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和館閣體有哪些共性和區別?


謝邀,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在一定意義上,小篆也是一種館閣體。相關問題回答如下:

1、產生的目的。統一文字寫法,杜絕各類異體和藝術化傾向,提高辨識度,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始皇帝的政策中,比統一度量衡更重要的其實是統一文字。一,統一文字。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紛繁離析,統一到以秦篆為主體的小篆上,對於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來說,其緊迫性遠大於我們推廣普通話,意義可知。文字訓詁考據一直是中華文化人兒很喜歡的工作,數千年完整的文字史又給文人寫字時留下了太多的可借鑒的藍本。國家科舉、發布訓令等行政教育事業需要統一的文字寫法和風格以減少閱讀成本和提升信息交換效率。館閣體就此應運而生,所以要求黑、齊、光、正。如果讓現代社會的行政部門做文件全部改用手寫而不用電腦打字,現在的行政效率要衰減至少80%而且錯誤率蹭蹭的上。二,統一文字就是統一文化,統一文化就是聚攏人心。七國皇族餘燼未滅,人心待收。後來的秦末農民起義其實很重要的基礎就是以前的各諸侯國尤其是楚國殘餘貴族的趁機復辟。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的就是這個。所以統一文字是必須的,只可惜收心系統工程沒做完始皇帝就沒了,才有了秦滅。館閣體其實基本上只在科舉和朝廷文件傳播上作要求,文人寫作和藝術並沒有被扼殺過。朝廷所需要的臣子是聽話的、嚴謹的、有深厚文化和書寫功底的。字如其人,太個性化的字體意味著書寫者本人不能為官,這也算用文字書寫提高了當官的門檻,也算科舉要求的一部分。現在公務員考試不是一樣有很多要求嗎?所以小篆和館閣體一樣都是社會管理合理需求的產物,不能一味貶斥或者反對。

2、產生的效果。小篆的推廣普及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其實效果有限。原因在於秦朝太短。秦朝當時除了小篆文字的基本推廣,涉及印章錢幣等等特殊用途文字和民間文字使用並沒有完成統一。睡虎地秦簡的隸篆就說明了這一點。但館閣體就在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一、在事實上提升了管理效率,統一了國家行政文字和風格。二、將有志於科舉的讀書人除了禁錮於四書五經,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苦練館閣體(也稱為台閣體)。要知書法比單純讀書背書的知識吸納更能改變一個人的心性,學問未必如其人,字如其人卻是的論。修改個人心性,批量製造大批奴才,館閣體功不可沒。

3、藝術高度。小篆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所謂李斯趙高製造這一說法不可信。但很多代表性小篆作品誕生於李斯卻是不爭的事實。秦代初年,中國的書法還並沒有上升到藝術的高度,那時以前的所有文獻都沒有關於書家的描述即可管窺。文字更大程度還是實用性壓倒藝術性的。所以小篆的藝術性只能放在後世書法中來評價,但這缺乏可比性。館閣體其實就是王派書風的寧靜博雅+唐楷的標準點畫結合公文所需的清晰化的章法構成的,其來源是非常清晰的,取法也高。所以,當時的館閣體不但不是丑書,而是無論從文化審美上還是民間低層次審美上都一致認可的優美的典範,藝術所需的個性發揚和創新就棄置一邊了。僅就館閣體大家留下作品來看,雖然同為沒個性、有法度的作品,當時館閣體的藝術成就遠高於當下所謂歐楷大家、顏楷大家,丑書更不用論。並非較勁,也無意於貶低田XX龐XX,更無意斷他們的財路,請大家自己對比。

又及:某種意義上講,如果學書者只是想讓字好看點,並無書法藝術追求,我倒支持臨習館閣體,其中也能窺到魏晉風度、唐宋筆法,至少路子是正的。被依靠炒作和自我吹捧起來的所謂大家大師給帶偏了,這字也走不遠了。切記寫字能轉移人的心性,取法乎下,只能得到滿身毛病。


推薦閱讀:

TAG:書法愛好者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