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最早指的是哪個人物?
謝謝邀請,回答如下:
這是一篇初中文言文課程。我們應該都學過。"諱疾忌醫"的經典出處。這個人物就是因此文而被世人所記住的春秋戰國時蔡國國君蔡桓公。
諱疾忌醫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隱瞞疾病,不願治療。比喻掩飾缺點、錯誤,不願改進。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名醫,當然是御醫
了,一天循例去見蔡桓公,站立了一會,扁鵲觀看了蔡桓公氣色後說:大王,你病了,現在不嚴重,只是皮膚間,趕緊治,容易好的。蔡桓公心頭不爽,我沒有病,不需要你治。扁鵲走後,?桓公對左右說,"這些當醫生的、成天想著給沒病的人治病,想用這個辦法來證明自己醫術高明。過了十天,扁鵲再去見察桓公,他十分著急的說:"你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去了,要抓緊治療。"察桓公歪著頭不爽的說:"我根本無病,你走吧。扁鵲走後,蔡桓公很不高興。十天後,?鵲又去看望蔡桓公,他看了蔡桓公氣色,焦急的說:"大王,你的病己入腸胃,不能再耽誤了"。蔡桓公連連搖頭:"見鬼,我哪有什麼病"!扁鵲走後,蔡桓公更不爽。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看望蔡桓公,他只看了蔡一眼,掉頭而走,蔡桓公好生納悶,派人去見扁鵲為什麼會掉頭就走呢?扁鵲說:"有病不怕,只要治療及時,一般的病都會慢慢好轉,怕只怕有病說沒病,不肯接受治療。病在皮膚、可以用熱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針灸,病在腸胃裡可以用湯藥。但是,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病到這種程度只能聽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給大王治了"。果然,五天後,蔡桓公病發作,他打發人去請?鵲,但是扁鵲已經到了別的國家,沒有幾天,蔡桓公病死。
諱疾忌醫的出處在理學先鋒周敦頤,他的周子通書中有,「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聲而無悟也。」
只提到子路聞過則喜,似乎沒有提到蔡桓公諱疾之事。
扁鵲見蔡桓公出自韓非子喻老,看全文,是蔡桓公不相信自己有病,而不是諱疾忌醫。
當然這故事也有疑問,歷史上的蔡桓公是公元前714-695年 。史記扁鵲蒼公列傳中扁鵲是在公元前357年,見到了齊桓侯田午,大概過程和這篇文章相同。
這事到底是蔡桓公還是齊桓侯呢?
有人提出「扁鵲」一詞,其實是上古名醫的代名詞。在很多典籍中,扁鵲和聖人,聖賢兩兩相對,應當看作是指名醫或者這個群體。,這樣的話,還是蔡桓公。
韓非子(公元前280-233)在其他文章中也提到「古扁鵲」,應當不是指百年前,而是中古時期400年前。
但是諱疾忌醫的字面意思是指隱瞞疾病而不願醫生醫治。和這則故事說的不太一樣。
周敦頤的文章到後來怎麼會扯到扁鵲蔡桓公上面去,這真不得而知。
周敦頤其時,新舊黨爭,他與兩方的首腦領袖關係都很好。和自己的弟子「二程」關係也很微妙。
我懷疑周敦頤是暗指自己的好友,變法的拗相公王安石。
列舉小事一二。王安石臉長的黑,某位友人勸他說:建議他用藥洗洗,應該可以洗去。王安石卻說,天生黑於我,如何洗的去呢?又有一次得了哮喘,需要用一味紫團山人蔘,這味葯很難得。某日一個朋友從河東帶了幾兩給王安石,王安石不願意接受,朋友勸他說,你的病非此葯不可以治。王安石則回答道,平生沒有紫團山人蔘,也活到了今天。
王安石的《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在敘述並闡釋宋初百餘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的同時,尖銳地提示了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樹。
「臣不敢輒廢將明之義,而苟逃諱忌之誅。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則天下之福也」
這篇文章就是勸告皇帝正視問題,不要諱疾忌醫。
諱疾忌醫最早指的是那個人物
謝邀!
諱疾忌醫主要是指蔡桓公。
諱疾忌醫是個成語故事,說的是古代名醫扁鵲和蔡桓公的事情。有次扁鵲去見蔡桓公,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後,就偷偷的小聲的和蔡桓公講,你現在有病,病在表皮紋理,要趕緊治,不治會加重的。但蔡桓公不相信,不但說自己沒病,還和別人說,現在大夫就喜歡治沒病的人,作為自己的成就。
過了十天,扁鵲見了蔡桓公後,又和他說:你現在病加重了,現在已病入肌里,要趕緊治療。蔡桓公還是不信。
又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蔡桓公,看到蔡桓公的臉色後,就說你趕快治治病吧,現在你已病入胃腸,再不治療,怕就來不及,就會有生命危險。桓公聽後,頓時臉一變佛袖而去。
又過了十日,扁鵲再一次去見桓公,見面過後轉身就走。蔡桓公感覺很是奇怪,就派手下的人去問扁鵲。扁鵲說:第一次見桓公病在肌膚表皮,熱敷熨燙就好桓公不信。過十天又見桓公時,已病入肌理,針灸可治,桓公仍是不信。再過十天再見桓公時,他已病入胃腸臟腑,湯藥可治。可是桓公還是不信。先已病入骨髓已無葯可醫。
蔡桓公聽到回信,是信非信還在懷疑。五天過去,蔡桓公渾身疼痛,疾病驟發。趕緊派人去請扁鵲。扁鵲早已料到桓公的病無葯可醫,又怕蔡桓公加害於自己。就早早的躲到了秦國。不久蔡桓公病毒攻心,不治而亡。
諱疾忌醫就是講蔡桓公不相信自己有病,也不相信名醫治未病,也就是病在初期容易治療。
再有是形容有的人有小毛病,別人指出,卻不當回事,漸漸發展為大的錯誤。
諱疾忌醫是比較有名的典故,這篇典故來自《韓非子·喻老》里的《扁鵲見蔡桓公》。
故事明確說是見了蔡桓公,也就是說諱疾忌醫者為蔡桓公。
深究會有頗多疑點,首先,周武王推翻商紂王后分封諸侯,按照:公,候,伯,子,男五個爵位進行,春秋戰國的公侯稱呼都是″分封國名+謚號+爵位"。
周武王滅商封其五弟叔度於蔡,故稱蔡叔度,叔度封侯,蔡是侯爵國,因此蔡國君只能稱侯不能稱公。
蔡國從(前1046到公元前447年滅)共有25位國君,與故事稱謂對應的是第十二位國君,蔡桓侯(前714年一前695年),周禮等級制度極嚴,因此蔡桓候不可能稱蔡恆公,稱謂對不上,這是其一。其二,扁鵲生卒年(前407年一前310年),蔡國亡扁鵲未生。因此說扁鵲在蔡國見蔡恆公這是決無可能發生的。
另外一說則是扁鵲見的是田午,田午是田氏代齊後的齊國第三位囯君,田午的謚號為"孝武桓公",單字謚號為"桓公",這與姜齊小白,且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相同,為了區別故史稱"田齊桓公"。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認為扁鵲見的是田齊桓公田午,因為當時姬姓蔡國已滅亡,而齊國建於蔡國封地上,當時的人也稱齊國為蔡國,所以齊桓公也被稱為蔡桓公。
田午生卒年(前400年一前357年),從年代及稱號來考究,扁鵲見的應是齊桓公田午,因此諱疾忌醫和病入膏肓說得都應該是田齊桓公田午。
感謝邀請,諱疾忌醫指的是[扁鵲見蔡恆候]兩個人物。這句成語指的是蔡恆候得了病,扁鵲好心提醒,蔡恆候不以為然。扁鵲在次勸說,蔡恆候還是不以為然,最後蔡恆候最終病死。
做人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否則後果不堪。
蔡桓公。蔡桓公不願意相信別人說他有病,後來因為沒有及時醫治,以至於病情加重,最終無藥可救。我們常用「諱疾忌醫」這一成語來評價蔡桓公。同時,通過蔡桓公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應該要像對待疾病一樣,絕對不能諱疾忌醫,而是應該虛心地接受批評,防患於未然。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今天——1895年10月2日,北洋西學學堂正式創建
※17位國寶級歷史大家,聯手寫了部中國通史,好看到根本停不下來
※【老秦人的故事】86、越國往事
※歐陸風雲—納爾榜高盧
※明代玉器的五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