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單勾握筆法,使得寫出右舒展的筆畫受到抑制,並提出「握筆無定法」大家怎麼看?
06-10
執筆無定法確為至理,因其通達,也通書理。春秋戰國用棗核筆,即棗核裹一圈毛,難有書法氣象,僅代斧鑿而已,如何執筆,有何差異?喜好習慣而已。魏晉用鼠須筆,即黃鼠狼鬚毛,硬彈堅韌,非單鉤法,怎有王書一派龍騰九霄的跳脫與氣度?唐楷端凝,非雙鉤難控筆,廟堂之器無從出焉。宋以後北碑與文人字方始各花各眼、各有各精彩,書法的評判也進入神韻標準的階段,自然執筆法也各有不同。到有清一代,羊毫成標配,館閣氣的字受標榜,標準化程式化做了主流,雙鉤法自然也佔了統治。不過,何紹基先生的豬蹄法不也一樣寫出蘊藉典雅的佳作?書道發矇,怎麼教怎麼好,但不要推一而棄其餘。關鍵在字,執筆法並不重要。高人手裡,一把拖布也能創造氣象恢弘的書法上品,干執筆法何事?
推薦閱讀:
※有沒有文化跟會不會英文有必然的聯繫嗎?
※上聯:花枝落鳥怡人景,如何對下聯?
※上聯:寒雪莫言柳如是,如何對下聯?
※滇池畔邊睡美人,碧雞關上金雞吃水,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