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人出聯求對時,在題後面總是批註不論平仄,不講平仄的能叫對聯嗎?


哈哈,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回答啊。今日頭條、悟空問答是一個開放性的大眾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問答,所以有各種人群,有的是為了分享知識,有的純粹就是為了娛樂,還有其它目的我就不說了。

至於題主問的,出題者說不論平仄,出於什麼心理?什麼目的就是我上面說的各種目的都有。至於參與者嘛當然就是為了娛樂,如果你是想來分享知識,大可以不進去就是了,因為在裡面找不到你所想要的。

不論平仄還是對聯嗎?當然不是。但他在裡面玩,又不掛出去,不上正台,也不應大驚小怪,他玩他的,又不害人,就讓人玩一把吧,玩來玩去,總會有知識收穫,待他提高了,想玩點花樣時,就會想到規則的重要性。就算是打牌打麻將,也要按規則出牌,都不按規則出牌,總有一天玩不下去的。

筆者最近開辦一個對聯繫列欄目,從最簡單的五字聯開始,最初有人認為那麼簡單的對子,一對就是一大把,可是按照正規規則,能對出的不多。讓小看短聯的人也覺得簡單對聯不簡單。筆者就是想通過用娛樂的方式,讓大家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對聯,進而讓參與者在娛樂的同時,獲得相關知識,並由此向詩詞方面漸進,使神密的古典詩詞進入大眾視野而廣泛普及。目前效果不錯,參與者很踴躍,倒讓筆者有點忙不過來。

喜歡對聯和古典詩詞的朋友也可以進來試試,想玩也行,想認真獲得知識的只要按步就班,也一定會獲得你想要的。


我們不能要求大苛刻,只要字數相等,意境相切,個人認為這也應該被稱為對聯。講平仄是讀書人的事,有它的局限性。要使對聯大眾化,就必須減化降低它的准入門坎,只要朗朗上口韻味十足亦是好聯,大眾喜聞樂見。

講平仄的嚴肅對聯與口語化的大眾對對並存,豈不美哉?

在新文化運動前,對聯是嚴肅文學範疇(古代文人墨客打油詩式的對聯也有,但人家是名人大家,故不被人指責)。五.四運動以後,隨著白話文的推廣普及,中國的社會底層教育使接受初級教育的人群逐漸擴大,很多嚴肅文學體裁都逐漸轉向口語化大眾化,只有這樣才更易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順口溜,打油詩式的對聯最流行的時期當數「文革」期間。只要能背幾段語錄的人都可以來幾句對聯,並被當作春聯張貼於門際間,這時候你能說它不是對聯?人們最受影響且真正為對聯鬆綁的當屬林彪元帥(時任國防部長)為部隊掀起學習毛選熱潮而題詞: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毛澤東思想!這幅題詞被人們當作對聯廣泛張貼於社會各種場合。它雖然不講平仄,最破壞規矩的是字數也不相等,但你不能因為這就認為它不是佳聯。

對聯作為祖國文學園地的一顆璀璨之星,時至今日,理應與時俱進,有所創新。真正體現古為今用,使之成為廣為人們所接受的大眾化,口語化的一門文學藝術體裁。賦於新的生命,輸入新生血液,這恐怕是它的唯一出路吧。

(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熱評!)


這個問題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滴。畢竟本人玩聯十幾年了。不講平仄在當下肯定是行不通的。您好!看見了這個問題很不錯,具有科普性,所以不請自來。我是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看了很多朋友說可以隨意。其實都是有講究的,任何一種文體,都有其規則。首先,目前市場上能買到的印刷春聯,大部分都是不合格的。嚴格來說,只是兩張字數相等的紅紙。沒有平仄,只有一些借著老百姓只看得懂福啊發啊類似這些簡單的態度去兜售。如何區分上下聯,看最後一個字,如果是普通話,第一聲和第二聲就讀平。第三聲和第四聲就讀仄。古時候的對聯貼法是從右到左,右為上聯,左為下聯。


大家都講的很好。我也是個門外漢,又想說二句自己對平仄韻律的看法。

對對聯需要講究平仄韻律的,這是先輩留下的文化精髓,不能有半點懷疑。否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就不稱其對聯了,那叫對話。

不過,我好和稀泥先聲明一下,頭條這個平台是面向廣大讀者的,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沒有規定文化層次高低才可以參與,這也不錯,都能參與進來交流學習。所以,就會出現一些「良莠不齊」的現象,確實,僅上了幾年小學,怎麼能和博士碩士研究生去相提並論呢!所以,我覺得這樣,文化素質高的,你出高質量的對聯,文化低的儘可能出像那麼回事的對聯,如果確實對不出,乾脆和我一樣飲賞他們的學習他們的,多學習,多積累,等有點眉目了,有機會再對。

總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望在頭條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多練多學,有了底子資本了,也出個聯,下到這知識的大海洋里去「撲通撲通」!


作為對聯,除對杖工整外,還需講究平仄,只有平仄相對,讀起來才有抑揚頓挫的感覺,如果出句和對句相同位置的字讀音平仄一樣,就感覺很彆扭,自然就不成為對聯了。當然,嚴格講究平仄是很不容易的事,故有些對聯出聯者或出於對者勇躍參與或自身也不講究平仄才這樣提示的。雖有這樣的提示,對者起碼也要講究對杖工整,即字數一樣,出句七個字,對句不能是六個或八個字,其次必須是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如果連這些都不講究,那與對聯就一點不沾邊了。


出題者往往上聯就用平聲,叫下聯如何對?


本人覺的不論平仄,也是對聯。至所以在題後面批註不論平仄,是讓不懂平仄的網友不至於尷尬,從而不敢參於,無論是對聯還是詩詞,都是一種文字遊戲,是人們抒發情懷的工具,平仄只一種條列與規則,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人們的創作思維。·

如果說不論平仄,就不是對聯,過於武斷,你能說白話詩不是詩嗎?還有現代的小說,小說古來有之,它盛於清代,而古代的小說都是用文言文所寫,如此說來現代小說就不能稱為小說,無論哪種形勢的文學作品,只要讀者喜歡,有創意,都有存在理由,因為文學來源於民間,服務於大眾,不是某些自命不凡的所謂的高雅之士的專利品。

在頭條上經常看到,評論區里有一些人擺出一副師尊的資態,訓斥別人,某字出律,犯三尾平,犯三尾仄,他們把平仄當成至高無尚的法寶,以此來顯示自已的學識。

我想說的是平仄真沒什麼了不起的,按現在的新韻,掌握好聲調也並非難事,問題是我為什麼要去學那些枯燥無味東西呢?為什麼非要用平仄來襟錮自已的思維呢?

頭條是一個互動的平台, 也是百花齊放的大花園,任何一種形勢的作品,都有生存的權利,當今是一個文化多元化的社會,我們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去看待今天的文學。


不論平仄的不叫對聯。

可能有人不服氣,那麼請您自己百度一下什麼是對聯。那麼下面的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在題後標註:不論平仄。我認為無非是

1.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

因為大家對於對聯都還是情有獨鍾,不管什麼平仄,你說上句,他還是總有一個下句在等著呢。

2.出題者本身就不懂得平仄。

還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什麼重在意境。毫不客氣的說,您的意境也沒有比別人高明啊。在網上,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覺關注平仄了,這也是好事。那些出聯的編者一定要注意,您的出聯至少有成百上千人讀呢?別什麼也不知道,就不論平仄,好嗎?最可氣的是出聯亂出,自己不懂格律,什麼三平尾,三仄尾都出來了。還有一個出聯者,七字聯只有一個仄音,這對於初學對聯的人真的是一種誤導。歡迎您善意的點評和討論。


不講平仄的對聯也是對聯,它只是對聯的一種,叫非正宗聯寫法。它不過分強調平仄、工仗、用韻。這種聯語作品,長期以來被斥為「非正宗」的楹聯作品,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所謂主流的「正宗的」傳統的楹聯。它們的特點如下:

正宗的楹聯作品特點是:1、字數相等

2、字音平仄

3、詞語對仗

4、句法對稱

5、上下聯內容要有一定聯繫,可以說相反的事,可以說兩個事, 但不能重複或雷同

正宗的楹聯作品講究較多、要求較嚴,有固定的格式,也有一定的程式和規律,所以對於新手、初學者而言,條件比較苛刻,難度比較大,正因為難度大,初學者對起來沒有那麼自由,那麼有趣、好玩,使之望而卻步。

非正宗楹聯作品的特點是:1、出乎自然

2、不事雕琢

3、不拘平仄

4、不強求工仗甚至可以同字相對

正是因為它寫作靈活,可根據實際內容量體裁衣,又非常適應普通話推廣的新形勢,貼近時代,所以正煥發出愈來愈強的生命力,從聯海的非主流邁向主流。

其實對聯只是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玩的一種文字遊戲,既然是遊戲主要是為了高興、開心,參與者越多越好玩,門檻太高,要求太多,反而會受到束縛,使人知難而退。

注意!雖然非正宗聯作要求沒有那麼死板,但是也不能亂寫,對固定的格、律不是不強調,是不過分強調,所以在寫這樣的聯作時基本的傳統句式、句法、結構還是要具備的。

好了,現在講講為什麼人家在出聯求對時批註不論平仄?其實上面已經有答案了,

第一:人家是不想讓你太為難,怕你是個初學者。

第二:如果你才高八斗,為了充分的表現出你的才華,不讓你受傳統的楹聯寫作格局和程式的束 縛,只為你能寫出好句、佳作。


管他論不論平仄,算不算對聯呢?高興就好!別聽老學究們講格律論平仄,其實都是半桶水,晃得叮噹響,要讓老學究們整幾副絕對也是膛目結舌!本來大家玩得挺嗨的,突然冒出批說教者,指點得頭頭是道,一副居高臨下的嘴臉,好似不顯出自己的才情就不舒服的樣子。殊不知,是誰給了他們勇氣,能站在說教者的位置對人評頭論足,似乎不遵尋他們的規則就是大逆不道。既然那麼有才,混啥頭條呀?早該供起來,每日三柱香,順帶吃吃冷豬肉,讓大家頂禮膜拜的好!

文化雖然講究傳承,但也有其兼容性。始終抱著條條框框不放,只能說是受了程朱理學的荼毒。文學要的是百家齊放,有雅有俗,別整天喝著咖啡,就忘了大蒜的味道。

生平最恨道德婊,自己咋樣,就要求別人咋樣,對於不懂平仄之人,完全可以指點、探討,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去指責,做給誰看?


推薦閱讀:

原創|憑弔金庸:小文人之死
重建民族自信,西方與傳統
上聯:庭外桃花千千朵,下聯怎麼對?
出一上聯。豐功偉績開天地?
網上隨便找的字帖,不是名家字帖對練字有幫助嗎?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