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我們是不是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裡面?
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事實上是有關宇宙本體的哲學終極問題!即宇宙是什麼?宇宙從哪來?宇宙到哪去?正是對宇宙終極本體的探尋、思考、領悟、總結和證悟,產生出了哲學家、思想家和人類的文明,產生出了宗教、文化和科學,也產生出了古聖先賢!中國有正本清源之說,只有正本才能清源。何為本?宇宙本體是本。何為源?宇宙本體是宇宙萬事萬物之源。宇宙本體是宇宙萬事萬物的終極存在和終極依據,只有懂得了起源,才能夠洞察了本質!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宇宙萬事萬物千變萬化、錯綜複雜,絕對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古希臘哲學家克塞諾芬尼(約前565-前473)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說出「一」的人,他提出的「一」是一個全新的神。「一」根本不動,但它能看,能聽,也能知。它甚至能用心靈的思想力使萬物活動。
克塞諾芬尼
克塞諾芬尼的學生巴門尼德受其不動的的「 一 」的理論影響,依靠抽象形象,從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範疇「存在」。他認為存在是永恆的,是一,是連續不可分的;存在是不動的,是真實的,可以被思想;感性世界的具體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不能被思想。巴門尼德是西方世界第一個否定感性世界的具體事物是真實的存在的人!
巴門尼德雕塑
巴門尼德認為:沒有存在之外的思想——思想無法離開本體而存在,被思想的東西和思想的目標是同一的,即「思想與存在是同一的」命題。他對宇宙本體特質思考的結論,與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是一致的。其差別在於,老子已知宇宙本體存在和思想的答案,而巴門尼德只能論述存在和思想的邏輯關係。何為存在?道即元氣就是存在;何為思想?陰陽就是思想之源。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就本體和表象的關係,巴門尼德說:「真實變動不居,世間的一切變化都是幻象,因此人不可憑感官來認識真實。」這種認知與《老子》第21章有關道本體的論述「道之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交流互鑒、互相印證。
管仲
老子說:從形而下物的層位來看,道本體唯恍惟忽;恍恍惚惚,其中有象可看到;若有若無,其中有實物;微不可見,其中有精神;其精神非常真實,其中有誠信(道本體遵循自然法則,絕不會亂來)。
老子這段話裡面最難以理解的是「精」字。《管子·內業篇》:「精,氣之極也;精也者,氣之精也。」精,氣的極致之物;就精而言,氣之精華之物。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靈樞·經脈》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
《靈樞 ·本神》云:「生之來謂之精 。」
《靈樞 ·決氣》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
這裡的「精」類似於西方醫學所說的遺傳基因,生命自然力系統的密碼都在其中。老子在這裡所說的「精」,可以理解為是依託於元氣而存在的思想、精神與智慧之意——「神依氣立,氣納神存」。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因為西方哲學本原對本體無解,採用邏輯實證主義的西方科學無法解讀無法實證的本體,處在「看山就是山」的境界,只能認知表象世界,無法認知世界之奧;古今中外哲學和神學領域有很多思想家認知到了本體的重要性,但卻無法真正認知本體,最後迷失在本體世界裡,處在「看山不是山」的境界,無法將本體世界與表象世界聯繫起來,是以否定表象世界的存在,對「世界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思維混亂就是由此導致的。
柏拉圖
對西方哲學和神學影響巨大的柏拉圖信奉理念本體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柏拉圖的理念本體論對西方理性思維的文化影響深遠,但柏拉圖自身對「理念」以及理念和現象的邏輯關係是無解的。由人文始祖伏羲-黃帝-文王-老子-莊子開啟、傳承和發展而來的道本體論,既認知到了本體世界——道即元氣,還能從本體世界中走出來,找到本體世界和表象世界兩者之間的依存法則,處於「看山還是山」的境界!
看山還是山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而非虛擬的VR!只不過這個世界千變萬化、錯綜複雜的表象後面,是有本體存在的,是由本體主宰的!《莊子-知北游》云:「通天下一氣耳!」整個世界的形態萬千、發展變化全部都是元氣聚散消長的變化而已!這個世界不是萬法皆空,而是萬法唯一!我們看到的山、呼吸的空氣、吃的食物、養育我們的父母、我們生的孩子全部都是真實存在的!都是道即元氣的產物!
文喜有話說 2017.11.9.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就有些人得有點無聊。可若是仔細想一想,你會發現這個問題其實很值得研究,一點都不無聊。相反,這科學界這個問題一直都是比較嚴肅的。下面有兩位專家的研究成果,看完或許你就明白人到底是不是活在虛擬世界中了。
第一個專家是格林.威廉姆斯,他是一位資深的遊戲工程師,他非常肯定的認為人類就是通過電腦虛擬出來的,並且他還有一套叫做「程序最優化」的理論來論證此說法。說實話,這個理論還是挺不錯的,許多人都選擇相信。
通俗易懂的給大家描述一下這個理論:許多人都應該都玩過一些射擊遊戲,和一些射擊的場景及人物,那麼這些場景在現實計算機里是怎樣渲染出來的呢?一般來說,計算機程序為了保證CPU的壓力,會只渲染當前主觀視角下的畫面,其他你看不到或者不注意的地方,就會用比較低級且模糊的方式來處理。所以同理,若是想要測試我們是否是生活在虛擬的世界當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觀察現實世界中是否存在「渲染」現象。
你可以試著觀察一下眼前所看到的場景,山川草木也好,蟲魚鳥獸也好。這時候你專註的看著眼前,然後用餘光來感知一下周圍的場景,你會發現餘光所到之處,都是模糊不清的。想一想,這種現象和計算機處理遊戲里的邊角場景的「渲染」方式一樣。是不是感覺很像。
當然,上面這個小測試並不嚴謹,說到這裡,不得不說的是物理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楊子雙縫干涉實驗。這個實驗很好的表達了現實世界和觀察者之間的聯繫。一個粒子在通過縫隙時,如果用儀器去觀測它,那麼粒子就會循規蹈矩的從其中一個縫隙中過去,如果撤去觀察儀器,粒子的行為就變得不可思議起來,它會從波的形式同時通過兩個縫隙。筆者只是簡單的描述了一下這個實驗的大致情況,只是這個實驗也剛好說明了,那些在你看不到的場景都是以疊加態的模糊的狀態存在著。
這是一個實驗事實,我想也沒人會反駁這個觀點吧,所以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由計算機模擬出來,這種說法一點都不是開玩笑,很可能是真的,只是我們可能無法想像要渲染如此之大的宇宙,其計算機還是有多大呢。想想都令人震驚,可是這個就不是我們人類需要考慮的事了,高等生命或者神靈自有他們的方法吧。
好了,我們來說第二個專家的理論。他是一位來自德國波恩大學的物理學家西拉斯.比奈,他也認為世界是虛擬的,不過他的理論有點不太好理解,我們來看一下。
他認為現在我們已知的物理定律和法則應該是完全無限制的,但是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所處的地球,你會發現所有的物理定律到這都是被局限在三維空間里,被限制的地方太多太多,比如說,為什麼人類只能在地上走而不能在天上飛,因為有萬有引力在制約著你。為什麼人類只能看見可見光,而像紫外線和X射線等不可見光是完全看不見的,那是因為人類是被限制了無法看見低頻率和高頻率的光以及聲波。
其實還有一些更加誇張的說法,有學者稱,我們現在所有的發明製造,科學創新,都是在某種「編程體系」下的衍生擴展包。這個世界從搭建之初就需要一點一點的寫入新的擴展,就像你在玩遊戲《我的世界》感覺差不多,還比如去年發現的引力波,你也可以理解為是某種擴展程序。
好了,寫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如果世界真是虛擬的,其實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離開這個世界,而我們的人生也沒有了任何意義。因為一切都在程序設計之中。
我們需要一個物理對象來感知經驗:
「遺憾的是,在計算機內部,沒有模擬的樹木、宇宙飛船、爆炸,也沒有可怕的怪物。在電腦里,令人討厭的是,只有電壓水平控制著被稱為屏幕的實體,當人們看到屏幕時,就會產生一種錯誤而有趣的信念,即人們正在觀察樹木、宇宙飛船、爆炸等等。然而要做到這一點,計算機必須控制利用物理顏色的另一個對象(通常是屏幕)。」
與虛擬現實的屏幕一樣,您既需要一個物理對象來生成體驗,也需要一個對象來感知它。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某種計算設備的媒介,使我們的意識存在的真實物理對象將被從Elon Musk稱之為「基礎現實」的信息中饋送。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個屬於這個基本現實的物理基底。這有一個根本的問題:如果我們假設物理基質也是一個由活的大腦組成的人體,那麼它需要不斷地餵養和保持適當的生存。先進文明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1、我們沒有證據。
我們沒有經驗證據證明導致有意識體驗的是什麼。甚至不認為任何人能認真地對什麼是真正的意識有一個明確的理解。我們不知道意識是否真的是區別於基本現實的一種現實水平。我們這裡也沒有證據證明這種信念。
2、俄羅斯娃娃和超弦理論:
再一次,接受一個包羅萬象的大規模世界模擬破壞了它的本質。如果模擬的蘋果複製了蘋果的所有特性,那麼模擬的蘋果就是蘋果。
然後,辯論就變成了適當界定這一概念的問題。我們不是生活在物理對象本身並不真正存在的模擬中,而是生活在一個存在於外部封裝的平面中。就像玩俄羅斯娃娃一樣。這是超弦理論背後的想法,它提供了一個科學理論基礎,與純粹的關於模擬的猜測不同。我們還注意到,它擊敗了定義模擬的核心邏輯:不需要額外的外部維度。
根據超弦理論,宇宙中至少有10個維度(M理論實際上表明時空有11個維,玻色弦理論表明有26個維)。
3、心智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傳統上,科學家們試圖將心智定義為大腦活動的產物:根據經典的觀點,大腦是物理物質,而心智是這些神經元的有意識的產物。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心智的活動遠遠超出了大腦的生理活動。
這個定義中最令人震驚的因素是我們的思維超越了我們的自我身體。換句話說,我們的心智不僅僅是我們對經驗的看法,而是那些經曆本身。
根據這個定義,心智包括經驗本身和感知。在模擬中,我們知道計算機會產生錯誤的體驗。然而,正如這裡所述,真實的經歷是心智的一部分。沒有證據表明某些計算活動能夠產心智,或者至少產生一部分心智。關於知覺也是如此,然後我們回過頭來看,在基礎現實中需要物質基礎以及它所包含的所有問題。一個先進的文明將如何讓真實的人體接受虛假經驗?如果他們需要這樣,我們很可能會陷入昏迷,那裡沒有意識。那麼我們的經驗很可能就像是我們接受全身麻醉手術時那樣。
這一定義得到了科學研究的支持,但最初的想法大多來自數學。心智符合複雜系統的數學定義,因為它是開放的(可以影響外部事物)、紊亂(意味著它是隨機分布的)和非線性(意味著一個小的輸入導致了大的和難以預測的結果)。 在物理學中,雙縫實驗表明,我們的觀測可以影響現象的結果。這意味著一個模擬的個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操縱「矩陣」中包含的演算法,可能是因為違背創建模擬者的利益的行為。想像一下,如果我們達到了能夠關閉它的能力,那麼可以隨意破壞它或重新啟動它?這可能不會被允許。如果一個小的輸入到心智導致大的和難以預測的結果,我們可能會變得難以管理這些模擬,這可能也是不允許的。
如果你有其他見解,可以在下方評論哦,我相信你的評論可以一針見血。
我們人類是不可能永遠存在的。不論如何,人類終將從宇宙中消失。但是,在我們消失之前,我們的計算機能力或許已經足夠強大,能夠極盡詳細地模擬人類的經驗。一些哲學家和物理學家已經開始思考,我們是否早已走到了這一步。或許,我們正身處一個計算機模擬中,我們體驗到的現實只不過是該程序的一部分而已。
現代計算機技術極其複雜,而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的出現使其更加複雜。通過這些強大的機器,我們將能夠大規模地模擬更加複雜的物質系統(physical system),其中可能包括完整的生物體,甚至人類。但是,為什麼要在這裡止步不前呢?
這一想法並沒有它聽起來那麼瘋狂。最近,兩位哲學家表示,如果我們承認電腦硬體最終會變得極為複雜,那麼,我們很有可能已經是一種「先人模擬」(ancestor simulation),即未來人類對過去的虛擬重現的一部分了。同時,三位核物理學家以「所有科學程序都要做出簡化假設」(simplifying assumption)這一觀念為基礎,提出了一種檢驗這一假說的方法。他們認為,如果我們活在一個模擬之中,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檢測出這些簡化假設。
然而,這兩種觀點,無論從邏輯角度出發,還是從實證角度出發,都只是留下了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模擬之中的可能性,無法指出真實生活和模擬生活的區別所在。不過,即使我們不生活在一個模擬世界中,核物理學家們提出的模擬實驗的結果也依舊可以得到解釋。因此,這一問題仍懸而未決:是否有方法判斷我們的生活真實與否?
我們都知道,在未來的某一時刻,人類會不復存在。或許我們會完全滅絕,沒有進化的後裔,也可能會有一種或多種後人類(post-human)物種作為我們生命的延續,但是我們人類終會消失。然而,如果未來我們確有後裔,他們或許會有興趣創造先人模擬,即由有意識的人類居住的虛擬宇宙。如果創造這種模擬的技術足夠普及,模擬人類便會大幅激增,以至模擬中的第一人稱經驗(first-person experience)會比在現實中確實存在的第一人稱經驗要豐富得多。
如果你偶然發現,你自己有親身意識經驗(first-person conscious experience),一個有趣的問題便產生了:你如何才能知道你到底是人類本身,還是一個先人模擬,尤其是在後者大大多於前者的情況下?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Nick Bostrom)提出了一個思考這一問題的框架。他認為,以下三種可能必居其一:第一,人類或者類人物種在取得模擬技術之前就滅絕了;第二,「後人類」文明對創造或使用這一技術興趣寥寥;第三,我們「可能」就是一個模擬的一部分。我說「可能」是因為,在同等條件下,一個意識經驗就是模擬經驗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其他兩個可能性(滅絕說和缺乏興趣說)不成立,那世界上就會有數量極為龐大的模擬經驗。
當然,在博斯特倫之前就有人思考我們感知到的現實可能是虛擬的,雖然人們提出的模擬器的性質各不相同。人類意識是模擬的,這一觀點不但是哲學和科學思考的問題,還是科幻領域的主打題材。在黑客帝國三部曲的第一部,《黑客帝國》(The Matrix)(1999年)中,觀眾所知的世界就是一個電腦模擬,目的是在保持人腦繁忙工作的同時,利用人體里的化學反應來創造能源。在《黑客帝國》中,人類在一個完全沉浸式的虛擬現實環境里,以計算機化身(avatars)的形式體驗著這個世界。但是,這套模擬有著諸多缺陷,讓一些覺醒的頭腦可以發現這一系統中的小故障,而「真實世界」中的人類也可以侵入名為「矩陣」(Matrix)的模擬現實。
博斯特倫的觀點略微不同:他認為,不僅僅是人類,整個宇宙都是模擬的。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的意識,以及與程序中無感知部分的互動,都是代碼的一部分。然而,博斯特倫也承認,即使是對一個強大的計算機系統而言,要完全模擬現實的各個層面可能是不切實際的。正如我們的科學模擬包含一些不要求冗餘細節的抽象層面,模擬系統也可能會藉助某些規則和假設,使一些細節不用被模擬出來。而當我們做實驗時,系統便會補充細節:例如,博斯特倫在其2003年發表的論文,《你活在一個計算機模擬中嗎?》(Are You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里寫道:「當[模擬系統]發現一個人正準備觀察微觀世界時,它可以根據需要,在一個[恰當的模擬領域]中填充足夠的細節。」這樣一來,系統就不用準確無疑地追蹤所有粒子或星系的軌跡。當需要這些數據時,程序中的宇宙會提供足夠的細節,來呈現毫無破綻的現實。甚至,人類也不需要每時每刻都被不差毫分地模擬出來;我們對「自我」的主觀認識會隨環境變化。
當博斯特倫熱衷於向人們說明,我們活在一個模擬世界裡的可能性更大時,面對這一難題的科學家們則需要回答另外一組問題。存在這一主要區別是因為,科學關心的是可以被實驗或觀察檢驗的事物。而且,事實證明,不論我們活在一個怎樣的模擬系統里,我們都能從中推斷出各種模擬之間的共性。
首先,如果我們活在一個模擬系統中,這一系統要遵守一套明確的法則,這些法則的動態變化(dynamic changes)是相對較小的。科學方法在過去幾個世紀里取得的巨大成功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模擬假說有一些潛在的解釋力:我們的宇宙之所以遵從相對簡單的法則,是因為這都是設計好的。至於模擬器在程序運轉過程中做出的修改,研究人員指出:模擬程序中存在錯誤,我們又測量到了以這一錯誤為基礎的現象,但隨後這一漏洞得到了修正。
或許,真相是,我們確實活在一個模擬中,但是,就像假如世上存在一個不通人情的神一樣,模擬世界也不會改變我們對自己生活的主導。
首先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感謝提問者!然後我發現很多回答者的回答都有各自的道理,也看得出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了。但就我而言,更喜歡在討論一個問題前,先搞清除自己在討論什麼問題。這樣比較有利於規範並理清自己的邏輯思路。好了,既然如此,我們先要搞清除幾個概念,第一個就是「虛擬」是什麼?首先是虛的,非真實的。其次是模擬的,有一定的逼真度,讓人不那麼容易分辨。那麼問題就來了,要分辨虛實,必須對虛和實都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分辨。當一個人從出生就只活在虛擬世界中,他是無法分辨何為虛擬真實的。好比一個人力氣很大,可以舉起300斤的重物,卻永遠無法舉起100多斤的自己。這需要一個根源,所以,這個問題的本身,是一個悖論。比如,假設我們活在真實世界裡面,那麼我們要證我們活在虛擬世界中,必須要有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兩界的體驗,而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無法驗證。假設我們活在虛擬世界裡面,以上的推論照樣成立。再就是深層次的虛擬與真實,現在有3D列印技術,以後可能還會有亞原子列印甚至量子列印,模擬的逼真度可以進入量子層面。如果真的如此,那麼我不認為這是正品和山寨品的區別,前者只是上帝造出來的,後者是人類造出來了,只有先後而已。當然,如果從大腦信號的角度來實現,可能會比真的複製容易運營,提前一兩個世紀也有可能。畢竟同樣是量子級信息,後者處理起來更方便。再就是一個比較終極的問題——真實世界存在過么?真實與否重要麼?都聽說過腦缸悖論,其實這個悖論本人早就解開了。問題是如果你把腦子泡缸里,現在有技術全模擬大腦接收的量子信號,也就是所有人的感知,讓你進入一個模擬世界,可以為所欲為,可以幸福生活,甚至可以接近永遠(本身悖論提出的時間比較早,提出者以哲學出發,事實上稍微有點理論物理嘗試就可以知道,量子可以運行速度接近光速,虛擬世界中的運行速度和現實世界可能相差一個永恆,這個不展開),你會選擇做一個虛擬世界中的皇帝同時是真實世界中的一壇腌菜么?很多人覺得難以選擇,甚至選擇願意。但我認為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真是世界,或者說讓你的意識和潛意識無法分辨真假的世界,一定,一定是自恰的。如果可以為所欲為,可以得到所有你想得到的這個世界的邏輯關係是不自恰的,即便你的意識一直在提醒自己這都是真的或者這都是假的,都沒用,潛意識會暴露出來。所以,你日復一日會愈發覺得自己是一壇腌菜而不是沙特王子,即便你可能的確還在虛擬世界中享受。所以你不會願意那麼做。所以,綜上所述,這個問題本身是個悖論,並且人活著的意義並非就是要偉大要真實要幸福,或者說他們需要一個前提,合理性。我認為如果提問者非要一個方法來識別真實與虛擬,那麼這是我認為最好的辦法,這世界上著名的邏輯學家都可以幫忙——當然,他們也可能都是程序(笑)。
我不想從科學方面解釋,事實證明行不通。
先從我們能看到這個問題開始,很多人在不同時間節點上看到了它,並且經過思考,做出了回答。
如果這個世界真是虛擬的,我們還會有很多機會思考並且試圖打破這個問題嗎?
不說中國的莊周夢蝶,也不說向來高深晦澀的哲學思辨。
我們大膽假設,這些問題和思考吸引了很多智力爆表的歷代牛人,可答案仍是懸而未決。
為什麼?我們作為三維存在的人類,怎麼能解決四維存在的問題?在我們的世界裡,時間永遠向前,假如有這個世界程序員的存在,那他一定能隨意拖動我們的時間軸。
時間上的不可逆,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思索的每一個瞬間都是唯一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就連我們最引以為傲的思考能力也是時間的囚徒。
要想做出最合理的解釋,我認為,這個世界是虛擬和現實共存的。
現實產生的能量滋養了虛擬幻想的世界,虛擬幻想的世界以一種特殊的角度改變著現實世界。
對眼下發生的事情,你是不是偶爾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即視感。
或許,那就是虛擬和現實世界信息交換時產生的特殊情況。
是什麼指引我寫下了上面這些文字,是知識?是思考?還是其他冥冥之中的東西呢?
這是一個極難得到答案的問題,甚至可能永遠得不到答案。這裡引用一些近期的研究來說一說各種觀點。
首先,所謂「虛擬世界」,實際說的,就是認為真實世界是通過計算模擬出來的。那麼,就直接會引出一個問題:真實世界是可計算的嗎?的確,在概念存在一些不可計算的東西,比如所謂Kolmogorov複雜度——給定一個圖樣,要求找到可以重現這個圖像的最短程序,這個程序的長度就是Kolmogorov複雜度。計算理論可以嚴格證明,這個複雜度是不可計算的,我們永遠只能找到其上限,卻甚至都不能逼近它。然而,Kolmogorov複雜度終究還是一個概念上的東西,而非物理實在,所以它的存在以及不可計算並不能說明宇宙本身是不可計算的。
然而,晶體的能帶結構卻可以看作成一種「實在」,因為它可以通過實驗直接觀測到。近期有研究發現,三維無限大晶體的能級結構是不可計算的。這就是說:如果存在無窮大物質,那麼宇宙很可能就不能看作是基於計算的;然而目前來說,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宇宙是無窮大的。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能級結構不可計算,然而由於有速度的上限,那麼能帶結構的暫態也是可以計算的,所以總體來說,這個研究不能說明宇宙可計算或是不可計算。
另一項研究,直接假設因果結構是由圖靈機演化而來,然後測量相關的時空結構。結果發現,在維度方面,產生複雜結構的圖靈機都傾向於產生三維結構(通過一些特殊的測量方式),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結果。然而這個結果仍然不能看作決定性的證據,因為這個結果可能來自於三維本身,即三維本身具有特殊的數學性質。所以總的來說,目前仍然沒有確鑿的答案。
事實上有很多科幻電影的故事情節都與虛擬世界有關,說的就是我們自以為現實的存在不過是一場虛擬罷了!
這樣的故事情節讓人不禁有點「懷疑人生」的想法,但仔細想來也不是沒可能!那麼如何判斷我們到底是不是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裡呢?
理論上講無論再強大的虛擬環境,總會有漏洞存在,也就是所謂的BUG(經常玩遊戲的人都知道),但即使我們生活的世界存在所謂的「bug」,也不是目前的我們能發現的,更可能得是,我們只是把這種「bug」當成是一個未解之謎,認為人類科技還不夠發達,所以不能解釋這種「bug」!
如此這般,或許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人類是不是生活在虛擬世界裡!想想也是,如果一個足夠發達的文明(或者說神)模擬了我們的宇宙,他們的智慧遠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
當然,人類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完整我們是否有生存者比虛擬世界的可能性,那就是我們也嘗試去模擬一個場景,一個世界!
事實上,科學家們早就在這樣做,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已經能讓我們模擬很多現實中真實的場景。所以理論上分析,如果計算機能力和性能足夠強大,確實有可能一天人類能模擬整個宇宙的運行!
對於我們來說,不用做到模擬宇宙,只要能完全模擬太陽系甚至是地球,或許就能說明問題了,能說明我們的宇宙真的有可能是虛擬的!
有句話說的好:一場遊戲一場夢,有時候想想我們的人生與遊戲里真的很像!比如說一個玩家玩遊戲時控制一個人物,當玩家下線不玩(遊戲中人物休息)或者遊戲中的人物死亡了,不就很像我們人類睡覺了或者死亡了嗎?而不管是遊戲中還是現實中的人休息或者死亡,周圍的世界仍舊真實的存在著!
話說過來,就算是我們的世界真是虛擬的,那也無妨,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感受到的並不是虛擬的而是真實的,所以我們需要真實的去面對生活和人生,這就足夠了!
我拋個磚吧。有一個叫做莊周夢蝶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莊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大意是說莊子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很生動逼真的一隻蝴蝶,在山水間愜意遨遊甚至忘了自己真實的身份:」一個人「。夢醒時分,他才在亦真亦幻的感受中回想起自己是人而不是蝴蝶。但很快,莊子又陷入了迷惑。夢與真,蝶與人,哪個才是真我?我是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的人,還是夢見自己變成人的蝴蝶呢?而我們生活的本身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舉例來說,當你限於網路遊戲中不能自拔時,你會離真實生活漸行漸遠,久而久之,虛擬成了真實,真實成了虛擬。所以我認為虛擬和現實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辯證的無解問題,仁者見仁。對每個人來說,都會活在一個對自己最有意義的「世界」里,我想這才是真相。至於其他,任何沒有目的性的神秘主義都是無意義的。
一個簡單的方法,取大量的單個人類對多個隨機問題進行回答,如1到5的數字中由被測試主體按個體意識選取一個數字,將測試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如果是真實世界,那麼這些被測試主體是有自由意識的,所以整體的測試結果應該是不均勻分布的,如果最終結果是呈現普通概率分布的,那麼這些被測試主體沒有自由意識,所在的世界也是虛擬的,參考以下視頻: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7e10007568a7dffa3a7", "vname": "", "vid": "5e85db60f52f40348d7ac7575dede91f",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27e10007568a7dffa3a7",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7e10007568a7dffa3a7",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8589844},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17090353},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6358753}}, "md5": "413b721a3ef27f5aa6ceba730fb82b15", "duration": 236.48, "file_sign": "413b721a3ef27f5aa6ceba730fb82b15", "thumb_uri": "27e10007568a7dffa3a7", "vu": "5e85db60f52f40348d7ac7575dede91f"} --}
推薦閱讀:
※泛微e-cology9.0來襲,全面普及智能辦公OA系統
※你想像中的未來100年後是什麼樣子的?
※比特幣 173期:有一部分人幣圈人,良心餵了狗。
※信通院2018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技術篇重磅發布
※如何評價Razer雷蛇正式發布的首款手機Razer 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