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傳統中國社會中舅舅的地位最高?


謝謝邀請,這個??回答咋沒紅包獎勵了。

我們國家傳統有一句話,娘舅親,輩輩親。

姨娘親,親不過三代。媽媽的哥哥或弟弟真的親,而媽媽的姐姐或妹妹,好多時候就差遠了。想理你,就理你。我外甥的名字是我這個當二舅給起的,90後。小時候超級淘氣,長大了很懂事,我被人欺負了,外甥帶人進派出所打對方,因為我是他二舅。他媽媽的弟弟。小外甥對他姥姥也好,

所以對老人好的人,我敬重他。

我父親曾經資助我的幾個姨,我的好多姨姐姨弟都不來往的,我的堂兄更是安徽鄉鎮的流氓土匪,我說共產黨咋不槍斃他呢!他們知道我們戶口不在那裡,也不可能去那裡養老,所以不來往,也占不到我們什麼便宜。

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人走茶涼,

傳統歸傳統,事無絕對,我相信情義無價,血緣有親情,而親情更勝過血緣。

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了。我的觀點不是這樣,有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如果好和親情蒙上利益的色彩,我情願放棄那所謂的好。

姨娘也好,姨姐姨弟也好,母舅也好。我都記得親情常在。我不會去勉強的關係,更不會大把鈔票去養一條狼,

如果這樣,我不如去幫扶沒有親情的血緣之外的更需要我的人,對么!

誰離開誰都能過,奧巴馬卸任了,聯合國照樣運作,你不刷天貓,馬雲照樣做首富。

可能有的朋友說,雨言口氣好大哦,因為我經歷了生離死別後的親情,友情真實的嘴臉,一夜之間,我父親幾十年的老戰友,老朋友像鬼子一樣躲著我們,

孝順老人的親人永遠是我親人,孝順父母的朋友永遠是我朋友,反之,我不認識狼心狗肺的人。

我喜歡說實話,直話。我和大家分享一句話,只有教養出品德優秀的下代才有非常出色接替人,一代接一代。濃濃的血不如真真的心。

優良品質的基因才是關鍵,豐盛美好的繁衍是最佳的。


謝邀!小編為此還查了很多資料,下面解釋的很詳細!

我們在看古代小說或者電視劇的時候往往會發現人們對於舅舅極為尊重,俗言道「天上老鷹大,地上舅公大」、「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當我們碰到一些難題,需要謀求親屬幫助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舅舅,可見舅父在眾多親戚中的地位之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親戚地位中最高的為什麼不是父系叔伯,而是母系舅父呢?四個字就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在古代,「親戚」實際上是兩個概念,親言族內,戚言族外,「親」指的是父系親屬,而「戚」指的是母系親屬,人們一般與母系親戚關係更為緊密,與父系親戚叔伯較為疏遠,而這則是由於兩種不同的世系繼承製度導致的。

首先要說的是母系氏族社會,這種建立在母系血緣關係上的社會組織,主要活動於氏族社會早、中期,按照母系計算世系血統與繼承財產,人們的錢財與姓氏取決於母親家族,那時,舅父與父親地位相差無幾,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父親,可以行使撫養權與教育權。在一些重大決定上,舅舅往往能夠代表強勢的母親一方做出決定,例如,母親因為感情不和要求離婚或者再婚時,對於孩子的處理,舅舅的意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舅舅一旦做出決定,父系叔伯很難再進行改變,留下孩子或者將孩子推給母親。外甥結婚的時候,舅父也可以超越叔伯,居於上座,享受新人敬禮。

即使到了氏族社會晚期的父系氏族社會,這種情況也沒有更改多少,舅父依舊能夠超越各大親戚,享有崇高地位,這實際上就是母系氏族社會所遺留下來的傳統。舅舅作為父系氏族社會中,弱勢的母系一方父權代表,與外甥之間的關係也要更加親密一些。這之間,除了母系氏族社會以來,舅舅對外甥行事具有決定性表決權(外甥行事一般要取得舅父同意)外,還因為在父系氏族社會,家庭地位與財產的繼承發生改變,原先是「重女輕男」,女性擁有較大繼承權,男性地位相對低下,轉變成為「重男輕女」,男性地位急速上升,成為說一不二的存在,家庭財產的繼承完全歸於男性,按照父系計算世系血統與繼承財產,女性處於弱勢地位,母親也相對弱勢,而叔父與伯父之類的男性親戚就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了家產繼承權,對於母系更加不利。

古代家族成員為了爭奪財產,難免會反目成仇,產生衝突,叔侄反目是常有的事情,而舅舅因為作為母系一方代表,與自己一般不屬於同一家族或者氏族,並不存在財產利益之爭,依靠母系舅父一方勢力,反而更加容易為自己奪取財富,擊敗叔伯。如同封建社會時期,皇位繼承爭奪一般,在儲君太子還未正式確定前,各個皇子多半會拉攏母系舅父進行幫襯,藉助舅父家族勢力,擊敗對手奪得儲君之位。

一般情況下,舅父樂意幫助皇子外甥奪取皇位,擴張自家勢力,而皇子也不會擔憂舅父會和其他兄弟叔伯一樣與自己搶奪皇位,歷史上也鮮有舅舅同外甥一起爭奪皇位,最後改朝換代的例子。反而是兄弟叔伯起兵造反,反抗皇帝與太子,拉他們下位最為常見,這也是父系社會,各皇子、叔伯同樣有著家族繼承權,可以對家主或者確定的家族繼承人在某種程度上發起挑戰,歷朝歷代的皇室內亂,奪位成功者事後宣稱的法理性就來源於此。

而尋求舅父幫助的最差結果不過就是外戚專政,皇子奪得皇位後,被強勢的母系舅父一方架空皇權,成為傀儡,不過即使如此,皇子們還是很樂意尋求舅父幫助,就算是已經登基了的皇帝也不例外,他們不怕外戚干政就怕宗室奪權。例如,漢武帝即位後,由於竇太后極為寵愛幼子梁孝王劉武,在漢景帝在位之時,就曾建議景帝將皇位直接傳給弟弟,武帝很害怕叔父劉武哪天真的前來長安奪位,所以重用母系一方親戚,加封舅父田蚡為太尉,執掌全國兵權。漢朝中期以後,這種情況更是常見,每位皇帝登基時,都會重用母系親屬,對舅父加官進爵,給予其朝政大權,用以壓制自己的叔伯等地方諸侯王,鞏固皇位,當然了,漢朝皇帝對於外戚勢力膨脹威脅皇權有著一套解決辦法,那就是宦官干政,每當外戚勢力把控朝政時,皇帝們往往會放出內侍宦官,抗衡外戚,這種內耗對峙的最終也會葬送整個王朝。

皇室如此,普通家庭相差無幾,因為財產繼承權問題,子女往往會和叔伯產生分歧,為了保護自己的正當利益,通常會尋求與自己沒有利益爭執的舅舅幫助,舅舅為了幫助弱勢的姐妹,都會出面照顧外甥,為其爭奪最大利益的,兩者之間的關係也就極為和睦,相處起來也很容易。再有在古代,婦人孺子是不能上公堂訴訟的,如果姐妹在夫家遇到極端事情,需要打官司維權,一般都是舅父出面張羅。另外,由於「疏不間親」,夫妻、母子之間的間隙瑣事,鄰居家很難說得上話,進行勸解,只有娘家舅舅出面才能解決事情,所以,舅舅的權威性在各親戚之間最高,即「娘親舅大」。

而在民間社會中,每逢婚禮之時,新娘的父親兄弟常常會整個婚禮上最為重要的客人,即「送嫁舅」,婚禮上不管他們如何頑皮捉弄新郎,人們一般都會忍耐避讓,絕不敢有所怠慢;在喪葬時,如果是喪母或者喪妻,主家要及時向舅家報喪,俗稱「倒頭信」,娘舅家人未到,死者絕對不能火化或者下葬,不然就是無禮,嚴重的還會被人視作「偷埋」,娘舅到來時,主家還要重禮迎接;在日常生活中,逢年過節時,主家設席款待眾親戚,酒桌上各親戚座次也極有講究,每當有娘舅家親戚出席,往往要坐在主賓左右,即「上首」,這其實就是舊時農村「跪母舅」習俗的轉換體現。「娘親舅大」四字解釋了為什麼舅舅在各親戚之中具有崇高地位。

歡迎關注大國歷史觀!


舅舅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為什麼地位最高?

第一:親與戚的概念不同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親戚是兩個名詞,親指族內,戚言族外,親屬有內外之別,族內親戚指的是自己家族內同姓的親屬,按遠近關係分別是:伯父、叔父、兄弟、從兄弟、再從兄弟等等,從兄弟指的是堂兄弟,也就是同一個祖父的兄弟,伯父、叔父家的兒子與我們自己就是從兄弟的關係。

族外親屬是指與母親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按遠近關係,分別是:舅父、姨媽、表兄弟等等,表兄弟是同一個外祖母的兄弟,舅父、姨媽家的兒子與我們自己就是表兄弟的關係。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皇室、大家族尤其注重同宗之間的親屬關係,因為無論是財產繼承,還是家族權力都是在族內運轉,從來不會跑到外戚那裡去,這樣也帶了一個負面問題,正因為族內親屬之間涉及到財產繼承和家族權斗,所以他們的關係往往不怎麼融洽。例如,中國古代的皇帝不怕外戚干政,最怕宗室干政,漢武帝可以重用他的舅舅田蚡,但絕對不能容忍他的叔父梁孝王劉武把持朝政,劉武一旦把持朝政,很有可能篡位,而田蚡的權力再大,也輪不到他當皇帝,他想要當皇帝,那就是改朝換代了。

(隋文帝就是屬於外戚奪取了皇位,但是他所處的年代已經是北周末年了。)

那麼,在中國古代的小家庭當中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外甥與舅舅、姨媽的關係比較好,而侄子與伯父、叔父的關係卻不怎麼好,因為同宗親屬之間存在財產繼承和家族權斗的問題。

第二:舅父的權力

在人類社會的早期,有兩種親屬制度,一種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另外一種就是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母系氏族社會的社會關係實際上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而父系氏族社會的社會關係實際上是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

母系氏族社會,重視舅甥關係,祭祀共同的母系祖先,也就是說在母系氏族社會,舅父就相當於父親,中國古代社會舅父的崇高地位實際上是母系氏族社會留下來的傳統。

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舅舅是母親家族的父權代表,他是母親的兄弟,對於外甥來說是最親近的族外親屬,舅舅對外甥家庭的一些重要事務的處理上享有特殊的權力,比如在一些地方,外甥婚嫁之時的宴席,舅舅需要坐上位,甚至舅舅不到場,不能開宴;涉及到母親的重要事務,舅舅都有一定的話語權,這實際上很有可能就是母系氏族社會留下來的傳統。

而在歐洲國家舅舅則沒有這樣的權力,親屬亦沒有這樣的內外之別,叔父、伯父和舅父在英語中都被稱為Uncle。

綜上所述,在中國傳統社會,族內親屬之中,伯父和叔父的地位最高,家族內部重要的事務,伯父和叔父擁有話語權,而族外親屬之中,舅父的地位最高,是母親家族的權力代表。


近日,有網友稱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在傳統文化和社會現實中,舅舅的地位在娘家人中最高。史書中除了「父子」、「母子」這種天然血親關係經常提起之外,被認為最親的關係還有「甥舅」。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說文》解釋:母之兄、弟稱「舅」;妻之父為「外舅」,要說明的是這裡的「父」不是指父親,而是指伯父、叔父。「凡異姓之稱,不得稱父」,要稱為「舅」。那麼,舅的地位為什麼這麼高呢?原因其實有三點:

1、舅的地位,傳承自母系社會

《儀禮》中記述,在母系社會裡人們「知母而不知父」,這是母系社會的一個特點。母親的地位高於父親,家產、孩子等自然都歸母親所有。如此一來,母親的兄、弟即使有了自己的家庭,與母親仍然同為一家,把家產、孩子交給娘家人更順理成章。

與舅相比,從母親的視角來看,伯、叔屬於「外姓人」。把本來屬於娘家的家產、孩子交給伯、叔,等於交給外人,是一種家產的流失,交給舅舅自然沒有這種隱患和擔心。因此,舅的地位是傳承自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之後,這種地位也沒被削弱。

2、舅的地位,在娘家人中最高

以父係為主體的社會關係中,「親」與「戚」的位次發生了變化。《儀禮》記述:按照喪禮,國君與父母、妻子、長子死了要穿戴3年喪服;伯父、叔父、兄弟死了,1年;姑、姐、舅、甥死了,要有幾個月的喪期。這種儀禮間接反映了舅在娘家人中獨一無二的地位。

伯、叔是父系一方的地位最高者,舅是母系一方的地位最高者。舅自然成為母系家族的代表人物,代表了母親一方的利益,肯定與外甥最親,「甥舅」就結成了天然的「同盟」,也成為千年以來最穩固的一種以非直接血緣為紐帶的關係。

3、舅的地位,更加中立和無私

現代人常提的「親戚」,從根子上是有區別的。親,指有血統或夫妻的關係;戚,指由婚姻而成的關係,這也是「親情」和「外戚」的來源。按古代宗法制度,「親」之間有繼承、傳承關係,「戚」則不準染指「親」之間的財產和權利,不允許繼承和傳承。

因此,在「親」之間有利益糾紛時,舅常充當和事佬,因為人們認為他是更加中立和無私的——不管財產怎麼分,也不會分給當舅的。既然沒有利害關係,人們也就更願意相信舅的公正。正是因為如此,歷史上的諸多宮斗中,外戚當權當政會被鄙視和討伐,因為它與宗法制度和社會共識相違背。

在70後、80後中,因為有許多獨生子女。對此有人說:也許未來的幾十年里,很多孩子不知道舅、姑、姨是什麼親戚。

這種擔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願,舅這個角色將來不會消失在諸多親戚之中。

圖據網路,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


中國傳統,所有親戚中,舅舅的地位最高,是有歷史原因的。

「親戚"中"親」指內親,"戚"指外戚,表示的是兩個意思。內親指同宗同族的父系叔伯、堂兄弟等,外戚則指母系和妻系的父母兄弟、表親等。

族內叔伯、堂兄弟,雖然是姓同一個姓的至親,但是常因存在財產瓜葛、祖產分配、妯娌不和等問題,多多少少總會有些小矛盾,面和心不和等,而舅舅就不一樣了。

一、舅舅是媽媽的保護傘

古代社會婦女地位低,「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輩子都沒有地位。特別是結婚以後,嫁得不好,老公打老婆是常有的事。

還有的嫁個老公三妻四妾不說,妻妾之間爭風吃醋,丈夫不寵而娘家又沒有靠山的婦女,在婆家被人瞧不起,經常受盡欺負。

婦女們在娘家的靠山主要指父親和兄弟。姐妹再多都不如兄弟一個,因為婦女地位低,姐夫,妹夫不一定聽姐妹的為你出面,即使勉強來了,也不一定真心為你,因為你們沒有血緣關係。

而作為父親,女兒在婆家有什麼小事,一般不會親自出面,所以代表娘家人的就是娘家兄弟。

娘家兄弟多,多來幾次,往那一站,婆家多少會有所顧忌。所以娘家兄弟可以保護婦女在婆家的地位,是她們的保護傘。

來往多了,自然而然出嫁後的女子跟娘家兄弟就最親了。而她的孩子,當然也跟著她親近舅舅。特別是妻妾多的人家的孩子,叔伯姑是幾房共有的長輩,再親也親不過自己獨有的舅舅吧?

因為親,所以敬。父母年老後,特別是父親先去世的,母親的養老和百年後事這兩個大問題怎麼解決,舅舅也起著監督的作用。

一句話,出嫁之後,舅舅永遠是媽媽的保護傘。

二、舅舅的特權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父權最大,其次是叔伯、兄的權力,然後是舅父的權力。但是舅舅還有其獨有的特權。

1、外甥或外甥女生日和結婚宴,主桌上席必須是舅舅坐的。

如果有幾個舅舅還要按大小排列分坐幾桌,而叔伯是要幫助做事情的,即使不用幫助做事情也沒人在意你坐哪個角落。

而男方在中午婚宴後,晚上還要專門擺一桌請小舅子,也就是新娘子的弟弟——未來孩子的舅舅,舅舅的特殊待遇從此時就已開始。

當然,舅舅的這個特權可不是那麼輕易來的,因為在所有親戚當中,舅舅的紅包必須是最大的!

比如現在隨份子包三百,叔伯姑稍微多點,四五百,舅舅至少是千八百。姐妹家孩子多的話,當舅舅的這個負擔還真有點大。

2、兄弟分家必須舅舅主持。

外甥們長大各自成家後,不管是和父母親分家另過,還是兄弟分家,都必須請舅舅前來主持。總是鬧矛盾了才要分家另過,也許是舅舅在場,才能鎮住現場雞飛狗跳吧?特別是窮人家,可是有可能為了誰多分一塊碗打起來的。

3、母親去世,葬禮怎麼操辦舅舅說了算。

以前的葬禮花樣很多,從簡還是從繁,區別可不是一般的大。

單就做迷信超度這一項來說,法事可以做一天,孝子最多跪一天;也可以做七天,甚至七七四十九天,讓孝子背個「孝"名,跪得天昏地暗還不敢抱怨半句。

這其實是做舅舅的心疼自己的姐妹,行使自己的最後一次特權。外甥孝順母親的,怎麼操辦母親的後事,舅舅一般沒什麼意見,只會無關痛癢的指點一二。

如果是碰到不孝子,做舅舅的不會放過這最後一次為姐妹報"仇"的機會,可勁的折騰外甥,讓他們又花錢又耗體,在母親死後博個"生前不孝死後孝"的孝名。

到了現代社會,舅舅的地位仍然是很高的。舅舅的這幾項特權,在我們那邊農村現在還保留著。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複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舅舅的確是令人敬畏的親屬,扮演著舉足重輕的角色。其地位自然就是很高的。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其一,舅舅是女性的代言人。過去婦女的社會地位不高。女方嫁到男方家,如果丈夫性格軟弱或者家族勢力單薄,女方受婆家人或外族人欺負的事時有發生。這個時候,就要求助於婆家人。舅舅會帶一干人前來討「公道」、「出氣」。在一番爭執、吵鬧後,只要不出人命,都會得到調解,並好酒好菜招呼。娘家舅會被請在堂屋正中,酒席的上座,以表誠心和歉意。由於娘家舅凡事都會站在其姐或妹的這一邊,家中的子女及其他家人也會對娘家舅尊敬有加。久而久之,但凡紅白喜事,須先邀請娘家舅,即席時還要當作「坐上賓」。

其二,舅舅是外甥的一個「天」。舅舅的權或主要體現在他對外甥(女)人生禮儀和家庭重要的事務處理上。在中國不少的地方,女性懷孕到孩子(外甥及女)出生,首先要報告給「外家」(娘家)人。外甥(女)滿月時要請舅家人並讓其主持宴席。在席位的安排上,舅舅必須是「正位」落座。外甥(女)婚嫁,舅舅的作用大著哩,其婚姻的成功與否,舅舅都「一言九鼎」。從談彩禮、娶(送)都要一路相陪。在家庭事務,舅舅的作用也不可小覷,如果兄弟多要分家,基本上不能以舅舅的意思而改變。最為主要的是在女性的喪葬上舅舅地位尤為「顯赫」。傳統社會中,母親去世,幾乎是在「瞬間」要向舅家「報喪」,請舅舅等參加喪禮並藉此機會接受舅舅的「教訓」,並且喪事的儀程要基本符合舅舅的「意願」,否則不得擅自辦喪事。基於舅舅對外甥 (女)生活中的決定權,外甥(女)不得不更加尊敬舅舅。

其實舅舅的這些「權力」現在未必奏效,其地位更多的來自於禮治社會的習俗。


為什麼在傳統中國社會中,舅舅的地位最高?

因為舅舅總站在高位上。

其它地區的民俗習慣不大清楚,就我們家鄉風俗習慣,涉及到娘家人情往返,一般都是舅舅挑大樑,扛大旗。

傳說,過去年代,婦女社會地方不高。女方嫁到男方家,如果丈夫性格軟弱或家族勢單力薄,女方受婆家人或外族人欺負時有發生。這時候,女方往往求助於娘家人。而娘家那邊出頭討要說法的,一般是舅舅領一大幫親朋好友上門興師問罪。如果是婆家這邊理虧,這時候的婆家人,前來助陣的一般是村上或本地家族的長輩們。這些家族長輩來的目的多是化解矛盾,避免事態升級。

不出人命,娘家人來了以後大多也接受調解。畢竟每個人都懂得換位思考。自己家族裡同樣也存在類似問題。和平解決的前提下,往往就是好酒好肉招待。出於歉意,為表尊重,飯桌上,家族長輩們往往把堂屋正中央的位子讓給娘家舅,家族最高輩分者落坐正對面以表誠心、歉意。

由於娘家舅凡事都站在母親這邊,家中子女對娘家舅自然尊敬有加。久而久之,紅白喜事,舅舅就成了坐上賓。每每紅白喜事,家中擺大酒席,娘家這邊來人,舉家老小都要走出家門口,到村口迎接娘家人。多少年過去,家中喪事擺酒席,晚輩集體走出家門下跪迎接娘家人的風俗習慣一代傳一代。舅佬大過天也由此而來。


為什麼在傳統中國社會中舅舅的地位最高?

這話說錯了,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父權最大,其次是叔伯、兄的權力,然後是舅父的權力,但舅父對於本方家庭,只有交涉、談判、出頭之權,沒有對孩子的處置權。不過,針對母方家庭,舅父的確地位很高。

在中國的傳統中,女方是要嫁入男方的。在悠久的歷史中,社會封建板結之後,男女雙方家長的擇偶觀,促成了中國傳統社會上的「門當戶對」。即,豪門之間通婚,中產之間通婚,貧民之間通婚。

中國古代家庭中,都是男人當家。譬如你可以問問家裡的老人,在以前,鄰居串門借東西,喊「家裡有人嗎」,如果家裡有男人,就說「有人」,如果家裡沒有男人,屋裡的女人就喊「**不在家」或者乾脆說「沒人」。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女子已不能算一個獨立、完整的人,即根本不當家,或當不了家,才會導致這等情況。於是,家中男人就承擔起了「當家」之職責。一家裡,父子妻女,都聽父親的。兄弟姐妹,都聽兄的。所以,小舅子就代表女方家庭的權益了。

女方家裡,當家人就是她的「哥哥」,負責和男方進行談判與交涉。而在「門當戶對」的婚姻中,舅舅就代表了女方的家庭,任何有關他妹妹在男方家庭的事,他都有權力說話。同時,男方只要想和女方家庭聯絡,就務必要看其妻兄、妻弟的臉色。舅舅還有強迫母親的各類權力,譬如李密《陳情表》上說「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說的是李密六個月父親就死了,她母親原本想離職守節(就是守寡),結果到了他四歲的時候,他舅舅硬要他母親嫁給他舅舅指定的人。

這就是「舅父」的權力。

對於一個國家,皇帝的舅父,被稱作「國舅」。在中國歷史和古典小說中,佔據絕對重要的位置。也是代表女方家族的權勢和利益,這就叫「外戚」。外戚干政一直困擾漢朝,不能不說其力量強大。

最後……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我們家裡面舅舅的地位就明顯高於叔叔和伯父,但按道理應該是伯父和叔叔與自己血緣關係更近才是,後來讀了很多歷史方面的書籍,慢慢發現了舅舅地位之所以比較高的原因。

第一,與古代上層的外戚制度有關

縱觀古代歷史,出現過很多次太后臨朝或垂簾聽政的時期,主要原因都是因為皇帝年紀比較小,還不懂事,無法親自料理政務。所以,需要顧命大臣或太后輔佐。

但僅靠太后一人肯定是無法全部掌控全局的,此時要麼聽從於皇帝的叔叔伯父們,要麼就是信任叔叔的舅舅,也就是太后的哥哥或弟弟。

而如果是皇帝的叔叔或伯父,一方面,太后不會信任他們,保不準哪個皇叔或皇伯父會站出來將小皇帝趕下台,自己篡位登基,所以,太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自然不能放權給他們。

而另一方面,太后和這些叔叔伯父們根本就不親近,太后僅僅和已故的先皇是夫妻名分,和叔叔伯父們估計也很少見面,更談不起信任了。

而舅舅則不一樣,他們是太后的親哥哥或親弟弟,一定會向著自己人,而且舅舅是不會篡位登基的,因為是異姓。所以,這也由此出現了外戚當權的政治形式,也因此傳播到了傳統社會裡,造成舅舅的地位都比較高。

第二,舅舅一般有更多家庭責任

一方面,舅舅是自己家族裡的男丁子孫,承擔家族義務,這是本職;另一方面,因為自己的妹妹、姐姐也是家族一員,雖然說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但畢竟是普通的婚嫁而不是賣女兒。

所以自然也要隨時關心一下嫁出去後這些姐姐和妹妹的生活情況,而此時一般就會由舅舅出面去詢問,因此,時間一久,舅舅在親家面前的地位自然就會高很多。歸根結底,都是多種傳統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的結果。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價值。

我是千城,管理學博士、讀書達人,公眾號:千城撩書

喜歡就點贊,疼愛就留言,歡迎關注我,一起讀書,開啟新的世界~


因為「遠交近攻」

在你說的古代社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叫做兄終弟及和傳位於子。

這種情況不管是在帝王家,還是在百姓家都一樣。

比如你看紅高粱,裡面九兒就一定要給肺癆鬼生個兒子,才能保存,大太太和自己。

如若不然,她大叔、她二叔,天天兒扒著窗戶看呢。

「這燒酒的方子是我們單家的」這是他們經常說的話!

從這句話裡面來看,還是叔伯的權力大,因為他們可以理直氣壯的,大大咧咧的跟九兒要方子,作為婆家的大舅哥只能打哈哈!

在這麼一個家裡面,有人天天兒惦記著你的「方子」,你怕不怕。

普通人也會怕,那怎麼辦,只能找幫手,作為繼承人,你能找誰呀,你舅!這是最親最近最有力量的支持者。

況且他跟你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你完了,你舅在你家的地位跟著玩兒完。

這個就叫做宗室和外戚

宗室是跟你搶方子的

外戚做夢都想方子在你手裡面

所以放到皇帝哪裡,一樣的情況,皇帝要想對抗宗室,光靠政府官員是不夠的,還要有外戚的支持,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國舅。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你看這個「方子」是往下傳的,那麼對接到方子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他肯定沒有「爹」,如果巧了,他老娘還活著,那會出現什麼情況,這個世界上,會存在且僅僅存在一個人能夠,名目張膽的制約拿著「方子」的這個人,她就是「娘」。

可是「娘」對拿著「方子」的人來說,是個親人,對「方子」的擁有族群宗室,她是個外人!

為了對抗宗室,「娘」會怎麼辦,就是拉攏娘家人,這裡面舅舅又出來了!

所以你扒開這個現象看。

「方子」是中心,爹和兒子是第一層天然的擁有者,二叔大伯是第二層。

「娘」和外戚跟「方子」沒關係,他們依附於「兒子」。

兒子要掌權,爹不能要,叔伯更不能要,可是娘和外戚確是天生一條船上的人,

那你說,你會怎麼辦。

總之就是「兒子」權力大,舅舅權力就大。正相關!

再加一條,說說「兒子」和「娘」

「兒子」是「娘」生的這大概跑不了,可是這「兒子」是不是「爹」生的還真不一定。

所以九兒懷孕後,她大叔二叔,會說,這說不定是於占鰲的野種。

這樣一來「兒子」在血緣上,跟宗室沒有屁關係,但是跟舅舅可是關係大大的!

如果「兒子」這邊好處太大,你說「娘」跟「舅舅」能不聯合起來說「兒子」是爹生的。「兒子」想要「方子」能不跟他們站一塊兒?


推薦閱讀:

娶泰國老婆要給她父母多少彩禮錢?
《周易》這玩意兒其實挺有趣兒(六)——三陽開泰
母親過世辦完喪事,剩餘的份子錢四兄弟怎麼分?
秦漢時期各個階層下聘禮是多少?
為什麼有很多人認為不可以打黃鼠狼?

TAG:民俗 | 文化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