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脾氣到底有多臭?


1.孟子是個很高傲的人,他自視甚高,一臉都是大寫的不服。在戰國時代紛飛的戰火中,他遊說諸侯,希望他們能夠接受「王道」和「仁政」思想,善待自己的百姓,百姓敬愛自己的國君,國君之間不是比拳頭而是比仁心。春秋戰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大多具有一身傲骨,他們是以「帝王師」的姿態出現在國君面前,作為一介平民,孟子保持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孟子覺得國君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他們擁有的只是權杖,而不是道義,因此可以輕視他們;那些朝秦暮楚的縱橫家也不值得崇拜,他們不過是依靠陰謀詭計仰人鼻息的「妾婦之道」,所以孟子就鄙視他們;像墨子、楊朱那些風靡天下的思想家也沒什麼了不起,孟子就痛罵他們是禽獸。總之,孟子是一個高傲的鬥士。但孟子對孔子,卻充滿了崇拜之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扶牆,就服孔子」。

2.孟子就像一個怒髮衝冠的鬥士,一副高度傲嬌凜然不可犯的形象。在齊國時,齊王本來要到賓館拜見孟子,但齊王借口自己生病了,讓孟子上朝拜見自己,孟子一聽就炸了,告訴齊王的使者,正巧我也生病了,不能去見齊王,然後就出去玩了。齊王聽說孟子病了,趕緊派了私人醫生給孟子看病。而孟子寧可逃到朋友家躲起來,也不願見齊王的醫生和特使,反正你齊王不來看我,就別指望我放下架子去拜見你。在孟子看來,爵位、年齡和道德是天下最尊貴的三種東西,齊王只擁有爵位,而自己則有年齡和道德兩大優勢。就像是拳擊場上的比賽,孟子是二比一「KO」齊王。因此,孟子在遊說諸侯時始終保持著「說大人而藐之」的氣概,以「帝王師」的形象出現,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我是來幫你的,完全不是後世儒者在權貴面前唯唯諾諾的形象。

3.孟子說,你要是牛,那我比你還要牛!孟子在滕國呆了兩年,仁政措施沒有得到推行,但脾氣漸長。滕文公的弟弟滕更來請教問題,孟子一言不髮根本不理。弟子公子都看不下去了,問孟子說,人家滕更謙虛有禮地來請教,老師幹嗎不理人家?孟子說,有五種人我是不會教的:一是依仗自己的地位高以勢壓人的,二是依仗自己能力強不謙虛謹慎的,三是依仗自己年齡大倚老賣老的,四是依仗自己功勞大目空一切的,五是依仗自己和我關係好恃寵而驕的。在這五條中,滕更佔了兩條!

孟子就是這樣的人,在他眼裡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值得教育的學生,一種是不予理睬的學生。什麼王公貴族達官顯貴,犯了這五條規矩,一票否決,你連做學生的資格都沒有!


其實,這個提問不合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不要把孟子的脾氣放大。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比如,一個人很仔細,這是優點,在某些時候也是缺點。把她放在財務的位置上,可能恰好合適,但是如果把她放在品質檢驗上,可能會造成,1、時間慢、效率低 2、不良品太多客戶投訴。

李白被多少人羨慕,多少人嚮往,多少人崇拜。可一句李白斗酒詩百篇。說明了禮拜好喝酒,喝酒之後出好詩。然後在咱們現代社會,禁酒。尤其是駕駛員。我相信,禮拜若活在現代,這種浪蕩不羈、自由散漫的性子,成名的概率會低很多。因為,首先酒駕一條就給讓他不能那麼隨意喝酒了,不喝酒很多好詩就沒辦法隨性激發,所以可能也就默默無聞了,哈哈哈。


就知道兩點:孟子很富,出行的儀仗堪比王公諸侯。孟子是「民本主義」者,敢對著國王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對孔子一在強調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觀念的重大修正或者說補充。


推薦閱讀:

「魏晉風度」的前世今生
【大國學】契丹文字研究:幾個由契丹大字到契丹小字
森舸瀾《無為NOT TRYING》談中國思想
深入淺出講述中國故事,雅俗共賞傳遞中國精神
學論語?從那句開始?

TAG:孟子 | 國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