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詞人陳曾壽的詞風與唐宋哪位詞人的風格最為相似?


陳曾壽作為晚清遺老,不可避免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和誰的風格像呢?


陳曾壽(1878~1949)晚清官員、詩人。字仁先。清帝遜位後他仍抱復辟之望,張勳於1917年擁遜帝溥儀複位,曾壽亦在上海幫助策劃。後跟隨溥儀在偽滿任職,後反對日本人離職。

陳曾壽詩書畫都有極高水準。

陳氏以詩人筆法填詞,自是蘇、辛一路的豪放感慨風格,而詞中,有時則有點姜夔幽寂清峭的味道。因為對清室念念不忘,陳曾壽的詩詞中,常表達出一種執迷不悔、一往情深且甘於窮獨的情緒。有些王沂孫的意味,但沒有王那麼的隱晦。


【八聲甘州】 鎮殘山風雨耐千年,何心倦津梁,早霸圖衰歇,龍沉鳳杳,如此錢塘。 一爾大千震動,彈指失金裝,何限恆沙數,難抵悲涼。

慰我湖居望眼,盡朝朝暮暮,咫尺神光。忍殘年心事,寂寞禮空王。 漫等閑擎天夢了,任長空鴉陣占茫茫。從今後,憑誰管領,萬古斜陽。

這首八聲甘州有蘇辛的疏曠,又含有王碧山的悲涼。


暗香 壬子寄巢雲(一九一二) 

舊京乍識,正幽單客枕,潘郎愁積。 淒滿暮鴉,芳樹陰陰後堂碧。 還踏天街月影,乍忘了、西風塵席。 誰管他、如葉青衫,絃底玉龍泣。

應憶,舊簪筆。 盡夜夜露痕,步冷東掖。 袖香漫裛,贏得銅仙淚空滴。 暗雨剪燈心事,除夢裏、門庭重覓。 卻又怕、尋去也,夢都非昔。

這一年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


陳曾壽《天香》:

垂海星搖,標岩塔迥,高寒偏撼孤館。斷續鄰簫,依微畫角,荒嶠歲華偷轉。氈毹坐擁,只亂眼、風飄燈颭。酒畔離悰幾許,丁寧浪憑歸雁。

沾賜近依行殿拜,頻傳椒盤香暖。故事料應難問,白頭宮監。身老天荒地變,剩冷抱、梅花夢中遠。霜鬢塵絲,風情都倦。」

看一下王沂孫的《天香》:

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采鉛水。訊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紅瓷候火,還乍識、冰環玉指。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雲氣。

幾回殢嬌半醉。翦春燈、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謾余熏,空篝素被。

同時哀憐故國,一明寫,一暗寫,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


所謂情以境遷,境以時易。陳曾壽主張博採諸家,不必囿於一家。事實是,人總是會隨時代和閱歷而變化。往往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風味。

陳曾壽其實真得自成一家。


謝邀,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陳曾壽是清末遺民,半生追隨廢帝溥儀。他的詞風,我覺得最像北宋詞人秦觀。

秦觀是「古之傷心人」,寫的詞擅長清幽冷寂,蕭瑟凄厲,是王國維所說的「有我之境」。比如「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踏莎行》),是其貶謫郴州途中所寫,深得蘇東坡喜愛。

陳曾壽也有一首《踏莎行》「石疊蠻雲,廊棲素雪,鎖愁庭院苔綦澀。無人只有暮鍾來」,是不是很有少游風味?

然而,他比秦觀秦少游還多了一層故國之思。

又有了一點李後主的風味。比如「頌椒花,書帖子,無復舊京事。酒薄成醒,爆竹尾聲里。何心感逝懷人,卅年夢斷,只銷得、閑情如水。」(《祝英台近》)。對「舊京」的思念,在他的詞中,分外動人。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

陳曾壽《天香》:「垂海星搖,標岩塔迥,高寒偏撼孤館。斷續鄰簫,依微畫角,荒嶠歲華偷轉。氈毹坐擁,只亂眼、風飄燈颭。酒畔離悰幾許,丁寧浪憑歸雁。沾賜近依行殿拜,頻傳椒盤香暖。故事料應難問,白頭宮監。身老天荒地變,剩冷抱、梅花夢中遠。霜鬢塵絲,風情都倦。」

這首詞寫於1932年,當時他的故君溥儀被日本人立為「偽滿洲國」傀儡皇帝。陳曾壽前來「見駕」,目睹了溥儀被日本人玩弄於股掌之上,滿腔悲憤無可傾訴,只能在詞中表達。「故事料應難問,白頭宮監」,詞人已是古稀之年,再也看不到當年的故國了,甚至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往事無可追憶。剩下的就是「霜鬢塵絲,風情都倦」,只剩下深深的疲倦感。

詞人說:皇上,我累了,我要回江南了。

數年之後,詞人回到上海寄人籬下,凄冷地離去。


陳曾壽,清代進士,湖北蘄水人,其家為蘄水望族,清代自高祖陳光詔中舉始,先後有11位舉人,其曾祖陳沆為嘉慶狀元,也是清代黃州府僅有的兩位狀元之一。

高祖陳光詔,字金門,乾隆已亥科舉人,官至武岡州知州。

曾祖沆,光詔子,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清嘉慶己卯科狀元,官修撰;叔曾祖沄,光詔子,清嘉慶進士。

祖廷經,陳沆子,字筱舫,由詞垣入諫院,官至內閣侍讀學士。

叔父恩嘉,廷經次子,號子政,由舉人官至江西補用道。

曾則,曾壽弟,與兄同榜舉人;曾矩,曾壽弟,與兄同榜舉人;曾望,恩嘉長子,光緒癸巳科舉人;曾培,沆曾孫,與曾望同榜舉人;曾佑,恩嘉子,光緒壬午科舉人。

陳曾壽像(圖片來自百度百科,侵權請刪,下同)

題詞畫扇子

陳曾壽是清末「遺民」,其與清代末帝溥儀關係密切,也是皇后婉容的老師。張寅彭曾指出「溥儀一生大開大闔,陳曾壽與之相隨得宜,初不違本性而終亦無違青史名節」。而歷來論及其詩詞,不免與其仕偽滿州的經歷相結合,多稱其為「漢奸」,但從其所留詩詞中可見其心中的苦悶,且並非仕宦偽滿,其更多是以白衣身份伴隨溥儀左右。

關於陳曾壽詩歌風格,學界的評論不一而論。三十歲之前風格近漢魏,三十歲之後,詩詞風格近宋風。清末明初評論家陳衍曾評價「乃在昌黎、義山、荊公、山谷,大異昔日宗旨。」(見陳衍《石遺室詩話》卷三)並評價其詩詞兼「韓之豪、李之婉、王之遒、黃之嚴。」(對詩詞評價筆者並不擅長,可參考王曉琳《陳曾壽及其詩歌研究》與楊曦《陳曾壽詩歌研究》兩篇論文)


推薦閱讀:

【軼事秘聞】載灃為何沒能替兄報仇除掉袁世凱?
她生了9個孩子,餓死2個淹死2個
人,是會被累死的
漫話五千年:神話時代,誰比我清高(0139)
李悝變法助力魏國成為戰國首霸

TAG:中國歷史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