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腹瀉如何進行自我調節?
06-09
有腹瀉但沒有確定器質性病變,被稱為功能性腹瀉。實際上,這是個模糊的概念,這裡面的問題是真沒有,還是診斷失誤或檢查結果不確定?當然,也就不建議進行自我調節,因為,這樣做可能帶來延誤病情的後果。
有些慢性疾病在早期時可以只表現為慢性腹瀉。糖尿病因胃腸植物神經病變,會有頑固性腹瀉,發作幾天或幾周,間歇數周或數月又開始,約5%會同時有脂肪瀉;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因腸蠕動快,出現腹瀉;許多肝癌患者的首發癥狀是慢性腹瀉;大腸癌會出現血便和排便次數增多;20到40歲的年輕人,會因節段性腸炎引起間歇性的慢性腹瀉;潰瘍性結腸炎則多發生在女性中,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的現象。
醫學概念是建立在統計分類基礎上的,對排便這事兒,把每周3次到每天3次的排便次數,糞便含水量在60%到80%,糞便量少於每天200克,列為正常。如果次數超過每天3次,糞便含水量超過85%,排便量超過每天200克,就認為是腹瀉。腹瀉病程超過4周,就算慢性腹瀉。
發生腹瀉的生理機制一方面是糞便中的水分吸收不完全;另一方面就是胃腸分泌亢進、炎性滲出物增多、腸道吸收不好、腸腔滲透壓增加、胃腸運動過快等。在進行病情分析的時候,醫生也會根據大便的形狀,把慢性腹瀉分為脂肪瀉、炎症瀉、水樣瀉等3類。
慢性腹瀉的原因較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能準確地快速診斷出慢性腹瀉原因的大夫,一定是有豐富經驗的高水平消化科大夫。慢性腹瀉是癥狀,背後是各種各樣可能的發病原因,必須準確地找出病因,針對病因治療才會有效。
推薦閱讀:
※月經量增多啥原因
※高端SPA店密不外傳的按摩手法
※護師考點鞏固(191-210)
※什麼是腫瘤康復?
※巧克力真的對心臟有好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