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些人覺得內向是一種缺點呢?


什麼樣的人是內向者?

不會表達自己就是內向?內向就是不會表達?不善於交往?

別搞錯了。

不得不承認許多內向者多少有些害羞,但,「內向者害羞難交往,外向者易於交往」,這是對外向者與內向者最普遍的誤解。

事實並不是如此。

在搞清楚原因之前,我們先得了解一下「大五人格」理論。

在人格心理學領域中,可以說是「通用貨幣」。這是目前西方公認的人格特質模型。(和諸多近代科學一樣,我國心理學還尚在學習借鑒階段)。

大五人格的金字塔基本架構如圖(五個基本維度後還可以再細分)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其中有兩種基本維度,穩定性和適應性(可塑性)。

簡單地來說吧,

穩定性,指的就是你會如何規劃你的生活;

適應性,指的就是你會有多願意融入周圍的世界。

再看兩個基礎人格特質維度下的細分的五個基本人格維度。(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有些詞語意思比較怪,切莫望文生義)

神經質:面對壓力時你的焦慮程度,抗壓程度,面對挑釁時你的憤怒程度等等;

宜人性:對他人的信任程度,坦誠程度,謙虛程度,利他(對別人好)程度,同理心(感同身受)的程度等

盡責性:為目標奮鬥的努力程度,自律程度,責任感程度等;

外傾性:熱情程度,喜歡群體程度,尋求刺激的程度,體驗積極情緒的程度等

開放性:對新經驗新事物新點子新想法的開放程度(是否敢接受這些新事物)等

每個維度的能力(程度)不同,就可以分為不同的人格特質類型。

比如,

(害羞的貓貓)

害羞與不害羞,就是神經質中面對壓力的焦慮程度的高低不同,你很焦慮,害羞。你不怎麼焦慮,不害羞;

易於交往還是難交往,就是宜人性中,你對他人信任程度和坦誠程度的高低不同。如果你不信任他人,不願意坦誠,別人很難與你交往。(誰會願意和一個整天滿嘴謊言,不相信別人的人交往?)

外向與內向,就是外傾性中熱情程度,喜歡群體程度,尋求刺激的程度,體驗積極情緒的程度等的高低不同。如果你對待事物很熱情,喜歡和人群待在一起,喜歡尋求刺激,你就是個外向的人;反之,你就內向一些。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綜上,

害羞與否,易於交往與否,外向與否,是三個人格特質維度上的問題,他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不同維度上的特質可以共存。

這就是有些人很害羞,但是他們很熱情,易於交往;有些人外向,但卻很難交往的原因。

內向是個缺點,錯。

沒能認識到自己的性格特質,沒能依據自己的性格特質提高能力,那才是缺點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謝謝邀請,內向本身不是缺點,但是放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就成了缺點。在當前這個環境下,內向的人,什麼老實人,不怎麼受歡迎,這一點小編深有體會。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事實勝於雄辯。現在時代變了,由於內向的人都比較低調,不像外向的人那麼會營銷自己,也不會左右逢源,所以容易被邊緣化。即使內向的人做再多的工作,也不會引起別人注意,反而動動嘴皮子的人把功勞都搶走,風頭出盡。內向的的人即使再有實力不會表現也只能長期被埋沒。如今明星流量們整天上熱搜,緋聞不斷,流量不斷,所以他們片酬比實力派和老戲骨多很多。還有,比如現在男女比例失調,內向,老實的男孩子有的很優秀就是沒有女朋友,因為他們不懂得主動和討女孩子歡心,二那些油嘴滑舌,死皮賴臉的男生卻很容易找到女朋友。所以,內向本身不是缺點,但是在這個浮躁的當今社會,內向從一定程度上講是一種缺點,卻又很難改變。希望所有內向的朋友們都越來越好,我們不需要強制改變,只要自己生活的快樂就可以了。


內向、外向是性格的兩個維度,而性格是在父母基因遺傳的基礎上,受到後天環境和個人經歷的影響下形成的。而性格與先天的氣質不同,是可以改變的,並且沒有好壞之分。因此不能說外向的性格會比內向更好,只是兩種性格的人在不同方面各有所長罷了。比如外向的人可能會更擅長交談、處理人際關係,可是你能否認內向的人就不會是一個好銷售了嗎?他們雖然不善於夸夸其談,但是可能通過傳達關鍵信息、真摯的與客戶交談,也能取得很好的業績?

那為什麼有些人覺得內向是一種缺點呢?其實這是由於大環境給我們造成的錯覺。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更傾向於集體主義,因為人始終離不開群體,而內向的人往往話比較少、不怎麼主動與他人建立關係,從而顯得難以融入大集體中。因為有時候把自己與人群隔離開而產生一些孤獨、自卑的心理,覺得自己不合群。長此以往,自己會覺得和人打交道產生了一定困難,有時候聊天不知道怎麼開口,甚至面臨機會的時候也會下意識的去躲避社交,因此會覺得性格內向是一個缺點。

其實,內向並不是問題。只要我們認可自己的能力、發掘自己的長處,專註於自己所擅長、喜愛的領域,自然會建立起自信。當專註於自己喜歡並擅長的領域時,就能做出一番成就,並且在這個領域也能大膽的發表自己的看法、與人很好的交談。


感謝邀請。首先,就這個標題來講,有一點小瑕疵,當今社會,不是有些人覺得內向是一種缺點,而是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包括內向者本人,也會在旁人的指指點點當中開始思考或者質疑自己的性格是否真的不好?

來看看這句話你是否經常聽到旁人說或者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這個社會,要多說話交流,在外面才吃的開混的好!」。這句話是我至今為止聽過所有貶低內向性格里,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話。

身為內向性格的一員,這句話雖令我反感,但是卻也不得不承認它的合理性。因為如果你到外面找工作,大部分的企業都會問到應聘者的性格;還有就是某某小孩又愛唱歌又愛跳舞,大家都覺得這孩子好,能出眾,對比較內斂的孩子就不會那麼看好和喜歡。

如果你關注關於性格的討論比較多的話,相信也看到過很多內向性格的成功人士(這裡就不多舉例,可以自行百度)。所以關於內向性格是缺點與否,這絕對是一個偽命題,只能說在人與人之間交流方面,卻是存在不足。

最後我想說的是,內向或者外向,都是合理的!就像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多元化一樣。關鍵在於,如果你認同外向性格的好,那麼你就嘗試變得外向,如果不能,那麼你就要學會接納自己。無論性格如何,不要在別人的質疑聲中讓自己痛苦,甚至導致心理疾病!


這是在近二三十年,經濟爆炸式增長的背景下,所產生的一種現象。

在經濟騰飛的年代,敢闖敢拼能帶來很多優勢,敢於表現自己也是獲得更多機會的一種方式。內向的人往往不太喜歡跟別人過度交流,會錯失很多機會。因此,大家會覺得內向是缺點。

除此之外,『權力崇拜』和『關係』讓迎合位高權重的人,成為有能力的象徵之一。這其實非常搞笑。但是,人們甚至重新定義了情商,把這種迎合別人的做法合理化。把為了利益進行社交活動,積累所謂的人脈(肯多人理解的外向)進行吹捧,認為是高情商的表現。

隨著社會發展逐步成熟規範,人和人的競爭會重新聚焦到個人能力的層面。投機取巧,迎合別人都將難以有施展的空間。以前是機會多得用不完,你去要就可以給你。現在是好機會有限,我必須找到一個能把機會轉變為成果的人,才會把機會交出去。至於你是不是討好我,是不是做浮誇的表演引起我的注意,將會不再是重點。

相信隨著競爭加劇,社會更規範,能力的重要性被重新關注的時候,對於所謂的外向還是內向,應該就不會有多少人注意了。當浮誇地表現得像一個所謂的外向的人沒有利益可圖的時候,大概也就不會有多少人再會認為內向是缺點了。

能力才是關鍵。性格只是不同而已。大家根據自己的特徵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好了。


生活中人們常常將性格內向描述為:安靜、離群、喜歡獨處、保守、善於保留精力,不太擅長社交活動,更多在於自己的內部想法,總是喜歡思考,善於反省,也更容易解決問題。

小時候如果誰家的孩子不喜歡講話,那麼就會被貼上靦腆害羞內向的標籤,這時候家長也會想方設法的去讓孩子變得外向起來,去改變自己的孩子的性格,很多時候卻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要知道只有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的,才是最好最恰當的。

雖然有時候內向的人與性格外向的人相比,他們可能會容易受到別人的忽視,也可能容易產生社交困難,但是在我看來,性格內向與外向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性格不同而已,性格內向的人雖然比較喜歡安靜,但是也是因為他們喜歡安靜,所以也更願意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不會太多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可以更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社交活動中,內向的人也不要過度勉強自己,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自己到底要不要去社交,是否去認識新朋友,而不是勉強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同時為了自己更好的發展,也應當多學一些社交技巧,這樣也可以更好的改變自己的人際關係。在自己的生活中,要勇於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讓大家了解了,才不會對你有誤解。內向的人因為對自己要求高,所以也要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要盡自己全力做到最好,對於自己的弱點也不要揪著不放,要知道,人無完人,要學會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保持一個樂觀的態度去生活。

其實不管內向與外向,只要自己能夠有意義的活著,可以身心健康,那麼比什麼都好。


答案其實很簡單:我們常常看到的文章和論點比如「外向的人容易成功」,寫這樣文章和塑造輿論的人很有可能是享受與人交流如魚得水或者羨慕這些人的人。我們看到了「社交福利」,看到了外向的好處,那與之相對的內向則是一種缺點。

答案其實也沒那麼簡單。為什麼會有這種二分的想法呢:外向就是一個優點或優勢,而內向則是一種缺點。這種想法來源於傳統人格心理學對人最樸素的劃分,內外向說的其實是特質取向。以此有了人格特質的測驗,比如打五人格模型。而傳統的特質取向的人格劃分有一個嚴重缺陷,那就是忽略了社會認知取向。我們都知道,人其實會在適應社會規範的過程中約束自己的行為,有時候會去鍛煉自己的社交技能達成某些目的。這也就是說人確實誰會根據自己內心需求,對某些人格特質進行調整的。其實人格心理學測驗中也有一些只考慮被試內心需求的測驗,比如愛德華人格測驗,其缺陷就是忽略了人格特質起到的穩定的彌散的作用。

我看到在其他的回答中,很多作者都很好的回答了內向的優勢,也有很多作者呼籲大家別太看重內向外向好壞,身心健康快樂才是最重要的目標。我再補充一個研究,最近終於研究證明,我們所謂的「內向者」和「外向者」其實大腦內化學反應不太一樣。簡單來說,內向者在社交場合學要對相對陌生環境不停評估錯誤成本,而外向者則是能實時對環境做出反應,所以你可以明白為什麼內向者覺得社交有時候在消耗精力,而外向者覺得是自己放鬆的機會,可以恢復精力。嚴格來看,這個研究當然有局限性,但是這至少說明了「內向者」和「外向者」真的不太一樣,而這種不一樣只是社交方式不太一樣罷了,並不是我們有時候的「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焦慮癥狀,這類患者會在社交場合腦內模擬最糟糕的社交場景,給自己帶來焦慮和恐懼,所以會盡量避免社交場合,這是病,得治。其他情況下,「內向者」和「外向者」都不應該被簡單貼上標籤,然後說「X向者容易怎麼怎麼樣」。

我們都不應該瞧不起誰,「內向者」只是更需要被看見或者聽見,他們的聲音有時候就想心跳,你得費勁兒聽,但那聲音是充滿力量而生動的。比起「內向者」和「外向者」,我更願意做一個「行動者」:忘掉評估,時刻表達。


教育怪談,教書是門手藝,育人也是育己。喜歡請點贊,讓答案為更多人所看到。歡迎關注,與您分享教育、心理學的讀書筆記與思辨內容。


你好!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內向的人由於缺乏交流,很多人並不了解他們;

2、內向的人一般比較內秀,他們很多時候不願意受到關注,給別人的感覺是獨來獨往;

3、內向的人缺乏與陌生人交流的主動性,朋友比較少;

4、內向的人有自己的愛好,比較喜歡安靜,獨處,不喜歡喧鬧的環境;

5、內向的人比較穩重,思慮較多,給別人反應慢的感覺,事實往往並非如此。

6、想要了解內向的人需要很長時間,很多人沒有耐心去了解,所以會有錯誤的判斷。

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徵,並非什麼缺點,內向的人也有自己無話不談的朋友,他們不喜歡被打擾,也不願意打擾別人,內向或外向各有自己的優勢,多了解你就會發現這兩者是有很多共同點的,


這應該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一種錯覺:覺得內向的人很難融入群體,從而失去很多發展的機會。人本來是喜於群居的,而內向的人,有時會把自己與人群下意識地隔離開來,這樣就會讓很多人覺得不合群、偏離大眾的發展方向。這樣,自然就會讓很多人覺得內向是不好的,是一缺點。

但事實,是這樣的嗎?

不,內向並不是缺點。內向與外向,皆是人的一種性格體現,從廣義上說,並不存在孰優孰劣,只不過可能在某些方面,各有各的優缺點罷了。比如表演,外向的人,對於舞台的把控肯定比內向的人,具有先天優勢,但絕不是說內向的人就會比外向的人做得差。

唱歌如朴樹、許巍,演員如葛優、周星馳,他們性格都是內向的,但他們都能在自己的領域內扛起了一面大旗。

內向並不是缺點,只不過是被強行披上了一件標著「缺點」的外衣。不管怎麼樣,內向的人,首先不能認為自己內向就是缺點了,以免又衍生出自卑心理。我們要認可自己的能力,並確定自己在某一領域是確實可以發展的,那就專心做好自己擅長的事。內向的人,本身就可以更專註於某一領域,而當一個人專註於某一領域時,怎麼也能做出成就的。

所以,內向的人,只要找好了自己的位置,就不存在優缺點的問題,只是看你個人努力與否了。


謝邀:內向的人是一種缺點,但要慢慢改變自己的內向,適應當今社會洪流,溫馨的話語是一種打開心靈深處的鈅匙,更是一種連接上下關係的紐帶,也是為工作,事業的向上的穩定積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因為孩子導致婆媳關係緊張,怎麼解決?
如果有來世,你還會選擇今生的性別嗎?為什麼?
有些人顧家,有些人不顧家,那麼家是什麼?
為什麼人一到夜晚就矯情?
那些對很多女生好的男生,什麼心理?

TAG:心理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