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放寒假孩子還需要天天學寫作業嗎?


其實小孩子,尤其是小學生的寒假作業並不是很多。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來安排孩子寫作業的進度。如果孩子自身學習能力比較強,但是又喜歡能有更多的時間去自主安排。那就可以拿出過年前一周的時間來,讓孩子集中精力把所有作業寫完,剩下的寒假時間,一部人交給孩子自由支配,一部分父母幫忙支配,比如走親訪友或者出去旅遊等。這種情況是可以實現的。小編上小學也是寄宿制學校,期末考試完了也要留在學校等成績。就在老師改卷子的那幾天,我們大部分同學就能把寒假作業完成一大半,像小編這種速度比較快的,就能在學校里就完成了。而且,碰到不會的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

如果你爹孩子自制力和學習能力相對弱一些,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過年的活動來給孩子制定寒假作業的計劃。讓孩子嚴格按照計劃表上的進度完成作業,並且留出他們玩樂和聚會的時間。這樣,孩子既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也能有自己的時間玩耍。


寒假開始了,「學生黨」們都很歡樂,但對於大部分家長而言,卻顯得有點糾結,在寒假裡,到底還要不要督促孩子堅持每天學習呢?如果要,每天又該做幾小時才恰當,分攤到每個科目又該是多少時間呢?此外,該如何督促才能不讓孩子對此感到反感呢?

一天做2小時功課更有效率

就算是高中生,從學校回來以後,在家能夠集中精力用功的時間,以2小時到4小時為最大限度;而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學生,頂多以2小時為限,再繼續讀下去,效率不但不能和時間成正比,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身心,結果造成孩子討厭讀書。

有不少家長常沾沾自喜地說:「我家的孩子從學校一回來,就關在書房,除了吃飯時間以外,都不出來呢。」其實,孩子就算躲在書房也未必一直都在讀書。做功課與其求量,不如求質。家長必須了解這點,及時把孩子從書桌上「解放」出來。

那麼,分攤到每個學科又該是多少時間呢?

假如,同一個科目如果需要讀5個鐘頭時,一天讀5小時好,還是分成5天,每天讀1小時好?前者稱為「集中學習」,後者稱為「分散學習」。一般來說,以「分散學習」的效果比較好。以某項作業的實驗來看,同樣的作業20次集中做,和一天一次分為20天做,兩相比較,每一次的作業效能,後者確實比前者高出30%。就像人一天要分三次吃飯一樣,讀書也不能一次讀完,必須插進休息時間,分好幾次讀,效能才能高。

這件事,從紐斯特「對所學的東西能記憶多少」的實驗中也獲得證實。在學習某一科目時,與其連續強記,不如休息之後再記,才不會使記憶的內容重複搞混,這就是有名的「紐斯特法則」。

由此可見,在為孩子擬定學習計劃時,與其以一小時為單位,不如以20分鐘為單位,因為效率較高,記憶也比較確實。


估計,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孩子辛苦了一個學期,難道不應該好好過個暑假放鬆放鬆嗎?

暑期里,到底應不應該放棄學習?

可汗學院的創始人薩爾曼·可汗就是典型的暑假反對者。

他認為,暑假是農耕社會的殘留物,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極不順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不但教學樓、實驗室、體育館等數百億元的教育設施被閑置,更要命的是,學生在此期間停止了學習。

「暑假讓學習進度中途擱置,學習的連貫性被打破,階段性學習成果付諸東流。」

薩爾曼說,就像我們騎自行車一樣,我們一直蹬車,要比停下來後重新起步要容易得多,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

神經科學認為,「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大腦中蛋白質不斷合成、神經通路不斷構建的生理過程。

我們通過對大腦進行重複的刺激,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繫在一起。如此,這些神經通路得以鞏固和加強。

薩爾曼指出,如果我們停止了對神經通路的刺激,它的功能就會被削弱,而一旦停止學習的時間過長,神經通路創建的信息迴路就會被破壞。

可以想像,如果一個假期完全不學習,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建立的神經通路會萎縮。

當新學期到來,我們需要花費不少工夫,才能將原來掌握的知識再重新鞏固,繼而在此基礎上學習新知識。

學過外語的人都知道,外語靠的是不斷「聽」「說」「讀」。哪怕是三五天或者一個星期的中斷,就會讓我們覺得和這門語言有點「生」了。

對於慢熱型的學習者來說,在學期的中後期才開始找到感覺,開始自信地交流了。經過一兩個月的暑假,等回來再坐在課堂里時,又不敢開口了。

我們感覺以前學的東西還在,但是不在口邊,不能張口就說,而是需要花一點時間,才能將以前積澱的知識激活,重新為自己所用。

當然,我們也鼓勵孩子在放假時「玩」個夠,盡情地撒野,但我們也提倡孩子在暑期保持規律的學習習慣。

這樣做的好處有二。

一方面,孩子把規律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方式,開學時不會有厭學情緒,而且可以快速適應學校新學期的學習節奏。這麼以來,孩子在整個學期的學習都可以有條不紊,節節進步。

另一方面,暑期規律地學習可以讓孩子在新學期時有更大的自信和充足的潛能提升自己,突破原有的水平。


我不會要求孩子天天寫作業,不過每天一定要有一些跟學習有關的活動。

不過除了讀下學期課文這件事之外,其他的活動都更像玩,所以我家孩子並不抵制。

這些活動包括看英文動畫片、讀課外書和做數獨或者腦筋急轉彎等。

通常我每天都會安排時間到戶外去玩。今年空氣比較好,沒有霧霾,一定要多下樓活動活動。


放寒假了,但家長不能放鬆,雖然不用上學時那麼緊張了,但平時一定要制定好學習計劃,學習與娛樂相結合,如果孩子成績不是太好,這個時候可以有針對性的訓練提升自己。如果孩子成績不錯,就多帶她出去玩,或是旅行,或是出去運動,或是到圖書館看書,盡量減少他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首先我先申明一下,我這個回答估計會有很多人不贊同。

我家孩子今年上二年級,前幾天考完試就發了3本練習冊,作業不是太多,這一點我是承認的。

考完試並沒有讓孩子寫作業,讓她痛痛快快的玩了幾天以後,老師也在微信群里發了成績,孩子不錯,3門都是滿分。看到成績之後,我把孩子的練習冊看了一遍,挑出了相當於一張試卷的題讓孩子做,結果是都做對了。

我就認為孩子已經掌握了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就用了半天時間跟孩子一起把作業做完了,我念答案,她寫。

現在孩子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用手機做一下英語的練習,每次大概十分鐘左右。每3天熟練背誦一首古詩詞。

剩下的時間就是玩,去外面撒著歡的玩。

如果一些必要的東西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例如拼音、加減法、乘法口訣、除法,那麼重複聯繫有什麼意義呢?孩子只會怨聲載道的寫作業。

如果不同意我的觀點,還請諒解則個。


相對來說,放假就是給孩子緩解學習壓力的,當然身體要放鬆些,當然要給孩子好好玩。玩的足夠的開心、快樂好迎接下學期的到來。我個人認為不要天天把學習掛在嘴上,孩子該玩時候就要好好的玩,該學習的時候就要認真學習。前提下,必須讓孩子完成自己的作業,這樣才能夠很好的玩,不然心裡總記掛著作業沒做好,那也玩得不痛快。

父母可以趁著自己年假的時間帶孩子出去旅遊一下,這樣可以讓孩子開闊視野,也可以鍛煉身體,更讓孩子有個快樂的寒假,更好的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讓孩子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學會與人溝通交流,當然旅遊途中也會學到很多書中學不到的知識。


推薦閱讀:

一所大學能夠對一個城市的發展起到多大的作用?
有沒有真在考二建的同學,目前待業呢。你認為考二建有用嗎?
讀技校找個什麼專業比較好呢?
哪些句子讓你看到的瞬間覺得就是它了?
孤獨症系列講座(四)這樣的星寶才能上幼兒園!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