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樂嘉帶4歲女兒穿越沙漠,4天走了76公里,教育還是折磨?
位於甘肅張掖高台縣的沙漠,4天時間,76公里的路程,日均約20公里。
樂嘉年僅4歲半的女兒完成了超越自身年齡的「極限訓練」。
期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家的一度熱議,大概有幾種聲音:
①這麼小的年紀,嘗試這麼大的挑戰,為4歲的小姑娘感到心疼,不理解樂嘉的訓練方式。
②每個人教育方式不同,只要孩子有意願,那麼在科學、合理並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孩子能走下來,也無可厚非。
③還有網友表示讓孩子做這麼大強度的徒步,總比參加各種補課或在家打遊戲好吧。
④也有網友表示,人家教育自己的孩子,網友操碎了心
我們從兩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1.從身體承受能力角度
孩子年紀很小,還在發育階段,這麼大強度的訓練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樂嘉的回復如下,
「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認為沒有問題。但一定有很多家長會講,這個不行。那你不去做好了。我覺得這可以嘗試,孩子的潛能真的是無限的,我也想不到。」
每個孩子身體條件有差異,沒有醫生或專家告訴我們4歲半究竟能不能進行76公里的徒步。
2.從磨練意志角度出發
樂嘉此次帶女兒徒步的目的,就是為了鍛煉女兒的意志力,讓她有一件能堅持下去的成功事例,建立其自信心。
這就要看孩子個人的意願度了,如果孩子個人願意嘗試這樣的極限訓練,那家長需要給予一定的保護,科學的規劃和鼓勵,也未嘗不可。
總而言之,教育是一個個體化差異很大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只要不強加自己的意志於孩子身上,給予一定的鼓勵和保護,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好的教育方式。
或許對於別的大多數家庭的孩子來說,不適合這樣的教育方式,那也沒有嘗試的必要。
因此,重點是每一個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實意願和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
同時,與其花時間去評論別人的教育好不好,不如去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並尊重別人的教育方式,互相借鑒,取長補短。
這樣,每一個家長都尊重別人的教育方式了,每一個孩子才能在獨特的教育環境里成長為最獨特的自己。
謝謝。
我覺得這既是教育,也是折磨。這種教育方式我並不鼓勵,但這種教育意識還是值得肯定的。從小養成孩子吃苦耐勞的性格,是一輩子的寶藏,不過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
第一, 孩子年齡小,健康成長是第一要務,如果給孩子的鍛煉超越了其認知階段,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孩子都是天使,都是父母的寶貝,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這是肯定的。給孩子一些必要的鍛煉,在家長的保護下吃點苦受點累,了解生活的不易,這並非壞事。但是一定要把握一個度,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穿越沙漠,即便是對成年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更何況是一個4歲的孩子,這個尺度貌似有點太大了。
第二, 出現不一樣的評價聲音,是非常正常的。讓孩子經歷磨難和挑戰,肯定有一定的價值,能收穫到別樣的成長體驗,但同時對孩子而言,也一定是一種痛苦的折磨。可以想像一下,4歲的孩子一天走20公里,還是在自然條件惡劣的沙漠里,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肯定是一種折磨。但是在這種折磨下,孩子的心志得到了磨礪,對未來的生活必然是有好處的。這其實是一種父愛和母愛的區別表現之一,大概情況就是,男性偏向於支持,女性偏向於指責。本質上看,這些評價跟思想的好壞無關,跟性別的差異有關。
第三, 今天大部分孩子的物質條件都比較優越,因此適當地有意識地給孩子安排一些挑戰項目是可以的,甚至是必須的,還是那句話,要考慮到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承受能力。不能從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安排,既有挑戰,也不至於上升到折磨,這樣的歷練很有必要。
聊文玩,找空空,關注南紅講堂頭條號,學習文玩知識!
你能相信,一個4歲的小女孩,用了4天的時間,走了74公里,只為徒步穿越沙漠嗎?
前幾天,主持人樂嘉連發10多條微博,記錄了他帶著女兒靈兒,從甘肅張掖高台縣出發,徒步穿越沙漠的經歷。
徒步沙漠前,樂嘉便和女兒約法兩章:
不可無理哭鬧,哭要有哭的理由,不哭的孩子最美;
無論發生什麼事,絕對不可以讓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出發第一天,炎炎烈日下,他們就徒步走了近20公里。
對孩子那雙小腳來說,相當於走了約6萬步。
這期間,靈兒自然也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樂嘉就鼓勵她,鞭策她。
他說,他希望女兒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有毅力的人,如果這麼小都能堅持下來,以後很多困難都能自己克服。
這一路上,靈兒的兩條大腿上密密麻麻發出大塊的紅疹,腿上和腳上也起了水泡。
晚上覺也睡不好,帳篷里不僅熱,還被蚊子圍攻……
沒想到的是,面對這些,4歲的靈兒竟也不哭不鬧,被問還要不要繼續,她也總能堅定地說:要!
第四天,當看到孩子衝刺到終點的那一幕,樂嘉失聲痛哭,淚流滿面。
網路上對樂嘉這種方式稱為「虎爸」教育,褒貶不一。
樂嘉卻說,自己的初衷不過是帶女兒出去玩,怎麼就成了「虎爸」式的磨練了?
是啊,徒步穿越沙漠對他們而言,也許就是一段不一樣的旅程。
不同的旅行方式,讓孩子見識了不同的風景,也因為這樣的經歷,讓她變得更加有意志力了。
人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這樣的方式對她來說太殘酷。
其實,小孩子真的沒有想像中的柔弱,不過是大家習慣把孩子捧在手心裡養了。
只要給予鼓勵,再以身示範做其榜樣,孩子的潛能往往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樂嘉一路陪著靈兒成功完成徒步,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且,整個徒步旅行並不是只有他們一對父女。
把孩子帶出去,讓他們在大自然里挑戰自我的父母也並不少。
在此之前,江西上饒就有一位小背包客,只有4歲,就已經跟隨父母游遍了大半個中國。
小女孩名叫雯雯,從1歲零3個多月開始,就開始跟著父母做起了背包客。
從走走停停,到自己也能背起小書包,成為年齡最小的小背包客,在父母的陪伴下,她也做到了。
美國也有一個年齡更小的背包客,他的「背包客」生活從出生5天後就開始了。
走到2歲,他已經跟著父母,去過40個州,攀爬過美國最壯麗的山脈,去過位於海平面3000米以上的千島湖。
他目前去過的地方,或許比你想像到的還要多。
有些經歷,也許因為他們年紀小,今後不會記得,但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深深刻在骨子裡的。
這樣的人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的確是遙不可及的。
但在質疑,甚至抨擊他人對孩子教育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呢?
現如今,許多家庭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幾乎是在一家子的各種關愛子下長大。
外面危險那麼多,為什麼要出去,孩子累著了怎麼辦?受傷了怎麼辦?還是好好在家待著最安全。
只能說,什麼樣的家庭,成就什麼樣的孩子。
也許我們無法做到像他們那麼極致,帶著孩子滿世界走。
但總能讓他從小不要只有遊戲動畫片,也能看看這無處不在的大自然的精彩吧。
很多時候,不是小孩子不能,也許只是大人不給他們機會。
相比在鋼筋水泥、電腦遊戲中度過童年。將來,空空更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看看雪山,走走沙漠,見識不同的風景和人生,讓他自己去感知世界、挑戰自我。
聊文玩,找空空,關注南紅講堂頭條號,學習文玩知識!
老實說,樂嘉老師的這種行為是很多家長不能認可的。儘管我認為這種方式有點極端,不適合更多家長的效仿,但是我非常贊成樂嘉老師的這種教育觀。
首先,環顧我們周圍的家長,大家更多想到的是保護孩子的安全,不過這遠遠不夠,我們還希望我們的孩子成人後懂得自我保護、能承受命運的波折,不管貧富順逆,我們都希望他們能承受住、挺過來、還能以健康的心態活著。
很多家長過度的保護往往讓孩子無形中失去了承受力,多次看電視上的父母和成人子女之間的矛盾糾紛,兒女結婚生子還在啃老,真的是感覺很是悲哀,是父母也是子女的悲哀!之所以有很多的媽寶男(女)結婚了還無法長大成為獨立的自己,其根源就是過度的保護。
其次,做為成年人,我們往往忽視了一點:孩子實際上的承受和適應能力是遠超我們成人的,他們能承受住成人無法忍受的改變。
原生家庭的影響為什麼這麼大?就在於孩子是在原生家庭養成了影響他一生的習慣。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在孩子的習慣未養成時,教他養成我們認為好的習慣,那麼他自然就會養成我們認為不好的習慣,習慣一旦養成,我們再設法改變,那是事倍功半,風險和成本是很多家長無法承擔的。
所以我認為樂嘉老師這種吃苦教育雖是極端了一點,可還是比過度保護要來得好。樂嘉老師這種理念是很有前瞻性的,他站在現在孩子的角度,看到的是現在的年輕人,養育的是未來二十年後的年輕人,培養的是未來年輕人所需的品質,單單從這一點來講,樂嘉老師是極懂教育的,且懂得如何愛孩子才是真愛,這是一般父母所不及的。
第三.對於樂嘉老師這次帶四歲女兒穿越沙漠,四天走76公里一事,重在育兒一事,不是說名人與否。而是他做為一個父親、有權力按自己的觀念和方式方法養育自己的孩子,就如我們每個家長一樣,我們也沒有必要因為他的名人效應就極力反對或者贊成。
(此回答參閱盧梭的《愛彌兒》一書,也是本人的觀點。)
對於樂嘉的做法,我肯定一部分,質疑一部分。首先,對於樂嘉培養鍛煉孩子的良苦用心表示理解和讚賞。生活富裕和獨生子女化,讓中國孩子成了「富養二代」。即優裕的生活條件,6:1的全員無死角服務,全方位的包辦代替。孩子長成驕橫的小皇帝,脆弱的小公主和玻璃心。吃的做不得,說說受不得。我看到過一個信息。某大學軍訓,不少父母圍觀,有的直接向教官請求放孩子一馬,有的邊看操練邊囑咐孩子:「不行就請假,別累著。」這樣嬌慣出來的孩子,能擔負起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的重任嗎?暑假來臨,當有些父母吐槽30萬支撐不起孩子的遊學營,當無數孩子在外語班,特長班裡頭懸樑,當無數孩子宅在家裡與電視電游為伍,樂嘉作為對中國孩子現狀有著清醒認識的名人,選擇了陪伴孩子親近大自然,實地體驗艱難困苦的徒步跋涉。這是很智慧,很有遠見的舉動。通過對孩子的計劃,鼓勵,督催,引領孩子完成預定行程。體驗了什麼叫做答應的事情咬著牙也要做完,什麼叫面對困難,堅持就是勝利,什麼叫再長的路也長不過人的毅力。我相信,這次行動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以後再遇到苦難挫折,這次經歷以及爸爸的教誨,會自動縈繞腦際,成為孩子一生的精神庫存。但是,凡事都有度,我覺得樂嘉的做法有點過了。一是,在烈日酷暑下,平均每天徒步近20公里,對一個柔弱的女孩實在太繁重。4歲孩子骨骼肌肉發展都還沒有完成,如此大的活動量對孩子的身體會造成傷害。不堪重負的苦苦支撐,會對孩子的心靈產生不良影響。別跟我說山裡的孩子早就爬山如履平地,人家那是環境使然,長期練成。一個城市小女孩因為父親心血來潮的一次行創意,被投放到與平時迥然不同的的惡劣環境里掙扎,兩者有可比性嗎?二是,任何對孩子的培養教育活動必須發自孩子內心。有強烈的興趣,才會有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勇氣。據我看,徒步穿越沙漠這樣的高強度野外拉練,根本就是樂嘉一個人的設計,體現了家長的主觀武斷。至於孩子,只是處於對爸爸的依賴順從甚至討好才給予配合。如此強加給孩子的意志,加上超負荷運動,孩子會不會產生受虐的悲催。從此害怕遠足,厭倦野外,並對於惡劣粗糲的大自然心生畏懼呢。
帶孩子到大自然經風雨見世面,絕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但一定要遵循動機與效果的統一,家長要求與孩子意願的統一,力度與分寸的統一。盡量規避負面影響,將積極一面發揚光大。
著名跑步教練王曉剛表示, 目前對於兒童幾歲可以跑步和徒步沒有絕對值的標準。
「我們的建議是三歲以內的幼兒不進行訓練,畢竟兒童在這個階段時,髕骨和膝蓋骨包括其他軟骨韌帶等還未長全。如果想訓練長跑的話,四歲左右可以開始,不過量要控制在幾百米。」
「此外,家長在帶著兒童進行訓練時,一定要注意兒童的身體狀況,跑量不能多,每周增加的訓練量應該控制在上周的10%以內。」
「如果發現異樣,需要及時停止訓練,等恢復後再慢慢進行。」
所以當樂嘉女兒哭喊著要睡覺時,適當的睡眠正是孩子所急需的,而不是一味要孩子咬牙堅持,培養毅力。
非常佩服樂嘉,女兒年僅4歲,4天走完76公里,平均每天近20公里……
首先我確信樂嘉是深愛自己的女兒,他的出發點是鍛煉自己的孩子。從結果上來看,的確是起到了鍛煉的目的。但是卻引起了爭議,這個爭議我不認為是題目列出的意志和身體健康的問題,而是培養孩子的方式問題。
教育的方式很多,其中就包括抗壓、磨礪。但是樂嘉的這個超過了小孩的限度,所以這種教育方式我並不鼓勵。從小養成孩子吃苦耐勞的性格,是優秀的品格,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去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樂嘉同學吃過很多的苦,受過很多的罪,最後出名,算是成功。他自己深知吃苦耐勞的重要性,也深知底層人員掙扎的苦難,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堅強,本來是好的,可惜過猶不及。
給孩子一些必要的鍛煉,在家長的保護下吃點苦受點累,了解生活的不易,這並非壞事。但是一定要把握一個度,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穿越沙漠,即便是對成年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更何況是一個4歲的孩子,這個尺度貌似有點太大了。
沙漠,4天時間,76公里的路程,日均約20公里。
這個數字,別說孩子,基本上很多大人一聽都會膽怯。
對於樂嘉的這種培養孩子的做法,具體方式有個體差異,但背後的教育理念,我很贊同。
1、這種強度,孩子是否能承受?我認為,既然樂嘉能敢於帶孩子進行這樣的挑戰,首先他在平時肯定對女兒有相應的鍛煉,不可能女兒平時走個10m都要抱抱,然後突然就帶她來參加這個挑戰。所以,同樣的強度,對某些人來說,完全不可想像,但對某些人來說是一個跳一跳能夠著的目標;
2、這種磨礪的方式,大人也在以身作則。如果樂嘉只是強迫孩子做各種挑戰,自己只是一邊看著,髮指令,那麼這種教育肯定是無效的。
在物質生活豐富的環境中,放眼望周圍,更多的孩子是會享受生活,動不動就喊苦喊累,很少有機會能抗壓、吃苦。而樂嘉自己吃過很多的苦,受過很多的罪,深知吃苦耐勞的重要性。
他不只是要求孩子吃苦,而是和孩子一起吃苦,我相信他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也會率先做出獨立、堅強的榜樣。而這些,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Hi,我是一個軍嫂,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因為熱愛與夢想,也成為了一名正面管教講師、二級心理諮詢師,願和你從心理學的角度聊聊育兒。
育兒育己,悅己悅人,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幸福成長!
歡迎關注頭條號:悠然親子(頭條號輸入框里搜索「悠然親子」),這裡有更多原創文章。
我不覺得不可取,我覺得對小孩子不會有陰影,是一種鍛煉,這樣的孩子出來肯定會更堅強,更有意志力。如果有條件可以嘗試,當時方式不一定走沙漠,像前幾年,有些孩子進大山交流,住在很窮的農民家裡,吃在山裡住在山裡的農民家裡,和農村的孩子交往,睡在一起,感受他們的生活。從物質上那絕對是一種折磨,但那也是一種教育。或許有人說這是兩碼事,但都是體驗生活,教育的方式,並不是在教室里上個輔導班才是教育。不應把孩子放在溫室,連自然的風和太陽都不敢接觸。
挺好!環境鑄就人!古人云從小看到大!現在孩子都太嬌貴!我90後從小父母都很忙!一個人在家裡!7歲就自己做飯了!也沒感覺苦有啥陰影!反而更覺得父母不容易!很懂得感恩父母!一個孩子的成長最缺少的是父母的關愛與陪伴!而不是溺愛孩子!成長不是溺愛的陪伴!溫室的花朵很容易夭折
推薦閱讀:
※數學結果告訴你足球的賽程安排並不能做到完全公平
※踩著我親aj!女人,我能用sk-ii洗鞋嗎?
※決賽勝率百分百!人氣排位賽柯潔零封順利過關四度奪冠
※電競E族:俄羅斯文體代表團一行探訪中汽摩聯文化產業
※梅西粉絲 「盧文潮」如何看待梅西首次投了C羅 C羅依舊沒投梅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