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吃都用不了兩個時辰,那為什麼妖怪抓到唐僧不趕緊吃?


抓不抓唐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吃不吃唐僧,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怎麼吃、請誰吃,更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想吃一口肉,要思考這麼多問題,老子還是吃素吧!

我們看西遊記,也都知道,那幾個不知情,真正想吃唐僧肉的野妖怪,都被孫悟空一棒子呼死了。其他那些有後台被領導接走的妖怪,都是按領導吩咐出差下界來嚇嚇唐僧的。點到為止,嚇嚇也就夠了,要是真把唐僧吃了,接他們的不會是領導,而是閻王。

實際上,吃慣了人肉的妖怪們可能都知道,像唐僧這樣的人肉,又酸又膩,還不如吃點醬牛肉、涮羊肉吃得過癮。

什麼長生不老,又沒人做過科學試驗,誰信誰傻,與其冒險吃了,不如先留著看看情況。俗話說:做妖留一面,日後好相見嘛!

最終,實踐結果告訴大家,沒吃唐僧是對的。

如果一個妖怪不會思考,即使他修鍊千年也成不了精。

所以說,西遊世界裡的妖怪,尤其是那些領導的坐騎司機們,都聰明成精。


所謂的戲劇和影視題材,他的安排都是有合理性的。如果一開始就吃了,那這部戲的主角就死了。那接下來的戲份就無法演了。為了讓劇情複雜精彩好看,每每唐僧落入妖怪手中總會被救出的!


謝謝邀請,簡要回答:任何時代的作家,寫一部作品,都有他的主旨所在,為達其目的,都要通盤考慮,精心設計巧妙布局,《西遊記》同樣如此。如若在吳承恩的筆下,唐僧很快被妖怪吃掉,豈不弦斷戲絕,怎能深刻揭示他的真實含義?又怎能給世人留下這部膾炙人口的名著呢?


謝邀,《西遊記》的撰寫者,本來是想用神話故事來反映社會的問題,而西遊記里的主角人物,在劇中都是因錯而聚在一起,共同完成匡扶大業的使命。亂世風雲,生靈塗炭,滄海橫流,魑魅魍魎,要堅持正義,扭轉乾坤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改變的,要歷經險阻,與邪惡爭鬥,堅持不懈的努力,走哪斬哪,哪有妖孽格殺勿論,就這西遊取經也歷經了千辛萬苦15年,方的真經。西遊記主要人物被妖精吃掉,哪有吳承恩對未來生活的渴望,那也不是百姓所期盼的,也成不了千古流傳的經典著作。《西遊記》其寓意深刻,要讀者細心體會及感悟。世之亂,與人之貪、慎、痴三大慾望所控制,用唐僧師徒四人完美結合,演繹出獨特魅力的社會改革。也告知讀者,一朝貪念起,萬惡隨之來;人貴慎獨品,百痴念毀己;佛法善為本,救度蒼生之;人生要八戒,自律乃心安;凡塵俗世中,一切皆悟空;凈洗沉浮事,流芳千古人。


因為西遊記本身就是一部經典神話小說,唐僧取經時如來早已為唐僧四人設置了九九八十一難的磨礪,當然真經不是那麼輕易能夠拿到手的,那就考驗他們是否有真心和決心。吃唐僧肉只不過是個幌子而已。如果真的被妖怪吃了,那西遊記也就沒有他的精彩製作了。


原著中沒有交待,但很顯然,好東西總是要留著好好調弄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就好比你弄了絕頂佳肴,你得配套好調料與餐具才能吃出情趣和滋味。敢抓唐僧就說明不把一行四人放眼裡,能抓到說明實力也確實有的,然後作為妖怪頭目,身份和地位都是要吃得像模像樣才行,那自然要好好擺弄好了準備充分才能下,不然生生燉了吃總是讓手下小弟們有種老大上不了檯面的感覺。也許,調製好了就像煉丹一樣,煉過才更能發揮藥效。


作者吳承恩設計的,吃了就沒有戲看了。不管幾天,都要等孫悟空搬來救兵,把妖怪或擒拿,或殺死,才能救出唐僧。

其實是在諷刺我們大家,非要等老去時,才知道自己的理想,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全力以赴,以致一事無成。其實理想就是唐僧肉,不要等待了,抓緊吧!


推薦閱讀:

唐僧成佛後,那金蟬子怎麼辦?
唐僧的父親是水賊劉洪,原著能找到證據嗎?
唐僧的三個徒弟誰的兵器厲害?
為什麼我會喜歡西遊記里的妖怪們?

TAG:唐三藏 | 文化 | 老版西遊記導演去世 | 新西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