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義務教育階段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如何應對?


義務教育階段,面對學困生,教師應如何應對?

俗話說:桃李滿天下。教師面對的學生各具特色,教育對象的統一性和多樣性,決定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面對學困生,教師應該如何應對?是每一位教師必須給出的答卷。

首先,是教師的心態,亦或是師生之間的關係、地位。曾經有位朋友問過我:你把你的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還是當做自己的弟弟(妹妹)——我深思良久——特別是高中學生——應該把自己的學生當做弟弟妹妹來對待……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可能應該倆者兼而有之更好一些。

其次,教師應該有顆「童心」。學困生雖然具體情況千差萬別,但是,聰明的學生不缺,差的是非智力因素方面。老師有「童心」,才可能知道了解這些學生的心裡所想,體會他們的愛好興趣,才能逐漸走進他們心裡……(教育是教+育,育是需要時間的……有的時候,我們是等不及的……)

同時,教師要搞好班級文化建設。面對學困生,要處理好學習成績在班級建設中的地位。不能唯成績論(事實上很難做得到),要關注到學困生的優秀品質,如有的愛勞動,有的體育好,有的唱歌好,……特別注意不要把學習成績差和其道德掛鉤等等,不能上綱上線……

還有,教師要和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繫。……面對學困生,老師找家長,盡量避免告狀式……避免訓斥家長,需要老師和家長雙方協調配合……

「教書育人」是一項系統工程,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主體,社會是補充和發展,需要學校、教師和家庭以及社會多方配合,齊抓共管,才能使基礎教育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義務教育階段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如何應對?這個 問題其實是教師們一直討論的話題之一,因為這個話題太難,既是教育專家也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學習困難的學生即學困生其實就是以前我們說的差生,只是換了一個說法而已。

首先教師要敢於面對學困生

老師首先要敢於面對學困生,不要有畏難或者恐懼心理。學生是有差別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對教師的一種鞭策而不是簡單的一句口號,要認識到學困生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既然有教育存在,必然就有學困生,所以老師們大可必恐懼。要有正面應對學困生的勇氣。

其次,相信學困生是可以轉化的

除了個別身體有問題的學困生,其他的都是可以轉化的。不要迷戀所謂專家的話,學困生都可以轉化成優秀學生,這是不可能的。例如藍老師就遇到過這樣一位小學二年級學生,該學生因為在3歲時候發高燒,燒壞了大腦,身體和其他孩子一樣,語言比較遲緩,從是看不出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智力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你問什麼他都不說話,作業本上寫的密密麻麻的豎線。這樣的學生確實誰也無法轉化,我猜想醫生可能有辦法。,但是除了個例,我堅信大部分學困生還是可以轉化的。

其次,對待學困生要優待

教師由於成績的壓力,對學困生抱怨比較多,畢竟這些學生影響了整個班級的成績。要將學困生轉化成優秀學生,就不能出現像上圖中的情況,給好學生好的教育資源,而對學困生不聞不問。相反而是要給更多的營養,多關心,多照顧。

再次,學困生更需要表揚

學困生由於成績差經常受到本班同學的嘲笑和諷刺,作為老師要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學困生的成因千差萬別,有來自家庭的,有來自社會的,有自身條件不足的等等,老師要善於發掘這些孩子的閃光點,適時給予表揚鼓勵。

最後,不要歧視學困生

學困生由於基礎知識欠賬大,接受新知識比較慢。老師切不可用過激的話語刺激他們,老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話,可能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對待學困生的語言要比對待一般學生更高,更有水平。

關注藍老師看教育,在評論區留言,你的一句話是對孩子的鼓勵,一句評論是對我工作最大支持。


手指伸出有長短,孔子三千子弟只有72賢士。人有天資之差,成長環境之別,個人素質、特長不同,要求每個人都按一個模式成長那是不可能的,學習中存在學困生很正常。

作為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學困生,職業操守告訴我們:一個也不能放棄。當教師的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學生都優秀?教之省心,育之開心,情感上無形中對優秀的學生有某種偏愛。長期的教育經歷,我注意到一個「怪」現象,在班級成績優秀的學生,長大了他不一定認你這個老師,而能記得你的、最尊敬你的可能就是當年你認為"孺子不可教也」的那些學生。大凡成績好的學生都比較自信,將來的發展空間大,等他有出息了,很有可能看不起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而那些成績差的孩子心理一般比較自負,性格也比較孤僻,只要老師給他一點愛或在學習上給予一定的幫助,當時他可能理解不了,但長大了他會明白,並心生感激的。我在大街上,經常碰到三、四十歲的人喊我「老師好!」,而且還是小學生的那個動作:躬腰、舉手(在我周圍混的人,一般都是當年的所謂差生)。

我認為教師的職業不是把每個學生都打造成高大帥,而是通過自己努力工作,使每個受教者都有所長進。因此,對優等生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對學困生多傾注一點愛和學業上儘可能的幫助。做到「不嫌棄、不打擊、不諷刺、多鼓勵、多點拔、多微笑」。學得好是他的造化,學不好我問心無愧。


面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習困難的學生,我認為可以這樣做:

一、激發學生信心,提高學生角色心理定位,從而實現「要他學」到「他要學」。

1.可以通過與學生談話,指明他與其他同學的智商是同等的,不同的只是方法和努力程度不同,今後改變學習方法、更積極投入學習,一定能取得優異成績。

2.可以先降低對他的要求,然後用比較簡單的問題在課堂上向他提問,讓他回答成功並予以表揚,讓他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再逐步提升問題難度,逐步提高成績。

信心增強,成績提高,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定位就提高了。他把自己認定成一位成績好的同學,自己就會主動學習以保持成績與心理定位一致,否則他自己就會心理緊張。

我曾經在初三時接手某班,一位男生連字都寫不起,但是偏偏就對我上課感興趣,我就是先降低了對他的要求,然後再激發他學習自主性的。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二、組織快樂高效課堂,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願意自主探索。

我教的文科,傳授「諧音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等激發學生快樂學習的興趣,比如學生是記不住年代的,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發生的,我就跟他們說「日本想『一把揪死』中國,發動甲午戰爭」,學生笑得樂不可支記住了,也激發了他們想出更多辦法來記憶時間。

還可以組織小組學習、分組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學習得快樂而牢固,研究表明:學習的知識傳授給別人或者與別人討論,可以把牢固程度提升80%。表面看討論耽誤了時間,實際上有提升理解記憶的作用。學生過程快樂,成績提高,所以激發了他主動研究的興趣,進一步獲得良性循環。我對最後一名的小組是懲罰了的,避免分組學習時有的小組不儘力。

三、要有愛心與耐心。學困生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間有反覆的過程,甚至會不理解老師而對抗的,要有思想準備。

還有很多老師肯定有更多辦法轉化學困生,我也希望能學習到大家的好方法??


轉化後進生是教師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義務教育階段指的是小學和初中階段,這一階段,正是學生打基礎的好時機。如果地基不牢,以後的學業就猶如空中樓閣,飄飄悠悠,不堅固,隨時可能出問題。學困生即學習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教師如何應對學困生呢?

1、教師細心耐心輔導。作為教師,應具體學生具體分析,逐個解決。

2、教師多關愛。後進生渴望進步,他們由於各種因素而導致了成績差。親其師,信其道,有了教師的關愛,學生才會更想進步,使自己更優秀。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師生關係和諧發展,對促進學困生進步只有利。

3、聯合家長一起關注學困生。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多樣,智力方面,情感方面,行為習慣方面,學習態度方面,性格方面。現在的孩子幾乎有智力問題的很少,這就需要家校聯合,共同發現問題,彌補不足,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4、教師精心備課,改進自己上課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集中精神,不走心。

5、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以點帶面,讓學困生有信心有熱情,迎頭趕上。


我是夢醉溪樓1,期待您的「關注」,願與您交流,做永遠的朋友!


作為一名基層一線教師,對此有深刻的體會。現在的孩子學習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學校里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配備都很完善,孩子們吃的也好,教室明亮乾淨。

大部分家長則捨得給孩子進行學習方面的投資,可是不知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學習的熱情不高,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差,學習能力弱。

家長和社會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很高,一點兒有關學校和老師的風吹草動便引起軒然大波。輿論導向把職責過多的轉嫁給了老師。所以現在的教師工作壓力很大。

其實,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庭社會和學校綜合作用的結果,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可是目前中國社會條件下,家長對於教育孩子有很多盲點和認識上的誤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留守兒童是個很大的群體。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教育問題不是學校老師所能全部解決的。

今年來,社會和國家也開始關注這樣的孩子,真心希望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

其實,對於老師而言,無論孩子成績怎樣,在老師的心裡,每個孩子都像是種子,每個人的生長期不同。有的種子,一開始就根深苗壯、燦爛綻放;有的種子,需要漫長的等待,才能生根發芽。

作為父母,也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每個種子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種子慢慢地長大,陪著他沐浴風雨陽光,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相信孩子,靜待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作為教師,我們比誰都知道分數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數更重要的,我們時刻不敢忘記。教育的終極目的是,每個孩子第一要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最後才是成績優秀。

希望社會對孩子的成績也有理智清醒的認識。


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惱人的,煩心的,傷心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求其本心。對教師來說,同樣要就其本心。所以,要扣其心扉,從心理根本入手,求其信心。教師求無愧於心。

對一個正常的人或班級而言,學困生是客觀存在的。一班情況約30%左右。在這部分學生中,又分中度,低度,高度,三個層面。這教學的邊界,還真是一道難解的題。溯其本源,求其本心,首先,學困生在班集體中,大都存在一種劣勢心理,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重鼓勵,樹立起他們的自信。細節決定成功,要從教學生活中,捕捉出他的身上的閃光點。重表揚,多點贊。逐步建立起他們自我的心理正確學習認識與態度。教師在教學中,尊重他們,平等對待,不磚厚瓦薄,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使他們不產生抵觸情緒,逆反心理,就是基礎要求。

對小學階段的困難學習的學生而言,教師,還要把他們的在校安全,放在首次,讓家長放心。因為,他們有時有些難以自控。

就學習而言,應降低坡度,重在基本知識。因為,教師要面對全體學生,面對主流,在某一段時間裡,關係到自我榮辱,所以,在這方面家庭要分擔些學生各方面的教育。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合力。

沒有百分之百的完人,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教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條條道路通北京,看你那行有玲瓏心。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唯一的,特別的種子。

是南瓜苗,結大南瓜。是辣椒籽,結紅辣椒。造化入境,各美其美,各有所好。順其自然,主觀也有難臆造。

(個人認識,一點感受。


我在本學期數學教改實驗中作過這樣一個試驗,即把本班學習最有困難的三位學生召集起來,幫助他們複習了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然後啟發引導他們討論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是大綱中規定的較高要求),指導中只給提示,不給過程和答案,結果用了不足20分鐘的時間,學生就推導了正確結果。這一個別案例表明,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是不容低估的,那種把學生學習困難簡單歸結為學生智力低下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雖然人們常講:教育不是萬能的。意即學困生的「本性」有時是教育難以改變的,但人之本性為何?人之本性為「無物」,即「一張空白紙」,這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因而,學生學習的好壞是後天教育的結果。「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已成為我教學中的座佑銘,它激勵著我大膽探索學困生的轉化措施,更給了我嘗試這些措施的勇氣。


針對這個問題,惟度君首先講明白要排除對孩子劃分三六九等,孩子之所以學習困難,大多數是方法沒有掌握;當然,不排除孩子貪玩成分在內。

如何讓孩子在現有的時間和精力內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這可能是令每位老師,每位家長和學生非常頭疼的事情,也是值得么有一位教育工作者個家長深思的問題。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孩子一道題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甚至現在的人工智慧,AI都可以實現,但是怎樣教會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惟度君個人認為:

1、輕結果、重過程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孩子們對科學結果的由來和論證不是我國教育者傳道授業的重點,對得出的科學結論才是衡量學生優差的標準。孩子對科學結果的一知半解導致了孩子對知識似懂非懂的狀態,這樣含含糊糊的知識又怎能學習之用?

2、讓孩子「動」起來

推翻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吧!讓孩子們的手動起來,也讓孩子們的大腦和心都動起來,讓課本上的「死」知識在孩子的認知和行為中動起來!

3、把三尺講台拆掉

傳統的教育模式用三尺講台禁錮了老師們的才學,讓老師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燈塔,而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口袋。


推薦閱讀:

2018年初級教材公布,考試難度史上最低,背後隱藏哪些信號?
你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如果孩子不愛學習,你會怎麼辦?
通過三下鄉能學到什麼,我們因該懷著什麼樣的心態?
父親失信,兒子被大學拒絕錄用?
新加坡劍橋O水準考試看這裡就夠了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