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可不可以理解為「是超於科學的一種存在」?


中醫可不可以理解為超於科學的存在?

怎麼可能,首先中醫不可能超於科學。中醫是科學的一部分,科學包括一切。

只是好多人的惰性思維影響自己的判斷,不去分析,不去研究。想當然的認為中醫是不通的,是經不起科學驗證的。實際上呢?中醫經得起檢驗,中醫可以用科學解釋。

讓所謂的外行來評價中醫,無異於痴人說夢,盲人摸象。有人拿陰陽來說事,來評論中醫,這是不對的。這是主觀上的引導,故意帶偏!

中醫講究整體,只是利用了八綱進行辯證。首先,人是不是一個整體?是不是有循環?人的身體內部有五臟六腑,五臟六腑不會離開人的身體,所以這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之間的聯繫是不是有循環的過程。就像一個公司或者企業,沒有財務會怎麼樣?各部門之間的聯繫是不是有循環的過程?

靠什麼來進行循環?是管道。有血液管道,經絡管道。氣行血行,不能用科學來解釋嗎?血液是實質。比如河流,在水平面時,水會流動嗎?答案是肯定不會。那麼當人平躺時,血液是靜止的嗎?滿管道的血液是靠什麼來推動呢?大自然中有風,風是流動的空氣。人體內部有風嗎?人體中有氣,而肺呼吸,吸的是什麼?難道不能用科學解釋嗎?難道超於科學了嗎?

有人會質疑經絡,我想請問:肉眼可以看到風的存在嗎?

如果支持這種觀點可以點贊,一起交流!


中醫是不是科學,這一立論要建立在對科學概念和中醫正確認識的基礎上。現在,人們一般接受的科學概念是已經被證實的自然規律。但現在人們還沒有證明的理論就不是科學嗎?其實,很多現在的科學理論和知識也是經過了不斷發展,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中醫與西醫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礎上的醫學體系。中醫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宏觀思想為基礎,講究陰陽五行,氣血運行,治症不治病,辨證施治,標本兼治,治療未病,療法也以中藥,針灸等自然療法為主 ,當然也有比如華佗的外科療法,因此 ,在治療疾病時,中醫療法一般效果比較慢。

西醫建立在肉眼可見在人們已經認知的微觀理論基礎上,肉眼見不到,也會通過顯微鏡觀察到 ,因此,人們會更加容易接受和感知,療法更偏向物理性和化學性,療效快而確切,特別是西醫理論和療法得到了全球廣泛傳播和接受 研究和實踐者眾多,投入的資源龐大 因此,在理論與療效上已經遠遠超過任何國家民族的一種傳統醫學。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實際。

綜上所述 中西醫各有自身優勢,我們既不能對中醫妄自菲薄,也不能故步自封,而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與西醫相結合,才會更好造福我們乃至全人類的健康。


馬副主任醫師再次發表了他的謬論,中國哲學講過猶不及,所謂「超於科學」其實和「被科學否定」一樣是不能稱為科學,並且應該收到質疑的。科學就是實事求是有理有據,2000年前就超了2000年後的科學?是你自己腦筋短路了吧?

中醫對人體的結構沒有最基本的正確認識

很難想像一門研究人體的學科,連看得見摸得著的動靜脈、肌腱、簡單的解剖內臟都沒有具體描述,難道能精確描述看不見摸不著測不到的經絡穴位,還建立了虛化的五臟六腑陰陽體系?而且在古代科技落後、媒體落後、缺乏協作所建立的經絡穴位,在2000年後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都無法證實。這就叫看透人體了?怎麼就看透宇宙了?你以為中醫是神話故事?

中醫不僅對絕大多數慢性病束手無策,而且對絕大多數急性病也束手無策

中醫的治療效果才是被邊緣化的原因。真有效慢點也沒關係,現代醫學很多治療也是慢效的。效果慢只是中醫吹們的說辭,古代對人類威脅最大的不是慢性病而是急性病,中醫發展2000年,對傳染病、圍產期疾病、感染這些急性病束手無策,難道對古代相對少見的慢性病竟然有奇效了?我請問馬副主任醫師:中醫到底在哪一種慢性病上可以達到徹底碾壓現代醫學?這種情況是不是僅存於中醫吹的腦袋裡?目前屢次在雙盲實驗中被打回原形、顏面掃地的是不是中醫?

中醫是因為對人體缺乏了解,不得不只從總體把握

這種整體觀是在落後的條件下的不得已而為之。歸根結底,中醫作為一種經驗醫學,只是世界各國眾多傳統醫學的一員,落後程度也差不多。中醫理論玄虛、缺乏檢驗、效率低下,其中可能存在的有效成分要用現代醫學方法檢驗提取,而經歷這一過程也就融入了現代醫學。這個過程叫中醫現代化、也叫廢醫驗葯。

馬醫師不斷用最科學、最完美去修飾落後的中醫理論,但這絲毫掩蓋不了中醫研究中已經把陰陽五行棄置一旁的現實。不怕中醫落後,怕的是搞中醫的人腦筋落後還自鳴得意。作為一個正規中醫有這樣的思想,不知是你自己的不幸還是中醫的不幸。


看到這個問題,我虎軀一震,涉及科學什麼的,不敢妄加評論,還是談談自己的淺見吧。

首先,老有人提問什麼是中醫?中醫符合科學嗎?那麼我也想提問「什麼是科學」科學真的科學嗎?用什麼來判斷一件事物科學還是不科學?科學和真理的區別是什麼?我想這些問題搞明白了,再聊中醫也不遲。

鄧小平爺爺曾經說過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科學並不是真理,它是短時間內形成的一種契約,目前這個階段,大家都這麼認為,而且沒人提出異議,這叫科學。比如在比薩斜塔實驗前,人們認為「重的鐵球比輕的先落地」就是科學,比薩斜塔實驗完後,兩個鐵球同時落地成了科學。可笑不,科學是不斷完善的!你用現在還不完善的科學來評價已經存在使用幾千年的經得起真理考驗的中醫?可笑之至!

醫學能治病,這句話就是真理。中醫發現發展不說與人類同步,最起碼與漢族人民幾乎是同步誕生,一直到現在,雖然中間經歷過興衰榮辱,但你改變不了的是:中醫是醫學,能治病,經得起中華民族幾千年實踐的檢驗,是真理,再過億萬年或者更多,只要人類存在,中國人在,中醫就能治病,不會變。而現在的科學結論,過多少年後,還經得起現實的檢驗嗎?很明顯不行。不要用暫時的科學檢驗永恆的真理,行不通還自取其辱。

記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是科學。

所以,問得問題說中醫是不是超科學的存在?我可以回答是的,真理要遠遠超過科學。以上回答謹代表個人觀點,歡迎互相評論討論學習,噴子請繞道謝謝(*°?°)=3


我不是很懂中醫,不過既然存在,必然有存在的道理。在西醫還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時候,我們祖輩都是靠中醫活命的。若中醫是偽科學,那扁鵲,華佗,李時珍,孫思邈難道都是不存在的嗎?如果因為沒見過或者是道聽途說,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去拔罐,針灸,正骨……

坑蒙拐騙者有之,貨真價實者也有之。只不過坑蒙拐騙者太多了,讓人誤以為中醫是假的,只能說是我們自己毀了中醫,怪不得別人。

古代的醫者不像現代醫者這樣把個個科室分得那麼清楚,古代醫者幾乎都是一個人就包辦了所有科室,現代的醫學為什麼存在那麼多科室,就是怕出錯,而且現代西醫也有出現醫療事故的。而古代人命不值錢,尤其是官宦人家,一旦遇見不能醫治自己病的人,通常都是殺了賠命。有多少原本可以成為杏林高手的人死於非命。

中醫之所以沒落是因為我們更重視效率,不管得了什麼病,都想去馬上就能治癒好的醫院看病。就像感冒,通常我們都是去吃感冒藥或者去打吊針,因為這倆樣的治療不僅快,效果還好。

而中醫就不一樣,他會先找到你生病的根源,然後徐徐圖之,直到斷根。

我們明知道鹽水掛多了對身體不好,會起抗性。只不過因為效率快,還是會有很多人去掛鹽水。

遠的不說,就說我們的長輩。不管生什麼病,都會去看中醫。為什麼不去看西醫?因為他們知道西醫只能治本,不能除根。而中醫雖然效果慢,味道大,還特別難喝,關鍵是煮起來費勁,可他能除根。

至於什麼科學依據,人存在這個世上,本身就不怎麼科學。什麼宇宙大爆炸之類的屁話,只不過是人們臆想出來的。不要怪中醫沒落了,只怪後世人不爭氣,辱沒了聖賢們歷盡千辛萬苦得到的瑰寶。

若有人不相信中醫,那麼請拒絕食用中藥,食療,喝茶葉,吃中餐,喝白開水。直接吃漢堡薯條牛排,喝生水。


中醫不是科學。

中醫本身也是上萬年經驗的積累,再加後來抽象思維加工以期可以「理論化」,即從已知推演未知。中醫本質是的系統化的經驗認知。

科學當然也是經驗認知,同樣的,也是用抽象思維進行加工,目的是理論化,從已知推演未知。科學的本質也是系統化的經驗認知。

不同的是,中醫上萬年演化,其思維處理成型於戰國到漢代,這段時間主要是統一的觀念和信仰主導人類社會,邏輯方法論處於人類社會進程中的從屬地位,全球都是這樣。

而科學的思維加工,則採用了邏輯方法論,而不僅僅是觀念和信仰,當然任何抽象思維的「絕對概念」都必然建立在觀念之上,而方法論是用絕對概念建立結構化,方法論實現了對經驗的簡單可複製的「重構」。可靠性就是思維加工方法是對經驗的重構,形成工具化,而純觀念無法工具化。


沒有超越科學的科學存在。中醫學並不是在科學之上,而是它尚未發展到科學的階段。 中醫學仍舊需要研究人體結構丶正常生理和病理,而這些課題也正是現代自然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研究對象。中醫學是否科學,取決於它能否提供有關生命結構與生理的科學學說。古人使用陰陽五行丶氣血丶臟腑經絡等概念描述生命是歷史的階段性成果,而不是終極學說。 發展中醫學就是要使用更符合事實與邏輯規律的概念與原理來代替舊學說。並能夠促進人類對生命現象的理解。如果中醫學、中華哲學並不能夠為人類貢獻新知識新理解,也就沒有獨立性可言。所以對於我們而言,復興中華文化就是勇於創新開拓,學術要為未來而作,而不是躺在祖先的概念里不思進取。科學與哲學的方向是永遠向前的,中國傳統文化也不可能停滯不前。停止就是落後!傳統文化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中醫學說紮根於博大精深的陰陽五行文化。用辯證的思維分析人體健康所有問題。中醫前瞻性的提出了治療已病更要重視治未病的先進學說。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老祖先嘗百草治百病總結的智慧結晶。中醫的養生智慧更是人類的健康寶典。中醫站在把人做為大自然的一部分以天人合一的高度處理人體面臨的健康問題。中醫治標西醫治本。中醫把人體做為一個系統注重陰陰平衡和保養調理。包著對這個系統負責任的態度治病救人。西醫把人體做為一台機器注重那個零件壞了不能修就換!西醫來的快但後患無窮。中醫來的慢但安全可靠。中醫站在以人為本對生命高度負責任的基礎上治病救人。這是中醫高於西醫的重要特徵。實際上人由嘴巴把食物送到胃裡,再由胃送至小腸吸收營養。再把養分送到脾。由脾分泌胰島送到腎臟。腎臟送到骨髓里造血。把血儲存到肝臟。由肝臟送給心臟。心臟送給全身動脈。這是生命維持和運行的一套過程。我們中醫早就認準的一套系統。每一個臟器都有不可獲缺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不建議盲目切割。任何一個功能切割都會造成連鎖反應後患無窮。「黃帝內經」「本草綱目」是舉世無雙的偉大著作。李時珍、孫思邈、扁鵲、華佗無一不是中國歷史上名垂千古的中醫大家。為中國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立下了不朽功勛名留史冊……做為炎黃子孫切不可急功近利而把我們的國寶束之高閣。而是應該心存敬畏和感恩的把中醫理論傳承並發揚光大造福於人類!


看到這個問題,我又去查了一下科學的定義,發現了我們對於科學的認知似乎一直都存著偏差。科學的本義是指分科而學的意思。後來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形成逐漸完整的學科體系。他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那麼基於這個定義,我們就不能把中醫從科學這個大體系中摘出去,而是應該在實踐的基礎上繼續對中醫進行更加深刻的研究的發展。

中醫是中國漢族傳統勞動人民創造的以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也被稱為漢醫。主要是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而目前人們攻擊中醫都是因為中醫理論比較玄,他們不懂,他們只是聽說《黃帝內經》中有一些人體與陰陽五行的對應,這些東西讓他們覺得甚至沒法在心裡有一點內容的構建,甚至無法理解。這時候就激發了他心中的恐懼了,我都沒辦法理解的東西怎麼能夠治得了我的病,這時候只是對中醫有了一點懷疑。但是,總歸有一個出頭鳥,這個人就站出來了,他對他所未知的東西充滿了恐懼,對外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味的攻擊傾向。而對於中醫這種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東西,他們唯一的詆毀也只能是偽科學,而他們的武器也只是利用別人對科學,對中醫的不了解,從而以信息誤差來造謠。

那麼我們就說一下中醫的科學性。中醫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幾千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項可以說是非常偉大的科學。其中對於人類身體的理解之深,嘆為觀止。其對於疾病的預防也是其他任何醫術不能比的,按照中醫養生術來養生的人的壽命也不是其他人能比的。最大的例子,張三丰,人盡皆知,最後140多年的壽命不能不說是一個老壽星。

所以說,中醫不是偽科學,也不是超科學,而是正正噹噹的科學,當之無愧的科學。


我在頭條多次強調:中醫,是古代醫務工作者們的實踐的經驗的總結→是經驗技術,不可能超過今天的科學。

人類的實踐及其知識的形成取決於生產力水平,在古代/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一些古代醫生把自已認為最正的做法及認識總結出來,寫出來,這無論如何如是人類的寶貴財富!!

我們用今天的目光當然能分辯其中的糟粕與精華,今人正確的態度是:除其糟粕吸取精華→這恰恰是人類不斷前進的動力,人類在除其糟粕吸取精華中不斷前行。

也許到了N年以後,我們今天為之宣揚的認識或真理,後人也會發現其中的糟粕。

科學的態度上是:我們希望後人事實求是地除掉我們的糟粕,後人們不必忌諱他們的先賢!!

古代醫生,在行醫過程中,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檢測設備/聽診器,只能用當時所能使用的方法→"望聞問切"來診斷病情→這是當時的生產力條件所決定的,是當時最先進的方法。

同樣,古代先賢們用陰陽五行的類比的方法來作為中醫理論,把病因用陰陽平衡/陰陽相剋等來解釋,這也是當時的生產力條件和人們的認識水評使然,這在當時也是先進的思想和理論!!

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以及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在當時無疑是先進並被當時的先賢認為是正確的!!

我們的先賢並不知道後來的產生於西方的科學方法,更不可能按科學的方法<即:實驗、調查、觀測→邏輯推導→數學說明量化>來進行科學總結,他們的總結只是停留在經驗階段→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中醫是經驗技術而沒有發展成科學。

連四大發明也是經驗技術,而不是科學技術,何況中醫呢?

中醫及其陰陽五行的中醫理論作為人類發展的階段性成果,本身雖然在今天看來有很多錯誤,但我們要歷史地看問題:它們本身並不是偽科學,我們不能用今天的目光去苛求古人!!

但是,如果今天的人們,仍然不分辯其中的糟粕和精華,不是除其糟粕而吸取其精華,而是一古腦地堅持其中的糟粕,把明明落後甚至錯誤的東西說成先進和正確的東西予以堅持,甚至認為比今天的科學還科學,這就是偽科學了!!

比如,有人還嘴硬地說"望聞問切"多麼準確,說中醫陰陽五行多麼合理,這就成了今天的偽科學,

這不能怪古人,要怪就怪今天某些人的腦袋還停留在古代!


推薦閱讀:

上聯:萬里山河萬里江,下聯怎麼對?
上聯:東西南北缺什麼,如何對下聯?
得力的鋼筆質量可與日本筆媲美,為什麼還有人要花大價錢買國外的筆?
如何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以「千萬孤獨」四字,如何改成一首藏頭詩?

TAG:中醫 | 文化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