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雙十一後大批賣家入駐亞馬遜?
天貓雙十一最終成交額為1682億元!!亞馬遜賣家在驚嘆國內電商平台非凡表現的同時,也許並不清楚,天貓賣家已經開始大量湧入亞馬遜市場。
這次雙十一中國消費者用3分01秒的時間突破了100億人民幣的銷量!亞馬遜賣家在驚嘆國內電商平台非凡表現的同時,也許並不清楚,天貓賣家已經開始大量湧入亞馬遜市場。
天貓賣家的第一個理由:競爭700萬:7萬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市場,前天的雙11,中國消費者用3分01秒的時間讓全球看到了10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同時僅天貓一個平台僅用13小時突破了1207億銷售額,相信淘寶、天貓、京東等國內線上零售市場銷售額會比去年翻一倍!
然而,在令人驚嘆的巨額數字背後,似乎沒太多國內電商平台賣家敢提到「銷售利潤」,因為國內電商平台競爭太過激烈,而雙十一似乎更是在平時微薄利潤之後的又一次集中犧牲利潤換取銷售額的做法。
以阿里雲自己提供的數據現實,現在淘寶商家有450萬家,每天還會新增1萬多家店鋪,所以估計先有實際淘寶的賣家數量已經突破700萬。
然而,亞馬遜似乎從來不會對外公布自己平台上第三方賣家的數量(也許是因為Amazon希望對買家保持所有產品是Amazon供貨的印象),但是我們大概可以了解的數字是:亞馬遜現有全球開店的數量大約是10萬個賣家,可是其中許多賣家存在重複開店的情況,也許真正在亞馬遜平台的中國賣家數量僅為7萬左右。
也就是說,國內淘寶、天貓的賣家與亞馬遜上中國賣家的對比是:700萬:7萬,進一步說:對於淘寶天貓賣家而言,亞馬遜的競爭僅僅是淘寶競爭的 1/100!
天貓賣家的第二個理由:利潤1:6
由於競爭過於激烈,淘寶和天貓賣家的利潤已經非常低,同時由於天貓賣家往往需要繳納數十萬的入駐費用,並需要一個龐大的銷售和客服團隊,所以實際凈利潤已經接近盈虧零界點。然而,在他們看來,淘寶上許多已經過季,甚至淘汰的商品卻在Amazon上有著不錯的表現!
案例1: 汽車品類:除冰刷
天貓售價:¥26.00人民幣,月銷量:558單
亞馬遜售價:$26.96美元(約合:¥161.76人民幣),月銷量:2204單
案例2: 玩具品牌:旋轉LED飛球
淘寶售價:¥23.90人民幣,月銷量:22單
亞馬遜售價:$13.99美元(約合:¥83.94人民幣),月銷量:3023單
賣家的第三個理由:選品簡單、占坑位快
天貓賣家對於選品、推廣、運營的做法遠比亞馬遜賣家成熟太多。在他們看來選品並不困難,因為:
1、國內電商的發達程度已經遠超亞馬遜等海外平台;
2、淘寶、天貓、京東的SKU數量遠比亞馬遜多;
3、國內線上市場不乏更多優質的商品;
4、所有商品的口碑更容易在國內電商平台得到驗證;
同時,對於天貓賣家而言,獲得銷量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搶佔坑位!而在他們看來拿下亞馬遜坑位似乎比淘寶天貓成本低太多。一位天貓賣家說,這次雙11之後,將把主要精力和投入轉到亞馬遜上,同時他身邊接近一半做天貓的朋友都已經準備從2018年開始全面進駐亞馬遜市場。
本文轉載自薈網
今年的天貓雙十一銷售額又創新高,話題熱度持續不減,很多人都會認為淘寶天貓賣家肯定都是躺贏,即便吃不到稠的,就算喝口湯也能賺的滿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對於大品牌大店鋪來講,雙十一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盈利機會,大量的訂單讓人驚喜。但是對中小店鋪來說是好是壞還有待商議。眾多的中小店鋪要想在雙十一的購物浪潮中脫穎而出,離不開大量的砸錢進行推廣宣傳,然而,天貓平台的推廣費在平時來講都已經是高額,更不用說是雙十一期間的費用了,著對於中小賣家是十足的分擔,還是不得不承擔的負擔。此外,活動期間的備貨問題也是一個極不易把控的難題。
相對比之下,入駐亞馬遜平台似乎優勢更大。以阿里雲自己提供的數據現實,現在淘寶商家有450萬家,每天還會新增1萬多家店鋪,所以估計現有實際淘寶的賣家數量已經突破700萬。然而,粗略估計亞馬遜現有全球開店的數量大約是10萬個賣家,可是其中許多賣家存在重複開店的情況,也許真正在亞馬遜平台的中國賣家數量僅為7萬左右,賣家在亞馬遜上遇到的競爭難度將會大大減小。
不僅如此,長期以來由於太過激烈的競爭,淘寶和天貓賣家的利潤已經非常低,同時由於天貓賣家往往需要繳納數十萬的入駐費用,並需要一個龐大的銷售和客服團隊,所以實際凈利潤已經接近盈虧零界點。然而,在他們看來,淘寶上許多已經過季,甚至淘汰的商品卻在Amazon上有著不錯的表現。
另外,天貓賣家對於選品、推廣、運營的做法遠比亞馬遜賣家成熟的多,因為國內電商的發達程度如今已經遠超海外平台,而且淘寶天貓的sku數量也遠比亞馬遜多,其中更是不乏優質產品。
在賣家們看來,拿下亞馬遜的坑位似乎要比淘寶天貓的成本低得多,何樂而不為呢?
先說點題外話,國人不去習慣去亞馬遜買東西。亞馬遜很多東西都非常實惠,特別是亞馬遜自營的產品。我有個朋友,在淘寶做知名女裝代購,原來貨都是線下實體店拿的,但是量做大了,實體店沒有那麼多衣服,怎麼辦?去亞馬遜自營買。亞馬遜自營搞活動經常是5折。朋友直接都買空,然後淘寶賣65折。拿多了不怕賣不掉,因為亞馬遜支持30天無理由退貨,賣不掉在退回去。言歸正傳,為什麼去亞馬遜開店,再舉個例子,還有個朋友,在天貓賣蘋果手機殼,9.9包郵,沖銷量虧著賣,後來虧不起了。去亞馬遜開了一個店,賣35,不包郵。每個月還能賺十幾萬。如果你是商家,你會去亞馬遜開店嗎?隨著時間推移,這個能讓商家賺錢的平台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而已。
這明顯是謠言!這調查從哪裡來的!這樣黑阿里!五年前你說湧入亞馬遜我同意,現在很多人都退出了,亞馬遜看起來強大,但是壓根就不適合國人,尤其玩喜歡天貓,淘寶的人。界面就不吐槽了,而且經常被舉報侵權,對於小賣家那真的是無聊!
其實天貓火了以後有段時間,亞馬遜確實很火爆,尤其是當時馬雲還沒有國際站,很多人選擇了亞馬遜,我記得應該是15年左右,而不是現在!
很快馬雲就做出調整,針對外貿公司推出了阿里巴巴國際站,我很早就接觸了,然後沒兩年又推出了針對個人的速賣通,速賣通當年很火爆,尤其俄羅斯,巴西等第三方市場碾壓亞馬遜!
所以就不要謠言了,亞馬遜據我來看除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稍微好點,其實別的地方,已經被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站搶佔了市場,多謝採納!
額,這個問題本來就是個偽命題,不知道怎麼回答。那就賣個萌吧。
商人逐利,這是正常的商業手段,而且美元更貴不是?
雙十一是中國最大市場的集體狂歡。圖的是人氣和數據,一個商品會很快的被推廣和被人認知,這在以後非活動營銷中是很大的市場潛力,對於研發團隊來說,這數據也是很巨大的財富,可以特定的為商品熱度區定製服務,比如青島地區的服裝設計,一定沒有北方的厚重保暖,那潛在的就為公司明確了商品推薦,南方市場重時尚,北方則還要保暖。另外雙十一也是檢驗完善服務及形象攻堅戰不是,售後服務,物流溝通,質量反饋,買家建議,這些都是商家的財富,隱形的巨大潛力。所以雙十一是買家的實惠,是賣家的吆喝。
當然世界這麼大也總有不良商家的,買家也要智商不是,馬雲說有人58元買勞力士呢!
亞馬遜沒去過,知道過一個亞馬遜書城。至於規模什麼的不用比,份額也不用提,至少會比上年長的。
賣家入住亞馬遜,那就是為了賺錢,比設計比質量,和國外有差距,也沒什麼品牌形象,所以大家就比性價比,比美元的價格,那也至少賺多少的人民幣呢!和國內不一樣,那裡文化差異,所以對商品的需求,購物人的心理,社會反應商家都不怎麼清楚,所以純賺錢才是硬通思想,想擴張海外?那專門一個部門調研幾年,老闆再學習下當地文化先。
總結就是,雙十一刷人氣和數據買家實惠,亞馬遜純賺外匯,拓展海外不是小公司事,還要辦專業不是。但之後的話題就多了,比如和雙十一的數據對比,商品利潤的統計,售後服務的速度,物流的差異,那時外國友人臉書都是「艹,上當了,雙十一一樣的,為什麼亞馬遜貴幾倍,好後悔錯過雙十一啊,我們也要雙十一,馬雲爸爸收了亞馬遜吧」
大中華商業經不一定逐利賺錢,還有賺吆喝和掛羊頭賣狗肉呢,官商在中國自古有論,所以想學中國模式,先學中國政治,人文,社會心理,人物關係,心理與人際社會……
電商的重點是流量獲取的成本,天貓和京東流量成本太高,破壞了以產品本身屬性銷售的原則,而這原則也是國內電商起步的生存根本,隨著國內電商上市追求利潤的同時,平台性質就變了,亞馬遜目前的廣告體系不成熟,竟爭係數低,如果在國內是無法生存的,國外產品銷售的健康法律規範也是成就和保護大牌和奢侈品牌的溫床。目前國內商家入駐亞馬遜的目標客戶是國外,所以按國外的價格體系,產品的利潤空間是有保護的。講著講著就道出電商本質,分析的點太多,待續...
當然是趁一波雙十一的國際影響力啊,說不定又是大賣呢
推薦閱讀:
※無人機中級篇:第五講:用應級驅動程序開發
※爆文文章100W是如何打造的呢?
※高通驍龍晶元是根據什麼來命名的?
※加速上網 適合自己的DNS服務選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