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自己的的討好型人格?


曾奇峰老師說:「生命的能量從來都不會甘於被壓制,而會倔強的要尋求釋放和表達。」

以壓抑自己來滿足他人,時間長了,必然會對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那麼我們究竟要如何擺脫這個「可愛的詛咒」呢?

(1)你有權讓別人失望

討好型人有一個「死板的個人規則」,認為自己不能讓他人失望,自己不該辜負他人。如果這樣做了的話,別人就會受傷,然後自己就會非常愧疚。

這其中有一個「投射心理」,討好型人把自己的內心獨白,投射到別人的內心世界裡。

他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害怕失望的人,他們知道失望是什麼滋味兒。

他們自己不能夠承受失望的痛苦,所以他們也不想把這種痛苦施加在他人身上。

但問題就在於,我們不能夠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混為一談。我們覺得有些事情會讓人失望,但可能在別人的眼裡,這壓根兒都不算事兒。

我們要意識到,我們有權拒絕他人,倘若這種拒絕使他人感到失望,那麼這是他們需要去處理的情緒,你無需愧疚,這不是你的責任,你也無需對他人的情緒負責。

(2)懂得客氣地拒絕

對他人說「不」看似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實際上還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所以在拒絕他人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讓拒絕顯得客氣又有禮貌。

比如有人想請你幫忙,你自己不確定能否幫得上,那麼你可以當下先不要做決定,給自己爭取一些時間,等確定好了再回復他。

如果你發現自己幫不上這個忙,或者不想幫,那麼你同樣可以利用這個「緩衝」時間來給自己找出一個客氣的理由去拒絕他。

或者你也可以推薦一個能夠幫忙的人,讓事情有一個好的結局。當然前提是你推薦的這個人,他確實有興趣,否則只會給自己招來更多麻煩。

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就是在拒絕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堅定,眼神不要躲閃,語氣不要透露出遲疑和不確定,否則對方會覺察到你的愧疚和不自在,從而說服或者操縱你改變注意。

(3)用「行為實驗」來檢驗你的預設

很多討好型人內心都有不被認可、不被喜愛的恐懼,為了擺脫這種不舒適的感覺,他們會避免各種衝突、爭辯、拒絕,努力把自己置身於一個安全的環境中。

討好他人、附和他人的意見這種行為,其實就是為了平息自己內心的緊張和不安全感。

他們心裡都有這樣一個「預設」,那就是——我不能夠對別人說不,我不能夠製造衝突,否則別人就會生氣,從而不喜歡我,而我無法承受他們的不喜歡和生氣,所以我要盡量表現的「可愛」。

我們可以根據行為心理學中的行為實驗,來檢驗自己的預測是否真的會發生。

具體做法是,你可以列出10個讓你感到恐懼、為難的事情,然後從最容易、最簡單的那一項開始挑戰。

比如說,你總是依附他人說的話,不敢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那麼下次跟朋友出去的時候,你可以嘗試表達一些跟朋友不一樣的觀點和看法,看看朋友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反應,這個反應跟你預設的是否是一樣的。

根據認知行為心理學的理論,一個人改變了他的行為,就可以改變他的思想和感覺。

如果你發現,你的預設跟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那麼持續獲得積極的反饋將有助於打破討好的「詛咒」。


去除「可愛的魔咒」,只需要21天

哈麗雅特·布萊克,臨床心理醫生,具有多年的豐富從業經驗。她創作了許多暢銷的心理自助類書籍,如《取悅症:不懂拒絕的老好人》和《誰在操縱你》等,在著作中表示,如果想要破除「可愛的魔咒」,治好自己的好人癌,只需要21天

那麼,具體應該如何操作呢?來,快吞了這顆「壞B」藥丸,舒舒服服地做個壞蛋吧

首先,承認並了解自己的「討好模式」,接受自己的現狀

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我們總會編製一些善意的謊言來迴避那些令人痛苦的真相。只有誠實面對自己最真實的靈魂才能更好地蛻變。你可以嘗試列出自己會在什麼情況下、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討好別人,進一步認識自己,和自己的內心對話,例如這種討好是否需要?我是否真的不夠好?等類似的對話。這可以幫助在以後碰到相似的情境時,給自己一個警示。

第二,學會說不,建立邊界意識

你可以找一個安靜的、不被打擾的地方,回憶你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所做的事情,並列出那些你不喜歡但不自主去幫別人做了的事情。然後,寫出你為什麼不想做這些事情。這一步,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底線在哪裡。接下來,警惕邊界被侵犯的信號。當你感覺不舒服或者憤恨不滿時,也就是你感覺到被挑戰、不被尊重的時候,正視這種感覺,嘗試說「不」。

第三,面對他人的請求,不要慣性答覆,適當拖延時間

為了打破你面對他人的請求下意識說「好」的習慣,你需要拖延你的答覆,審慎地考慮你將要說出來的話。一旦你學會了先不要馬上答覆別人的邀請、要求或請求,你的控制感馬上就會增強。比如,如果對方是在電話中請求你,你可以這樣回答: 「我過會兒給你打回去行嗎?」。如果對方當面請求你,那麼你可以說: 「我可能沒空兒。我查一下日程安排,然後儘快答覆你。」如果對方表現得特別緊迫,你需要找借口離開一會兒,以打斷你下意識說「好」的習慣。

最關鍵的,是要去除腦袋裡的那個「應該」!

取悅症患者在腦海中缺乏彈性和餘地,他們總會說「我應該這樣、那樣」。有意識地把這些「應該」,替換成「如果我願意」的句式會好很多,比如「如果我願意,我可以滿足那些重要的人對我的要求和期望」、「如果我願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愉快和樂觀」。首先,這些表述中加入了自我偏好的條件;其次,表述中還加入了選擇權;最後,告訴自己並不是要滿足所有人,只是滿足重要的人,並且這不是義務。這樣一來,對自我苛刻的要求就被軟化

中科普,持續挖掘心理學領域新知,關注頭條號「中科普唐大大」,獲取更多治療老好人癌的方式


討好型人格的人,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很難拒絕別人。

一旦有人提出要求,自己內心的「小奴隸」就被激活了: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滿意呢?我做好了他就會對我有很高的評價,這樣子我的人生就有價值了!

每到這個時候,請你試著喚醒自己內心的「小惡魔」: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別人滿意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別人對我的評價高,會影響我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嗎?為什麼我的價值需要別人賦予?

2、很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

你的身邊,一定有一些人,深諳討好型人格的特點,他們會利用你的特點來控制你的行為

親愛的,你能幫我帶個飯么,我最愛你了!

親愛的,你能幫我洗洗衣服么,你好能幹呀,有你這樣的朋友我真的感覺好幸運!

親愛的,你能借我點錢嗎?我知道這樣不太好,可是我只能跟你開口了···

親愛的,眼熟嗎?你為了別人的「喜歡」,付出了多少?這其中有多少是你真真實實願意去做的?又有多少是帶著別人的「挾持」的?

3、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你的內心,有時候是「小奴隸」在佔據,有時候是「小演員」在努力。小演員上線的時候,周圍人的眼光就好像變成了舞台上的鎂光燈,你的內心就變成了那座小舞台,你以為所有的人都在戴著眼睛仔細觀察你有沒有哪裡表演得不好,別人看你一眼,你就以為別人會對你產生了評價。實際上,周圍人的注意力是很分散的,也許這一秒眼光落到了你身上,但是下一秒就移開了,也許你根本沒有引起他的注意。這世上所有的人,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單單是手機,你每天都有花大約7個小時在上面呢,哪有功夫仔細觀察一個陌生人呢?

文:劉 瀅。每日談心、兩分鐘育兒主創。瀚思心理運營負責人。


討好型人格的人似乎為人和善,常以一種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現,因此在大部分的文化和家庭中得到高度的認可和接納。然而,對於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本身來講,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持續的討好型人格與具有表裡一致性的使他人愉快的嘗試截然不同。

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人與人的交往應建立在愛與信任的基礎上,而當這一基礎被打破時,人們就會採用某種應對方式去獲得認可,同時認為這種應對方式是求生存的唯一形式,在討好型求生存狀態下的信念通常是:他人主宰我們的生命;沒有他們,我們就不能應對;他們界定我們。討好型人格即是從討好型求生存方式中逐漸發展形成的。

如何改變?薩提亞告訴我們,首先必須從自我覺察開始。自我覺察有很多部分,包括情緒的覺察,感受的覺察,自動思維的覺察等等。今天,讓我們跟隨薩提亞大師,從行為體驗開始覺察自我的應對姿態。

典型的討好姿態是——單膝跪地,向上伸出一隻手給予,另一隻手則緊緊捂住胸口。有點類似求婚時的動作,但表情和狀態完全不同,討好型應對姿態的特點是壓抑自己的情緒,是不得不下跪的狀態,因此,體驗時你需要張開嘴巴,欲言又止,讓自己氣喘吁吁,頭儘力向上抬起,面帶微笑,好像在等待從別人那裡落下來的麵包屑,然後嘗試弓著背,用高亢的、哀求的聲音說:「求求你,行行好。」同時,你需要堅持至少5分鐘。

做上述動作的感覺如何?覺得最困難的是哪部分?是腿部肌肉的酸痛?向上抬頭而導致僵硬的脖子?自下而上的視角?發出乞討聲音的同時保持面帶微笑?渴望站起又不能站起的焦慮感受?是不是感覺不太舒服?請記住你的這個感受,下次你進入到討好型狀態時,請注意感受當下自己的感受。

討好型的人格通常習慣忽視以及壓抑、否認自己的感受,因此嘗試覺察並接納自己的感受,是很好的開始,也是非常關鍵必要的步驟。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反覆練習。祝福題主。


討好型性格就是非常善於去討好別人,在別人心中你就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找你幫忙做事情你都不會說不。討好者通過做好人好事,獲取別人的肯定,以此來確定自己的價值感。

討好型的人把別人的評價看的特別重要,不敢做自己,表達自己,平常容易唯唯諾諾,害怕與人衝突,行為以取悅別人為主。心理學家Susan Newman指出,討好者活在別人對他們的期待中,不停的追逐著別人對他們的認可,為此他們願意去做任何事;他們總是將他人的需要擺在自己之前,即使對方的要求不合理,也會硬著頭皮去滿足。

與他們表面總是在人表現出來的好人形象不同,在私下裡,他們其實內心衝突很多。正是因為解決不了這些內心衝突,他們活的很累,很壓抑,很委屈、很抑鬱、生命很萎縮,甚至很憤怒。

如何改變?

1、放下追逐別人愛和關注的模式

告訴自己,「我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脆弱的孩子了。我不用再透過愛別人來愛自己,我可以直接關照到自己。」

2、保持覺察

恐懼升起的時候,不要急著去消除,去討好,試著與它共存,找一個時間和空間去關照自己的真實情緒。

討好者的內心有一些錯誤的核心信念:「我不夠好;我不配表達自己的需要。」當有這些想法的時候,去核查,去質疑,去替代。要知道,你是你想法的主人,它們不能掌控你。

3、學會關愛自己

允許自己犯錯,在行為層面嘗試著表達自己的需求甚至是不高興,也許你會發現,對方不但不會拋棄你,還會重視你。

4、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也敢於把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呈現在眾人面前,卸下偽裝也許就會活得快樂一些;學著勇敢對違背自己原則的事情說「不」,不對別人的情緒產生愧疚的心理,先取悅自己才會因自信而生出更加真誠的溫暖。


大話精神——為您的心理精神健康保駕護航!


討好型人格,每一個討好者的內在,都有一個過度敏感和脆弱的小孩。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是由於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

內在小孩是個人幼小時期的創傷記憶。如果一個人年幼時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愛)沒有得到滿足,他自我的一部分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並在未來的生活中不斷地尋求補償。如果做不到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和解,他會反覆出現折磨我們,致使我們感到無端的壓抑、痛苦甚至是絕望。

改善方法:

1、記錄討好賬單。討好者自我覺察能力較低,已經形成了固有的討好行為模式。

在討好對方的時候,仔細感受當下你的情緒,是在什麼情況下、以什麼方式在討好,其實你的真實想法是什麼,記錄下來。

2、拒絕別人,從小事情入手。討好型人格與人交往沒有界限

比如,兩人中午出去吃飯,平常你會依著對方,那你現在提出自己想吃的飯,中午必須吃這個。從小事培養自己劃界限的習慣,增強自己的自信。

3、增強自我意識。討好型人格的人自我意識薄弱,自尊較低,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讚賞。

比如:每天早晨出門前照鏡子,不加評判的、客觀的面對自己。

最後,每天晚上給自己15分鐘的時間,回顧白天有沒有以討好的方式與人相處?如果有,請記錄下來,那你為什麼會這樣做?內心訴求是什麼?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表達方式,即使是很細微的改變,也可以幫助到你。

於際敬,《易思維問題解決》創始人,知名心理專家,《愛情保衛戰》等多家電視節目邀請嘉賓,從業20餘年,上千小時諮詢個案

歡迎關注頭條號:心理專家於際敬


討好型人格是怎樣一種人格?比方說,朋友跟你開了一個讓你覺得有些過分的玩笑,你明明覺得不舒服,但又怕說出來會引起衝突,怕朋友不再跟自己交往,所以就壓抑自己去附和朋友。整個過程中,你的朋友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時間一長,你卻覺得這樣有些委屈,甚至有怨氣。討好者的內心十分敏感,他們會敏銳的感受到別人想要什麼,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和侵犯。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每一個討好者心中,都幾乎對別人的關注、別人的喜歡,安全的環境和氛圍有著執著的追求,究其根本,他需要這些來滿足自己匱乏的價值感。也許種植在他童年深處的是「我毫無價值」「我不值得被喜歡」「我要得到別人的喜歡,就只能忽視自己,照顧別人的需求」。這些不合理的信念藏在潛意識中,深深地控制著每一個討好者的行為模式。

那該如何改變呢?對此我有幾點建議:

1. 去覺察你想要去討好時,你內心的感受。討好者在討好時,幾乎都會隔離壓抑自己的感受,忽視自己。如果我們試著去看到那些感受,承認它們,接納他們,並且試著聽一聽它們想要告訴你什麼,這也許就是改變的開始。

2. 你總是擅長去照顧別人,那麼從今天開始,試著來照顧自己。討好者非常擅長照顧別人,但這種付出的背後也有一份期待:你們能不能也來照顧我滿足我?但這份期待別人有時會收不到,你會陷入失望和無價值的漩渦,那不如從現在開始,自己來滿足自己。

3. 提高自我價值。因為討好者們總是有一個核心的不合理信念「我毫無價值」。這就需要重新建立對自己的合理的認知,可以想想,自己有哪些優勢?怎麼做會讓自己更有價值?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覺得困難,可以接受心理諮詢的幫助。

4. 勇敢的拒絕。討好者總是不敢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對邊界的侵犯,那麼現在想一想,繼續退縮下去,會不會擁有良好的關係?如果可以做到拒絕,會不會覺得內心有力量?在有邊界有底線的基礎上交往,會不會更能獲得尊重和平等?

回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瑾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很多人一聽到討好型人格這個詞,都感覺到非常地討厭,近而討厭自己。似乎是自己每天在祈求別人對自己好,再祈求別人給自己肯定,很難接受自己是這樣的一個人格特徵。

不過,當我對一個女孩說,你知道嗎?這樣的人格特徵可能是在你小時候的生活環境中形成的,那個時候它給你安全,讓你被大家的喜愛,就這樣陪伴你走到現在,這是你小時候的生存策略。沒有對錯好壞,它適合那個時候的你。還是要謝謝那個時候智慧的你。

然後,我也告訴她,你現在長大了,更加獨立,希望那個模式不再束縛你,可是習慣成自然了,你就感覺到特別難受。而且我們不需要再用討好的方式,去獲得對環境的掌控和安全感。我們可以很靈活地去表達自己,有更多的方式去講述自己的需求,或者拒絕自己不想承擔的事情。

從這樣的表達里,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討好的模式不是一無事處,甚至給我們的幼年帶來了很多好處。可是當我們想調整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因為我們已經習慣的模式每天自動化一樣的影響著我們,當我們遇到事情,當我們有了情緒,讓我們在和別人交流,早年已經應用純熟的模式,似乎就驅動著我們,做了討好的表達、或者是壓抑自己的情緒、或是不敢拒絕別人、或是不願求助別人。這種隱忍讓我們感到了不舒服、難受,有一種迫切地想從一個蛋殼裡去鑽出去,伸展開雙臂,做一個自在的自己的感覺。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呢?

首先,意識到了是調整的開始。

模式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幾年,甚至已經延續了十幾年,想要改變調整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但意識到了就是調整的開始,必須要堅持一段時間,用新的思維模式替代舊的。

其次,是要有信心。

有很多人的早年並不幸福,經歷了很多的挫折,按理說應該是消極的悲觀的,但很多人恰恰擁有樂觀的心態,所以這說明在後天的成長環境中是可以調整的。同時,心理學發展的一百多年,眾多的心理學家研究出很多能讓人心態積極樂觀、調整自己看待事情的工具,都是非常實用、可操作的。

第三,我建議可以從兩件事情上入手,即拒絕別人和向別人求助。

在我的人際關係成長小組訓練中,有一個表格要求大家填寫:你拒絕和求助別人的三件事是什麼?

記得有一個女孩想了好久,特別詫異地對我說,老師,我發現我幾乎從來沒有拒絕過別人,也似乎沒有向別人求助過。即使求助,也是打個飯之類的這樣的小事情,從來沒有張嘴向別人求助過什麼大事兒。因為我很怕別人拒絕我,也覺得我給別人添了麻煩,讓別人不喜歡。

這是討好型人的通病,不用怕,咱現在開始補課哈!

後來我給她的方法是:每周拒絕三個人、每周再找三個人求助。自己不斷去體會拒絕別人之後的那種複雜心態,以及向別人求助時被接受和被拒絕的感受。仔細記錄之後,再來與我分享、討論。後來她和我表達的一句話,我聽了超級開心:原來拒絕完別人之後心裡很痛快!

當然,還要學習一些如何拒絕別人的表達方式。我們的拒絕不是為了破壞關係,因此要讓別人感覺到是在拒絕事情,而不是在拒絕他這個人的技巧,也就是我們如何拒絕別人但不破壞關係。這就是情商。如果智商是先天的,我們無法改變,那麼情商是後天的。

第四,記錄下自己每天的情緒以及想法,分類並分析。

現在有手機的備忘錄非常方便,可以把引起自己每天頭腦中出現的否定自己、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怕別人沒有說自己有能力等一些事件、情緒以及當時的想法及之後的行為記錄下來。

兩三個星期之後,可以把這些進行分類整理,你會發現有很多其實都是相似的,自己是在同樣的模式中輪迴。而這些行為及想法背後,影響我們的信念大概就是這三個:我是不可愛的、我是無能的、我是沒有價值的。

那麼對每一個情境,都可以仔細地換其他的角度去分析。具體大家可以看認知行為療法中控辯方、可能性區域、發散思維等幾個認知工具,學會拆解它們。這部分內容有些專業,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哦。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加我的微信,一起探討。

第五,建議有條件的朋友還是建議去找一位專業的諮詢師,能夠從認知角度加以調整。這個費用不是太高,但可以較快地讓自己提升幸福度,還是值得的。

討好型人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這是我們小時候成長的策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長大了,我們可以有更靈活的方式去應對。心理諮詢師是有這個專業能力,幫助你去分析那些討好的自動想法,看到自己的優勢,接納自己,悅納自己,讓自己內心強大。通過這個方式調整的速度會比較快,效果也會比較好。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我們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一些讓我們需要完善的部分,所以感謝我們擁有的一切,立足於此,再完善另外的部分。

透過心理學,讓我們了解自己,悅納自己,強大自己,真正擁有內在的自由!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我一起討論,助你成長!


尊敬的朋友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對於您目前提出的如何改變自己的討好型人格的問題,給您提供幾點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從精神心理學角度來講,很多人格,都是我們先天存在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獨特的氣質與處事風格。但是很多人格卻又受到很多後天環境的影響。一般來說,有這樣的討好型人格的朋友,多數情況下做事比較圓滑,不容易得罪別人,而且在一個團隊當中,可以起到粘合劑的作用。可以平衡一個團隊中不同成員之間的性格差異,可以讓團隊保持融洽的氛圍。當然,凡事有利有弊,一味的討好別人,容易在別人眼中落下一個不太好的形象,會讓人覺得這個人見風使舵,自己沒有自己的主見,日子久了,如果不能在一個團隊中擔任領導的位置,就容易收到排擠,邊緣化。

因此,這樣的情況如果自己也覺得不是很喜歡,可以做一些適當的改變。改變的辦法很多,但是有一定需要自己明確,想改變一個人的人格,絕非易事。地洞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這樣的情況,人格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不要期望自己的人格在短時間之內就能改變。要先從點滴開始,從一些固有的習慣開始。比如說,在一些公眾會議上,不要隨意附和別人的看法,即便自己沒有很成熟的看法,也不要輕易去迎合別人。在一些無需站隊的問題上,可以適當的拋出一些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這樣,就會逐漸改變在其他成員心目中的形象。日子久了,人也會慢慢變得有自己的看法,觀念,從而遠離討好型人格。該建議由好心情平台的大同煤礦集團公司三醫院陳宇飛醫生給予回復的。陳宇飛醫生從事臨床工作11年,擅長與患者溝通交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擅長由於器質性疾病導致的應激心理。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可以通過好心情app與陳宇飛醫生溝通交流。


如何改變自己的的討好型人格?

我們看看討好型人格是怎麼形成的?一般都是從小就是在被否定的家庭長大,做什麼,做多好,但是得到的還是不行,永遠也沒有做好的時候。這種長期的被否定,就很焦慮,沒有安全感,就更怕別人不認可,討好型人格就慢慢形成。

所以改變討好型人格最主要的就是培養自信,獲得安全感,人有自信,內心慢慢就強大,就會不在意別人的眼神、說法。在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學識,就進一步提升自信,就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會一味的附和別人。

提升自信是關鍵,可以採取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不斷地體驗成功,不斷地感覺自己有能力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這樣時間長了,個性就會慢慢改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很多人認為女生犯錯是很可恥的 男生犯錯卻很正常?
給別人買東西不心疼,給自己買東西卻心疼這是什麼心態?
三十歲的人仍一無所有應該怎麼辦?
我認識的一位女生喜歡另外一位男生,為什麼我會難受?
怎樣看待總喜歡從老作品中推翻原有結論去挖掘所謂"真相"的人?

TAG:心理學 | 心理健康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