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儒學昌盛發達,而墨家學說逐漸式微?


韓非子曾說:「世之顯學,儒墨也。」(《韓非子·顯學》),將墨學與儒學相提並論,為當時之兩大顯學。然而,自從秦統一中國之後,墨學便開始逐漸式微,其表現在《墨子》一書的散佚情況嚴重、治墨者寥寥無幾、談墨者更是鮮有所聞等。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曾經與儒學並駕齊驅的墨學走向窮途末路呢?

首先,直接的原因在於秦始皇焚書。《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針對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實行郡縣制而要求實行分封制,李斯加以駁斥,並提出:「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除醫藥卜筮種樹之外的書籍全部焚毀,其中也包括了墨學。這是墨學遭受的第一次打擊。

其次,墨學的思想無法適應大一統王朝政治的需求。在漢代武帝時期,同樣遭受焚書坑儒打擊的儒學很快復興,而且被上升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地位。百家之中,也包括墨家。為什麼墨家會被罷黜呢?

這是因為,墨家的思想無法適應漢武帝統治的需要。墨家強調兼愛,是一種普遍、無差別、無階級的愛,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理想的平等關係,與儒家強調人與人之間有差別、所以要各司其職、各安天命有巨大差異,其顯然不符合統治者進行統治的需要。同時,墨學中有許多科學探究和方法,在古代崇尚君子不器的社會氛圍中,形而下者謂之器,人們往往更關注於形而上的道、義理,而忽視實踐、工具等,所以也導致墨學後繼乏人。

所以,墨學在古代逐漸式微。


儒學人才輩出,孔孟,荀子,奠定儒學真正昌盛發達的人其實是董仲舒,(篡改了儒學留下的政治思想學說)迎合了當時的統治階級,受到統治階級的推崇。而墨家學說慢慢發展成一個黑社會或者不安分組織,常滋事,發展成統治階級的對立面備受統治階級打壓,直至消亡。究其原因,沒有人才,不能帶領他們發展壯大。所以人才很重要


推薦閱讀:

希望的田野,碩果累累,豐收,上聯如何對?
上聯:睜開眉眼觀世界,能不能對下聯?
上聯:算盤常打常盤算,如何對下聯?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有多思念自己亡妻?
出上句:心房無人住;下句怎麼對?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