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大神級的文物修復案例?
提到大師級的文物修復案例自然而然就想30年如一日地在大英博物館搶救文物的邱錦仙以及她修復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女史箴圖》。
修復後:《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一》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
說起東晉顧愷之版的《女史箴圖》,我們都知道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無論是藝術還是歷史價值都稱得上是無價之寶。
可就是這麼一件寶物卻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被一個英國將軍搶走了,而後可惡的他竟然以25英鎊的價格將它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由於當時英國文物家缺乏中國畫知識,裝裱《女史箴圖》時,居然還按照日本畫的方式,將它腰斬三截,並錯誤地在畫卷上塗了一層酸性薄膜。
這樣十分錯誤的保存下,它的嬌容漸漸被磨損,逐漸出現了明顯的開裂、掉粉等情況。
搶了我們的東西還親手把它們毀了的英國人,卻始終也找不到辦法將其修好的辦法。
眼看再不修就沒得救了成千古罪人了,他們便火速在2013年召集全球的學者和專家討論如何修復《女史箴圖》,最終決定不能重新裝裱,只能在原畫的基礎上進行加固。
但誰也不敢親自在原畫中操刀。因為稍有不慎的話,會加速這幅畫的死亡。這幅珍貴的古畫最後也只能交到了一個叫邱錦仙的中國人手中。
修復前:《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一》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
她費盡心思地研究需要用什麼樣的材料進行修復,因為畫作有些地方的絹和托紙已經分開。
連夜做實驗後,最後她提出使用由澱粉糨糊和化學糨糊混合起來的混合糨糊製作出全新材料來進行修補。這樣既能保證合適的黏度,又不會留下顏色。
起初英國人還怕這個新材料會損害畫,就將它送到實驗室進行檢驗,結果竟是非常理想。
「古畫修復是盡量保持文物的原狀,延長壽命,出不得半點差池,每位修復師對待文物都懷有一顆敬畏之心。」過去老師傅們的教導讓她一刻也不敢放鬆,每天不停地工作。
她用這種材料在顯微鏡下為《女史箴圖》進行修復,並用放大鏡三寸三寸地添糨。
接著,她用藤黃、硃砂和墨調配出適合的顏色,將殘缺破洞處補好,也重描了一些褪色部分,讓新添上去的顏色和原畫本色一樣。
這樣持續兩個月之後終於將《女史箴圖》修復完畢。邱錦仙自豪地說,現在的《女史箴圖》非常牢固,再放上兩三百年都沒有問題。
如今,遊客們每年在中秋節、春節以及亞洲藝術節等重要日子就一睹真容。
當英國人看到邱錦仙把他們想破腦子都沒法子的畫修好之後,不禁感嘆,果然中國畫還是需要中國人修復。
但邱錦仙做這份工作卻只是為了搶救中國文物,因為如果不修的話,那些文物可能就毀掉了。
她也相信,只要這些文物一天還沒被糟蹋,就有收回的可能!
「大神級文物修復案例」該怎麼理解???
看了其他答主的回答,可能大家都認為,將一件工藝繁瑣、製作精湛的文物修復完好如初,而且做到最高標準「修舊如舊」,就是【大神級案列】。
我當然不否認這是【大神級】,但是,我提供另外一種角度的【大神級】,不是從【工藝】這個角度切入,而是從【學術價值】這方面來衡量!
換句話說:即便用最古樸、簡單的工藝修復了一件文物,但這件文物在如果在學術上的價值和影響力非同一般,這也是【大神級】。
一件文物具備最逆天的價值和影響力有那些標準呢?我認為就是學界「大神」李學勤先生說的能「重建古史和學術史」的文物。
如果修復這樣的文物,並從文物上解讀出的信息能改寫歷史,同時開闢新的研究領域,這就是【大神】中【大神】!
以這個標準來看,王國維先生對分裂甲骨綴合修復和考證,就算一個案例。
(被魯迅譏諷「老實得像一塊火腿」的王國維,平常人不懂學霸的世界)
【甲骨綴合】是什麼鬼?顧名思義,就是拼湊破碎的甲骨,簡單的說一下背景和原因:第一,商紂失國埋卜,刻有卜辭的甲骨由於長埋地下數千年,出土時候有些絕對會分裂破碎。第二,我們知道,殷墟被發現以後,最開始並沒有政府和公立學術機構介入,早期的甲骨文發掘,就是農民亂挖,一手出土信息盡遭破壞,甲骨被挖破也是必然的。最後,由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董作賓領導一個考古團隊,可以說是【搶救性發掘】。第三,殷墟首先是古董商發現的,古董商開始是按片收購,安陽農民就將完整大塊甲骨破壞成數片,能賣更多的錢。後來,古董商按「字」收購,有些造假者又在無字甲骨上刻甲骨文。
無字甲骨起碼還是在地下埋了幾千年的商代遺物,有的農民真的很「坑爹」——直接去抓烏龜殺掉取殼,在地下埋幾天,然後拿出來刻字,馬上賣給蜂擁而至的古董商和學者。
最好笑案例——上世紀著名的漢學家,加拿大學者兼傳教士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es),在安陽大肆收購,就買了很多假貨,有些龜殼放在箱子里一段時間,尼瑪變臭了!才知道是假的。
【歪果仁】就是【圖樣圖森破】,我大天朝吃瓜群眾,在「不明真相」和「眼睛雪亮」之間無縫銜接!有木有!!!
因此,甲骨文文獻分散不集中,而且很多是支離破碎,對研究造成了巨大障礙。所以,對甲骨的綴合釋讀,辨偽,也就成為了甲骨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前提之一。
而王國維先生是開甲骨文綴合研究之先聲的學者。他首開先河甲骨綴合,拼湊完整的兩片甲骨如下圖:
【郭沫若《卜辭通纂》編號為276、277,《甲骨文合集》編號為32384——32385】
你可能會說,這尼瑪像小孩拼積木一樣,我都能拼出來!
是的,但是如果在數以萬計的甲骨中,還不是實物,只是拓片,你能拼湊出來嗎?
好,就算你能拼出來,你能解讀上面的重要歷史信息嗎?
我為什麼說這片甲骨的【大神級】中的【大神】,就在於上面的歷史信息解讀。「商人尚鬼」,在商代統治者看來,祭祀、占卜跳大神,是僅次於「戰爭、權力交接」的大事情,所謂的「國之大事,唯祠與戎」。
商王一年中,幾乎天天要祭祖占卜!
所以,在甲骨卜辭中,存在著大量「祀譜」,記錄的是祭祀先祖的時間、祭祀方式、祭品數量等內容。而這些祀譜嚴格按列祖列宗的次序排列,可看作是一種「變相家譜」。
王國維所綴合的兩片甲骨,正是刻有歷代商王「祀譜」的卜辭,簡直太重要了:
卜辭上顯示了從上甲到示癸的歷代商王的正確順序,為什麼說是正確的?
你想一下:你如果祭祖,你會不會把你爺爺當成你爸爸?你不會,古人也不會!
商王在祖廟祭祀歷代祖先的順序:、
王國維進行考證分析,寫出了兩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兩篇論文《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和《續考》,論文旁徵博引,遍征鐘鼎文(金石學)、先秦、秦漢經典(經學、歷史學),與卜辭互勘(甲骨學),對商人的祖先先公、先王人物的傳說進行了考證,還原了商王世系:
重建古史:重建了商代歷史中最重要的《商王世系表》,力證《史記殷本紀》的可靠性,除了幾個商王次序有些顛倒,幾乎完全一致,足見司馬遷治學之嚴謹。
包括《史記》在內幾種文獻記載的商王世系與甲骨卜辭的比較:
根據祀譜修訂後的「商王世系」:
同時,對商王名號來歷,演變進行了梳理,證明上古文獻,如《尚書》的可靠性,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山海經》,都有「一面之事實」,具備史料價值。
這些考證我就不細說,可以看我專欄文章:甲骨文中所見的大歷史:周祭卜辭力證《史記 殷本紀》之可靠性:https://www.toutiao.com/i6464192435655279117/
重建學術史:提出了【二重證據法】的經典研究範式: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互勘,傳統考據與邏輯論證相結合,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學術領域。
雖說文人相輕,王國維先生的這兩篇論文,同為【甲骨四堂】之一的羅振玉,是第一個閱讀者,讀後讚賞有加;
民國【疑古派】學人,在當時聲勢之浩大,顛覆之劇烈無需贅言,【古史辯】一派的顧頡剛、錢玄同,很快誠服接受論文結論的;新文化運動旗手,同是【疑古派】的胡適先生——他舉張東周以前的歷史存而不論,留學美國的胡適,其實對王國維這種遺老遺少是看不起的(王國維是溥儀的上書房行走),後來也慢慢接受王國維的見解。
後來學人,沿著王國維的這條道路走出【疑古時代】,特別是新中國之後,一系列偉大的考古發現,都主要以「二重證據法」進行研究,在天文、藝術、科學等各方面,顛覆了前輩學人的認識,構建出中華文明燦爛的上古史。
王國維先生的這兩篇論文網上很多,如果文言閱讀尚可,最好讀一下,看看王國維先生精彩的論證。別玩低級的【三字經、弟子規】國學班,那是騙人騙錢的把戲。
另外,推薦王國維先生《古史新證》一書,收錄了王國維先生十幾篇經典論文,也就是他在清華國學院教書時候的教材,今天,《古史新證》是歷史學、考古學的必讀必修書目。
今天看來,《古史新證》的結論,即便有些值得商榷,有些或有不周,但是論文體現的「獨立思考,見解獨特,材料詳實」,依然是乾嘉考據學的典範之作。
「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陳寅恪評價王國維先生「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恰如其分也!
——————————————————————————————
參考資料:
1、李學勤,裘錫圭(2000),新學問大都由於新發現:考古發現與先秦,秦漢典籍文化.文學遺產,2000年,第3期
2、王國維. (1919).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觀堂集林(1959), 409-437.
3、(漢)司馬遷,史記 殷本紀:https://zh.wikisource.org/zh/%E5%8F%B2%E8%A8%98/%E5%8D%B7003
4、陳以愛. (2008). 胡適對王國維「古史新證」的回應. 歷史研究(6), 105-123.
5、常玉芝. (1987). 商代周祭制度.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25
6、王國維. (1994). 古史新證: 王國維最後的講義. 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7、尤柔螭(2011),甲骨文綴合(綜述性文章),見《考古》網站
http://www.kaogu.cn/cn/kaoguyuandi/kaogubaike/2013/1025/34252.html
例子很多,說一個河南出土的雲紋銅禁。
銅禁是先秦王侯喝酒的設備之一,也是祭祀用禮器,類似於酒桌,將各類青銅酒具放置其上。「禁」也有提示不能喝大酒的含義。至今出土的銅禁都很少,幾乎每一件都是國保。所有銅禁中,工藝最複雜的就是這件雲紋銅禁,1978年在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
主持修復這件文物的前輩叫王長青,參與者有他的兒子王琛,正是子承父業。修復開始,最初大家面對的是幾麻袋的殘片。出土銅禁整體已碎成十幾個大塊,大量雲紋都掉下來了,十二個銅獸也都脫落及部分殘缺。面對這些,就如同上千塊的毫無線索的立體拼圖,但並沒有標準圖樣可以對照參考。一直很佩服各種文物修復師,真的是將腐朽化為神奇。隔行如隔山,都無法用語言來準確描述修復的艱難和高深。
這件銅禁修復用了整三年時間,從整體結構、鑄造工藝的確定,到每一個部件的細節研究,再如繡花版的一點點修補。從製作石膏模型,到「鏨花、大焊、鑄接、粘接、著色、作銹」這些工藝,聽起來能明白,但仍是雲里霧裡的沒辦法腦補。終於一千天的執著汗水和精巧手段,讓2500年前的神器得以重現。
這件雲紋銅禁正在河南博物院中展出,是鎮館之寶之一。總重191斤,通長124厘米、通寬68.3厘米、通高29.5厘米,也是已發現的中國最早失蠟法鑄件。
有一天你面對他,密集恐懼症襲來……
亦文亦物談山西古迹藝術:山西古建築界,那些神級別修復的故事為什麼沒人提?
(感謝邀請,本文約1040字,閱讀需用時4分鐘)
看到大家的回答,基本都提到了館藏文物的修復工作如何如何。誠然,即使是央視品牌,目前也多是關注到可移動文物的修復情況,對於數量巨大,體量龐大的全國的不可移動文物而言,那些放在博物館中的杯盤碗盞、青銅玉器似乎更需要匠人的精心雕琢,也更顯工匠精神的偉大。
但是實際上,不可移動文物,尤其是古建築的修復更複雜,它們年代久遠,動輒歷史就七八百年;他們用料靡費,需要的木石方往往過巨;他們細節繁冗,要逐一登記在冊,一一編號,且要體現修建如舊的原則。
在多年走訪山西古建築的經歷中,我也親耳聽到、親眼看到不少經典的古建築的修復案例,技藝非常高超,但似乎隱含在旅遊景點的外在形象背後,專業度極強,無人知曉。
山西省已經故去的著名古建築專家柴澤俊先生,從事山西古建築和地上文物的調查、修復工作凡50年,實地勘察和測繪過的古建築達上千處,除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外,更為重要的是在經驗極度不豐富、資料極度缺乏的建國初期,主持了芮城永樂宮的整體搬遷、五台山南禪寺(中國最早的唐代建築)、太原晉祠聖母殿(北宋建築)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建築代表作)等重量級國寶的修繕。
1957年,當時僅涉足4年古建築領域的柴澤也只有20出頭,就負責了這座人類歷史上不可磨滅的元代古建築瑰寶的搬遷工作,建築上復原的難度不小,僅永樂宮數百平米的珍藏壁畫搬遷難度就異常之高。
當時,國家請到的捷克專家報價500萬,幾乎相當於晉南的全年財政收入,哪裡乾的起?周恩來總理提出讓自己人搞,挑大樑的就是山西的古建專家柴澤俊。
為配合搬遷,國家還調來了中央美院和華東美院的國畫系高材生,他們採用最原始的臨摹方法,在晉南地區駐足近1年之久。當時沒有高清掃描,只能靠手眼臨摹;而連大型設備都十分缺乏的50年代,依靠人工切割,大貨車運走,異地整體重建的方式,就完成了永樂宮的搬遷,現在去參觀的遊客應是絲毫痕迹都看不出的,可見山西古建壁畫修復技藝的鬼斧神工。
朔州崇福寺為金代建築,原作牆體傾斜,四壁晃動,斗拱、柱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經過重新加固後,已經開門迎客,就位於朔州市區,可謂原汁原味;太原晉祠聖母殿為標準的北宋建築,於《營造法式》成書為同一年,因地質改變有著近乎30度的傾斜,也是後期修整處理過,這些建築現在都完好無損的屹立在三晉大地上,熠熠生輝,更值得我們傾服瞻仰,不愧為人類歷史上的修復奇蹟。
關注【亦文亦物】,自駕實地考察,看更多山西的頂級國寶文物、古迹藝術。
一位老奶奶在81歲的時候做過一次讓人樂翻天的大神級文物修復。
老奶奶名字叫塞西莉亞Cecilia Giménez,1927年生,西班牙薩拉戈薩人。
她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和繪畫愛好者,有在教堂畫過一些小畫的經驗。
2008年,81歲的她在西班牙薩拉戈薩地區Borja小鎮教堂里發現一幅有點兒掉漆的耶穌小壁畫。
熱心的老奶奶決定義務幫這個小教堂修復一下這幅聖象。
壁畫名字叫《Ecce Homo》,直接翻譯大概是「這就是那個男人」,約50*40厘米的大小,1930年由一位當地教師所畫。
老奶奶沒有專業修複壁畫的專業知識,也不知道在牆上修複壁畫與在畫布上畫畫有什麼不一樣,但一顆熾熱並樂於助人的心讓她決定幫忙修復這幅耶穌像。
手起筆落,大功告成。
並排對比一下:掉色的,老奶奶的和原來的樣子。
老奶奶動筆四年之後,就是2012年,她的修復作品被網友發現,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網路、報紙、電視台紛紛報道,從前名不經傳的小鎮教堂一下子火爆起來。老奶奶和她的耶穌像瞬間成為推特熱搜,西班牙國內外媒體,甚至BBC都對此事展開報道。吃瓜群眾更是玩嗨了!
大眾對老奶奶的修復褒貶不一,但普遍持支持的態度。有人說,她把一幅平平無奇的傳統油畫變成了波普藝術。
在奶奶的作品火了之後,政府曾經考慮將壁畫進行二次專業化的修復,但人民群眾不幹,要求政府保留奶奶的作品,並在很短時間內收集了2萬個支持保護老奶奶作品的簽名。
最後,老奶奶的創作被保留下來,並有了新的名字,《Borja村的新「這就是那個男人」》。
現在,這幅《Borja村的新「這就是那個男人」》地位已經遠遠超越之前的原作了,連防護板都裝上了。
從前安靜的小鎮因這次歪打正著的修復變得熱鬧起來,教堂也因此遊人不絕。老奶奶的作品為小鎮帶來了不少旅遊收益。聽說教堂徵收1歐元入場費,這些收益將用於支付護理院里幾十位老人的費用,點贊!此外,還聘請了律師,辦理了版權和營銷協議。
(網圖侵刪)
關注「坐家」,換個角度聊新聞。
文物是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文明的載體!發達國家在重視歷史文化文明的行動上走在世界的最前面。越是無知愚蠢的國家和人群,對自己歷史漠不關心。美國的歷史才300多年,可是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卻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文物的數量也是最多。博物館負責人曾經發出豪言,美國的歷史如有中國的歷史文明承載,美國將再領導世界一千年?
文物代表一個國家曾經的文明和智慧!!!是對歷史的推動進步起到關鍵的作用。2001年阿富汗戰爭,塔利班在絕望中炸毀了聞名世界的巴比揚大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非常痛心。
柬埔寨在聯合國的援助下多次對吳哥窟這個「國寶」進行了修葺。保護了人類文明的財富。幾十年來,國家對布達拉宮進行了許多次的改建、加固、修葺,為保護這個世界文化遺產,投入了難以統計的心血和資金。天安門城樓,這個代表中華民族的象徵。從解放後開始,陸續的進行了改造,50年代初期的重建。69年的大修,2000年代的修葺。每一次都是傷筋動骨的。看來,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傳承,修葺技藝沒有失傳。而且更加發揚和精進。登上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等,你會發現中國人在文化文明的傳承,美學,智慧等領域的厚重! 隋朝宮廷畫師展子虔的「游春圖」是我國文人畫的鼻祖,山水畫卷開啟了東方畫派長河。多年前,故宮博物院的古籍修復專家們(裱褙大師)開始精細的托裱,小心把移位的塊狀還原,點膠,那處需要添加藤黃,花青,硃砂等等,非常繁雜,專業的還原了「游春圖」的本來面目。
中華民族能人輩出,行行出狀元。各業有大師。既能趕上世界潮頭,創造奇蹟,也能造福人類。這都是歷史文明智慧的基因早就紮根在國人的血脈里了
謝邀:
大神級的文物修復案例太多了,
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對不起!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6d27a59c7d0c3e0c25342a7524cadda3", "vname": "", "vid": "v02016bc0000bci6okcr08m62r17v5b0", "thumb_width": 36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9.497,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980344}, "ultra": {"duration": 19.497, "h": 1024, "subjective_score": 0, "w": 576, "file_size": 1640900}, "normal": {"duration": 19.497,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651021}}, "src_thumb_uri": "8ec80007c9da032016f6",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8ec400141277b62d1547", "vu": "v02016bc0000bci6okcr08m62r17v5b0", "duration": 19.497, "thumb_url": "8ec400141277b62d1547", "thumb_uri": "8ec400141277b62d1547", "md5": "6d27a59c7d0c3e0c25342a7524cadda3"} --}
藝嶼EYESVOT |虛擬現實與數學模型
用虛擬現實和數學模型修復殘缺的藝術藝術家Andrea Mantegna在15世紀在義大利北部城市帕多瓦的Eremitani教堂繪製壁畫。教堂可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
1944年,一場轟炸襲擊幾乎完全摧毀帕多瓦教堂壁畫,
大約88,000塊小石膏從廢墟中救出,一位數學家設法將它們重新拼湊在一起。
德國人的嚴謹在此展現,
位於德國慕尼黑的數學家Massimo Fornasier團隊創建了一個計算機程序,幫助查找大約88,000個碎片的原始位置。儘管如此,這些只佔原來的10%。看不見的90%畫了什麼,看起來像黑白底片。
Erimitani教堂的外觀戰後重建了教堂,但有些牆壁仍然是白色的。原始壁畫的看起來是黑白的,但是,研究人員使用這些碎片作為色彩參考。這張特寫照片顯示了一個細節...研究人員可以用它們的軟體,匹配幾個壁畫片段。他們還利用物理學原理為舊的黑白照片添加色彩。沒有數學家團隊創建的演算法,重建壁畫幾乎是不可能的。許多碎片並不比硬幣大。這是修復的照片...用顏色對壁畫虛擬重建。這一組圖像顯示虛擬顏色的修復步奏。最左邊的圖像是現在的恢復面貌,然後依次利用計算機生成的圖像,以計算模擬缺失的顏色。顏色渲染,虛擬重建的效果圖全貌。現在的可以看到原始壁畫面積的10%左右恢復的樣子。但恢復並沒有讓每個人都感到高興。義大利頗具影響力的日報Corriere della Sera的批評者將其描述為虛假的修復。
實際上,至少研究人員使用碎片作為參考,將壁畫恢復到原來的顏色。
如今,藝術愛好者可以在電腦屏幕上看到虛擬復原圖,真得感謝科技和技術人員,
答友有人說到甲骨的修復,我十分佩服修復家的匠人精神,以上這個例子,希望給我國文物修復者一點啟示吧。
藝嶼EYESVOT ,山與君與你分享所思所感!
韓滉《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五牛圖》麻紙本,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無作者款印,有趙構、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曆、金農等十四家題記。
修復前的五牛圖,都是破洞。
有的,秦始皇兵馬俑的修復工作就是。
兵馬俑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但兵馬俑剛剛出土的時候,這座豐碑作倒伏狀,兩千多年的歷史積塵已經把它們壓成碎片。如何讓這個碎片化的歷史文化奇蹟完整挺立起來,當時全世界也沒有人曾經面對過這麼大的難題。
呈倒伏狀的兵馬俑
修復後的兵馬俑
兵馬俑軍陣的原型是一個天下無敵的農夫軍團,拓開了秦帝國的萬里版圖。同時代的工匠以雕塑形式凝定了他們的雄姿。後世的工匠們能夠讓久已「粉身碎骨」的兵馬俑恢復原身嗎?
馬宇成為最早接觸這項工作的群體成員之一。兵馬俑深埋兩千多年,大部分陶片和地下環境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平衡關係,突然出土,是他們存身環境的巨大改變。為了避免環境變化對文物造成二次損害,一號坑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環境,大量修復工作都是在現場進行。
夏季,馬宇工作過程就是不斷用熱汗洗頭、洗臉↑
每到夏季來臨,覆蓋著大棚的兵馬俑坑就成了「大蒸籠」, 坑內的溫度往往達到40度以上。工作過程就是一直在用熱汗洗頭洗臉;衣服濕了又干,幹了再濕。這時汗水是聚合兵馬俑碎片的第一粘合劑。即便如此,也不能因為燥熱而失去專業化的冷靜心和職業化的敬畏心。
由於年代久遠,兵馬俑陶片表面非常脆弱,修復人員用刮刀清理的時候,既要刮凈泥土,又要保證文物的完好,走刀的分寸拿捏極為較勁。為了練就這項技藝,馬宇在修復兵馬俑之前, 花了兩年時間,在仿製的陶片上用手術刀不停地磨練手感,走了上千萬刀,才把握住毫釐之間的分寸。
在碎片堆里拼接兵馬俑的過程中,只要有一塊陶片位置出現錯誤,整個拼接過程就必須重來。拼接難度最大的是那些體積小、圖案較少的陶片,為了一塊陶片, 馬宇有時需要琢磨十多天,反覆預演數十次,甚至上百次。正因為這樣,一件兵馬俑的修復才往往需要耗時一年,甚至更久。
修復工作者用自己的人生時光作為粘合劑,把破碎的歷史拼接成型,當威武列隊的兵馬俑軍陣為全世界所敬仰的時候,馬宇和同事們真切體會到了使命的價值。
馬宇參與了近20年來秦始皇兵馬俑修復工作的各個階段, 兵馬俑的第一件戟、第一件石鎧甲、第一件水禽都是馬宇修復的。
兩千多年前的雕塑品在馬宇手中獲得了第二次藝術生命,形象講述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現代修復者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秦代工匠們的手藝,與前輩們的工匠精神融通。這是一場跨越古今的對話,是神聖靜默中的過心交流。
馬宇和他的團隊在四年前的一次清理陶片的過程中,馬宇意外發現陶片背後有紋路,仔細清理之後,紋理漸漸清晰起來,是一個指紋痕迹, 這應該是兩千多年前的工匠在製作兵馬俑時留下的,隨後更多的指紋被發現,這讓馬宇興奮不已。
馬宇相信,指紋可以成為解開古老技藝的直觀途徑之一,雖然他現在還無法找到答案,但這項後繼有人的事業一定會讓歷史袒露更多的內在秘密,文明的內涵將因此而無限豐富地延展下去。
沒有哪兩塊碎片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任何一尊兵馬俑雕像的拼接問題是相同的。於是,每一塊拼接都是新的挑戰,每一次的塊體比對都是新問題的研判。在貌似重複中不斷應對新問題,修復者把這份工匠式勞作變成了藝術和學問。他們也因此成為國家文化使命的有力承擔者。
推薦閱讀: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戰績如何?
※王陽明與朱熹主要思想差異是什麼?
※上聯:彩鳳吐瑞辭舊歲,怎麼接下聯?
※上聯:秋風明月相思寄,如何對下聯?
※原創對聯詩句:深山老林風霜近,烏鴉空鳴少人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