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女生,讀完大學該不該讀研?


最近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在收到研究生保送擬錄取通知後,每當別人問我爸媽我現在做什麼的時候,在我爸媽回答完後,有些人會說一句要是她弟弟考上就更好了。回到老家更有人會直接說上的再好有什麼用不還是要嫁出去嗎?那誰誰家的孩子都幾歲幾歲了。或許是別人無意中說的話,雖然聽著不太舒服,但卻反映出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在我們縣城,尤其是農村大多數人認為女生讀研是沒有用的!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河南一個大學宿舍六個女生全部都考上研,評論中有很多讚揚當然也有人不屑說女生不需要考研,找個好的男朋友早點嫁了,在家相夫教子不好嗎?有人算過這樣一筆帳:22歲大學畢業,找個好點的工作同時在三年之內完成結婚生子的任務。25歲之後在工作上不會再有家庭上的顧慮同時完成了自己的「學徒期」,實現了第一次人生跳躍。28歲孩子上學,自己也可以在工作中得到重視。到了30歲以後,上學的孩子也不是什麼大問題,自己可以全身心的投到工作中去。而讀研的女生呢,25歲才能畢業,畢竟學歷不能代表能力,參加工作後也得需要渡過2年的「學徒期」。還有公司會害怕你會不會馬上結婚生子而不重用,更有公司會明確要求職員不能再三年內要孩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考慮家庭,你的職業生涯就會被打斷。

努力

看來認為「女生讀研無用論」不只是少數人的想法,但是女生讀研真的沒用嗎?雖然表面看來考研對女生似乎是沒必要的,但女生卻是考研大軍中的主力軍。考研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僅僅是為了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上添上濃重墨彩的一筆嗎?真的是為了逃避就業的大壓力嗎?我覺得不只是這樣,我身邊的考研朋友有一半以上都是女生,她們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我們都知道平台很重要,不同的平台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人,進入不同的圈子。人的格局也會隨著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而有所改變。考研不是為了逃避現實,更不是還留戀象牙塔,她們只是想按著自己的想法走,想去認識一些更厲害的人,也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現在做一名「高學歷」「高收入」「高素質」的「三高」女性,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高收入」和「高素質」是建立在「高學歷」的基礎上的。就拿教師這個職業來說,現在高中招聘教師大部分都是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在這個大學生遍地的時代,你覺得你拿什麼可以和別人競爭?就連一直以女生為主的「秘書」這一職業,現在也都會要求不會休產假的男生了,所以女生只好用學歷來武裝自己以贏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其次是為了提升自己,一個人的容貌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老,但是知識,個人素質,學習的能力不會,它們可以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受過高等教育的女碩士,女博士應該是這樣一群人:都獨立的人格,有思想,有見解。這樣看來,「考的好」比「嫁得好」更值得女生們去爭取。有人說父母高度是還是孩子的基礎,另一角度來思考我們為了自己的下一代也應該去努力,不然就像廣州一所小學,如果自己不是本科以上學歷孩子上學都是問題。

在這以學姐的身份鼓勵一下學弟學妹們尤其是學妹,如果你決定考研就努力去學,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本科不好的女生你一定要努力,如果你顏值還可以就更要努力,你會發現,你的顏值子只有在合適的平台上才能發揮她的功能。2018年複試應該剛開始,這一年你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有迷茫,有彷徨,有自我否定,但是不管怎麼樣一定要堅持到底,你不知道老天會在你奮鬥過後給你安排什麼樣的驚喜,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堅定的走下去!


這個屬於人生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決定了,關鍵還是看你自己。

我目前也是正在讀大二,對於以後是考研還是直接工作也是糾結了很久,在此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1.個人意願

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的,這種事情沒有什麼該不該,就看你自己想不想。你心裡想工作,還是想考研。工作的話,可以自己賺到錢,早一點獨立,給家裡補給,考研的話,爭取更高的學歷,可能以後會有更好的工作。兩者各有各的利弊,關鍵在於你個人的意願。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自己情緒不好,做事也不會做的好。

2.家庭經濟條件

如果你家裡條件一般的話,考研可能會帶給你家裡很大的壓力。家庭經濟條件,是我糾結考研的很大原因。我知道如果我說我想考研,我父母肯定是同意的,他們不可能和我說,家裡沒錢了,要不別讀了吧。他們哪怕自己過得再不好,也會送我讀書的。但是我自己於心不忍啊,父母已經四五十多歲了,考研那麼大一筆開銷,我實在過意不去。

像有同學可能會說,我自己可以用兼職的方法給自己賺學費,生活費。或者我有獎學金,不用父母的錢之類的話。這樣固然很好。但即使你可以自給自足,但是你無法給父母補給呀。而且這也只是極少數人,大多數人可能都無法做到。

而像有的人家庭條件非常好,而自己又實在不想工作,考研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對未知的恐懼

我知道,很多人考研可能是害怕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對職場上的生活感到恐懼。的確,我就是這樣。兩者的擔心憂慮我都有。我覺得有這樣的想法的話,可能還是不夠自信,或者是你沒有努力去學習你該學的東西。所以你沒有底氣,害怕失敗。如果你還在大一大二的話,就儘早調整過來,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要讓自己畢業就失業。大三大四也不要害怕,你想努力,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如果你實在戰勝不了自己內心的恐懼,就順著自己的心走。

總之,你覺得自己的本科院校不好,想去更好的地方求學深造,或者覺得自己想學到更好的東西,考研就是很好的選擇。但你覺得自己條件不好,想儘早賺錢,獨立,畢業後就去找工作就對了。其實對於女生來說,工作還是考研,沒有什麼好不好的,關鍵還是看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然後去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加油!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拙見了。


據調查顯示,高校女大學生讀研比例遠高於男生!其實男生女生都一樣,都完大學是否之後是否讀研全在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經歷。

現在國內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在職人員也不斷去參加考研考試,說明考研越來越普遍化,對於女生,讀完大學是否繼續讀研,可根據以下幾點選擇:

一、工作

倘若畢業的時侯能找到一份自己認為比較合適的工作,不讀研也無妨!

二、家庭

如果家庭條件比較允許,還是建議盡量讀研。將來你的學歷很大一部分決定你發展的空間!

三、理想

很多人都渴望去國內好的大學讀書,這也是他們讀研的一部分動力!

希望每一個讀研的同學,無論女生還是男生都有一個好的結果


謝謝邀請。我的建議是讀研,但是有前提!


題外話

3月16日,2018年研究生國家線公布,又是一年考研收穫最後季!我自己也經歷過考研,今年家裡也有親戚考研且即將複試。由於題主你的提問缺少一些信息,我就只能簡單的聊一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讀研的2個大前提,你需要想明白。

  • 家庭支持。

讀研雖然有各種獎助學金和補貼,但是我不清楚題主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排名。

如果你無法做到前5%的優秀,研究生階段還是需要家庭負擔。這也是我的第一個前提是家庭支持的原因。

  • 自己的人生規劃。

3月16日,回答了一個熱點問答::悟空問答-南京大學研究生已被錄取,若再考上國家電網,該怎麼辦?(帥小西De的回答,72贊)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33382608074572036

這個問題就比較具有典型,讀研和工作的探討。我做為一個研究生過來人,我的建議還是側重於研究生,如果你的人生規劃中有這一部分。

寄語

讀研真的不分男女。在我之前的悟空問答中,有人提出疑問,研究生複試中男生會不會更有優勢,我當時和現在的答案都是有。為什麼呢?因為考研的女生太多,女研究生更多,既然這麼多人都在選擇,就證明女生讀研的合理性!

而在女性學者中,佼佼者都是比比皆是!所以,你想要走科研這條路,雖然艱辛,但是可以看到希望!


本人見過各種讀過研以及沒讀研的女生,總的來說女生找個好工作好老公最重要。如果你說你要學知識實現人生價值,給國家及全人類做貢獻,家裡很有錢當我沒說。具體如下可參考:1.能找到好點的工作就沒必要考研,考研出來還是得找工作,而且不一定找到好的,到時候還得讀博。2.家庭不太好的可以考慮考研,畢竟讀書確實可以改變人的命運,這麼確實可以,農村的尤其能改變。3.有男朋友,男朋友很愛你,可以考慮考研畢業了再結婚,也可以工作直接結婚,兩個人一起奮鬥。理科女工科女讀研老的快,沒什麼變化,文科女,學藝術之類讀研越讀越時尚。總之讀研對於一個人的提升是絕對的,毋庸置疑的,女生工作讀研都可以,關鍵看你自己的喜好。


這是對女生的一種偏見,實際上很多女生讀研比男生多。因為女生心細,讀書就比男生用功些!曾經在網上說,為什麼女生寫的字,要比男生好看些?確實是這樣,在我眼中見過,或者是在單位的女同事,那寫出來的字,確實漂亮好看。肯定大家也有一定的同感!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作為女生讀研是理所當然的,何況當今科技發展的需要是,要有一定的專業文憑,是研究生以上的學業,才好找工作!

當然女生又不是,都能如意過關去讀研的,最起碼她去考了研,這就是公平競爭的對待!

話也說轉來,男生學習後動足,一衝就讀博了!這就是男、女生身理上的差別。女生到了讀完研後,一般不再會去讀博了。這一點大家要很好理解女生身理上的差別了。

最後,再說一下,大家千萬不要偏見女生讀研,應鼓勵支持她們讀好研!為她們的就業升造鼓一把勁。祝賀,我們的女生讀好研來一一加油吧!


謝謝邀請。

個人認為讀研與性別無關,過去那種「男賺錢,女顧家」的思想已經過時了,現在男女平等,女人可以奮鬥事業,男人同樣也可以洗衣做飯。對於讀研值不值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個人喜好。我把考研的目的歸結為以下幾種:(1)擅長研究,對本專業感興趣,想在本領域有一定的造詣;(2)對本專業不感興趣,通過考研換一個專業;(3)高考失利,沒進入理想學校或者學生期間沒好好學習,想通過考研去個更好的學校彌補遺憾;(4)對前途一片茫然,就業壓力大,考研給自己提供更高的平台,暫時緩解就業壓力;(5)人云亦云,考研隨大流。當然也許還有其他原因,但無論什麼原因,都要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清楚自己是否適合考研,是否能在大家都去參加招聘會時一如既往堅持學習等等,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判斷是否考研。

第二,家庭經濟情況。如果你家庭條件還行,父母也都支持考研,那你就放下一切專心考研,一般讀研也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當然公費另說,像北大法碩專業的學費令很多考生望而卻步,如果經濟壓力大,建議直接就業,畢竟考研出來還是要工作,而且研究生畢業找的工作不見得就比本科好,所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第三,各種機緣。如果你在考研的同時也考上了公務員或者事業編製,或者找上了一份還比較滿意的工作,我建議選擇工作,因為有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我身邊有人為了研究生放棄工作,最後研究生畢業出來找的工作還不如本科畢業找的那個,所以建議先就業,如果沒有合適的工作,那讀研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總而言之,讀不讀研與性別無關,根據具體情況來看。無論選擇什麼,都要認真對待,腳踏實地,加油!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些籠統了,大學畢業是否讀研還是要分很多種情況的。不過既然特地強調了「女生」,我在這裡用自己的經歷想分享一些建議。

首先我覺得,作為女生,如果沒有一些特殊的情況,讀完大學最好是考慮一下繼續讀研的。我在想題目為什麼特意指出了「女生」呢?因為女生相比男生來說還是一個柔弱一些的身份,女生沒有被強調過責任感、擔當這種帶有壓力的字眼。我相信更多一些的女生是跟我的身份一樣,普通家庭出身,非名牌重點大學,但是也一直不斷努力的,為的是將來能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就我個人的情況而言,首先我家庭是一個特別開放、寬容的家庭。我的父母都知道中學文化水平,在小城市事業單位上班,收入一般。但是家裡人對我在學習上的一切決定都持支持態度,甚至還鼓勵我努力去考研。如果有了來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這對考研人來說是無形的動力。

其次,我們應該明白自己考研究竟是為了什麼。對於我來說,考研一是單純不想那麼快步入社會開始工作,二是不甘心,還是不想留下高考的遺憾。我建議大家在大學的前期抽時間去進行專業實習,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或是自己的興趣以及以後的就業方向來選擇。提前實習是個很好的過程,幫助我們提前了解行業在社會上的運行模式、行業現狀、我們所需的職業素養、專業知識等等。還有,實習的過程體會到的更多的是工作的不易,那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感慨一句:「讀書真好!」

而關於對心儀大學的遺憾,我想很多人都會感同身受。我們大部分都在高中時期有一個自己心中最理想最期待的大學,很多時候卻都沒能在高考之後實現自己當初立下的目標。那份遺憾可能會隨著時間淡化,但是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時刻,它又會出現,提醒著你,這份關於青春的還沒達到的目標。我有的時候就在想,人生就這一回,為什麼不抓住最後機會搏一搏?失敗和成功的幾率,都各佔一半罷了。

最後我覺得,讀研更重要的是對個人能力的提升,這跟馬上去工作學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讀研是一個開闊眼界的機會,我們或許可以去到更好的平台,對所學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時也有機會見識到更多的、更豐富的、更優秀的人群。這些「更」,或許是本科學習中無法體會到的東西。

對於女生來說,考研是對自己更高的要求,也是一個讓自己更優秀、更成熟的機會。所以我想說,盡量給自己這樣一個機會吧。本就作為相對弱勢的一個群體,我們需要更多的一點時間,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優秀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


女生嘛,建議還是不要讀了。

女生和男生不同,女生的黃金年齡也就20多歲那麼幾年,一般女生本科畢業大概是22歲,即便緊接著就開始讀研,等研究生畢業就過了25歲,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這時你才剛從校園畢業,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其實這樣並不利於職業發展。

更何況,就目前的狀況看,女生本科畢業找工作已經足夠了,讀書再多沒有實踐經驗也沒什麼用,甚至還不如學歷稍低但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女生有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有的用人單位並不怎麼歡迎女碩士女博士。

所以,倒不如本科畢業先工作幾年,如果實在想讀研,等以後再找機會去讀。當然,如果你從事的是高端學術類專業,以後打算一直從事科研學術工作,那儘快提高學歷還是可以考慮的。否則,不建議立即接著讀研。


如果有這個能力當然要繼續了,一方面是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將來畢業能夠有更好的前途,當然如果考慮到家中經濟情況,可以提前出來進行實習,也可以半工半讀,但是讀研之後你的平台將更加的寬廣,當然你找的另一半也將更高一籌!這是自己人生中很重要的大事,一般人的話,估計是不用考慮的,除非你有特別的事情迫使你不進進修!


推薦閱讀:

教育能夠讓收入更穩定嗎?——來自英國教改的證據
越來越高的「空中樓閣」,坍塌只是時間問題
職業學校的學費大概是多少?
200萬拿下鼓樓學區房?你或許已經中了「圈套」... 得驥教育
60個容易誤用的成語,千萬不要在用錯了,趕緊教給孩子吧!

TAG:大學 | 教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