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宇宙探索和往最小粒子探索,結局會不會到達同一個點?


人類就目前用可見光可觀測最小的粒子是原子,也就是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事實上原子還有更微小的結構:原子由電子、質子、中子組成.而質子、中子又是由更微小的、不同類型的夸克組成.只是這些結構我們只能通過波長比可見光小的多的光波來「認識」.人類只能觀察到可見光,而可見光的波長比這些結構大的多,對它們只會「視而不見」.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不能再用與生俱來的經驗來判斷了,宇宙中的「玩笑」越來越多。

還有一種假設的粒子,叫做普朗克粒子其大小約等於是十的負三十五次方米。 還有諸如量子泡沫,卡拉比丘,弦

理解這些」物體「已經不能用常規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了,或者就和你想的一樣結局會不會到達同一個點?我的認為是肯定的,或者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由無數個世界組成的。在或者說人類或許就是某種」生物「或者帶有」意識形態「的物體上的」細菌「種的一種生物。


謝邀,我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有思想性和哲理,具有很高的境界和深度。宇宙之大和粒子之小有天壤之別,是兩個極端,看起來根本沒有可比性,可實際上它們不論從實質還是大小都走向統一。我認為往宇宙探索和往最小粒子探索,結局會到達同一個點。實質和大小是不可分的,下面我從粒子和宇宙兩方面分別進行探索。

人們在粒子探索方面有久遠的歷史,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繼承和發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論,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原子和虛空組成的,虛空是原子活動的場所,是真正的虛無一物。這些原子並不完全一樣,但不可再分,是構成事物的最小單位。這些原子沒有內部實質,他認為原子是一種「存在」,虛空是一種「非存在」,非存在不等於不存在,存在和非存在都是實在的。這些閃光的思想出現在上古年代是難能可貴的。他的觀點被近代的道爾頓發展成了近代原子論。他的缺點就是認為原子不可分。隨著現代科學的建立,原子被認為是一切化學變化的最小單位,但不是物質的最小單位,它還可以再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而原子核又分為質子和中子……,人們認為物質不能無限可分,總有最小粒子即基本粒子的存在,一場尋找基本粒子的行動延續至今,歷經三代變更,目前確認存在六十二種基本粒子,它們被認為是物質存在的最小單位。那麼它們真的不能再分了嗎?現在有的科學家認為基本粒子是可分但不可分離。我認為我國古代道家說得有道理,其代表人物莊子曾在《莊子 天下篇》中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他認為物質是無限可分的。我覺得物質不能無限可分在哲學上邏輯上是講不通的。第一,基本粒子數量太多,失去「基本」的意義。真正的基本粒子應該只有幾種。它們的出現大多是為了滿足標準模型,一種粒子如果一時沒找到,人們就用大型對撞機去撞,直到撞出理論預測的那種東西,有時這些人為撞出來的東西存在時間短的到了10的負幾十次方秒數量級。我覺得如果這樣找下去,基本粒子可不止62種,想要多少有多少,想要什麼樣的就能|製造出什麼樣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基本粒子」不基本。第二,所謂的基本粒子都有質量,內部還有實質東西,這些實質東西是什麼?它們有大小有多少,它們應該由更基本的東西組成,這些更基本的東西還是有形的實質東西,它們應該由更更基本的有形的實質東西組成……,直到無限次後有形變成了無形,實質變成了虛空。這是數學上的極限問題。所以從哲學上來講無限可分才講得通。所謂的基本粒子是不存在的。也是從這裡得出結論:物質是由「虛空」組成的。

西方的科學思想在解決粒子的本質問題上顯得力不從心。有些人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提出「超弦」理論,拋棄基本粒子是點粒子的觀念,取而代之是一維的弦,它不同的振動和運動形成不同的基本粒子,弦是相同的閉和弦。為了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協調自洽,它們甚至引進了十一維時空,為了把自然界的四種相互作用大一統,他們推出超弦的升級版――「M理論」,和原超弦理論,規範理論(標準模型)統一起來研究,弄得是非常複雜和龐大,連他們自已都頭疼。我覺得現代科學特別是量子力學已經走上了歧路和不歸路。它帶給了人們錯誤混亂的觀念,重重地遮蓋了真相,使人們離真相越來越遠。弦理論的問題是:「弦」是什麼東西這個問題並沒有解決,最終它和基本粒子問題一樣還是存在無限可分的問題。有些人把超弦理論中的「弦」自以為是地硬說成是中國古代道家創始人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玄之又玄」的「玄」,簡直是無稽之談。不過確實,東方思想不同於西方思想,在解決宇宙本原和萬物由來及本質的這些最基本的問題上顯得高瞻深邃,得心應手。下面從宇宙方面做一探索。

《道德經》中老子認為宇宙的本質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什麼?道是無名,無名天下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只能意會,講究道法自然。宇宙是「無」中生有,說出了宇宙的本源。現代宇宙論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奇點大爆炸而來,奇點是一個現在所有定律都失效的點,是一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東西。是一個虛時空的存在,在這一點上宇宙和無限可分的粒子統一了,它們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虛空」。宇宙壓縮為「奇點」在物理上是說得通的。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雖然質量比電子大得多,但所佔的空間與整個原子相比,相當於一粒黃豆與一個標準足球場。中子星就是把核外電子壓進原子核內的質子變成中子,壓縮了大量空間。而中子星達到一定質量還可以繼續在引力作用下坍縮變成黑洞,因為中子內部也很空曠。最後中子毀滅變成「引力子」這種更小的量子,黑洞中充滿了引力子。這時一個太陽變成黑洞也不過是幾公里的直徑。一個地球如變成黑洞直徑只有8.9厘米。由原子構成的地球競然如此空曠,那我們看到的世界萬物是什麼?它是由電子以接近光速圍繞原子核運動的幻像而已。而組成地球黑洞的引力子總體積僅為8.9×10的負8次方厘米,黑洞還能壓縮,而「奇點」就是比黑洞更高一級的東西,全宇宙壓縮為一點,這時宇宙呈現奇異性,所有的物理定律都「失效」了,奇點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大小,它處於虛時空,宇宙整個是一個虛空,和一個無限可分的粒子一樣是由虛空構成的。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它們一個向「廣」發展,一個向「深」發展。按量子力學來說是在希格斯場中獲得實質量,量子「漲落」為各自的發展。實際上我並不滿意「漲落」,「不確定性」,「對稱破缺」這些說法,我認為宇宙是個有靈性的有機體,宇宙為何這樣而不是那樣絕不是在擲骰子,宇宙萬物也不會是單純只由相同的最最基本粒子組成,更不是最最基本粒子的簡單堆砌,這裡面包含著宇宙的靈性,這靈性如同人類的意識這種高級物質,宇宙能創造出人就說明它具有和人一樣的靈性。它控制萬物的方法類似人的大腦,孕育萬物就象人類的遺傳物質DNA把攜帶的密碼信息通過轉錄複製和吸收發展而成。

綜上宇宙和粒子本質上都歸結於「虛空」,虛空沒有時間和空間,時間和空間不是物質的唯一存在形式。虛空不等於不存在,虛空是一種我稱為「物」的實在。是物質最高的存在形式。是宇宙的本質。宇宙孕育出具有意識的人類反映了宇宙的意志:這個宇宙是一個有序的整體,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演化著的宇宙。是一個追求廣深統一,內外統一,大小統一的宇宙。


有這種可能性。許多事物都可以、以小測大、以大測小。想要解開星系、宇宙之迷,就得先解開人類自已之迷。星系、宇宙有暗物質有引力,人體同樣也有,把人體放大到星系、宇宙一樣大,人體就是星系、宇宙,同樣把星系、宇宙縮小到人體一樣小,星系、宇宙就像人體。暗物質、引力在人體是什麼呢?是什麼把那麼多細胞聯繫在一起?形成了組織、器官、血管、肌肉、骨骼、毛髮、皮膚、大腦……,乃至整個人體?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問的好,應該有很大可能性。比如我們人類,組成人的每個基因已經帶有整個人的信息。還有人類越研究越發現,人的頭腦結構就像宇宙一樣。地球上的很多元素都來源於宇宙,包括生命。當生命隕落,而組成生命的基因信息還在,還在繼續綿延,我們的進化也許推動著整個宇宙基因的進化…這些在沒論證之前只能算作臆想,但推理和想像永遠走在科學論證的前沿。所以宏觀和微觀是密不可分的,牽一髮則動全身。


這個同一個點怎麼理解,我的理解是以我們自己為中心一個無限大一個無限小,不會達到同一個點但一定會找到同一種定律同一種規則,這個定律或者規則一定是鏈接了無限大的盡頭和無限小的盡頭,使之能夠某些方面相互轉換,就像大海一樣,大到是一片汪洋小道分子原子,但無論是外觀,作用,都有很大的變化,但它們都是單一的物質,並不在同一個點上,但它們又都有同一個規則,其中的規則就是物質之間的引力與斥力,我想宇宙和最小粒子也一樣,一定有某種規則才趙成了我們所觀測到的宇宙和最小粒子的,外觀,作用,的不一樣,謝謝邀請。


推薦閱讀:

你看到的血色月亮是怎樣的?
開普勒452b和KIC8462852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你們覺得宇宙不斷發展的終點是什麼?
科學家預測幾百年或幾千年後彗星會撞向地球是真的嗎?

TAG:宇宙 | 天文 | 文化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