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是誰發明的,為何還被叫作「吃忽必烈」?


「涮羊肉」是誰發明的?為何還被叫作「吃忽必烈」?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美食。《舊都百話》雲:「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領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遣風加以研究進化,面成為特別風味。」

說到「涮羊肉」的來歷,這還與元世祖忽必烈有關,蒙古族人喜歡吃羊肉。相傳。700多年南,包必烈率領蒙古鐵騎南下征戰途中。由於長期的征戰加上舟車勞頓,包必烈起了思鄉之情非常想念家鄉的美食:清楚羊肉。在某地駐紮之後,忽必烈盼咐下人趕緊準備。

廚師們趕緊殺羊取肉,準備煮肉的大鍋和柴火也預備好了,眼看就能下鍋她肉,忽然有軍士來報,周邊發現敵情,相距不過數十里,部隊必須立即集合,準備轉移或者迎戰。

忽必烈顧不得羊肉,趕緊投人到戰鬥準備中去。正在準備做清燉羊肉的廚師看著主帥仍然飢腸轆轆,急中生智,用快刀將羊肉片成薄片,在沸水中一煮即熟,然後把羊肉撈人碗中,隨意撒人調料,趕緊端給忽必烈。正欲出征的忽必烈一看,這樣的羊肉沒有吃過,聞上去香味撲鼻,吃起來也省時省力,鮮嫩可口。忽必烈很快就吃完一大碗,心情大好。忽必烈跨上戰馬,率軍迎敵,旗開得勝。

忽必烈回到營帳,想起戰前吃的那碗羊肉,就將廚師叫來細細盤問。聽了廚師的解釋之後,忽必烈認為這種羊肉的做法簡單方便,而且味道鮮美,以後可以經常做來吃。廚師趁機說:「這道菜還沒有名字,請大帥賜名。」於是,忽必烈親自賜名「涮羊肉」,「涮羊肉」自此成為官廷名菜。

也有人考證,忽必烈並不是「涮羊肉」的發明者,而是成吉思汗的另一位孫子拔都。拔都在指揮蒙古鐵騎征戰歐洲的時候,蒙古士兵的主要軍糧就是羊肉。蒙古兵一般都是將羊肉分割成大塊煮熟吃,但在行軍打仗的時候,這種做法很費時費力於是拔都就讓士兵把羊肉先切成片再煮著吃,久而久之,這種吃法就演化成「涮羊肉」。

蒙古人還為吃「涮羊肉」發明了專門的銅鍋,這樣的銅鍋,就如同蒙古士兵們的頭盔,而如果把鍋蓋蓋上,就是一個蒙古包的形狀。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他在元大都皇官里吃到過涮羊肉。因為蒙古人發明了「涮羊肉」,所以現在英文、法文中對涮羊肉的譯法就是「Mongolia」,而在日本和韓國那裡的人們把涮羊肉直接說成「吃忽必烈「或者「吃成吉思汗」。

也有人認為「涮羊肉」的發明和流行始於清初,是清朝統治者人關後興起的據記載,康熙皇帝在官中舉辦的大型宴會「千叟宴」中,就有「涮羊肉」這道菜,但直到光緒年間,有人從官中偷出了涮羊肉的秘方,這道美食才傳到民間,為普百姓享用。


歷史上涮羊肉的真正發明者,是拔都,朮赤的兒子。成吉思汗大兒子是朮赤,在西部汗國成立,病死以後,接替朮赤是拔都,指揮蒙古鐵騎蹂躪了歐洲,蒙古鐵騎很強悍,很彪悍,吃糧食不抗餓,所以要大量吃肉。羊肉禦寒效果最好,蒙古兵就是大塊煮羊肉吃。拔都是一個很好的軍事家,他在指揮過程中,發現騎兵是機動性很強的,速度很快的,大塊煮肉慢,所以他要求蒙古兵把肉切薄了煮。當然那時候很簡單,蘸鹽吃的,所以適合於行軍打仗。

而為涮羊肉名命的人是忽必烈。傳說忽必烈去征伐一個部落,天黑了,安營下寨,這時廚師就要給他做飯,可是這個探馬一報,有人偷襲。廚師慌了,他沒有飯,而貽誤戰機是要掉腦袋的。所以靈機一動,想起這種方式,他就把肉直接擱鍋里了,忽必烈吃了一次最完整的涮羊肉,真正做到了涮。這場戰爭勝了以後,他心情很高興,更感覺到這個方式,就是比較適合於他行軍打仗。他很推崇,把它定名為涮羊肉。

英語、法語里把涮羊肉翻譯成「Mongolia」,也就是蒙古,而在日本和韓國,更是簡單粗暴地把涮羊肉稱為「吃忽必烈」、「吃成吉思汗」,也不知道是出於對刷羊肉發明者的紀念,還是出於對蒙古鐵騎的痛恨。


推薦閱讀:

元朝皇帝忽必烈為何沒有陵墓?
明太祖在推翻元朝的統治後為何還祭祀忽必烈?
蒙古「四大汗國」——窩闊台汗國的結局,同室操戈的悲劇
成吉思汗可以橫掃歐亞大陸,為何忽必烈兩次征伐日本全以失敗告終?

TAG:科學 | 涮羊肉 | 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