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到底知不知道岳飛是被冤枉的?


趙構從來沒有認為岳飛會謀反,從來沒有,從來沒有。

謀反是什麼罪?滅九族。岳飛家人並沒有受到牽連,就充分說明了。謀反只是栽贓陷害,趙構心裡清楚得很。「非卿不忠,非眹不明」,這句話是趙構的原話。

岳飛是趙構一手破格提拔的,可以說是一路飆升,可以看出趙構對岳飛是寄以厚望的。為何最後趙構容不下岳飛呢?有這麼幾點:

一,岳飛個性桀驁不馴,不服管。1134年,趙構調岳飛北上伐齊,催了4次都沒動靜。後來宰相張浚親自上門從大義出發,才勸動他從武漢渡江北伐。1140年朱仙鎮,傳說中的12道金牌(這個一天發12道金牌不符合邏輯,本人認為是編的),才請動這位大神。1141年,岳飛丟開樞密使工作,擅離職守跑廬山去盡孝,趙構也是連發三道聖旨才把他招回來。

二,岳飛不太聽話,陽奉陰違。1130年,韓世忠8千水軍在黃天盪圍困金兀朮,趙構急調在江西吉安剿匪的岳飛前去支援,結果岳飛行軍至廣德,就在廣德剿匪了。這一次剿匪卻非常順利,岳飛以少勝多,收編土匪1萬7千多人,岳飛手裡軍隊人數達到2萬7千多人。趙構再次嚴令岳飛支援韓世忠,岳飛行軍至南京城南幾十里處的清水亭,遭遇北撤金兵,岳家軍就一路尾隨金兵追殺,殲滅金兵500多人,成功收復了南京城。但是由於沒有前去支援韓世忠,致使韓世忠在黃天盪圍困金兀朮48天,還讓他脫逃了。這一年,年僅27歲的岳飛,一個從五品的武官,被趙構破格提拔成了統帥。趙構明知道岳飛在路上故意磨蹭,還是以戰功嘉獎岳飛,委以重任,對外宣稱清水亭殺敵5千。1140年5月,順昌被困,趙構調岳飛增援。岳飛反而跑到豫西去收復失地去了。1136年10月,楊沂中率一萬禁衛軍在藕塘和劉猊10萬齊軍對決,趙構急令岳飛火速支援。岳飛在趙構的必殺令下,率軍增援藕塘,結果路上走了5天,一天行軍二三十里,等他到了藕塘,仗早就打完了。1141年2月,張俊,劉琦,楊沂中,三路大軍增援拓皋的王德,與完顏宗弼10萬大軍在拓皋決戰,趙構令岳飛前去增援,岳飛依然是推脫沒有去。三月,完顏宗弼攻打鳳陽,岳飛依然不顧趙構的調令,在路上磨洋工,致使城破,全城宋軍戰死。洗劫鳳陽的金兵北撤淮北,趙構嚴令岳飛尾隨追擊,這一次岳飛更過分,不但沒有去追擊,直接率軍返回了安慶。4月,趙構罷黜岳飛兵權,調任樞密副使,出任軍委副主席,有職無權。

三,岳飛喜歡搶地盤。岳飛本是張俊手下的一個小將領,依靠不世戰功和趙構的破格提拔,一直做到和張俊平起平坐的職位。作為一個曾經的老部下,岳飛經常搶張俊的地盤。張俊本是土匪出身,治軍不嚴,軍隊紀律鬆散,部下經常騷擾百姓。就是因為沒有什麼拘束,許多的土匪武裝都願意接受張俊的招降。但是岳飛往往把已經接受了張俊的土匪隊伍,強行整編到自己的隊伍里來,還因此剿滅多個已經接受了張俊招安不,但願意接受岳飛招降的土匪武裝。還栽贓張俊兩名心腹叛逃金國,將其誅殺。這兩人只是受不了岳家軍嚴格管制,想帶隊伍去張俊那裡而已。所以後來趙構指使張俊誣陷岳飛也是有原因的。當然,岳飛一直就看不起這位投降派的老上級。

四是,岳飛直腸子,口直心快,說話得罪人。所謂忠言逆耳,就是他這樣的。經常做事不按章節,常常弄得趙構下不來台,並且非議過立儲的事,雖然誠惶誠恐的向趙構解釋過,估計這事趙構是放心上了。

五是,趙構要收回武將的兵權,就是想拿過有分量的人開刀而已,不幸的是,岳飛剛好撞刀口上了。本來是要拿韓世忠開刀的,畢竟韓世忠才是真正的夠分量。但是韓世忠這個人非常聽趙構的話,還在劉苗兵變的時候捨身救過趙構。當韓世忠趴在趙構腳底下哭訴自己忠心的時候,看著因為救自己而被砍掉兩根手指和身上多處刀傷的韓世忠,趙構就心軟了。張俊雖然也是大軍閥,但是他這個人部貪權,只貪財。剩下就是既不貪財,又不好色,人品沒什麼缺點的岳飛了。古往今來,但凡是品德高尚,還掌握兵權的大將,都是皇帝最不放心的人。如果岳飛能夠做到像韓世忠那樣,趴趙構腳底下表忠心的話,趙構必定不會殺他。畢竟,能降服岳飛這樣的桀驁不馴的人,趙構也就能威懾其他統兵將領,無人敢不尊了。

不管怎麼說,岳飛是民族英雄 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自古英雄被拔高也是非常平常的事情,甚至有些嫁接的功勞,岳飛自然也不能例外。1130年收復南京,是南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打敗金軍,收復健康。1134年,收復襄陽六州,是南宋第一次收復國土,而且是大面積的收復。同年剿滅洞庭湖叛亂。郾城大捷,朱仙鎮大捷,是南宋中興15大戰功(南宋中興13大戰功抹煞了郾城和朱仙鎮,後入補錄了這兩次戰功),這些都是有史料記載的。只是後來經過藝術加工,岳飛被神化了。真實的岳飛確實是南宋收復國土最多的將領,湖北,河南絕大部分都是岳飛收復的,安徽部分是他收復的。但是岳飛並沒有打過什麼狠仗硬仗,比如大破鐵浮屠和拐子馬,都是其他將領的戰功嫁接的,還有殺敵10萬的郾城大捷,奏報上只是殺敵兩千,俘獲戰馬八百匹,還可能是誇大了。同樣朱仙鎮500打10萬,想想都清楚不可能,有肯定有,只是誇大了。岳飛打仗一直都是依靠小規模的精銳突擊,積小勝為大勝,一生征戰200多仗。真正苦仗難打的仗 大規模的野戰陣地戰,岳飛並不是很厲害,岳飛真正的本領是機動作戰,通俗一點說,就是遇到機會就干他一票,遇到干不過就跑,換下一家……


岳飛之死乃奸臣秦檜以「莫須有「之罪所害。已定歷史定論。西湖畔岳飛墓前的幾個罪被唾棄便是證明。問題在於秦檜與岳飛官階幾無差異,一個秦檜能一手遮天,妄殺大將自毀長城?顯然不能。余以為真正要岳飛死的人是南宋高宗趙構,只有趙構有讓岳飛死,壓制朝議,群臣緘口的權威。

那麼趙構為什麼會揮淚斬愛將?前邊幾個回答講的很全面很深入,我在這裡僅作補充。一,岳飛性情執坳倔強,不服從領導,恣意妄為。這個可以從王彥與岳飛的一段故事來說明。在河北時岳飛投靠八字軍王彥,又不服王彥節度,王彥看此人叛逆,便讓岳飛另尋明主。岳飛在外闖蕩了一段時間,損兵折將混不下去,隻身重返王彥所部認錯請求收留。王彥的軍師在手心寫了一個殺字示王彥。王彥不忍心殺岳飛,拒不收留,讓岳飛自去。二,岳家軍並沒有十萬之師,僅三,四萬而已,軍功最大的出處是鎮壓洞庭湖楊么農民起義。三,岳飛自大狂妄,不知規矩進退。歷來皇家立儲君都是敏感問題,大臣們避之不及,尤以在外領軍將領之大忌,有以武力脅迫君主之嫌。岳飛向趙構進言,提出立儲建議。趙構十分震怒,說這是朕之家事,何勞將軍掛牽?岳飛聽罷汗流滿面,叩頭領罪。試想這樣的大臣,能不被趙構所忌,殺之立威嗎?

自古以來輿論上總把忠臣良將的死歸以昏君,奸臣所害。以余見半由主忌,半由自取爾。


說到岳飛案,在歷史上是一個真實的人為製造的冤案,罪名是「莫須有」。在這件事中趙構不但知道岳飛是冤枉的,而且還是趙構直接授意和策劃的,秦檜等人執行的。

趙構和秦檜二人處理岳飛一事的動機不一樣,但是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岳飛必死。

據《宋史 高宗本紀》中說,趙構在靖康元年(1126年)春天第二次去與金議和時被宗澤勸阻在磁州,後金軍渡河南下,趙構在汪伯彥的建議下回相州組織軍隊勤王(岳飛在這時期參的軍),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金兵包圍開封時時趙構手中有八萬軍隊,完全可以勤王護駕,欽宗傳蠟書受命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救援京師,但趙構不敢和金軍抗爭反而撤了,撤到大名府後轉移到東平府,所以徽宗和欽宗皇室被俘趙構的責任最大。

北宋滅亡後金軍一路南下,趙構一路南撤,經揚州、南京一直撤到浙江寧波,又從寧波撤到舟山海面,在海上漂了半個月金軍撤離後才從寧波回到臨安府,康王即位後岳飛提出皇帝要親徵收復北方,於是岳飛被革職了。後趙構迫於抗金壓力重新起用岳飛抗金,岳飛與金軍多次作戰大捷使趙構看到了希望,趙構的本意是偏安南方並沒有收復北方的意圖,於是就想議和,在朝中有秦檜等主和派,而岳飛上書阻擋議和,於是岳飛就成了趙構議和道路上的拌腳石。由於岳飛有軍事上屢次大捷,並一路北上打到開封,下一步就是渡河了,這時兀朮害怕了,一邊提出與南宋議和,一邊發動百姓與岳飛對抗竟無人響應,金朝的大帥烏陵思指示部隊停止行動,準備投降岳家軍,而岳飛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此時秦檜得知岳飛的志向無法挽回時,令張浚和楊沂中撤兵,只留岳飛孤軍迫使撤兵,才有了一日十二字金牌。岳飛回京後授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秦檜等人認為岳飛不死和議不成,於是才構陷岳飛,才有了岳飛被毒殺。

由此看來,岳飛一案實際上並不複雜,當時替岳飛鳴冤的大臣都幾乎被處死或流放,當時朝中再無人敢說話,因為此事與皇帝有關,又涉及宰相,首先說趙構要偏安一隅,這樣才能保住皇位,岳飛要直搗黃龍迎回二聖,雖然徽宗已死但欽宗還在,那趙構就得讓位,這事兒我覺得趙構不會幹,因為十二金字牌是在岳飛打到開封地區下的,一天下十二道要求撤軍這是多麼的緊急,開封是汴梁是北宋的都城,收了開封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復國有望,如果金人投降岳家軍,岳飛提出釋放欽宗怎麼辦,這不是沒可能,岳飛的理想有可能實現,可趙構怎麼辦,這是個棘手的問題。而岳飛一根筋不回頭,力主復仇報國,直搗黃龍府,況且黃龍府在吉林長春地區,打過去的可能性也不大,能打到幽州(北京)就不錯了,黃龍府在女真腹地,打到黃龍府基本上就滅了金朝了,南宋也沒有這種力量。

其次是秦檜,秦檜在靖康之變時被俘虜到北方後投降了金朝,後返回南宋,假說是逃回的,趙構任命禮部尚書,多年來一直與兀朮有書信往來,一直遊說趙構主和,正好趙構也 有這想法,但是趙構也想退路,主和可以,沒有自己的統治區域不行,於是趙構就讓岳飛韓世忠等人在前面打仗,讓秦檜等人在後面主和,岳飛穩定了南宋江山後,主和派就有用武之地了,《宋史 秦檜傳》中有一段,剛開始秦檜並不打算殺岳飛,只是要議和希望岳飛同意議和不要阻撓就是(這可能也是趙構的意思只是不出面而已),派了張浚等人去做岳飛的工作,但岳飛斷然拒絕並上奏勸趙構不要同意議和,而兀朮也寫信給秦檜說「岳飛不死,議和不成」。所以岳飛必死。

最後是岳飛自己,顯然這裡面也有一部分岳飛自己的原因,我認為那就是軍事謀略十足,政治謀略不足,1、沒有認清當時朝廷的主旨思想隨時調整自己的行動,趙構不想迎回二聖你偏要迎回,還打的那麼猛。2、干預立儲,3、功高震主,4、與同僚不和,這是致命的,主要是張浚,從構成岳飛死亡的因素來看,主要是與張俊的不和。5、祖宗之法,這是最致命的,趙構不放心岳家軍,害怕擁兵自重,在宋朝一直是崇文抑武,像「岳家軍」這類番號的軍隊在宋朝的武將想都不敢想,這就是祖宗之法,在戰爭後期趙構就要收軍權,分割軍隊,收回了韓世忠、張浚等人的兵權。張浚向趙構和秦檜靠攏,主動交了兵權;韓世忠也交了兵權,任了樞密使。而岳飛就沒有看到這種變化,甚至不肯妥協,岳家軍都是岳家子弟和親信,別人接手也管不了,岳飛也沒向皇帝表示啥,岳飛不置辦產業,不愛錢,不喜歡美女,不求高官厚祿,卻有強大的軍隊,那他喜歡什麼?當年趙匡胤可是利用高官、錢財、美女、土地等為誘餌杯酒釋兵權的,這些岳飛都不要,那皇帝就害怕了,這些你都不要你要啥,那你是要朕的江山了,沒有其他解釋嘛,如這樣解釋岳飛不死就不行了。可對比的是韓世忠,韓世忠也為人正直,沒有黨附秦檜,為了岳飛一案當面斥責秦檜也沒有丟了命,所以說岳飛是軍事謀略十足,政治謀略不足。


謝友邀



另一場「詔獄」


兩宋時期的皇權相對薄弱,皇權與相權的分工大致可以總結為:皇帝決定做什麼,用誰做宰執;宰執決定用哪些人,具體怎麼做。王安石後來落下的罵名中有一條是鼓勵「聖心獨斷」,被認為是以削弱士大夫階層的最高權力——相權,以換取神宗對變法的支持

兩宋這種皇權與相權的關係催生了一大批「權相」。例如蔡京,雖然他的烏紗帽被擼過好幾次,但只要他在相位上搞定了皇帝一個人,他就是不折不扣的權相

再例如哲宗紹聖年間宰相章惇和蔡卞為了打擊舊黨,利用文及甫寄給邢恕的一封信,構陷同文院謗獄,誣陷司馬光、劉摯、梁燾等人「將謀廢立」。翰林承旨蔡京與諫議大夫安惇奉命審理此案

將大有所誅戮,然卒不得要領。

雖然蔡京和安惇立志要在這件事情上干出點明堂,但一段時間過後他們仍然沒有拿到真憑實據。哲宗從最初有一大批人想廢掉自己另立新君的震驚中醒悟過來,明白了這完全是一場冤獄,然而並沒有用,蔡京、安惇不改初心

上怒稍息,然京、惇極力鍛煉不少置。

司馬老爺子死得早,沒事;劉摯被貶往新州,梁燾被貶往化州。很快,梁燾和劉摯就莫名其妙地分別死於貶所

既而梁燾卒於化州,劉摯卒於新州,眾皆疑二人不得其死。

劉摯和梁燾人都死了罪名還沒扣穩,弄得蔡京很尷尬。尷尬是一回事,徹底把劉摯、梁燾批倒批臭再踏上一隻腳讓他們永不翻身又是另一回事。第二年五月,案子終於做實了,卷宗和三省處理意見交由哲宗批閱,哲宗看到漏洞百出的卷宗哭笑不得,明確表態

帝曰:「摯等已謫遐方,朕尊祖宗遺志,未嘗殺戮大臣,其釋無治」。

然而,蔡京等人對哲宗的意思連意思意思的意思都沒有,堅持認為劉摯、梁燾罪大惡極,罪無可恕。在宰執們的強烈要求下,哲宗下詔

詔:「摯、燾據文及甫等所供言語,偶逐人皆亡,不及考驗,明正典刑。摯、燾諸子並勒停,永不收敘。」

詔書字裡行間里透著哲宗滿滿的無奈。劉摯、梁燾的罪名只有文及甫等人在嚴刑下作出的口供,現在兩個人都死了,也沒辦法查明罪證再明正典刑。但兩個人的兒子們都因此案被免官,並且永遠不會復用。

參考書目:《宋史》卷二百.刑法志二.詔獄...《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九十.紹聖四年八月



經常被皇帝擼著玩的蔡京跟從紹興八年就已經獨相的秦檜比就是個渣,當時還只是翰林承旨的蔡京都能讓哲宗強忍著眼淚替自己背書,獨相兼首席樞密秦檜殺個把人再以既成事實倒逼趙構認賬還不是小菜一碟





欲蓋彌張

同文院獄案發生在和平時期,哲宗仍不得不替蔡京背書,詔書里透露出滿腹委屈

岳飛案發生在宋金紹興議和期和落實期,趙構正眼巴巴地指望秦檜給他帶來和平日子。岳飛死後半個月,趙構聽取岳飛案情後打了雞血一般替秦檜站台,除唰唰唰一口氣補上了賜死詔外,趙構還詔告天下

出榜曉諭:應緣上件公事,干涉之人,一切不問,亦不許人陳告,官司不得受理。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3

關於岳飛案,不許議論,不許申訴,申訴了也不允許官府受理。趙構積極配合秦檜把岳飛案罩在鐵幕里,不允許所有人對此案不滿,更不允許任何人替岳飛申冤

如果岳飛罪名屬實,把他的罪名和罪證詔告天下才是常規作法,而不是捂住嘴不許說






哥倆到底有多虛


紹興二十五年六月,有人向秦檜提議把岳州、岳陽軍改名,此時距秦檜死不到四個月

(紹興二十五年六月)癸卯,詔改岳州為純州,岳陽軍為華容軍。先是,左朝散郎姚岳獻言秦檜,謂亂臣賊子侵叛王略州郡不幸污染其間,則當與之惟新。今夫岳飛躬為叛亂,以干天誅,雖訖伏其辜,然湖湘漢沔皆其生時提封。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8

姚岳對秦檜說,岳州和岳陽曾經是岳飛的轄區,應該改州名消除岳飛的影響。秦檜聽了姚岳的建議,大腿一拍立馬就請來改名聖旨

按這幾位的邏輯,精衛肯定是不會填海的,說你為人中正肯定是在罵你,小樹林應該統稱小村叢,彪子也應該改名為漢子

《岳陽樓記》也要改,新標題自然是《華容樓記》。不過估計范仲淹老爺子會氣得坐起來


姚岳曾在岳飛帳下做幕僚,他進譖的目的是撇清與岳飛的關係(估計姚岳自己也會改名)。秦檜得到改名建議如獲至寶,讓趙構下詔以隱晦的方式再次表明對岳飛案的態度,使得大家明白「岳」這個字已經變成一種禁忌






趙構與平反


正因為趙構和秦檜都明白岳飛是冤枉的,他們才會配合著把岳飛案做成一件誰都不許議論的鐵案

也正因為趙構明白岳飛冤枉,秦檜死後,趙構才會在禪位前把「純州」和「華容軍」改回原名,下詔解除岳飛家屬編管

趙構不但親手把自己和秦檜做成的鐵案掀開一道口子,並默許繼位不到一個月的孝宗在沒有複審的情況下替岳飛建廟、贈謚,承認岳飛案一場冤案

「興羅織,遂坐事以歿」~《武穆謚議》






為國釣魚.原創

2019.3.29




高宗從來沒有認為岳飛是冤枉的,岳飛本來是高宗一手栽培,扶植起來的年輕大將,岳飛從一個僅管轄幾百人的從八品低級小軍官,只有八年時間就躍升為僅次於張俊韓世忠的兩鎮節度使,侯爵,京西路置制使,宣撫使,營田大使,太尉,開府儀同三司,成為獨當一面的方面大將,統帥南宋四分之一的武裝力量,高宗甚至曾經想把劉光世的六萬多軍隊都交給岳飛統帥,讓岳飛節制除張俊,韓世忠以外的所有軍隊,可以說,高宗是準備把岳飛培養成為全國的兵馬大元帥,並且對他寄予厚望的。

但是岳飛自從進入高級將領行列以後,就開始跟高宗的關係就逐步產生裂痕了。

一,政治上不能跟高宗保持一致,在封建社會的國家制度中,武將是不能干政的,他們不過是國家機器上的零件,是皇帝的爪牙,國家打不打仗,跟誰打,打到什麼程度是由皇帝來決定的,武將的職責就是在皇帝決定要打以後去謀劃怎麼打,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打不打由皇帝說了算,怎麼打由將領說了算,而岳飛在這個問題上始終不能跟皇帝保持一致,不顧國家的具體情況,一味的要打仗立功。

二,干預立儲,這可是犯了人臣大忌的政治錯誤,皇權的傳承,歷來都是由皇帝「聖裁」,外臣不能干預,特別是武將不能與聞,雖然岳飛的妄議立儲並沒有壞心,但是卻實實在在的觸犯了皇帝的禁忌。

三,擁兵自重,對皇帝的命令陽奉陰違,只顧個人立功,不顧友軍死活,這個問題在兩次淮西會戰中表現尤甚,置皇帝命令他增援順昌,淮西的十五道親札於不顧,自做聰明的跑到河南去收復失地,後來不是劉錡出兵接應,差一點都撤不回來了。

四,罷宣撫司後不甘寂寞,鼓動張憲作亂,企圖重新獲得兵權,這一點是最致命的,雖然張憲預備「異動」,為岳飛索還兵權的行動還在萌芽中並沒有能夠實施就被舉報了,但是高宗對於它的真實性是深信不疑的,儘管關鍵的證據缺失(岳飛指使張憲「異動」的書信),他也相信岳飛這個二杆子是乾的出這種事兒的,不管岳飛某奪兵權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即使他真的是想為國家抗金收復失地,這樣的行為也是不能容忍的。而且是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帝王都不能容忍的,臣子的權力只能由皇帝授予,如果將領們的兵權都可以自己索取,那麼朝廷的威信何在,皇帝的威信何在,國家的法度和在,你今天可以索取兵權去收復失地,明天你看皇帝不順眼了,是不是會索取兵權廢了皇帝呢?高宗已經已經親身經歷了兩次兵變了,酈瓊的兵變裹走了南宋四萬多軍隊投靠了齊偽政權,反過來攻打南宋,苗傅,劉正彥的兵變把高宗逼的退了位,還把高宗唯一的兒子也驚嚇致死,這些血淋淋的教訓就擺在眼前,現在這個高宗一手從底層提拔起來的岳飛又干出這種事兒來,你讓高宗心理怎麼想?刑部和大理寺對岳飛案的判決本來只有岳飛和張憲是死刑,岳雲僅僅判了二年流刑,追官一級,罰銅二十斤,是高宗親自批示,把岳飛三人全部處死,由此可見,高宗不僅認為岳飛死的不冤,而且對岳飛簡直就是深惡痛絕了。


宋高宗趙構可恨,卻不糊塗,他至始至終都知道誰是忠臣誰是奸佞,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卻做出了親者痛仇者快的決斷:縱容默許秦檜等人誣告殘害岳飛。

靖康之亂,帶給了趙宋恥辱,卻也改變了趙構的命運,逃到南方後,他搖身一變成了皇帝,北伐是真的,怕徽欽二宗南歸也是真的。如果父兄兩人回來,自己又將限於何種境地?

於是,宋金鬥爭多年後,宋高宗趙構想明白了一件事:秦檜這群人雖然可惡,卻能為己所用,能通過議和來穩住保住自己的利益。有了這樣的心思,凡是阻礙議和的,也就都成了障礙。

在與金人議和時,劉光世、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被剝奪兵權,也正是宋高宗決心議和的體現,他甚至故意縱容秦檜及其黨羽誣告岳飛。

岳飛被罷官後,王俊受秦檜、林大聲等人教唆,寫了份誣告張憲的狀詞,然後將其屈打成招,承認與岳飛竄通謀反。最終,岳飛也被捕入獄。

在岳飛入獄之前,有知情者王處仁曾暗中告知岳飛實情,並請求岳飛上述宋高宗澄清事實。結果,岳飛卻並未採納,因為他深知宋高宗為人,而且也知道宋高宗對一切都了如指掌:

「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義;萬一不幸,亦何所逃!」——岳飛

就這樣,岳飛在獄中飽受折磨,而韓世忠等人在外為之求情,也遭受冷拒。最終,岳飛一心求死,而秦檜則緊鑼密鼓地網羅罪名,宋高宗則下了一道「岳飛特賜死」的聖旨,將一代忠臣良將毒害。


宋高宗不傻,他當然知道岳飛無罪或罪不至死,但是對他來說岳飛死得不冤,岳飛必須死。

宋高宗殺岳飛,是殺雞儆猴,岳飛不死,效仿者必然會越來越多,如果個個打著恢復中原直搗黃龍的旗號自己拉隊伍,那南宋小朝廷一定會天下大亂。

宋高宗才不在意徽宗欽宗兩個廢柴,而怕的是岳飛聲望越來越高,「岳家軍」名氣太大,兵力不弱,就算岳飛他不想做皇帝,他手下總會有幾個腦子秀逗膽子又肥想做開國元勛的,弄不好真有人來個陳橋兵變,給岳飛玩一把黃袍加身,那就真的麻煩了。

殺了岳飛,不影響自己做皇帝,韓世忠張俊這類人立馬識相的把兵權交了,可以給他們大官做,至於是不是要恢復北宋那些失地,你說北宋遺民南望王師又一年,不好意思跟我做皇帝沒有關係啊?我趙構已經是皇帝,收復了失地也不過還是皇帝,況且打仗萬一打得不好我又要下海逃亡,這不划算啊!

殺忠臣,是要上史書被人罵的,運氣不錯的是,有個叫秦檜的大奸臣自願給高宗背鍋,高宗一看好啊,萬一騙不下去就把秦檜拿出來當擋箭牌,反正朕永遠是明君。在宋高宗這種自私冷漠變態的心態下,岳飛也就只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了。


我是虎頭山的一隻小妖怪,今天和大家一起聊一下宋朝時期的民族英雄岳飛。

這段時間很多網上的人一直談論岳飛當年真得就是因為秦檜看他不順眼,才會被用十二道金色的牌子直接給召回了京城,再然後也不知道用了個什麼樣的罪名就給處死了,可以說大多數人對於抗金英雄岳飛的死表示要把秦檜拉出來千刀萬剮。

那麼當時身為秦檜的主子宋高宗趙構,難道就對這些事都不知情,並且整個朝廷的大臣們都集體眼瞎了,就這麼看著秦檜一個人在演戲,然後把民族英雄就這麼給莫名其妙的給處理了?

很顯然當時的南宋雖說被剛剛被金朝所打敗,從大宋變成了南宋,可是皇帝的權力還沒有到一個臣子就可以控制的地步,也就是說這件事是趙構知道的,而且很有可能就是趙構的旨意。

這樣一來就成了趙構不想讓岳飛活在這個世界上,然後我們就要好好的思考一下為什麼身為岳飛的頂頭上司趙構會處死這麼一個又忠心而且還會帶兵作戰的良將,千萬不要說趙構出門沒有帶腦子,身為一個皇帝而且當時的國家還相當的富強,不可能是一個沒有腦子的皇帝可以搞定的。

所以說趙構當時很聰明,最起碼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殺了岳飛之後自己有什麼損失,同時又會得到什麼樣的利益,可以說這一切都在趙構的考慮之中。

也可能皇帝的腦迴路與我們正常人是不一樣的,畢竟我們所想的一些事情只是停留在表面,當然了更多的原因就是很多深層次的東西我們並不知道。

當時的岳飛被稱為民族英雄,自稱一生的理想就是幽雲十六州打回來,並且還要救出來北宋的那兩個皇帝,可以說這種事相當的讓人無語,就好比較一個公司的總經理因為種種原因離職了,新上任的總經理剛剛才上任,下面的員工就開始商量著如何前一個總經理給找回來一樣。這個時候把他找回來幹什麼,而且這麼著急,這讓現任如何來想。

很顯然站在趙構的角度來想問題,那就是岳飛對自己有不臣之心,都已經有了不臣之心了,那趙構還留著岳飛幹什麼,用來過年嗎?

可以說單從這一點上岳飛被趙構給害死實在太正常了,身為南宋的將領,心裡忠心的卻是北宋的皇帝,當時的情況不論誰在趙構的這個位置上,看到岳飛的時候都不會太開心,而且心中一定在想有機會就讓你好看。

除此之外,就是宋朝的兵權制度問題,要知道宋朝的創始人趙匡胤得位不正,就是因為掌了兵權,才會奪了周朝的皇帝之位,從新成立了宋朝,可以說從一開始的根子就不太正,所以一直以來朝廷都在防備著這些領兵的大將們。

也可以說岳飛不懂為官之道,從他成為抗金英雄的時候,太多好聽的名聲全部都在他的身上,用我們現代的話說就是有點飄了,如果能飛的話早上天了。

同樣這個時候的南宋很多的出名將領都在這個時期存在後,比如張俊、韓世忠和劉琦等人,因為北宋的快速滅亡,讓這些帶兵的大將們得到了很大的兵權,以前因為防備金朝所以對這些將領們比較縱容,但是隨著南宋的政權一步步的鞏固之後。

趙構發現了這些領兵大將有點尾大不掉的情況,雖說可以用武力強行把這些將領給拿下,但是以後誰還可以給自己打仗。

於是在這個時候,趙構就用了一招殺雞儆猴的計謀,而此時的岳飛可以說就是最好用的那一隻雞,反正在趙構的眼中嶽飛是一定要被用來立威的,而且這個威還要立的高大上一點,就讓大家看看自己是如何對待這些看起來忠心已經跑偏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

岳飛當時的名聲這麼大,趙構還不是直接讓人給他定了罪,並且說殺就給殺掉了。也正是經過這一次的事件,讓韓世忠等人比較燥熱的內心瞬間平靜了下來,原本宋朝的皇帝這麼有魄力,以後的行事就一定要低調一點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趙構可以說明知道岳飛的這些罪名都是冤枉的,但是卻依然要將他治罪,就是讓韓世忠等人明白一個道理,你們的權力就是皇帝所給予的,如果不聽話岳飛就是你們的下場。


靖康二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的開國皇帝,是為宋高宗。

(趙構 書法 《賜岳飛批札卷》)

趙構早時是支持抗金的,朝中卻沒有拿得出的名將,難免節節敗退。

這對趙構的信心造成了嚴重打擊,使他漸投於議和。

岳飛的出現,改變了這樣的局面。

在岳飛等名將的相互配合下,金人攻勢被壓制住,數度議和。可南宋內部也真是骨頭都軟了,竟然只是忍辱議和,而從來沒有什麼背水一戰的想法。哪怕是在岳飛等人屢戰屢勝的情況下,也改變不了他們的軟弱心理。

據《宋史》載:「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可見宋高宗趙構是一個能力極強的人物,並非無能之君。而秦檜一個文臣能夠將在抗金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岳飛害死獄中,最後全身而退,這一切趙構不可能看不明白。

可見趙構不僅知道岳飛是冤枉的,更是他一手布置了這張網,借秦檜之手,除去岳飛。

時值郾城大捷,秦檜串通張俊、楊沂中,唆使諫官羅汝楫向趙構上疏,「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岳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

在秦檜的指使下,張俊威逼利誘岳飛手下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欲誣告岳飛謀反,事有不諧,乾脆就依靠口供。

岳飛下獄後,何鑄對岳飛深信不疑。秦檜說,這是皇帝的意思,又改評審為万俟卨,於是岳飛便被羅織了如「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被判為死罪。

若沒有趙構在後面支持,秦檜等人必然不敢一個「莫須有」便殺了朝中舉足輕重的名將岳飛。所以說,趙構才是岳飛之死的罪魁禍首。


推薦閱讀:

靖康之恥僅僅只是北宋的滅亡嗎?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
宋朝經濟那麼強,為什麼宋朝沒有盛世?
精品賞析——北宋崇寧重寶
出一謎語:山頭一土丘,空中一禿鷲。打宋代一人名?
為什麼說宋朝是局部統一的國家?

TAG:宋朝 | 岳飛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