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好人真的有好報嗎?


謝邀


一件件殘忍又滑稽的社會現象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大跌眼鏡,讓我們再也不敢輕易做「好人」,也開始懷疑「行善」的意義。

不管我們如何迷茫,震驚,膽怯,寒心,那些習慣說教的人還是會說: 好人沒好報,但我們還是要做個好人。因為托爾斯泰說過: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之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繫的東西

人人都教你要做個好人,卻沒人教你如何做個好人。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做一個好人?

1,「劉峰」式善良:該不該提倡?

《芳華》電影中,劉峰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他把來之不易的上大學的機會拱手相讓,他會因為戰友結婚買不起沙發而親手給他製作沙發;他會給不喜歡吃餃子的南方戰友煮麵吃……以至於當「豬跑了」這種事情發生時大家第一時間也會找劉峰幫忙。

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別人,好不容易他做了一件利己的事,他給自己喜歡的女生林丁丁告白時沒料到竟被誣陷,直接被下放連隊,隨即因為一場戰爭,他失去了一隻胳膊,之後的他,退伍還鄉,貧困潦倒。

自始至終,對劉峰念念不忘的人,只有何小萍。

是啊,就像電影里說的,越是不被善待的人,越能識別善良。

而劉峰這樣的行為,真的值得提倡嗎?我不以為然。

2,善良是做一個好人,並不是一個「老好人」

在我看來,善良是做一個好人,並不是一個「老好人」。而劉峰的誤區就是:把任何人的一丁點難處都當作是他應盡的義務,就連在部隊中嬌氣的女戰友飲食上的一點不適應,他也要去「呵護」。

因為他「樂於助人」,凡是都想要出自己的一份力,因此他成了大家眼裡的「活雷鋒」,也因為他有了「活雷鋒」 的稱號,所以他不論做什麼好事在大家眼裡都是理所應當的,不做好事反而成了罪過,就連他喜歡一個女孩子也被人說他「腐蝕」了「活雷鋒」的稱號。

「活雷鋒」中央空調式的好人算好人嗎?

一個想要溫暖大眾的人,註定難以擁有自己的小幸福,一個凡是都大公無私的老好人,註定要以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和幸福作為代價。

歸根結底;你成全了別人,註定要犧牲自己。如果你想清楚了後果依舊想要那麼做,那麼我支持你,但是如果你只是魯莽地、傻乎乎地、充滿委屈地去做,那麼我建議你放棄。

試想一下:

劉峰的戰友如果沒有劉峰給她煮麵難道就會一直餓肚子嗎?她一定會有自己的辦法,要不是另尋其他,要不就是努力克服飲食上的差異,適應集體生活。

其實劉峰完全沒必要任何事上都親力親為,其實他完全可以視而不見,緊要關頭上出頭是一種大善,而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想插手就算是「多管閑事」了。

及時的雪中送炭比無故的錦上添花可要珍貴得多!我一直很贊同這句話。

也因此,我始終堅信:善良是做一個好人,並不是一個「老好人」。

3,做好事不求「趨利」,但求「避害」

再說到最近的「江歌案」 還未庭審完畢,「杭州保姆縱火案」又即將開庭。這兩個事件雖然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細心的你會發現相同之處,那就是:好人都死了,壞人還苟且著。

「陳世峰殺人案」中,江歌好心收留了和男友鬧分裂的劉鑫,不得不獨自面對劉鑫暴戾的前男友,殊不知短短几秒鐘竟死在了陳世峰的屠刀下;

「杭州保姆縱火案」中,好賭的保姆莫煥晶為了向僱主借錢,打算在主人家縱火後再滅火以此來邀功借錢。然而一場大火卻毀了林先生的一家,林太太和三個孩子在這場火災中全部死亡,無一倖免。

而林太太生前就是個很善良的人,她經常給保姆買書,當保姆說自己的老家要蓋房子,林太太毫不猶豫拿了10萬給她,後來經警方搜查,莫煥晶曾在林先生家裡發生過多次偷盜行為。

這兩個案件中的江歌和林太太是可憐的,也是值得同情的,她們都是一心向善,最終卻死在行善的路上,這也是人世間最讓人痛心的事兒了吧。

試想:

如果當初江歌能多一點了解劉鑫和男友的狀況,如果她能在第一次見劉鑫男友就發現情況不妙時,如果她從一開始就不收留劉鑫,如果她意識到劉鑫在日常生活里的品行出了問題時,她能及時切除後患,想盡辦法遠離劉鑫,讓她從自己的住處搬走,或許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發生;

同樣的道理放到「杭州保姆縱火案」中,如果僱主林太太在請保姆進來時能多考核考核她,多調查下她的身世,她的為人,以及多一點心眼了解一下她的生活習慣,在保姆向她借錢時能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或許結局就會不一樣。

我知道,做到這一切很難。我也知道,這世界上很多的「惡」並不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就能有幸避免的。但是,如果你做了這些,至少可以減少「災難」發生的概率。

我們很難叫醒一個惡人,但是卻可以給自己的「善良」裹上一層自我防禦的外衣。

我們很難影響法律的決策,但是卻可以警醒自己:善良可以,但請你的善良自帶鋒芒!

凡事不求你趨「利」,但求你避「害」。

我希望你成為善良的人,但我更希望你知道怎麼做一個善良的人。


守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

損人利己騎馬騾,正直公平挨餓。

修橋補路瞎眼,殺人放火兒多。

我到西天問我佛,佛說:我也沒轍。

上面這首定場詩,純屬藝術的表現形式。

好人會不會有好報?一定會有的。

做好人之前先問問自己:

什麼叫好人?

做一個好人有何意義?

好的底線是什麼?

好人該對什麼樣的人好?

好人的付出要不要求回報?

做好人需要自己有什麼樣的能力和素質?

自己的好心會不會辦了壞事?

自己的好對方是否需要、又是否接受?

如果這些都想清楚了,那就當一個好人吧。

好人沒好報,也只是時候未到。


世界在偷偷獎勵那些善良的人

梁曉聲先生曾說過:善良不是可以做給別人看的,它是一件愉快並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時候,善良就是為了心安理得。

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不僅可以讓人學到東西,你的社會人脈也會就此打開,當然這些都不是能夠立刻兌現的,要相信最好的往往是在不經意的時候給你驚喜。

就像那則有名的故事裡所敘述的:老婦人因為下雨天躲在一家百貨商店裡,心有不安想買些東西使自己躲雨顯得名正言順。店鋪的年輕人看出了她的顧慮,給她搬了一把椅子並且告訴她不必有所顧慮。幾天後,年輕人接到一筆大訂單,最終成為了「鋼鐵大王」卡耐基的左膀右臂。而那位老婦人,正是卡耐基的母親。

我們不求於如此大的機遇,只求自己「明哲保身 」

最後送給樓主一句我很喜歡的話:行善者,福雖未至,禍以遠行;行惡者,禍雖未至,福已遠行


好人有好報,不能只從個別人的案例來看,應該從整個社會來看。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懷念五六十年代的社會風氣,因為那個時代人人都想當雷鋒,遇到壞人大家會挺身而出,最大的明星就是黃繼光、邱少雲一類的英雄。那個時代社會是溫暖的,那個時代的人都相信好人有好報。現在呢?似乎這些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做好事有風險,所以我們就得有「保留」的去做了,比如扶老人時得看旁邊有沒有證人或者監控錄像,可是如果沒有呢?見義勇為可能風險更大,因此能做的除了那些軍人、武警、公安、或者身懷絕絕技的,其他人更多的是避之不及了。於是做好事有保留的時候人們說要「善良有度」了,遇上壞人的時候說要「遠離垃圾人」了,孰不知這樣做的後果是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更加冷漠,「壞人」會更加肆無忌憚,這個社會是「江歌」太少了,而「劉鑫」太多了,那些所謂既想「做好事」又想確保自己毫髮無損的「睿智」處世之道,實質就是一種「利己主義」,它並不會「改良」社會的道德低下,反而會為更多「利己」者的不作為找到了冠冕堂皇的借口,更加麻痹人,更加不利於社會道德進步的改善。


想當年三藏買魚放生後得正果金身,張良拾草鞋得《太公兵法》幫劉邦成就漢朝偉業,許仙救小白蛇後也升天成仙,劉邦斬白蛇……額,這個不說了。

其實,古人常說:善有善報,這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簡單來說,一個人常做好事,那麼身邊的人肯定覺得他人品好,樂於與之交好,也會向其他朋友同事誇獎他,並且如果有好的項目需要人也會第一個想到他。而且作為行善之人,可能在行善時也沒想要報酬,但日後說不定會有另一番驚喜呢。君不見各地皆有尋找恩人給巨款的新聞,這難道不是善有善報么?

郭德綱有句話說的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謝邀。我這次說說大話題。竊以為好人真的有好報,而且還是現世報!立即就報。大家都想一想,每一次行好事時,你的心情一定是愉悅的,面容慈祥和藹親切,人眾多會親近你,就會有助你的運程,你則收穫頗豐,這不是現世福報是什麼!我本人在自家店裡就有多次體驗!


這個問題一分為二:一,報 ,有時間性,現世報還是來生報。二,報,分為通過自我內在所得,和通過他物外在所得。

本來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事物在不斷變化。好人壞人都會有起起落落。不能把起落簡單歸因與好人壞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好人多助,壞人寡助。時間一長,便會呈現出高下。

好人是一中種信仰,信仰內在高於外在,做好人主要圖一個內心安寧。心安則為幸福。


推薦閱讀: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網紅「流氓」還有理了?
為什麼上了年紀更容易醉
伊萬.伊里奇著《去學校化社會》
欠銀行的錢,下輩子我一定還

TAG:社會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