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待催收行業?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沒有欠款就沒有催收行業
1、對於銀行來說,他們自身就有催款部門,當客戶欠款逾期三個月以上,首先會由銀行客服以電話提醒的方式來內催,但是由於現在銀行本身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很多話術都不可以使用,態度也要把握分寸,十分不利於欠款收回,所以出現了大批委外催收機構,銀行付出一部分傭金,回收大量不良資產,減少自身損失,也不需要擔心催收過程中,催收方式會損壞自己的聲譽,所以未來的信貸市場,催收公司的發展前景還是十分可觀的。
2、對於催收公司來說,銀行把一些難以收回或者失去聯繫的客戶委託給專業從事催收行業的公司或者律師事務所進行催收,這些委外催收機構,能夠給銀行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還能從自身專業角度提高催繳效率,銀行根據催收公司提供各項數據,能夠很快了解客戶欠款原因,制定下一步催收計劃。目前來說委外機構已經成為各大銀行催繳欠款的主流選擇。
催收公司一般採取電話、信函、實地走訪的方式進行催收,催繳回來的欠款,以高額提成的形式成為傭金,工作成本低,人員培養簡單快速,使公司得以有大量資金使用在催收途徑的開發和催收作業系統的完善上,另外,科學的薪酬制度和更多的額外福利也對打造一個高效率的催收團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對於欠款人來說,無論催收公司是否正規,對於接到催款電話都是抵觸抗拒的,再加上近些年來的極端事件和負面新聞,使得催收行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非議,所以欠款人一旦接到催收電話,腦海中先出現的就是各種暴力場面,內心難免緊張害怕。暴力催收始終是違法的,但是隨著欠款人「維權意識」越來越強,許多正規的催收公司也開始遭到投訴刁難,甚至還出現了大量網路文章指導欠款人如何逃避催收,引發了要錢的越來越難,欠錢的越來越賴的怪現狀。
現在的時代是大數據時代,欠款畢竟是和個人徵信息息相關,在未來,失信的人必將付出越來越多的代價。誰能保證一輩子不再和銀行打交道,徵信毀了,買房子不貸款?旅遊不坐飛機?
所以說儘可能的早日還清欠款,心裡沒有壓力,無債才能一身輕。
綜上所述,催收行業也是順勢而生,催收人員也要養家糊口,只要方式合法合規,錢圖無量。不否認也存在一些灰色地帶,但是隨著國家監管越來越嚴格,相信催收行業也會越來越規範,一定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認可。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路
其實大多人看催收都是帶著有色眼鏡的。很多人對催收員的認識也只是道聽途說的,甚至源於電視劇上凶神惡煞的債主們上門噴漆、毆打、恐嚇、威脅之類的情節,為此催收員被貼上了各種與暴力相關的標籤。
不能否認,社會上的確存在一些暴力催收的行為,但並非天下的烏鴉一般黑。一般正式的催收機構會有固定合作的銀行或者金融機構,採用的也都是正規手段。
現在的話,一般來說,催收有這麼幾種:
第一, 簡訊催收。主要針對早期持卡人出現的逾期還款行為,一般為逾期7到15天,簡訊主要起提醒功能。
第二,電話催收。主要針對超過30天且超過一個賬單期以上的逾期行為,進行電話提醒還款。
第三,上門催收。主要針對超過90天以上逾期,銀行會安排催收人員到持卡人居住或工作地址上門催繳還款。
第四,法院起訴。主要針對超過半年以上逾期,銀行會向法院申請,要求對持卡人進行起訴還款。
第五, 外包催收。主要針對超過1年以上逾期,銀行會將逾期資金進行打包,折價給外包催收公司,負責進行逾期欠款催繳。
其實催收行業很辛苦,承受的身體和精神壓力都很大,沒有兩把刷子真的干不好。想要從事催收的話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這行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幹得了的,必須要有法律、經濟、金融的功底才行。
我國催收外包行業按其主要企業性質劃分,可分為諮詢管理公司、律師事務所、資訊公司、數據處理公司等類別。具不完全統計,我國從事催收外包行業的法人單位數量可達到 3500~4000 家。其中,符合一般行業要求的(具備專業操作系統、員工符合從業條件、部門設置符合甲方要求、操作流程符合安全標準、專註於催收外包服務、有一定業務覆蓋率、有一定市場佔有率)的法人單位數量不足 100 家。
目前我國專職從事催收外包的人員不超過 30 萬人。需要提到的是,一些非專業機構及打著律所旗號從事本行業工作的社會人員充斥其中,使得行業從業人員形象受到巨大影響。
催收外包行業從 2002 年之後興起,與我國信用卡發展有一定同步性。外包行為首先產生於國有大型銀行,後普及到各股份制銀行,進而被眾多商業銀行、貸款公司、保險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效仿。
據統計,本行業甲方,目前已經涵蓋所有股份制銀行,大部分商業銀行,逾半數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貸款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尤其是近期以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方興未艾,催收外包行業甲方數量與類別呈現爆髮式增長態勢,有如下特徵:由金融業向類金融業擴散;有發達地域向不發達地域輻射;由總窗口向地市級窗口放權。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從事第三方債務催收的法人單位數量已有兩三千家。但由於缺乏監管,國內債務催收行業魚龍混雜,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
有用戶反映,催收公司的催收手段五花八門,比如,「呼死你」騷擾電話轟炸、騷擾簡訊轟炸,甚至有催款人用借款人的手機號去各個互聯網平台註冊賬號,導致借款人的手機不停接到驗證碼簡訊,而有的還有直接編造借款人虛假信息,以此來詆毀借款人聲譽等。
近年來,因為暴力催收所導致的惡性事件也多次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以至於許多人一聽到「催收」一詞,便與「暴力」畫上等號。
暴力催收的問題出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我國徵信體系不完善,導致民間借貸和網路借貸過度地跑馬圈地,同時也催生了較高的壞賬和逾期比例。另一方面是一些中小借貸平台自身沒有能力進行催收,所以平台一般都轉讓給第三方催收公司進行催收,但是平台對第三方催收公司並不能進行很好的約束,在利益趨勢下,第三方催收公司可能會採取暴力手段,遊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
催收是高風險職業,因為既然走到了催收階段,證明被催收人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這其中也包括有錢就是不還款的「地頭蛇」。如果碰到這樣的事主,不但很難將錢追回,弄不好還可能自己遭遇暴打。
催收流程一般很簡單,先根據電話號碼撥打事主電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如果效果不明顯將會撥打留下的聯繫人電話協助追討欠款,最後的辦法也只有上門催收。這之間肯定會碰見各種問題,催收員語氣不好有時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有時候態度好,事主根本不當回事。不過目前行業內部混亂是真的,而且也並不是很好控制和取證。
催收行業涉及很多行業,銀行、金融公司、律師事務所、財務公司、一般企業等。造成目前混亂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點:監管部門不明、行業標準不成熟、催收外包公司良莠不齊、國民信用素質有待提高、企業及個人財務管理欠缺等等。當然,也有人表示,暴力催收存在但是並不多,多數還是較為正規,「在網路借貸行業,正規平台大多會和銀行一樣,與擁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正規催收公司合作,對催收人員管理較為規範。」
其實說白了,除了真正的律師之外的催收人員只不過是社會上最低等的人,沒文化沒知識,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頭髮長見識短的人,稍微有點知識的人誰去做催收,如果有知識,還用得著普法?公司就是怕他們頭腦簡單沒文化做出出格的事才得普法,小貸公司的催收都是那些不讀書的小混混,不學無術靠罵人賺錢,長得彪悍又怎麼樣,該被干還不是照樣被干,你有10個人上門,人家就有20個人等你,這些人往往得吃了虧才知道催收是被人唾棄萬年的職業
評論中很有意思分三種人:欠款人,債權人,路人,先說說,欠款人的看法,欠款人評論普遍都很排斥,第三方催收機構,原因很多,個人心態排斥,和做法排斥,這裡面有,有緣由的因素也有個人的因素,緣由的因素重點在於所接觸的催收公司不合法催收所帶來的困擾,個人因素除了催收機構,在一定的條件下政府機構是起不了任何實質作用的。那麼路人呢,站在中立的角度所看待的事物本質那就要區別於另外兩者了,這一類人會結合現今社會的實際情況給予中肯的判斷與回答,就像評論中說的,如果這個社會沒有老賴了,那麼催收機構自然自生自滅了,那就是社會進步了,執法機構有這個能力或者有這個願景與精力去處理掉這個事情了。那麼作為債權人,其實這類人是付出最多的,也是風險擔的最大的,不僅要承擔第三方委託人所帶來的未知的犯罪風險,還要付出一筆不少的酬金,當然有的欠款人是真的有困難,他很想還錢,但就事而論如果債權人他能從實際生活行動中感覺到你的誠意,那麼他也不會去找第三方機構,如果找了,只有兩種可能,一,他也確實需要這筆錢,二,你給了他失望,你沒讓他看到希望,所以他才會冒風險又賠錢去要這個帳。我相信一個欠錢的人,他如果想還錢,不管是什麼情況,他都能拿出一個還錢的態度,我想問一下欠錢的人,別人讓你還錢的時候,你難受的時候,心裡有煩躁過嗎?有怨恨過借錢給你的人嗎?你有在別人問你要錢的時候,想過他曾經幫過你,現在他需要這筆錢而去為他想辦法,而不是怎麼敷衍他嗎?如果有你就活該,你也不配有人借錢給你,你就是個狼心狗肺的東西
我感覺這個社會要亂 身邊的人太多提前消費 收入遠趕不上支出 大量的信用卡透支 爆了就用小貸公司 我身邊已經出現兩例了 朋友逾期不還 語言謾罵 簡訊轟炸 電話轟炸 (我在他的通訊錄里) 我報警了 人民的公僕說技術不夠 建議我換手機 我太陽 這個號碼我用了七八年了 我著誰惹誰了 (以後千萬不要說報警 真的沒用 他們只會要你去他那裡坐一會兒 走個程序 然後讓你回去等消息)至於朋友 路人了
現在小貸公司的催收,一般前期剛逾期就打電話,讓你兩個小時內還款,說不還款就聯繫你的聯繫人,5天如果你沒有還款,就聯繫你的父母,10天沒有還款,就打爆你的通訊錄,要是1個月沒有還款,然後就會各種侮辱簡訊,假律師函,假上門等等,然後還是不還,好的,換一個催收,又來,外包,手段很多。
首先一個行業是會帶起,另外一個或者幾個行業的,例如生產的汽車以後才有了加油站,有了飛機才有了飛機場。因為國家的發展,信用卡和貸款的出現,必然出現催收這一個行業。
第一,在銀行的角度看,銀行根據國家的一個發展不動的批發信用卡跟貸款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所以說催收這個行業對銀行來說就要像醫生一樣,在保證了銀行的業務正常發展之外,還要對不良資產的一個清洗,因為不可能銀行一直發卡,已經放款,公民卻不還錢,因為這會導致銀行的不良資產提升了,影響國家的一個很多方案不能實施。
第二,在公民角度看,催收就好像香港的黑社會,欠了錢不問情由就一定要你還,不還就上門騷擾家人。對催收這個行業有一定的反感的情緒,就會以為說這個行業都是違法行為,是國家不允許的。
總括地說一句,催收這個行業,就是銀行跟持卡人的橋樑,機號為物銀行,的形象,也要,幫助持卡人解決身邊的問題,最終,把這個銀行的不良資產收回來,也算是,幫了持卡人,解決了燃眉之急
現在催收還是簡單粗暴的方式,估計也會迎來行業的洗禮。
以前做過,內心很憂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