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花唄這樣的網路分期產品,方便了中國年輕人,還是毀掉了中國年輕人?


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鋪天蓋地的廣告刺激著人們的慾望。不僅花唄,京東白條、聚美顏值貸等都為年輕人提供了低門檻,輕鬆就能借到錢。

如果說校園貸在迅速榨乾年輕人,花唄則是一刀一刀地割。申請開通後,基於信用值,可以獲得500-50000不等的消費額度。花唄不能提現,主要用於淘寶、天貓上購物。

對年輕用戶而言,螞蟻花唄的吸引力在於可憑信用額度購物,而且免息期最高可達41天。逾期還不了那麼多,花唄還可以申請分期。

用明天的錢,買今天的東西。先購物,後付款。花唄九零後用戶佔比47%,給花唄貢獻錢的同時,耗盡著夢想。

公司兼職的大學生小A,每個月兼職收入2000元,一問,花唄卻有1萬2的額度。當問及為什麼要選擇貸款。她說:「我感覺很正常啊,身邊同學都有花唄。只要下個月還上,也不會有利息,為什麼不用?」

一個只有2K收入的大學生,加上一個月2K不到的生活費,卻能透支1萬2千,如果小A全部透支完,這筆款將如何還上?好在她自控力不錯。

小A只是千千萬萬花唄大學生的一員,更多的學生用花唄透支幾萬,再去其他借款平台拆東牆補西牆,雪球越滾越大,年紀輕輕背負債務。平台打電話催債,紅著臉去找親朋好友……每天不得安寧。

泛濫成災的廣告營銷告訴年輕人錢的重要性,「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在最好的年輕,用最好的護膚品」,「看臉的時代,臉都靠錢堆出來」等等灌輸著價值觀,通過洗腦,培養了年輕人愛慕虛榮、拜金的性格。

其實我認為,不能全怪花唄。就算沒有花唄,想貸款的人總有辦法。校園貸、現金貸、信用卡都會成為他們的下一個選擇。花唄只是提供了他們一個更加方便的渠道,但虛榮之心不會改變。

需求不死,貸款平台就不會死。根本在於「心」,沒有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積極的價值觀,倒了花唄,一樣會陷進貸款的泥沼。


首先要明白的一個問題是,當下中國年輕人是「不缺錢」的。正在上學的年輕人,有父母在負擔其各種花銷,保證衣食無憂和正常開銷;而已經工作的年輕人,完全能夠養活自己,偶爾買個奢侈品或者小資一把也毫無壓力。那麼不差錢的他們,為什麼還要使用花唄等網路分期產品呢?

關鍵就在於中國年輕人慾望跑得太快,手中的money卻跟不上前者的速度——畢竟「不悲不喜」的「佛系青年」還是極少的。而當下的影視劇、小說、遊戲、廣告等也都在潛移默化地告訴現在的年輕人:任性地活、活出個性、不要辜負青春、不要讓自己後悔……要做到這些,靠讀書去沉澱、靠努力去拼搏顯然太累、時間太長,「買買買」自然就成為讓身體跟上慾望的最佳捷徑。

為此,在這樣的消費理念下,花唄等網路分期產品成為了包括學生黨在內的年輕人滿足自身慾望的「神器」。它們在進一步放大年輕人消費慾望的同時,也將他們拖入慾壑難填的深淵。電子產品、奢侈品、化妝品……通過網路分期產品就唾手可得,完全不費力。

原本只是在花唄、白條等上面透支數百元、千元,反正下個月還上即可。但當年輕人習慣了「先消費後還款」這樣的消費方式之後,他們就開始將手伸向借唄甚至是花樣繁多的現金貸。最終的結果,就是被完全套住。裸貸、被暴力催債、跳樓、毀掉人生……惡性事件也就接踵而至。

花唄等網路分期產品雖然是正規的,但其卻引發了一種難以遏制的「消費原罪」,讓年輕人一步步陷入進去。心理尚未成熟的年輕人,是遠遠經不起誘惑的。網路分期產品方便了中國年輕人,也是在慢慢毀掉部分原本有著美好未來的年輕人。


螞蟻花唄本質上是信用卡產品,只是跟銀行實體信用卡不同的是,螞蟻花唄是電子虛擬信用卡。花唄的產生是技術和行業進步的表現,雖然有一些負面的可能性存在,總體來說絕對是利大於弊,馬云為首的阿里管理層能做出如此戰略,需要的是來自銀行和政策的壓力,也有來自市場的挑戰、市場的壓力,但至少現在來看,這一切都是正向的。

1. 螞蟻花唄的初衷是降低消費門檻

螞蟻花唄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降低消費門檻,這一點要優於信用卡,信用卡的設計門檻一般都比較高,尤其是早期的信用卡,除了對申請人的信用記錄考察、還包括就業單位、薪資水平、五險一金等等很多方面的綜合考慮。所以其實信用卡的是有較高使用門檻的,尤其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不僅存在門檻,而且門檻還相對較高。

而螞蟻花唄等網路信用卡的出現,極大的降低了信用消費的門檻,不依託於眾多的各種審核門檻,只要在相應的平台,例如淘寶、天貓有較好的消費習慣,就能夠輕鬆獲得一定的花唄額度,這讓很多沒有信用卡的年輕用戶也能享受到這一福利。

2. 螞蟻花唄的初衷是好的、花唄等信用卡產品具有足夠長的免息期

不論是傳統的信用卡,還是花唄,設計的初衷當然有銀行和相應互聯網金融商業方面的考慮,但對於用戶也是一種福利。對於企業來說,有幾點好處,如果信用卡服務做的足夠好,那麼有利於吸收一部分用戶到相應銀行開儲蓄賬戶、理財賬戶,這對於銀行就是盈利點,除此之外如果有用戶願意用銀行的信用分期業務,這同樣是良好的盈利點。

對於用戶來說,有了花唄的存在,在自己手頭緊的時候可以不用求人,通過花唄就能解決很多燃眉之急,甚至可以用來充話費、吃飯就餐、充公交卡、交水電煤費用,當你工資發現來又有緊急使用的時候,花唄無疑給了你最安穩的保障,這可以說可以解決資金周轉期的生活保障問題。同樣對於有理財習慣的用戶,因為還在理財定期範圍內,假設剛好有1個月才到期,這時候花唄就派上用場了,你不用承擔提前拿出理財資金的風險,等到你的理財周期結束以後,再還上花唄,不僅沒有利息,還能保證自己的理財計劃不被打破。要知道花唄也有長達一個月的免息期,傳統信用卡更是有長達50天的免息期。

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採用分期業務,還會經常有長達3、6、12個月的免費分期業務,這時候假設你買一台2萬5的MacBook pro蘋果電腦,那麼你如果選擇12個月免費分期,每個月你只要按時還款就好,在長達12個月的周期內,你完全可以好好利用這邊錢來做理財,說不定一年下來能有上千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3. 良好的消費習慣需要企業和用戶一起維護

但是有了花唄這樣的產品,自然也有不理性消費的出現,如果用戶沒辦法理性消費、控制自己不必要的消費習慣,那麼自然也是比較辛苦的,你會不斷的循環,最終也並不一定全是好事,良好的信用體系需要大家一起維護,那麼給大家一些建議。

提前消費但也要理性消費,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度,為什麼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參考額度?那就是再告訴你,根據你的消費數據,你的最佳控制線;按時還款養成良好習慣,如果怕忘記,一定要設置提醒或者隨時保證自己的還款銀行卡、支付寶有足夠的餘額;充分利用免費分期,但也要記得按時還款;如果實在周轉不開也要還最低還款,切記不要逾期;一旦發生逾期行為,及時溝通解決,以免影響信用。

信用習慣的養成很重要,金錢無價、信用有價,良好的信用行為是你最好的標籤,很多時候,例如貸款買房、貸款創業等等方面,良好的信用習慣可以為你保駕護航。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自己的信用,點滴信用積累不易,不要輕易浪費,並且現在的芝麻信用、央行徵信都是數據共享的,所以請尊重自己的每一筆消費,每一筆還款。

芝麻信用為什麼叫做「芝麻信用」?信用是件大事情,但是信用的積累卻來自於點滴之間,芝麻意指小,希望大家能夠在充分享受到這些福利的同時,也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消費行為,尊重自己的點滴信用積累。


「一旦開始借錢,就發現停不下來了。以前花2000塊買個喜歡的包包,那這個月我可能連飯都吃不起。但有了螞蟻花唄,我買了包包還能吃好喝好。」

這是一個90後女大學生跟我說的。她說在她身邊,90%的人都在用螞蟻花唄,每個月都在還錢,但大家還是樂此不疲。說白了,就是花唄已經改變了他們的消費方式。

回到問題,我覺得說花唄毀掉中國年輕人,就太冤枉馬雲了。使用螞蟻花唄本來是你情我願的事情,人心不足蛇吞象,怎麼就成了花唄的鍋了?當然,有人會說:「你不上線這個東西不就沒人用了嗎?」要明白的是,有需求才有市場,社會發展到一定地步,必然會衍生出類似的產業。

事實上,針對一些年輕人花唄欠款太多而導致的各種問題,螞蟻花唄也推出了一些規定。比如花唄系統認定(23歲以下且判定是在校)的用戶額度都控制在1萬以下。大部分用戶的額度1000-1600元。此外,如果用戶認為額度過高,擔心自己自制力不夠,還可以手動下調借款額度。

目前,所有90後都已經是成年人了,是非判斷、量入為出這種事情,不是馬雲應該替他們考慮的。更何況,很多人之所以使用螞蟻花唄,是因為很多消費者已經通過使用淘寶,對馬雲的企業產生了一定的信任感,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花唄可靠。事實也是這樣,比起一些裸貸平台、高利貸平台,螞蟻花唄雖然有風險,但是它的風險要小於絕大多數民間貸款,手續和過程也相對簡單。更重要的是,不至於被人上門剁手指。

有人說螞蟻花唄不還款,身邊的朋友會接到花唄催款人的騷擾電話,我覺得這是雙方的問題,你不還錢,你的隱私沒有保障,但你不也沒保障花唄的權益嗎?

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花唄的存在也有它的兩面性。花唄在解決你燃眉之急的同時,隨之產生的風險也是你自己必須承擔的。


毀掉一個中國年輕人有多容易系列之:

《奶茶,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高房價,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房租,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高配,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花唄,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熬夜,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掉發,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熱搜,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催婚,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外賣,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流量,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網紅,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雙11、618...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焦慮,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偽洒脫」,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擼貓,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火鍋,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吃雞,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實在湊不下去了,歡迎知友們來補充鴨鴨。。。)

作者:尚德機構泰羅學院


網路分期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消費信貸產品。在今天的市場經濟中,這是一種司空見慣的東西。花唄作為市面上眾多網路信貸消費產品中的一種,幾乎「無門檻」就能開通,滿足了囊中羞澀、但又想買買買的大學生們超前消費的需求。

在最近兩年時間裡,這種「先消費、後付款」的方式,隨著電子支付的廣泛應用變成了一種常態。花唄也依託淘寶和天貓,以黑馬之姿在消費信貸市場快速崛起。

於是,在《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每4個90後中,至少有1個人在使用花唄。

都說超前消費可以增強當前的購買力,但出來借,遲早是要換的。雖然買時一時爽,但下個月還不是要還賬啊。

一月復一月,對於有些本就不寬裕、自制力又不行的人來說,容易陷入下個月補上個月的死循環中,也就造成了高達95%的負債者在兩個以上的借貸平台上有借貸記錄,「拆東牆,補西牆」的現象。

因此,信貸消費幫助我們解決了當前的窘境的同時,也容易在無形之中放大了我們的消費欲。

在之前,我們沒錢都知道省著花;但現在,我們沒錢就會借來花。而通過《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中的數據我們還可以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大部分使用分期產品的大學生,都是用於購買電子產品、奢侈品和化妝品等非生活必需品。

所以說,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使用網路分期產品,容易導致部分人盲目跟風、滋長一些不好的消費心理,比如說攀比。

因此,我們必須明確的一點是,使用消費信貸產品的用戶,也應該具備相應的使用基礎,比如當前可支配收入、還款能力、自制力等。

畢竟平台給予了你一定的額度,是因為有利可圖,而不是它真的錢多。


1、放心吧,大多數年輕人比我們想像得靠譜,和中國人傳統習慣「儲蓄消費」不同,90後正養成新的「信用消費」習慣,和人們認為90後消費不理性、掙錢少信用低的刻板印象相反,他們對信用的珍視也並不亞於上一代人,99%的「90後」憑信用消費後會按時還款。

2、中國老太太「賺了一輩子錢終於買了房」和美國老太太「買房還了一輩子錢」的故事曾廣為流傳。但隨著中國年輕人的消費觀念轉變,這樣的現象已在悄然改變。

3、整體來看,年輕群體的消費習慣呈現出明顯的消費數量多、金額少,也就是「求潮不求貴」的特點。這除了這一群體經濟實力尚處於「蓄力階段」,更與他們的消費習慣息息相關,如今的年輕人更講求個性,並不是有了錢就追求高消費,自己喜歡和能體現風格才是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追求性價比的表現。

4、數據顯示,大部分人的花唄額度為1000-1600元,實際上每月的花唄平均消費金額只有349元,主要花在網購、話費充值、便利店餐廳消費和騎行共享單車上,平均每筆單價不超過30塊,其消費情況比很多人想像的要理性。

5、關於大學生的授信,「花唄系統認定(23歲以下且判定是在校)用戶額度都控制在1萬以下。大部分用戶的額度1000-1600元」。

6、再說了,不把錢花在對的年紀,你有什麼資格談青春?


分期付款這樣的消費方式並不是「螞蟻花唄」這樣的網路產品首創的。在網路分期產品成為年輕人首選支付方式之前,各大銀行的信用卡早已經進入了校園。

只不過網路分期產品能帶來更多的便利和風險。

我還清晰的記得,自己的第一步摩托羅拉手機是在2002年通過中國銀行的分期付款購買的。幾百塊錢的價格現在看起來不多,但對當時還是學生的我還是難以承受。現在還清楚的記得,在一個封閉的小房間內填了半天的表格,我才拿到手機。從那以後,每個月,我都得去中國銀行的自動取款機還款,一直糾結了2年。結果在畢業的時候,銀行告訴我,你這張卡不能用了,必須去某某地區總行換新卡。結果就為了剩下的幾十塊錢尾款,我輾轉了好久,險些產生信用記錄。

現在想起來,這所有的操作,在現在的螞蟻花唄上幾分鐘就能完成吧。平台根據你的消費記錄自動計算你所能獲得的額度。既能獲得消費所需要的金錢,又不會超出還款能力。這就是網路分期產品所帶來的便利。

但就是因為網路貸款對於消費「儀式感」的缺失,使得很多的消費變得太過隨意,結果造成了債台高築。大家想必都有這樣的感覺吧,拿著現金消費多少還有些心疼,但是在網路上,金錢只是個數字而已。

說到風險,那要比便利還多。

就像前段時間瘋傳的裸貸,佳麗貸,打著網路貸款的外衣,結果卻行著違法高利貸的行徑。作為大學生,一旦金融和防範意識不強,就很容易陷入這樣的陷阱中難以自拔。

網路分期產品,作為一種新的金融工具,肯定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之所以有那麼多「拆東牆補西牆」的故事,歸根到底,還是在於人。

不僅是年輕人要培養自己的健康消費觀念,更多的是加強金融監管,不要讓更多的灰色金融工具先造成危害,再去治理。

工具只是工具,關鍵看你怎麼設計工具,怎麼使用工具。

你是否也經常使用網路貸款來消費嗎?有沒有當期還不上的情況?

如果你喜歡以上分享的內容,懇請點贊,關注我們。


首先我想說的是,花唄基本上和信用卡沒有什麼很大的區別,其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信用卡可以支持基本上所有的消費,而花唄只支持支付寶相關的產品。

花唄到底是方便了年輕人,還是坑了年輕人?

我來給各位舉個例子:早在十幾年前的時候,我有一個朋友是在銀行做信用卡業務的那種,當時他一來是為了推廣自己的業務,二來是為了幫助親戚朋友,於是他和所以的親戚朋友推薦了信用卡,但是當時根本沒有一個親戚朋友搭理他。

後來到了如今,他還在銀行做信用卡業務,前段時間我還找他聊了一下,他說現在很多的親戚朋友都來找他辦信用卡,我說這不是很好嗎?結果他說:當年我求著他們辦,一個都不搭理我,現在他們想辦,我也沒辦法,你說如果辦個幾千額度的他們會找我嗎?但是幾萬十幾萬的那種,現在也不好弄。

當故事說到了這裡,想必各種也應該稍微了解了一點點吧!其實花唄和行用卡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只是最早的時候,人們不知道怎麼通過信用卡來套現等,如今花唄也是一樣,花唄套現的方法雖然網路上已經爛大街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

花唄其實不僅僅可以購物,還是可以套現出來解燃眉之急的。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很多人都會愛好花唄,依賴花唄,而花唄也將會便的非常的好。


「這月買,下月還」,類似螞蟻花唄等分期付款服務,給無數剁手黨提供了「先消費,後結算」或「花小錢、買大件」的消費體驗。

當然,此類預消費或賒購服務,應該算分期付款服務,還是借貸服務,本身是存在界限不清的問題。

這應該也讓很多用戶感到困惑,是花唄還是借唄,有時候分不清楚。

以螞蟻花唄為例,消費信貸額度一般在500-50000元不等。用戶在消費時,可以預支螞蟻花唄的額度。

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消費模式,解決了很多燃眉之急。

如果用戶有穩定的收入和資產,或者是在良性的循環里,確實方便了很多年輕人,但如果陷入惡性循環,那它可能確實存在一些負面效應。

事實上,與螞蟻花唄、借唄相似的,網路借貸還有很多,如京東白條,微粒貸等,這些網路借貸的門檻較低。

據統計,花唄用戶,90後佔37.4%。這說明使用這些花唄的用戶已經和支付寶有粘性,並且90後大多是學生,或者剛工作的人,其收入情況並不穩定。當還不上款時而又有其他低門檻的借貸平台,就會造成「拆東牆補西牆」的局面。

網路借貸的便利性讓很多年輕人或收入不穩定人群深陷其中。

因為它們給用戶造成了一種錯覺,只要還能在其他平台借到錢,似乎負債的就不是自己了。

「以貸養貸」或「以借款換借款」,經過多輪次的循環,最終必然導致債台高築,其後果要麼是成為無力償還,進而引發不文明催收行為,激化矛盾,甚至產生極端事件。

因此,類似花唄等網路貸款服務或信用消費服務,應回歸理性,建立適應的信用評估機制,避免給沒有償還能力的人群提供預支消費或貸款許可權,要合理控制額度,既要控制平台的資金風險,也要避免額度過高的預消費服務或貸款服務扭曲用戶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當然,這不只是花唄的問題,而是這個行業存在的問題。


推薦閱讀:

多重職業的未來在哪裡?
熔斷青春,一個底層少年的自殺之路
我就想去大城市當個流浪漢
8月的31個瞬間
狗毒完了,下一個毒誰?

TAG:科技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