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手機上的App名字正在變得萌萌噠?


很多我們日常在用的app其實都是「萌系」名字,例如blibli、陌陌、探探、飛豬、天貓、鹹魚、鬥魚、美柚、西瓜、抖音……還有很多同時搭配著可愛的卡通icon,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動物形象,讓整個app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萌萌噠。

這股「萌系」風潮是近幾年才在互聯網產品上廣為流行的,以前app命名的一般都遵循「穩、准、狠」的法則,即在2—3個字內準確地表達產品的定位,沒有多餘的修飾,讓人一眼就記住。這也與艾·里斯和傑克·特勞特所提出的定位理論相符合,是最正統的命名定位方法。像微信、淘寶、支付寶、微博等,都遵循這種命名法則。

不過近幾年來,一股「萌系」風潮正席捲互聯網,無論是傳統企業、媒體在新媒體平台的語言風格,還是政府官方組織在社交平台上與網友互動,都通過各種親切和有趣的方式來傳播信息。互聯網產品也延續了這一特徵,變得越來越萌,無論是名字還是UI界面風格,下面我們來說說這一現象。


這股「萌」風怎麼刮起來的?

萌文化的起源於日本,是日本動漫界延伸出來的一種御宅文化,一開始其實帶有一些消極和懶散的意味,後來這個概念被填充進越來越多可愛的形象和內容,加上在日本越來越多年齡層的人喜歡這些卡通形象和文化,所以萌文化也變得正面和積極起來。

後來這股萌文化流行到中國,也是隨著日本動漫文化一起普及開來的,萌文化能在中國普及得那麼快、那麼廣,我覺得這裡面還有移動互聯網普及的契機。

移動互聯網普及最先受益和改變的是新媒體,像微博、微信公眾號、知乎、簡書等,都聚集了一大批90後的年輕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用手機在互聯網上發布內容、參與討論和互動,而這波90後用戶又天生帶有新生互聯網文化的基因,愛有趣、娛樂化的東西,所以各新媒體平台上的內容創作者為了適應和吸引年輕群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得更高的關注度,紛紛採用了更加有趣和豐富的表達方式,一些組織和企業也不例外,甚至包括機關和媒體的官方賬號,也變得有趣起來,「小編」這一詞就是新媒體編輯一種賣萌的自稱(別再叫我小編了大家,小編是編輯,我是作者ok?)

隨著各社交平台的賣萌文化持續發酵,加上日本動漫因素的不斷滲透,很多原本在動漫里才會出現的詞語變得大眾化,成為我們在網上表達的日常用語,並通過中國本土文化的影響,變得更加符合我們的表達習慣,從而流行開來。

很多文化產品也開始走「萌系」路線,不僅小孩子喜歡,很多成年人也為此瘋狂,像《瘋狂動物城》、《機器人總動員》等動畫片,都吸引了很多成年人觀眾成為粉絲,可見,「萌文化」迎合了社會大多數人的心理,隨著時間的演變,「萌文化」的內涵正在逐漸豐富,成為社會上主流的「亞文化」。

這股「萌文化」的本質,其實早已脫離了日本動漫原先的消極和自我的意味,變成一種正向、積極的文化,它符合了大家追求最初的童真以及拒絕衰老的心理特點,讓人們在萌文化中忘卻壓力,心裡變得柔軟和快樂,從而生出親切和善意,變成社會活動的潤滑劑。

很多官方組織和機構採用「賣萌」的語言風格來發布信息以及與網友互動,就是為了在這股「潤滑劑」中消除文化和階級的隔閡,使得社會語言體系更加扁平化,更好地與廣大的群眾溝通,促進社會和諧。

互聯網產品app變得越來越萌,也是同理。


為什麼app的名字變得越來越萌?

上面說了那麼多萌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都不是廢話,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一具體的現象,我們知道,在社會運行的過程中,一個時期的某一現象肯定跟社會的經濟、文化、熱點事件有分不開的關係,特別是在線上線下邊界越來越模糊、傳統文化與網路文化融合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更要理清現象背後的文化本質。

很多app無論在名字、icon還是界面UI設計上都走向了「萌系」風格,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1、吸引更多用戶。現在移動互聯網上的app已經到了非常飽和的狀態,就像目前很多文章寫作都非常強調標題的重要性,就是因為在信息過載的互聯網環境中,用戶瀏覽信息的時間非常短,節奏非常快,如果文章的標題不夠吸引人,那麼正文寫得再好也無法獲得很高的關注度。app同理,名字就是它們的「標題」,用戶決定是否下載某一款app,往往只取決於一瞬間,名字和icon在這一瞬間幾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獲得更多的運營空間。「萌文化」在乎的不是邏輯和觀點的表達,而是一種情感的釋放和心靈感受 ,而互聯網文化的特點恰好與萌文化有一定的共通點 ,促進用戶活躍度、形成自傳播行為的重點就在於給人一定的心理衝擊感和情感釋放點。app採用萌系風格,可以使運營有更多的話題的爆點,還能建立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同時,上一部分也說到了,萌文化是社會活動的潤滑劑,面對萌文化,大多數人的容忍度會高一些,當app出現什麼問題時,客服和公關人員可以用一個「賣萌」的行為化解很多矛盾。

3、粉飾官方行為,提高用戶體驗。其實很多app的套路都差不多,目的無非是吸引用戶——留住用戶——促進用戶充值消費——吸引更多用戶。但很多話和行為不適合說得那麼直白,比如要讓用戶充錢獲得道具和裝備,總不能很官方地直接說:充值XX元可獲得XX,這樣用戶第一時間會產生一定的抗性,不利於達成官方的目的。如果改成:「小冷寶寶最近沒有吃飯,快餓扁了」,同樣是讓用戶消費的信息,換成這樣的形式,就顯得沒那麼赤裸裸,既保持了app官方的萌系形象,又讓用戶在消費時的體驗更好。


正如文章如果只靠標題黨,就成為騙流量的低質內容,肯定無法活得長久,app也是一樣,一個互聯網產品發展的核心還是要靠內容和品質,如果只在名字上下功夫,用戶下載後體驗不好,留存率會非常低,到頭來各種推廣和拉新都是白忙活一場。

好的產品離不開好的名字,但本質還是要做好產品本身的開發和運營,文化風潮會變,app命名的風格也會變,但優質的產品才會一直受到用戶的青睞。


我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互聯網問答專家,經常會發表關於科技、互聯網的深度觀點,有興趣的趕緊來互關一波~



無論是人還是APP,名字都是寶貴的第一印象。

比如你的名字是叫張二狗還是張浩軒,至少從出身和家庭環境看起就不太一樣;王建軍或者李元芳,顯然也會是兩個時代的人。

現在互聯網上,信息極大豐富,人們的注意力變得如此稀缺,很有可能決定是否下載你的APP,只有短短几秒時間,錯過了這第一印象,寶貴的流量資源就浪費掉了。所以名字對於一個APP來說,是相當寶貴的資產。

首先名字要簡單易懂。假如當初微信的名字是叫做:「騰訊在線語音聊天系統(手機版)」,你可能記得住這個名字嗎?顯然一點戲都沒有。就算每天用,也不會記得這個鬼名字。

所以現在APP的名字都要短,越短越好。兩個字的名字的記憶成本,遠遠要好四個字的名字。所以現在大部分的APP的名字基本都是兩個字的。還有一部分名字使用疊字(例如陌陌、脈脈、QQ、轉轉),讓人的記憶更加簡化,變成只需記住一個字就可以了。

另外為了讓人們記憶深刻,盡量不要生造出一個詞,那樣的記憶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有很多的APP都是用各種動物植物做名字的。例如動物類有天貓、飛豬、蜻蜓FM;植物類有:小米、花椒、西瓜視頻……而且名字盡量起的幼稚,也是有目的的。我們總是容易對那些複雜的系統,懷有一種潛在的抗拒性心裡。所以萌萌的名字會讓我們更有親近感。從運營上也更容易人格化。

如果覺得不錯,可以關注"小火咕嘟":深度和有趣的科技互聯網行業內容


獨角獸工場認為:與其說,APP名字變得越來越萌,不如說是用戶變得更「萌」了。

不可否認的是,用戶的喜好和習慣深深地影響著互聯網產品,單純看產品名字的話,曾經的微博、微信、搜狐視頻、暴風影音等,如果放到現在作為新生產品名字來看,還真不一定會勝過「陌陌」、「西瓜視頻」、「閑魚」等等簡單,又萌萌噠的名字。

當然原因也不複雜,無外乎兩個字「傳播」。當前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很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想要讓用戶在短時間內記住一款產品的名字並且留存好感,已經越來越難,像「回力牌」這樣特點不鮮明的名字肯定會淹沒在浩浩蕩蕩的產品大軍中。所以,企業需要揣摩出一種能與用戶產生強烈共鳴,能帶給其輕鬆、親切感受的方式,以吸引用戶和提高用戶體驗。

萌萌的APP名字,大致可以分為幾類:疊詞類,比如「滴滴」、動物名稱類,比如「途牛」、水果名稱類,比如「美柚」、「小」字輩,比如「小紅書」、「美」字輩,比如「美顏相機」、「寶」字輩,比如「支付寶」……是不是有些產品沒用過,只看名字也能記住?其實這與我們的心理也有著莫大的關係。我們總是更容易記住更貼近我們生活的名字。

萌文化的流行其實是與社會整體發展變化相關的,經濟、政治影響著文化,萌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眾的需求。雖然萌萌的APP名字可以在初期贏得用戶的好感,但想要獲得長足發展,內容才是王道。


萌文化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都不新鮮了,作為日本20世紀御宅文化的延續,萌系基因里就有著濃厚的治癒意味,無論是蠢萌的哆啦A夢還是天真大眼的小蘿莉,都符合這種治癒系設定。

萌文化之初:雖然討喜,卻逃避意味濃重

萌文化在國內興起的頭幾年,被一些評論人士視為亞文化,2014年知名媒體人還以《日本「萌世界」之殤》為題對萌文化做出過批評,影響力頗大。文中認為「萌」被日本動漫愛好者用作描述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時,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精神狀態,後發展為對這類可愛、幼稚形象的描述。能夠被稱為「萌」的,通常是具有甜美純真、討人喜歡等特質的人或事物。

隨後作者話鋒一轉,認為脫胎於虛擬動漫的「萌文化」盛行,其根源卻是一種脫離社會的消極。甚至讓日本社會整體瀰漫在一種「不想長大」的情緒里,很多年輕人不敢直面複雜的社會與人際關係帶來的挑戰。不過與其說是萌文化造就了這一切,倒不如說是萌文化在某個歷史時期給了焦慮的日本年輕人一個出口。

萌系APP趨勢:放大治癒與正能量的一面

相比於日本,我們的萌文化在90後當中才開始興起,而後這代人很快就迎來了國內的互聯網大潮,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工作壓力和生活節奏變得更快更緊張。在這種大環境下,萌文化當中治癒與解壓的一面得到了更高的呈現。甚至許多對萌文化沒有清晰認知的85後高管也會把頭像換成萌系二次元風格。她們每天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加班到深夜,但是那個屬於她們的二次元頭像始終會在群里談笑風生。

可見,與日本失落二十年里年輕人的絕望和無助不同,我們的萌文化里更多蘊含的是隱喻的堅強和希望。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國內應用在命名和品牌設計上開始借勢萌文化,希望用這樣一種親切的人格化表達更快速度獲得年輕用戶的關注。得年輕者得天下,這是互聯網時代最簡單不過的產品思維。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萌系產品可以迴避許多產品運營層面的危機和問題。如售後服務、在線客服、危機公關。

試想一下,如果是一款特別正的產品,出現危機和客訴後,公司需要進行發布義正言辭的公號進行大量正面公關,但即使是這樣,用戶往往也不會買賬。如果你的公司符號是一個二次元小萌娘,在微博撒個嬌賣個萌有時候就會讓危機於無形中化解,國內許多二次元網站和垂直應用都早已深悟此道。所以說,萌系APP是一種獲取年輕粉絲的新套路,做產品的誰會拒絕這種方式呢?

如有共鳴歡迎點贊並關注我的頭條號,隨時了解我的每日原創商業觀察!


萌萌噠給給人暖暖的感覺。受島國文化影響蘿莉控、二次元、卡哇伊……就連遊戲推廣都會cos可愛的遊戲人物。那些Q版的東西有時真會萌化人心,萌萌的也成為可愛的代言詞,只是萌萌的覆蓋面更大一些。小可愛對女孩子來說是無法抗拒的。所以APP名字變的萌萌的第一感覺不反感更會叫年輕人接受。迎合大眾口味萌萌的更加貼近人心。


近年來互聯網發展空前迅速,生活處處與互聯網有關,漸漸地人們離不開互聯網,反而越來越多地依賴於網路,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變得精緻簡單,現在的人們可以忘帶錢包,忘帶鑰匙,忘帶身份證,但是絕對不能忘了手機,因為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手機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以手機為依存,同時豐富手機功能的手機應用App也日漸豐富,種類繁多,可能大家也發現,現在的手機App命名越來越不「嚴肅」,而更多的是偏向「不嚴肅」,也就是如題的萌萌噠,其實說變得萌萌噠,也就是變得可愛,通俗,舉個例子,阿里系應用App的名字,可以說是最接地氣也就是萌萌噠,如天貓,千牛,飛豬,螞蟻金服,蝦米,個人認為,起名如此,首先,最主要的還是接地氣,起名多為平常人們日常提起並且熟悉的名字,這樣可以便於大家記憶,其次,相比起名嚴肅類App來說,給人產生一種親和力,最後,嚴肅類起名真的很不好起啊,還有,客觀原因,現在的用戶,由於網路的發展,網路用語深入人心,人們也開始接受並且使用萌萌噠類的事物,所以,命名的發展,是由網路發展的大方向,我們就拭目以待,看還有哪些高質量並且名字好的App吧


感謝邀請 是的,現在基本上一些軟體都是一系列萌萌噠的名字,我發現不光是軟體,

包括我們的衣服,鞋子,吃的東西,用的東西等等一些都在像萌萌噠發展,與其說他們萌萌噠,不如說我們萌萌噠,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需要,比如說我喜歡萌的東西,那麼如果我看到了自己喜歡的就會買下來,商戶就是根據消費者的心理賣出了他的商品。繞回來說,因為我們用戶的心理是萌萌噠的,所以開發商根據我們的心理設計出符合我們,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app名字萌萌噠。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與其說手機上的App變萌,不如說人們對新事物的要求變高了,如果你一個App沒有一個萌萌噠的名字,簡直就不好意思在這信息時代混,你首先在別人不了解你的時候,通過一個萌萌噠的名字先對你產生好感,才能進一步的研究把玩,如果你的名字很Low那把玩的小夥伴,怎好意思把你介紹給自己的基友小夥伴呢!多遜對吧?所以一個名字也相當於一個App的品味定位和價值了,所以一個App的名字就相當於現在一個人的臉蛋了


我認為其實就是在現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也許只有這個樣子才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使他們的產品得到更多的宣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手機裡面明明多餘甚至沒有用的軟體,但是因為名字好聽或者是圖標好看都不捨得卸載,這是商家的一種手段


推薦閱讀:

爸媽,請不要再玩手機了
6寸左右大屏手機推薦 六款手機總有一款適合你 你在用哪款?
【一加5T】在外觀上有哪些改變?
淘汰手機和ipad的,可能是這張報紙!
可以擼的手機氣囊支架,手一摸,就變大變長了!相當騷氣!

TAG:科技 | 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