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邊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一邊又希望孩子不要長大,是不是所有的寶媽都這麼矛盾?


自從孩子呱呱墜地,給我們每個家庭父母帶來了歡聲笑語。三個月,孩子會翻身了,六個月孩子會坐了,九個月時孩子會爬了,一歲時,孩子慢慢會走了,會呀呀學語了,有的會叫爸爸媽媽了,雖然不太清淅,但看著孩子一天一個變化,寶爸寶媽別提多高興了。可每天要給孩子餵奶喂水喂飯,洗尿布洗衣服換尿不濕,每周還要洗澡,特別是當孩子哭了,病了,又不會說,好擔心好害怕,又真的很煩心,恨不得孩子趕快長大,寶媽也好去全心全意干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帶孩子四處遊玩了!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可是,想到孩子長大了要結婚要買房,辛苦養大的女兒嫁了成了別人的兒媳婦,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從此遠離了自己,多少都會有失落感!又不希望孩子長大了,相信每個寶媽都有這樣的矛盾心理。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鳥大了要飛,同樣兒女大了最終也會像我們一樣為人父母,這是自然規律。


題主很睿智,覺察到了心中「矛盾」。

這個 「矛盾」有好幾個部分,

一是希望看著孩子成長,他的成長就是你的喜悅。

二是孩子長大了,就不是現在這個「萌萌」的,依戀媽媽的狀態了,被孩子依戀的感覺是很美妙的。

三是長大了,孩子會離開父母,父母擔心卻又無可奈何。

四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心裡有那麼些不踏實。


既然有「矛盾」,那麼我們就來逐條解決矛盾。

成長就是喜悅——這條正確,忽略過去。

孩子長大就不再「戀媽」,「失去萌性」——被人戀的感覺很好,但象「膏藥」一樣粘身上就不那麼舒服了。

媽媽如果有自己的生活,就不會過於沉迷孩子對自己的依戀,真正持久的依戀來自自己老公。

至於「萌性」是一定會退去的,如果特別喜歡,就用心過好寶寶相處的時光,儘可能用相機記錄下來。

長大了會離開父母,這個是很多父母難越的坎——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實際上不屬於自己,孩子是孩子自己的主人。

如果把孩子據為己有,會深深地壓制孩子的生命。表面上是愛,其實是自私。

一定一定要尊重孩子,幫孩子走出他生命的高度,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未來的不確定性——現在社會變化很快,做父母的都擔心孩子的未來,我們要做的是「信任孩子」,很多父母不信任孩子,總覺得孩子只會把事情搞砸,處處指點,斥責孩子。

正是這種指點,斥責毀了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對未來更彷徨。

儘可能找機會放手孩子,孩子一定比我們想像的還出色。


《孩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儘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圖片來自網路]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我沒有這樣的矛盾心情,我只享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和她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探索世界的奧妙,我只想時間過得慢一些,讓我們玩得更多一些,我不知道她長大以後會怎樣,我沒有這麼長遠的目光,我只想一步一個腳印的陪她一天一天的長大,只想在她的人生路上當她的指明燈,當她的小夥伴,當她的良師益友。

人生沒有回頭路,不管對錯,只有硬著頭皮往前走,所以過好當下的時光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產生過多的心理矛盾!


我想,這是所有當媽的真實心裡寫照。

既盼著著他長大,期待看到他成年的樣子,

又害怕他長大,離自己越來越遠,

母子一場,本就是緣分漸遠的一場分離

雖然口口聲聲說希望他快些長大,

但是總有一天,

他會從牙牙學語的嬰童變成獨當一面的大人,

他會自己出門,不再需要我的懷抱。

生病了會自己去買葯,不再可憐兮兮的看著我,

總有一天,我會不好意思抱他。也抱不動他

我會隱藏我所有的不舍與寵溺,

免得他太煩或者太牽掛,

我會不好意思對他說我愛他,

更不能時刻跟他在一起,

不管我是多麼的失落與不舍,

但是我會珍惜他在我身邊的每一天,

好好愛他

畢生之年,給他我所有的愛與奉獻 ,

在他不需要我的時候。

我會選擇遠遠的看著他

只要他好,就足夠!


我是屬於希望孩子快點長大的那種,沒有這種矛盾心理。

如果孩子永遠也不長大,我豈不是要永遠照顧他,太可怕了!

希望孩子快點長大,孩子長大後就能獨立了,依靠自己的能力生存,過他自己的日子,我就不用再操心了!也過幾天省心日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太渴望自由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孩子,快快長大吧!長大吧!去過屬於你自己的人生!希望你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成功的人生!


是的,大部分母親都是這種心態的。我現在就是一邊希望孩子快快長大,這樣就可以讓人更加省心一些,但是另一方面,孩子長大了,就會有她自己的朋友和生活,有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就會離我越來越遠,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完全的信賴和依賴我了,所以說想想的確很矛盾的。


一邊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一邊又不希望長大,當父母的可能都有這麼一點矛盾心理。

剛出生時,只盼著快點長。今天會笑了,會翻身,會坐了,會站了,會說了,會跑了,懂得上廁所尿尿了。記得我閨女小時好生病,幾乎月月生病,當你慶幸這月沒生病時,下月她會補上。那時盼著快點長大,大了會說哪兒不舒服,抵抗力強也不生病了,渴了餓了會知道要就好了。

當上了學,各種作業,考試,抄卷子,背課文,檢查作業,算不對的題目,寫不好的作文,成績,升學,擇校,在學校受同學欺負不敢說,上下學等一大堆事等著你覺得還沒小時好的,小時若哭了,餓了,解開衣服乳頭放嘴裡什麼事都沒了。

我閨女前幾天還對我說,她小時盼著長大,現在又不希望長大。小時候盼長大可以哪去玩了,能自己掙錢也買什麼就買什麼,盼著大了上網吧沒人管了。可真長大了,要面臨就業,適應社會,面對各種關係,看著現實生活中有一些渣男,又有些恐婚了。成長的煩惱各個階段都有吧。慢慢適應都會過來的。


你這個問題問得真好,表達出了所有母親的心聲。

身為兩個男孩母親的我很能理解你的這種感受。每當因孩子而陷在各種雞皮蒜毛的生活小事里而無法抽身的時候,「真希望孩子快快長大」這樣的念頭便會隨時冒出。

每當閑暇之餘身心放鬆時,翻著孩子過去的小照片。從一個只會睡覺的毛毛蟲,長成了一個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與主見,動不動給你丟一大堆奇怪問題的小夥子。於是,你感嘆:時間真快!彷彿一眨眼,孩子就已掙脫了你的懷抱,漸行漸遠……於是,又開始希望孩子不要那麼快長大,希望孩子在懷裡撒嬌的時光,延長一點,再延長一點……

正如龍應台先生所說: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最後,我想說父女母子一場是今世的緣分,雖然矛盾雖然不舍仍要放手,讓TA去追尋屬於TA的夢想和星辰大海。


確實如此。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一天天的帥氣也是一種驕傲。

然而,成長的不僅是身體還有頭腦。想想當年乖巧聽話的孩子,忽然有一天因為擁有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和媽媽的三觀已經有分歧、有衝突,甚至稱為代溝的時候。孩子會毅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不在向自己的媽媽妥協,再也不是當年乖巧聽話的那個小小孩子,真的好懷念他小時候的樣子。

哎!時間都去哪了?轉眼間孩子已經從小學到高中。記得上學第一天,我送他去上海東安路小學的時候,小小的人兒,背著小小的書包,沒有回頭看我一眼,而是徑直走向了班級。像許多家長一樣,我站在學校的門口,眼望孩子的背影,心中充滿了不舍,當年的畫面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轉眼間,孩子早已超過媽媽的身高。上樓都是自己提重物,讓媽媽提輕物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你長大了,而你的媽媽將會一天天的變老了。

這就是自然規律,沒有人能改變,況且我們自己也是這樣,從曾經的孩子變成了今日的媽媽。

是啊!小時候我們都盼望孩子長大,長大了又懷念他小時候的樣子——聰明、可愛、人見人愛。就像台灣作家龍應台在《目送》里寫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應該是所有媽媽的心裡話。在中國帶孩子主要是媽媽的任務,從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媽媽對這個新生命傾注了全部的關注,寶寶的冷暖,喜怒哀樂都牽動著媽媽的每一根神經。帶孩子辛苦是每個帶過孩子的人的感受。嬰幼兒期最辛苦的是睡不好覺。白天要陪孩子玩,還有一堆家務,晚上要擔心寶寶踢被子,寶寶一動就要起來看看,怕寶寶亂動掉下去,半夜寶寶餓了要弄吃的,一夜要醒無數次。要是不小心感覺咳嗽了,寶寶小不會說話,會說也說不清楚,那種虐心真的要命。心裡一遍遍安慰自己,再大點就好了,會走會跑了就好了,等上了幼兒園就好了。真等到寶寶到了狗都嫌的年齡,就真想把他塞回肚子里重造。各種搗亂,各種告狀撲面而來的時候,只有想想從前那個乖巧聽話的小屁孩,安慰自己面前的這個小惡魔曾經也暖心。


推薦閱讀:

經常遭「家暴」的孩子,心裡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真誠求問。比如一場考試,我不願意去努力,怕難怕苦,但是考試考完成績很差,我又非常非常難過。這該怎麼辦?
孩子面對失敗就發脾氣,抗挫折能力差怎麼辦?
兩個人在一起越來越累,說不愛又是假的,怎麼辦?
好的思維習慣,或許只需要培養「自虐型」人格

TAG: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