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京郊古村落有哪些推薦?


北京除了廣為認知的長城、故宮等著名景點,其實還保存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古村落。靈水村因為《爸爸去哪兒》揭開了神秘面紗,那麼還有哪些值得一去的京郊古村落呢?

1.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齋堂鎮,延109國道根據指路牌,到達的目的地「爨底下村」。川底下村,實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位於京西齋堂西北狹谷中部,解放前屬宛平縣八區,現屬齋堂鎮所轄。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積5.3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1℃,自然植被良好,適合養羊,養蜜蜂。爨底下是國家A級景區。2009年度「北京最美的鄉村」,北京美麗鄉村聯合會會員村。

可以開車上去,大概在開個3公里左右,會有人指導進入停車場(免費),剩下的大概1公里的路,只能自己走,農家樂的餐廳挺多,菜品都是一樣的,味道不錯,也便宜。村裡管理的很好,有一條規劃好的商業街。

地址: 109國道齋堂鎮4公里

2.北京靈水舉人村

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自明清科舉制度盛行以來,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層出不窮,曾有劉懋恆、劉增廣等眾多舉人出現,因此靈水被當地人冠以"舉人村"。2013年作為《爸爸去哪兒》的第一站而受到廣泛關注。這裡的古民居是中國北方明清時期鄉村民居建築的典範,原貌保存很好。 靈水村不僅村落古老龐大,遼、金、元、明、清時的古民居多,而且過去民間所信仰的諸神盡有,所以多古廟遺址。靈水村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迹眾多,其中東嶺石人、西山蓮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靈泉銀杏、舉人宅院和寺廟遺址等景點自古有「靈水八景」之稱。 村裡還有很多古樹名木,濃濃的綠蔭,庇護著勃勃的生機,汩汩的清泉溪流滋潤著這座古老的山村。

地址: 齋堂鎮靈水村

3.柏峪村生態林

柏峪村地處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北12公里處,在這裡爨(川)底下、靈水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吸引著四方來客,崇山峻岭之間還散落著桑峪、西胡林、楊家峪、馬欄等,柏峪村與它們一起,構成了璀璨奪目的京西古村落群。柏峪村為齋堂鎮轄村。位於門頭溝西北部,東南距川底下村4公里、西北距黃草梁7.5公里處,附近無村落,為齋堂鎮最偏遠的山村。聚落沿山谷呈矩形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米。村民151戶,412人,均為漢族。明代修築長城,隨軍家屬在此定居,逐漸繁衍成村。因當地柏、榆樹繁茂而稱柏榆村,後以諧音改為現名。地處柏峪溝西北端黃草梁山麓狹長地帶,海拔817米。土壤主要為山地淋溶褐土,植被以散生楊、樺、櫟樹及荊條灌叢為主。經濟為農、林、牧、副多種經營

地址: 齋堂鎮爨柏景區內柏峪村(近爨底下)

4.沿河城與敵台

沿河城與敵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門頭溝區西北部。原名「三岔村」,明萬曆六年(1578)由副都御史張鹵倡建。因城北臨永定河,故名沿河城。城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250米,城牆周長1 182.3米,東、西、北三面為直線,南牆為弧形。

地址: 沿河城及敵台

5.千軍台

千軍台又稱千人台,是北京市門頭溝區的一處旅遊風景區,群山環繞,美不勝收。從北京市區內乘坐929路公交車可以直達。千軍台(千人台)村坐落在清水澗溝的北側的台地上,古國道東西向地從村中貫通,一棵樹洞能鑽過去駱駝的老槐屹立在村中央,古道邊,滄桑中迎來送往了也不知有多少行者路人;在村對面有一條南北向的山溝叫南港溝,裡面有李、劉兩家族世代賴以生存的堰田地,裡面有昔時小學生挖來做石筆練字用的葉臘石;有甘冽清涼的水泉子,一條古道自千軍台村西分離出來進入南港溝,翻過峪兒鞍進入房山地界,此道存在有多少年,已無法考證,但是可以說,自從此地有了人類就有了道路,自古以來房山與清水澗溝村人們的往來,大寒嶺上的頻頻戰事,就可說明此道的由來已久。昔時,清水澗溝產煤,房山產大蓋柿子,清水澗溝中的村人時常背上煤越過嶺去房山換大蓋柿子,房山人也常背上大蓋柿子越嶺來換煤。

地址: 清水澗溝西端(近千軍台小學)


號稱北京後花園的京西地區有不少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

爨底下村就是其中一處聖地。

爨底下村位於京西山區的深山峽谷中,屬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齋堂鎮,距離北京90公里。

爨底下村的「爨」字,總共有三十筆,發cuàn音,關於這個字還有一套流傳久遠的說辭: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燒,大火燒林,越燒越興,寓意村民人丁興旺,但是大火不斷燒,豈不很熱,所以爨底下村民全姓韓,取諧音(寒)為寒冷之意,冷與熱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補。所以村子處處也體現著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和風水觀念。

爨底下村鳥瞰

這個村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保存著500間、70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國首次發現保留比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築群,布局合理,結構嚴謹,頗具特色,門樓等級嚴格,門墩雕刻精美,磚雕影壁獨具匠心,壁畫楹聯比比皆是。

整個村莊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坐落在北側緩坡之上,依山而建,層層升高,村上一條蜿蜒東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村分上下兩層,高低錯落線條清晰,建築風格既有江南水鄉窗、樓、室等細節、局部處理上的風韻,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體的氣勢。灰瓦飛檐、石壘的院牆凝重厚實中透著威嚴、恬淡平和中積澱著深厚的文化,其多層次的特點,也被形象地稱為北京地區的「布達拉宮」。

現在的爨底下村依然保留有財神的化身關公廟,有盼子的娘娘廟,有保佑太平的觀音廟,村民們世代相安而息。民俗傳統得到很好的保留,「農家樂」旅遊、服務已成為村民的一種時尚。爨底下村還是京西傳統教育基地、影視基地。由於村處山谷,夏天不熱,冬天不冷,現在村子裡相關旅遊設施也較為完善,確實是一個體驗傳統民俗的一個很好去處。

京西古村落是我國傳統農業文化的活化石。2003年,爨底下村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後關於此村的關注漸多,主要從傳統文化解讀與傳承以及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兩個角度進行探究。爨底下村在北京門頭溝區30餘座古村落中具有較好的典型性。歷史綿延無闕,族譜線索清晰,傳統文化濃厚,村落形態完整。因此也是透視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一個良好的窗口。


10大京郊傳統村落

  1、 長峪城

  長峪城村,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西北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稱,距昌平中心城區54公里,距流水鎮政府35公里,僅一條路與外界相通。整個村子分為兩部分:新城和舊城,其中舊城為石頭城,新城為磚城。據說,長峪城最初建村的時候,所有的村民全居住在舊城。然而後來村內發了大水,不僅將村子的城牆沖毀,村民的房屋也被沖毀很多。於是,一部分村民就在現在新城的位置重新修建起了自己的家園。同時,為了抵禦外界的侵襲,他們還燒制了巨大的城磚,用來修建護城牆。

  歷史上,長峪城是京師西北的重要門戶,是居庸關西路防線的軍事要塞,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修築關城,明萬曆年(1573年)在城堡南側增築新城,新城規模不大,有南門和瓮城。坐落在一道南北走向山澗中央,自南向北緩緩收窄,楔入山巒深處。村落建築多為傳統的青灰磚瓦平房小院,保留的古宅小院建築多為典型的北京合院形制,坐北朝南為正房,配有東西廂房,偶有建築正房兩側附帶耳房,倒座房的形式較少。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長峪城

  2、 南窖村

  南窖村臨近京西古道,西面村口有兩棵千年古槐,枝繁葉茂;古戲樓與娘娘廟相對,保存完整,遺存彩繪非常精美;南窖村古商業街,西起南窖西廟(娘娘廟),東至南窖上庄,長1.2公里。明清煤炭貿易繁榮時,南窖村是北京西山地區著名的物資集散地。南窖古商業街的建築格局基本是一條長街的形狀,房屋結構取材於當地青石和石板,街上除商鋪外,還有當地鄉紳的豪宅大院,房屋大量裝修門樓繪畫、木雕、磚雕以及山水詩文影壁,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蘊。

  南窖村現保存有龍王廟、娘娘廟和玄帝廟,村內還有千年銀杏樹1株,國槐3株,樹齡均已達千年。村中南窖果家大院、李家秀才院、范家大院、楊家大院(古賭場),大多是北方的硬式或重檐歇山樣式,建築裝飾精美,年代風味十足。附近的東坡、馬耳山、橡子山也是景色優美的自然景區。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南窖村

  3、 水峪村

  水峪村是典型的深山區村落,全村山地面積達96.7%,群山環繞的全村沿一條西北南向的溝谷,與南窖鄉主溝相交,山地盛產玉米、小豆、高粱等典型的北方雜糧,兼有茼蒿、木蘭芽、香椿、花椒等山野地方特產,海拔500米左右,年降水量356毫米。屬北方乾濕交接性氣候,及其適應休閑、避暑、度假。現有村民622戶,1340人,2004年被定為市級民俗旅遊村,2012年獲得「北京最美麗的鄉村」稱號,同年又被納入首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2014年入選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5年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村、首都生態文明村。古宅、古碾、古中幡、古商道是水峪村旅遊的一張四古文化名片。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水峪村

  4、 爨底下

  爨底下村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齋堂鎮西北部的深山峽谷中,屬門頭溝區齋堂鎮轄村。距北京市區90km,距門頭溝區65km。位於109國道北溝村口6km處,交通便捷。

  在明、清時代,為京西貫穿齋堂地區西部東西大動脈最重要的古驛道。它既是京城連接邊關的軍事通道,又是通往河北、內蒙一帶的交通要道。爨底下村位於古驛道距離齋堂川(現齋堂)西6km的山坡地段,海拔650m,屬太行山脈,清水河流域。5.33平方公里的村域中,四面群山環抱,山脈起伏蜿蜒,氣勢壯觀,山形奇異優美。

  爨底下村位於京西明代「爨里安口」險隘谷下方,故因「爨里安口」而得名。相傳祖先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隨山西向北京移民之舉由山西遷移至此,建立了這座韓氏家庭聚居之地。

  古村依山而建,在以龍頭山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控制下,將76套精巧玲瓏的四合院民居,隨山勢高低變化,呈扇形向下延展,以放射形態,靈活布局在有限的地基上,嚴謹和諧,變化有序。這些保存完好的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體的山地四合院,共計76套,合計656間,主要為山地四合院、雙店式四合院及店鋪式四合院、三合院。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爨底下村

  5、 碣石村

  碣石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西部,隸屬雁翅鎮,距天安門直線距離70公里,距離109國道10公里,村域面積9.96平方公里,耕田面積340畝,目前總戶數為97戶,居住64戶,戶籍人口152人,常住人口在60人左右。村莊土壤為碳酸鹽褐土,植被有楊、柳、桃、杏等,山場多覆蓋荊條灌叢;林果業為主導產業,主要物產為杏核、桃核,其中核桃遠近聞名。

  碣石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現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四合院18座,三合院27座,二合院14座。據十三陵碑文記載,碣石村原名「三叉村」,因為村前有很多躺倒的大石頭,根據「立石為碑、卧石為碣」的說法,就改名為「碣石村」。現存一級古槐2棵,二級古槐1棵。72眼古井交錯分布在村中各處,造型富於變化,風格各異,很多古井都蘊含著一段動人的傳說,被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確定為「京西井養第一村」。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碣石村

  6、 靈水村——爸爸去哪兒拍攝地

  靈水村為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轄村,位於鎮域東部,東南距區政府駐地32.5公里。聚落面積6.4萬平方米,約260戶,800餘口人。靈水村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老山村,早在遼宋時代,靈水村就已經有一定規模了。該村最興旺時是在清末民初,當時村中有居民360戶,人丁2000人。

  靈水村臨近京西古道,古代交通較為便利,由此促使農貿商業較為發達。村中買賣商號有十幾家,其中最有名的八家,號稱「八大堂號」,均從事農副產品貿易,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靈水村物產豐富,其中核桃、紅杏、煤炭在市場上享有盛譽。

  靈水村有多出名勝古迹,「八角龍地」和靈泉禪寺在明《宛署雜記》中有記載,在清代已經形成了「靈水八景」之說。村周邊有古廟十餘座,構成了靈水村奇特的「四教合一」的宗教文化。靈水村風水極佳,按照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格局建村,最後定玄武為村型,造成了負陰抱陽,藏風聚氣的氣象,因此生出「柏抱榆桑」樹生樹、「雌雄一體」銀杏樹、「京西靈芝」北山翠柏古樹。靈水村的10餘棵國家級古木奇樹是上天賜予靈水村的物華天寶。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靈水村

  7、 葦子水村

  葦子水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東部,109國道芹峪口以北田莊公路5公里處。葦子水村史建於明萬曆二十年,現有人口313戶520人,葦子水村地處田莊溝中段溝底,海拔560米,地域總面積13968畝,佔地面積250畝,農業用地均為山地、林地,村域內有葦子水水庫一座,為永定河防洪工程。

  葦子水村生產優質紅頭香椿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是明清時期進貢皇宮享用的絕佳菜肴,是已經通過國家鑒定的無公害綠色食品,每年5月1日為村中「香椿節」。秧歌戲作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葦子水村特色之一,每年戲劇團組織演出10多場。村中還有剪紙、編筐的手藝人,作品在村中民俗博物館中展出。

  村落建築全部由三合院或四合院組成,庭院寬大,建築格局完整,所有庭院主次建築規整,保存基本完好。其中明清四合院46座,三合院37座。四合院中有5座基本完好。其中保存最好的院落當數村中四合院,方位端正,坐北朝南,臨街後牆不時可以看到「紫氣東來」、「吉星高照」、「山高水長」、「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等字樣。現有古樹7棵:1棵榆樹、2棵槐樹、4棵古柏。在村中東西走向的河溝上架有13座橋:1座水泥橋、12座古橋。素有「九梁八岔紗帽山、一榆二槐四古柏、靈泉河水東邊來、九龍來把金盆戲、古老秧歌震東西」之說。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葦子水村

  8、 古北口村

  古北口歷史悠久,自然環境優美,地勢險惡,素有「京師鎖鑰」之稱。它位於北京東北部,密雲縣境內,是北京的龍脈地帶,是通往東北、內蒙古以至華北平原的交通要道,是北京的東北大門。

  古北口是一個以千年軍事古鎮為核心、包括古長城體系、自然風景、歷史古迹、人文景觀、軍鎮文化等獨特的歷史文化重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東蟠龍、西卧虎,中間為蕩蕩潮河。兩山夾一河使古北口在冷兵器時代成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重要關口.

  古北口為北京的龍脈地帶,匯聚了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是天人合地,藏風聚氣之地,歷史以來成為中國廟宇密度最高的古鎮。優雅的自然環境里歷史古迹與人文景觀相輝映,蘊藏的古文化如浩瀚的海洋,源遠流長。古北口群山環抱、綠色掩映,情境與高雅並存,人們經常這樣說:「七郎墳、令公廟、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兩步三座廟。」形象的描繪了古北口的特色,從夏商開始,這裡就是各組人民生生不息的寶地,這也就是活著的古鎮——古北口。

  由於諸多的歷史條件、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古北口在旅遊資源上獨一無二。景區的特點是「三碑、三廟、三城」,古北口有「城上城、城中城、城套城」之說,也是我國唯一的城上之城。建於公元555年的北齊長城和建於公元1378年的明長城無論從建築學和軍事學都是最好的研究課題,登上城上城,那真是登高望遠,古北口全貌盡收眼底,即沐浴和煦風光,又探尋古戰場遺迹。

  據記載,蟠龍山長城為明代戚繼光所建,因其敵樓和城牆富於變化景觀壯美而聞名,這裡有著名的將軍樓,獨特雄偉的「二十四眼樓」,由士兵思鄉而得名的好望樓等等,而且還有北京最早的北齊長城。一九八七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把古北口長城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村

  9、 花園村

  花園村位於北京的最東端,為密雲縣新城子鎮所轄的行政村,距離密雲縣城80公里,距北京市區140公里,地處霧靈山腹地,20公里的明長城環繞四周,森林覆蓋率達86%以上。土地面積15000畝,其中林地面積7946畝,耕種面積748畝。是北京市、密雲區重要的生態資源地和水源地發源地之一。村域面積10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32戶,586人。村內林木覆蓋面積占村域面積的90%。

  花園村西臨古北口、司馬台長城、雲岫谷、霧靈湖,南臨霧靈山,東與河北省興隆、灤平、承德三縣交界,號稱"一雞鳴四縣",是北京市經度最靠東側的地方,也是北京市最早見到陽光的地方,有"北京第一縷陽光」之稱。因在霧靈山腳下,地處軍事要塞,是兵家必爭之地,逢有險峻山峰之處,均可見到長城、烽火台、古城牆。現該村東部與河北省交界處仍有保存完好烽火台和黑谷關城池一座,南部有五虎門長城水關一座,保存完好,新開發的東極仙谷自然風景區坐落在裡面。

  地址:北京市密雲區花園村

  10、 北吉山村

  北吉山村位於北京市平谷區西北部,距京75公里,地處燕山余脈。遠在新石器時期,該地就有人類活動。唐代西山建有房舍,明代形成相當規模的村落——紙坊。後因丫髻山廟會興盛而遠近聞名,改名為丫髻山。康熙稱丫髻山為「近畿福地」,乾隆也曾兩游丫髻山,每次游山皆吟詩述懷。

  村內有丫髻山國家4A級景區,還有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遺迹真武廟。目前村內舊建築已大多翻新,並多為一層平房,面積與原建築基本保持一致,格局也相應保留。碧霞元君祠舊址依舊保留並重建,2001年被北京市政府列為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1986年,當地政府本著「廟會搭台,經濟唱戲」的宗旨,恢復了每年農曆四月的丫髻廟會,至今已舉辦廟會30屆。每年四月廟會期間,港台香客、國際友人等遊客達百餘萬人次。1993年縣政府將丫髻山碧霞元君祠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市政府又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隨後又被列為北京人文奧運文物保護工程,撥款重修。現北吉山村山上山下建築煥然一新,美輪美奐。

地址:北京市平谷區北吉山村

歡迎補充~


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是門頭溝齋堂附近沿河城古城,特奇怪南北城門樓,兩個樓洞兩側,都放了一口大棺材,是不是有什麼講究,沒弄明白

還有一個也是門頭溝據說是最小的城,就在109國道旁邊一個急轉彎上山進村,這地叫法城。夏天是個避暑的好地方特別幽靜,進裡邊去閉上眼睛聽到的都是鳴蟲鳥叫,真是鳥語花香??一個字就是靜

再有一個雖然挨著沿河城但是屬於河北省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幽州古城,去了那簡直有種穿越的感覺,沒有公路,沒有公交,原來有個火車站現在還不停車了。

這就是傳說中離北京最近的掛壁公路,幽州大峽谷,人煙稀少風景優美

如果是八月十五左右去整個峽谷里都是金絲小棗,據說幽州金絲小棗很有名的,但是現如今的年輕人都進城啦,根本沒有勞動力,再加上交通不方便,弄的金絲小棗沒人收。看著那滿地滿樹的金絲小棗沒人收好可惜呀!


推薦閱讀:

幸福好像越來越難,是社會太現實,還是人心太浮躁?
房車在東北的冬天能用嗎?
冬天汽車發動時,有一股臭味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剩女會越來越多?

TAG:旅遊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