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進行時間管理?


大多數人都會有同樣的感覺,時間為什麼總是不夠用?想做的事情總也堅持不下來?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有被時間追著走的緊迫感,說明你的時間管理出現了問題。

最近讀了朋友那裡借來的一本《精進》,姑且定義為工具書吧!之前最疲於看這類打雞血型的書籍,總感覺只是步驟的堆積,即使看了不去實踐也沒什麼用。大概是因為近期比較關注時間管理的問題了,第一章節恰好是講時間管理的問題,結合實際生活讀起來,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下面簡單分享幾點:

1.時間的長與短

根據實現時間的長短,目標可以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兩者之間是未來和現在的關係。長期目標代表著未來,你要去做的事情,短期目標代表著現在,你現在要做的事情。

有時候長期目標會更讓人有壓迫感,因為需要長期的堅持,很多人在堅持的過程中就放棄掉了。

作者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長期目標往往更容易讓人關注成虛幻的目標,比如我一年內要練就很好的文筆,這個長遠目標會一直提醒著你,尤其是在你懈怠或者沒有時間讀書碼字的時候尤為強烈,這個時候的關注點應該是在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上,而不是去焦慮我為什麼總是做不好。

長期目標的制定,要拆分到日常中,比如平均一個月要讀多少本書,哪種類型的書,各類書目錄選擇,讀後感的撰寫次數。長期目標就可以化為短期目標,落實到實踐中。

2.時間的快與慢

時間管理也要掌握一定的節奏感,如同一首交響樂里的快慢節奏。

「快」的節奏去工作,「慢」節奏去生活。

大多數人平時80%的時間都用在了日常的工作當中,像平時讀郵件、做數據匯總這些日常性工作要以「快」的方式進行,講求處理的效率,避免時間的浪費。經常會聽到抱怨加班處理工作,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反觀一下,有多少人是因為上班時間呲牛逼,下了班才瞎積極的。

「慢節奏的生活」-和家人一起晚餐的時光,周末和戀人的午後時光,晚間睡前自己的個人閱讀時間,這些都該好好慢下來,給心留一份空間。

3.時間的深與淺

80%的精力做20%重要的事情,一定要養成自己的興趣,然後深入下去,慢慢就會變成你的專長。

文中作者提到了一個小故事,有位英國的中學教師,平時空閑時間喜歡觀察鳥兒,有時間便約幾好友去林中觀察各種鳥類,最終寫出了一本鳥類簡史。

有些事情是我們必須要深入進去的,作者提到了一個名詞「心流」,我個人理解成是一種內心的想像空間。就好比你讀書時,腦海里會置身於書中的角色和場景,去感受去體會,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4.有效屏蔽信息噪音

作者提到的信息噪音,是我聽到的一個新名詞。

信息爆炸的時代,微信、微博、直播、頭條各類社交、資訊平台幾乎囊括所有人可以涉及的信息,付費知識、碎片化學習,這類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新名詞,反而讓更多人產生焦慮。看似是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實則是快銷性質的信息瀏覽,同時贊成時間的浪費。

有效屏蔽信息噪音,少做低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高收益長半衰期的事情求之不得,低收益長半衰期的事情持之以恆。

希望大家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有效的自我管理和系統學習,努力也是一種才能。


我們每一天都會面對眾多的事情,要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把重要的事情先做,然後把次要的事情後做,千萬不能等明天再說,一天推一天,推到最後,這些事情就做不完了。因此,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14210443663139213597, "vname": "u600eu6837u8fdbu884cu65f6u95f4u7ba1u7406uff1f.avi", "vu": "baa9dba51d5f45b596798c2b176b8edd", "src_thumb_uri": "3349000da0b326fd0a9f",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34b000da76057c5f3b5", "vid": "baa9dba51d5f45b596798c2b176b8edd", "thumb_width": 510,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680, "file_size": 1918044},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020, "file_size": 2506868},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510, "file_size": 1675389}}, "duration": 135, "thumb_url": "334b000da76057c5f3b5", "md5": "e50f3b217d8d7723cfac5e290bc4b8a4", "hash_id": 14210443663139213597} --}


時間管理的出發點,在於學會處理事情的優先次序,先考慮事情的「輕重」,再考慮事情的「緩急」 ──也就是四象限法則。

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諸如應付難纏的客戶、準時完成工作、住院開刀等等。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包括長期的規劃、問題的發掘與預防、參加培訓、向上級提出問題處理建議等等。

第三象限屬於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既然不重要也不緊急,那就不值得花時間在這個象限。

第四象限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為迫切的呼聲會讓我們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電話、會議、突來訪客都屬於這一類。我們花很多時間在這個裡面打轉,自以為是在第一象限,其實只是在第四象限徘徊。

請注意,在劃分第一和每三象限時要特別小心,急迫的事很容易被誤認為重要的事。其實二者的區別就在於這件事是否有助於完成某種重要的目標,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應歸入第三象限。

要學會把時間花在第二象限,做重要而不緊迫的事。那樣才會減少重要的事進入第一象限,變得緊急。

案例:一個價值2.5萬美元的建議

曾經有位效率研究專家艾伊貝?李,他給當時的美國史卡魯鋼鐵公司的總裁查魯斯一個時間管理的建議,結果查魯斯因為這個建議給了艾伊貝?李一張價值2.5萬美元的支票,那是為了感激李給他的這個神奇的建議,那麼這個建議是什麼?讓我們來揭開這個謎底。

原來,查魯斯每天忙於公司中繁複的事務,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但是事無巨細,他一個人怎麼可能管得過來,於是很多事情最後都不能有效地做下去。

而李的這個建議正是:

1.不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2.手邊的事情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3.每天晚上寫出你明天必須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

4.第二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必去顧及其他事情。第一件事做完後,再做第二件,依此類推。

5.到了晚上,如果你列出的事情沒有做完也沒關係,因為你已經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事情明天再做。

於是,查魯斯按照李給他的建議試了一段時間,誰知效果非常驚人。當然,你也可以試一下李的建議!

時間是永遠守恆的,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更多有效的事情?

答案就是,永遠做重要而又不緊迫急的事。

每天的時間如何安排才能輕鬆高效地工作,獲得平衡幸福的人生呢?

答案是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

只有每天都專註於處理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才會從容面對未來。

每天都在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人,虛度光陰,渾渾噩噩。

每天都在做緊急而不重要的事,看似很忙實際沒有成效。

每天都在做重要而緊急的事,火上房才著急,典型的消防隊員。其實還不如消防隊員,因為消防隊員救火只是偶爾,而工作要天天做,不出多久就會崩潰的。

但真正的難點不在於能否騰出時間,而是對事件輕重緩急程度的判斷很難統一界定。

同樣一件事,有人認為重要而緊急,有人認為不重要不緊急。如果要達成一致,只有共同確認事件的功能和意義才行。


想必問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希望提升自己的。本人平時也比較喜歡看相關的書籍。因此,我在此做了一些總結,希望能對你有用。

其實,怎樣進行時間管理也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用。接下來我會先讓你認識到你自己是如何利用時間,進而採取實際行動儘可能最大化地利用自己的時間。

意識是時間管理的先決條件

回顧一下,你每天花了多久在吃飯、睡覺、學習、上網······,做一個時間表讓你更清楚自己是如何使用自己的時間的。只有對時間保持高度的敏感,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時間管理者。

目標提供線路圖

只有當你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的時候,你才能決定應該如何安排你的時間。

進行「目標-步驟-時間」分析

將你的目標與時間分配聯繫起來,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你就應該如何把24小時合理地分配。

如果你的時間分配與時間容量(24h)產生了衝突,那你就必須想想自己是否花在睡覺或者吃飯的時間上的時間可以適當減少一些,讓時間的分配與目標值相符。當然,我並不是說讓你通過熬夜或者節食贏得更多的時間來達成目標。這是極不科學的。例子只是為了讓你更深入地理解分析過程罷了。

選擇是難點

不得不承認事實:生活是不公平的。

很多雞湯文會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努力奮鬥就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生活卻偏偏不這樣。很多事情是超出人們的控制能力範圍的,並對生活產生影響。

時間管理很大程度上講就是選擇。面對互聯網的誘惑、晚睡的渴望、對朋友或自己做出的承諾......以及任何會影響到你達成目標的事情,你必須做出選擇。而且只有你自己能做出選擇。

我很喜歡這句話:人如果不能為自己所想要的做些犧牲的話,那所想要的就會被犧牲掉!


意識到你是如何使用時間以及你所做出的選擇

把時間和精力匹配起來,從而「創造」更多的時間

a.在你精力最充沛的時候處理那些最棘手、困難的工作

b.「空隙」(Gap)時間:變非生產性時間為生產性時間

偉大的時間管理者是如何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的?

迅速決策

快速閱讀

提高記憶力

戰勝拖延

a.認識拖延--慣性

b.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

b1.在更高層次聆聽你的思想

b2.將思想想像為一個有形的物體並控制它

b3.大腦一次只能處理一個主導信息:轉移思想 比如:當心情壓抑時,將消極思想轉變為積極形象或想法

c.定期清理思想

我們總會有些時候總感覺有太多事情要做,又無能為力。這時,無論是停下來清理電腦內多餘的東西,或是清理桌子,還是打掃一下房間,都會讓思想得到暫時的放鬆。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只要進行清理和組織,就可以使思想得以解放。

擁有一顆「似水之心」

這個概念來自大衛·艾倫(David Allen)。「似水之心」就像那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平靜的湖水給人的感覺,沒有漣漪,沒有波浪。亦即思想不被外界的雜波所干擾,擁有一顆平靜的內心。

來自大衛的《儘管去做:無壓的藝術》(Get Things Done)中有關時間管理的重要技巧:

1、創建任務清單(To do list)--後面會詳細說明如何任務清單。

將其寫或者打出來,避免因想要做的太多而使大腦凌亂不堪。

2、及時處理每項任務

當我們處理一份剛剛收到的文件,郵件,語音信息的時候,在第一次看到或聽到它們的時候儘可能立即對其處理。不「留到最後」。

3、將想法變為行動步驟(模糊的——具體的)

4、一旦決定了行動步驟,如果可能的話,要馬上採取行動。

5、每周對你的存儲和生產率進行檢查

看看你的系統是否工作正常?你是否還因需要記住太多東西而感到不堪負重?然後按照需要進行調整。

6、至少每個月一次對你的長期目標進行重溫。

你最近所做的是否離你的目標更進一步?確保你是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沒有偏離軌道。

計劃(1h的計劃=5h的執行)

a.分批處理(Batching):在計劃每一天的工作時,將在同一時間或同一地點或用同一種方式做的事集中完成

b.充分準備可以讓你減少你所要付出的汗水。注意:過分計劃會讓系統癱瘓。在某一時點,必須採取行動,或至少做決定,認為採取行動是不正確的。

計劃,連接著現在和未來,能讓不確定變為確定。

任務清單

建立信息搜集和處理系統以達到內心平靜——任務清單的作用

任務清單的可以幫助你:

1、組織效率

2、減輕壓力

3、重審目標和優先事項

4、創造力

無論你以何種方式、何時建立任務清單,重要的是你參與這樣的過程:明白你接下來有哪些事情需要被完成,以及你會何時何地怎樣去完成它。

確定優先次序(Prioritizing)

假如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有四件事,你會怎樣確定優先次序?

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緊急但不重要

大多數人根據反應確定優先次序——去做那些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不是根據自己的主動性來確定優先次序——去做那些會對自己更重要影響的事情。

讓我猜猜你可能是這樣選的:重要且緊急,緊急但不重要,重要但不緊急,最後是不緊急也不重要。對吧?

做決定時,我們總是在緊急與重要項目之間徘徊。但是,斯蒂芬·柯維(著有《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卻建議,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將重要的項目放在緊急項目之前。成功的時間管理需要主動性而不是反應。我們都傾向於早晨起來對一夜之間突然冒出來的信息、郵件做出反應,而不是主動思考我們新的一天應該怎麼去過,採取讓我們接近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行動步驟。

最後確定優先次序,將其用ABC分別給每個項目進行標註,按照順序完成。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這樣的問題。如果遇到兩項重要的任務要完成,應該如何取捨?從那個最大、最困難的任務開始做起。要督促自己馬上開始,然後堅持到任務完成,再去做其他事情。

a.現在,讓我們來談談一個重要的話題——習慣

我們都知道,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受益終身。的確如此,但一個好的習慣是不容易養成的,正如「萬事開頭難」嘛。可是,一旦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就會很容易堅持下來,達到受益終身的目的。這是因為,習慣是具有慣性的力量。

換句話說,習慣就是通過創造有助於產生良好效果的行為模式來增加實現自己想要達成目標的幾率。

下面有一些利於進行時間管理的習慣供大家參考:

1、減少不必要的行為

如,總是記不住車鑰匙放在哪裡。那你就可以每次都把它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節省尋找的時間與精力。

2、減少思考從而保存能量

如,每周在相同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通過將運動和時間固定下來,不用浪費精力去考慮自己是否(或什麼時候去)應該去運動了。

b.提高效率(streamlining)

提高效率指的是通過少做去完成更多的任務。而完成一個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專註,直到完成。並且,只有到那時,才向下一個目標進發。

巴伯塔有一個觀點,有時,當我們想完成更多的事情,反而比平時做得更少。

忙碌,並不代表你做的事情更多。有時,它只是你緩解內心的不安與焦慮的表象而已,讓你看起來好像十分富有成效,實則是高效的殺手。另一方面,忙碌使你沒有時間進行反思。

熟悉的「二八定律」

定義如下:你80%的成就來自你20%的行為。

那麼,我們該如何將定律應用到生活中去呢?

問問自己:你的目標是什麼?

為了這個目標,你正在進行的5個行動步驟?

在5個行動步驟中,哪一個最利於你靠近你的行動步驟?

那麼,你就應該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做這件事。

以上

乃個人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及生活經驗對時間管理的做一些總結


今天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不為什麼?因為25歲的我開始覺得日子是一周一周的過了。也許30歲過後日子是一年一年的過,所以我必須把最近一段時間整理的,並且有實踐效果的時間管理術交出來,給那些需要的人。

可以花幾天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在這人世間。然後列出來總目標----10年目標---5年目標----1年目標。這時候就會發現時間真的是不夠了。只做3件事,做好隨便你玩。思考了幾天或者幾個禮拜你總會有一些真心想做的事情了吧。把事情重要性列出來。主次分明(只留下3件事)

每天睜眼就想著去完成這3件事。(時間要是不夠,就留下2件。)

關鍵!堅持就是勝利

大部分人也許思考了很久之後發現沒有目標。那就轉化思路。

把現在時間分成三部分:工作,學習,生活。

  1. 工作。思考有什麼可以加薪方法?你最想增加什麼技能。

  2. 學習。如果你是學生,你的主要責任是學習。如果你已經參加工作,請終身學習。想想學習什麼。興趣愛好?

  3. 生活。學會健身,理財,關愛自己的家人。


時間管理對於想要高效的完成某一件事或是某幾件事都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有一個好的時間管理,會讓我們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怎樣才能進行有效時間管理呢?其實很簡單,將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列一個清單,按照時間節點規劃好哪個時間段做哪些事情,並且嚴格要求自己在規劃好的時間段內高效的完成這些事情,做到不拖泥帶水。如果因為某些原因實在是沒有完成該時間段內應該做好的事情,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最好不要在下一個時間段內完成該事情,以避免後續的混亂。而是應該在最後留一些時間來完成某些時間段內沒有完成的事情。然而怎樣才能做到高效有質量呢?這就需要在做某件事情時不僅僅是單方面做完就是,而是應該在做的過程中思考,這件事應該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還可不可以改進做的更好,即邊做邊思考,只有這樣有效的利用好時間管理才能讓自己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因此拓展了自己生命的寬度。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沒時間,是因為無意識地浪費了,或者是受到情緒的影響拖延了,又或者是事情真的安排太多了。

個人實踐是兩個步驟:寫下來,行動。

1.在一頁紙上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

2.行動。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去做,小事件能一次性做完的不掰碎,大事件可以掰開變成小事件,放到碎片化時間中去。

另外受到情緒的影響的,這又反射到了精力管理上。所以作息上需要調整。


推薦閱讀:

把員工當傻逼是不行的。
你才活了不到一萬天,怎麼什麼都自己扛?
你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只是沒有懂得這個道理,你才多走了10年彎路
你的職場生命力,取決於你的自愈能力

TAG:時間管理 | 生活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