺之。斬罷收兵。

有幾個階段:形勢緊急,等不來戰車兵,也得硬沖,沖開一營;而明兵複列陣,待車(楯)兵至,配合弓箭手強攻。如此大戰一日,在攻破大營。至於無一人得脫,那是不可能滴。

2、烏蘭布統作戰:準噶爾軍深入漠南,清軍不能再退,必須發起強攻。

在組織正面進攻的同時,福全還派出了左右兩翼騎兵,試圖通過迂迴包抄噶爾丹的側後。但是,清軍右翼被河岸沼澤所阻,只能返回原處,進展的惟一希望就落在了左翼方向,率領左翼的是內大臣佟國綱、佟國維兩兄弟。他以清軍高級將領中少見的勇氣親自率兵沿河衝擊,結果被敵方火槍擊中陣亡。

這種作戰會導致傷亡慘重,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做出。事後康熙帝的評價,「我軍近與厄魯特戰,排列太密,為賊人亂槍所中。」

這就是騎兵作戰的三大方法,等待時機攻擊;攻擊後方,強攻。


蒙古軍隊當時用的是蒙古馬,蒙古馬並不適合衝鋒,蒙古軍隊很少有重騎兵,一般都是輕騎兵,蒙古軍的很少有正面衝鋒的,更別說把的皮戰馬在前面,沖亂對方的對型,不過抓大批平民在前面,驅趕攻城就常有。

蒙古的戰術就兩種,一種是狗皮膏戰術,一種是大迂迴戰術,主要是因為蒙古馬耐力好,敵退我追,敵追我推,充分發揮蒙古馬的耐力,把敵人耗死。

蒙古軍隊的戰術特點就是運動,一人三匹馬,重騎兵是五匹馬,在運動中把敵人拖垮。

其實蒙古軍隊也並沒有多神奇,野外對戰就是運動制敵,攻城戰則依靠火藥,和大量敵國的俘虜和平民。

歷史倒記載了一次鐵木真和金朝軍隊的正面碰撞,並且以少勝多的戰例,這次倒可以,兩軍對陣鐵木真集中兵力,不管兩翼,直接和進行金軍最強的中軍決戰,斬殺敵方將領,讓地方軍隊陷入群龍無首,從而取勝。像這種採取中間突破的方式是非常冒險的,不過他賭贏了,如果他不能斷時間內戰勝對方的中軍,那麼他就會陷入金軍的完全包圍之中。


這個說法肯定是不對的,沒有人在馬上,這些馬就是去送肉。

騎兵在古典時代就出現了,不過當時基本上是輔助兵種。到了中世紀越來越重要,那是因為馬匹越來越好,護甲越來越好,以至於像坦克一樣可以衝垮步兵的陣型,而步兵在失去陣型保護後就只能任人蹂躪。騎兵相對於步兵有個天然的優勢,騎兵可以選擇交戰的時機,步兵必須結陣才能對抗騎兵,結陣就很笨拙,所以當騎兵裝甲也好起來後,步兵越來越劣勢。這種情況下,交戰雙方都發展騎兵尤其是重騎兵。

蒙古人騎兵中相當比例是重騎兵。他們對陣野戰時打法也一樣,尋找合適機會衝擊對方。

蒙古人的優勢在於,他們有大量天然的騎兵,只是裝甲受限於資源,跟不上。當他們征服了金國、西夏、花剌子模這些地方後,獲取了大量資源,可以裝備起大量騎兵。

同時,他們對待被征服地區的武士,大量吸收進自己的軍隊,突厥人、漢人、西夏人、女真人都有,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個玩笑開大了啊。馬是動物不是人,動物是沒有人類那種思考模式的,你一放出如何能保證就一定會按照你事先制定的預案來?

如果馬放出去了不跑怎麼辦?馬朝著自己一方衝過來怎麼辦?而且馬還是群居動物,如果是隨軍的戰馬,都是和人騎著的馬有關聯的,如果這樣來打仗,那豈不是拿人的生命開玩笑呢。


題目描述的內容我沒見過,如果有人看過類似記載請告訴我出自哪幾部書哪幾個部分。

事實上,蒙古騎兵部隊有五分之二是重騎兵,剩下五分之三是輕騎兵。比較典型的戰術是正面由輕騎兵騷擾、吸引敵軍部隊,從而使敵軍陣型被破壞,而重騎兵則由兩翼迂迴對敵軍進行合圍,並從兩翼發起攻擊,從而擊潰敵人。

不過,這套戰術在和西歐重騎兵交手後,就迅速衰落下去了。


蒙古軍隊不算騎兵,準確的說是騾馬化的部隊,馬匹主要是運輸和機動,作戰時下馬結陣,利用多種器械和多兵種協同作戰。不要受到儒家和小說家的影響。騾馬化部隊的優勢就是戰鬥從哪裡打響他們說了算,可以快速集結形成局部優勢兵力,同時,對手的後勤基本都是癱瘓的,蒙古打仗手段多樣,吸收了各國的先進武器裝備,甚至用上了細菌戰。這種部隊,是儒家的書獃子想都別想的。滿清也是多兵種協同作戰,攻堅主要靠炮兵,騎兵只是保護偵查。努爾哈赤主要靠用間和收買,利用了明軍養寇自重的心理,獲取了明軍多次詳細的行軍部署,然後埋伏集中攻擊,明軍里還有滿清的姦細,戰鬥一開始,就殺明軍將領,散步謠言。


一般蒙古軍正面攻擊時是先射箭雨的,如對方弱小,就可騎兵直接衝擊。如太強大,則多採用迂迴攻兩翼,甚至遠奔敵後,騷擾攻擊那些隨軍戰馬倒不十分在意,有負責看管的軍人,雖然這些戰馬或換騎,或載物資,或作為做軍糧的馬奶,甚至馬肉。戰場瞬息萬變,需要靈活應用。用隨從戰馬沖陣的,我孤陋寡聞,不敢胡說的。


蒙古軍隊很少正面進攻,一般都是通過奔射擾亂對方隊形後再進攻的。而且蒙古軍隊的非常擅長通過大範圍機動拖垮對手後,以分進合擊的方式殲滅對手。一旦正面交戰,必然是以弓箭為先導,輕騎奔射擾亂撕開對方陣型,重騎在後跟進突破的方式,野狐嶺之戰就是這樣的,軍馬進攻通常不會出現的。


蒙古騎兵是在對方戰陣前環形快速移動,就是轉圈。當士兵移動到對著對方的弧線(半圓)時開弓射箭,移動到另一半弧線時備射。當對方陣型被射亂時騎兵變成尖角縱隊直衝,沖開後再有預備隊生力軍從側翼直插。


推薦閱讀:

開掛了?印度一件武器稱堪比紅箭10,已經研發30幾年
IJN最後的武士 永遠的旗艦 她即使面對核爆依然挺過了一次
驚!越南最高軍事機密泄露 暴露出瘋狂侵略計劃
巨炮撼殘陽——一位isu-152駕駛員歷經的牡丹江戰役
印度軍購比中國貴兩倍?俄用S-400敲門但盯上的是後續大單

TAG:蒙古 | 戰馬 | 心理 | 軍事歷史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