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五胡亂華」時期?


在魏晉時期以後,在南方,中國美術把漢代之前的美學、繪畫、書法等,都提到了一個更為專業更為精緻的層次上來,為這些文化找到了一個相對安靜的場所,緩慢的發展。而在北方,由於許多的外來部落的融入,使得漢族失去了在政治上的主導地位,而北方的這一時期,就是史書上所謂的「五胡亂華」時期。這個時期有著長達三百年的時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亂卻給中國美術帶來了新的血液。而這種新,主要來源於印度的佛教,印度的佛教在中國的流傳與發揚,極大的促進了「五胡亂華」時期各方面,尤其是藝術方面的成長與造詣。「塔」,就是一個最為明顯的標誌,是印度藝術是中國立足的標誌,而最早進入中國的塔,在造型上與漢代的樓闕是十分相似的,雖然在外觀上附加了檐、斗拱等中國已有的建築符號,但是從精神層面講,塔這種建築在中國的聳立,有著一個全新的、里程碑式的深遠意義。原本的木架結構逐漸被石塊代替,石塊的體積感與重量感,在造型上追求的直線感,使得很多新的技法被開發出來,從而帶動了新的觀念和新的美術風格,緊接著,就是宗教在中國的發展,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候,各種佛像、菩薩、供養人的造型,都顯現了出來,尤其在壁畫和雕塑上,這一現象成為了北朝藝術的一大主流。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先說說五胡亂華的起因,從漢朝開始,就不斷有胡人遷入中原,在西晉時期遷入中原的胡人達到鼎盛,而在晉惠帝時期八王之亂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長期以來受到壓迫的胡人趁機起兵作亂。這樣,就開始了中原地區130餘年的五胡亂華時期。

據史料記載,299年漢人的總人口約為1939萬,匈奴人口只有漢人的30/1939=1.55%。即使只考慮北方和西方的漢人人口,那麼公元280年時的北方和西方各州(司州,兗州,豫州,冀州,幽州,平州,青州,徐州,并州,雍州,涼州,秦州,梁州)合計為戶數為:1434717(《晉書·地理志》)。又按上面計算出的戶均6.571103人,計算,共有人口:9929048。但這還是最保守的計演算法,因為當時的北方漢人,家族觀念很強,而多為大家庭制,戶均二、三十口的不是什麼希奇現象,因此北方漢人的實際戶均人口應該大大高於這個戶均人數值的。而人口增長,也按20%計算,那麼299年時,這些地方的漢人人數約為11914858人。匈奴人數約只有漢人的2.52%。

至於其他異族,如西戎,按江統《徙戎論》中所言的「今五部之眾,戶至數萬,人口之盛,過於西戎」,其人數應該少於匈奴。就算跟匈奴人數同樣多,299年的人口也以30萬計吧,可加起來仍只是北方和西方漢人的5%。

再讓一步,假設在280年,匈奴和西戎就有了19年後的人口數,即60萬,但也只是北方和西方漢人的6.04%。這個數據比現在少數民族佔全國人口的8.41%這個數字都還要少。

而那時的北魏鮮卑,大部尚未進入中國而居住在北方草原。北方草原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的,牧業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極大,生產力又很原始落後,甚至不可能擴大再生產,其人口當然不可能多。這,只要看看現代的外蒙也不過才兩百來萬人口這一事實就很清楚了。

東北也是一樣,當年滿人人口,充其量也就五六十萬吧?所以遼東的慕容鮮卑,人數應該比匈奴、西戎的人數還要少。由於遼東自先秦時起就一直漢人聚居的地方,當地鮮卑深受漢人影響,在慕容鮮卑內部,很早就有大量的漢人,其統治機構中的大多數當然也是漢人,例如佟壽就擔任司馬。「前燕在東北時,流亡人民要佔原有人口數的十倍,而原有人口自然還是以漢族為多」(唐長孺《拓跋族的漢化過程》)。又據《晉書·地理志上》,遼東郡管轄八個縣,共有戶5400。按平均每戶6.571103人計算,漢人人數為35484人。那麽即使假定299年時的鮮卑人口與遼東郡的漢人人數相當,也只有三萬多人。所以,還是無法改變漢人人口所佔的絕對優勢。

雖然當時漢族在人口上占絕對優勢,但是為什麼還是出現了五胡亂華?這就不得不提一提八王之亂了。 晉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晉皇室諸王爭奪中央朝權的作戰。其代表人物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這名字夠囧)、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史稱「八王之亂」。

西晉初建,晉武帝司馬炎以曹魏亡國之鑒而大封同姓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此時同姓諸王的勢力已發展到出則總督一方軍政、入則控制中央朝權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後族楊氏與惠帝後族賈氏為爭權衝突激烈,皇后賈南風聯合司馬瑋、司馬亮髮禁軍圍殺太尉楊駿,廢楊太后,以司馬亮輔政。旋即,賈后矯詔先使司馬瑋率京城洛陽各軍攻殺司馬亮,又借擅殺大臣之罪處死司馬瑋,進而獨攬大權。永康元年(300年),禁軍將領司馬倫舉兵殺賈后,廢惠帝自立。至此,宮廷政變轉為皇族爭奪朝權,演成「八王之亂」。次年,司馬冏、司馬穎和司馬顒等共同起兵討伐司馬倫,聯軍數十萬向洛陽進攻,司馬倫戰敗被殺,惠帝複位,由司馬同專權輔政。永寧二年(302年)驃騎將軍司馬乂與司馬顒等裡應外合攻殺司馬冏,司馬乂掌握朝權。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顒與司馬穎不滿司馬乂專權,借口其「論功不平」,聯軍進攻洛陽。司馬顒任張方為都督,率精兵7萬東進;司馬穎也發兵20餘萬南下;司馬乂麾下也不下數萬人。交戰各方兵力約在30萬人以上,號稱百萬,為「八王之亂」以來軍隊集結最多的一次。雙方大戰數月相持不下。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馬越發動兵變殺司馬乂,迎司馬穎進佔洛陽,控制朝政。是年七月,司馬越等挾惠帝進攻司馬穎,兵敗東逃。司馬顒乘機出兵攻佔洛陽,迫惠帝與司馬穎遷都長安,獨專朝政。永興二年(305年),司馬越再度起兵,西攻長安,司馬顒戰敗。次年六月,司馬越迎晉惠帝還洛陽,不久,司馬顒與司馬穎相繼被殺。十一月,司馬越毒死惠帝,立晉懷帝司馬熾,至此,這場持續16年的西晉「八王之亂」結束。而就是在這個時期,北方各少數民族開始大規模內遷。

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當時,留在北方的漢人命運很悲慘,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殘留的漢人,為了活命,紛紛築堡自衛,與胡人對抗。試想,如果等胡狄殺盡了北方漢人,在中原地區繁殖起來,再向南方東晉擴張,漢族很有可能就會像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三大文明古國的民族一樣消滅的。當時,在羯族建立的羯趙政權統治下,曾經建立了雄秦盛漢的漢民族已經到了滅族的邊緣。羯族和匈奴在「五胡亂華」時代最為兇殘,其中羯族簡直就可以稱之為「食人惡魔」了。史載他們行軍作戰沒有糧草,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羯族對漢族的血債實在太多,在他們所建立的後趙政權中,漢族幾乎到了滅族的邊緣。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整個漢族人口被滅4分之3,冉閔解放鄴都後一次解救被擄掠的漢族女子就達二十萬。

這些漢族女子是被羯族人當作「雙腳羊」來飼養的家畜,隨時隨地被姦淫,也可能隨時隨地被宰殺烹食。有五萬多少女這時雖被解放,但也無家可歸,被冉閔收留。後來冉閔被慕容鮮卑擊敗,鄴城被占。這五萬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惡魔慕容鮮卑的手中。慕容鮮卑姦淫污辱,又把這五萬名剛剛脫離羯族魔爪的可憐少女充作軍糧。一個冬天就吃了個乾淨。鄴城城外這五萬名少女的碎骨殘骸堆成了小山。

公元304年,慕容鮮卑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為之斷流。

羯趙皇帝石虎死後,羯趙大亂,蘭陵郡漢人將軍冉閔,兼并數萬漢軍,建立漢人政權大魏。並下達殺胡令,進行民族報復。公元350年前後,冉閔致書各地,號召中國漢人掃清中原,號召漢人起來屠殺胡人復仇。史載: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陝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甚至遠在隴西的麻書收到冉閔的「殺胡令」後,都殺掉所部胡人響應,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常山以南、安微江蘇北部等地被殺的胡人不計其數。在這場民族的血腥報復中,有些長的像羌、氐的人也被濫殺,山西南部更被濫殺過半。冉閔還親自帶兵殺胡,《魏書》載:冉閔攻下鄴城後,僅在鄴城一地就殺滅胡族二十幾萬,主要為匈奴和羯族,還包括部份羌、氐、鮮卑、巴氐等。《資治通鑒卷》第九十八卷載:冉閔宣令,內外六夷,敢稱胡人者斬,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閔知胡之不為己用,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胡人首級數萬。冉閔親帥眾人以誅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他先後殲滅後趙在北方燕、代之地和西面關、隴之地的邊防軍各十餘萬,數萬戰俘盡數坑殺。《魏書》記載,冉魏時漢人捉著的胡人,不分男女老少貴踐,悉數坑滅之。

冉閔立國殺胡後,原先入塞本相互仇視的胡族空前團結起來攻擊他建立的冉魏帝國,冉閔與各胡族組成的聯合部隊在中原無休無止的混戰,史載,他「立國三年,無月不戰。」除攻打襄國他的十萬軍隊被二十萬胡人聯軍擊敗外,他每戰都是以少勝多,殲滅五胡軍隊無數。這位將軍異常英勇,正如晉史對他的描述「身高八尺,善謀略,勇力絕人,攻戰無前」,他每次臨戰衝鋒在前,騎朱龍馬,他左手使雙刃長矛,右手持連鉤戟,每戰衝鋒在前,殺敵數百人,其勇猛令五胡軍隊無人能擋。如《後趙錄.石虎傳》載:三個胡酋趁冉閔率大軍進攻其它胡酋的機會,率騎七萬襲擊鄴城,冉閔得知後,急率一千餘騎兵回來救援,剛好與胡騎在鄴城北面相遇,冉閔一馬當先,所部千餘騎都跟著奮勇衝殺。閔執兩刃矛,馳騎擊之,胡部皆應鋒摧潰。《十六國春秋》載:匈奴王劉顯在冉閔攻襄國之後,帥眾十萬攻鄴,閔率數千騎出戰,冉閔大敗劉顯,斬萬人,冉閔帶軍追殺,再戰,斬三萬餘人。冉閔在眾胡聯軍占絕對優勢的兵力圍攻中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蹟,與鮮卑的決戰前,他以一萬漢軍敵鮮卑鐵騎十四萬鮮卑鐵騎十戰十捷。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於十余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餘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一說朱龍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死後被其對手追封為「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

冉閔建立大魏政權,下達殺胡令後,還下達命令要求諸胡各還本土,以廓清中夏。時倖存胡人為避免被屠,爭相北走,諸胡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冉閔發起對胡人的屠殺後,遷到中原地區的數百萬胡人首當其衝,在冉閔和中原各路義軍連戰連勝的武力威脅下,有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自想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九大石胡甚至從此遠遷回中亞老家。結果在返遷過程中在路上這些各種各樣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食糧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由此可以看出僅冉閔造成這場胡族大返遷就造成數百餘萬各式各樣的胡人種族大量死亡達十之七八,變相的殺了數百萬胡人。這時胡人方才見識了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五胡亂華時的少數民族往往打仗不論男女老少舉族皆兵,所以當時的漢人會將此上升為舉族的仇恨。試想一下冉閔當時不屠胡,不發起「殺胡令」,不號召北方漢人起來反抗,不要求各胡退出中土,今天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子。匈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作惡最深,後趙內亂時之時,冉閔殲滅數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士兵,羯族精銳盡失。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山西南部的羯人也被報復的漢人殺絕,羯人從此滅絕。由於當時的種族報復屠殺,致使佔據中原的像羯族一樣的很多胡族被徹底滅絕,匈奴舉族西遷,從此以匈奴為名的有組織的力量就不再見於中國的歷史。


西晉武帝司馬炎沒有安排好接班人問題。晉惠帝司馬衷是歷史上有名的弱智皇帝。皇后賈南鳳專權禍國引發″八王之亂丶。晉國從此衰落下去。316年匈奴貴族劉淵趁擊出兵攻佔都城,俘虜晉皇帝,西晉滅亡。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奴役,屠殺掠奪中原漢族百姓。大批中原漢族紛紛舉族遷到江南地區。史稱衣冠南渡。留下來的百姓歸咐大戶,築烏堡,建乞活軍對抗胡人的屠殺。進入中原胡人先後建立起封建政權。劉淵建前趙,被羯人石勒後趙代替。氐人苻堅的前秦政權被羌人姚萇後秦代替。後趙被冉閔建立的魏滅亡。鐵弗匈奴建立大夏。鮮卑貴族穆容氏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南燕,西燕,等政權。後鮮卑拓撥圭滅燕統一北方黃河流域。歷史上把這一百多年混亂時期,稱作五胡亂華。北魏孝文帝於439年進行了政治經濟改革。要求鮮卑貴族穿漢服,說漢話,習漢俗,同漢人通婚。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鮮卑人漢化過程,促進了民族融合。到隋唐時期,匈奴,鮮卑,氐等胡人已融入漢民之中了。


推薦閱讀:

看過汪曾祺《高郵的鴨蛋》,高郵的鴨蛋到底有多好吃啊?
上聯:水淺王八多,下聯怎麼對?
怎麼評價《白鹿原》小說中的鹿子霖?
上聯:葉未凋零秋已寒,下聯?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