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有銅的嗎?


受邀來回答。「袁大頭」有沒有銅幣,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是什麼是「袁大頭」,「袁大頭」是俗稱,是形容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幣。但袁世凱像的錢幣不都等於袁大頭,民國年間有袁世凱頭像的錢幣很多,紙幣到金銀銅幣都有,「大頭」是一種民間俗稱,一方面形容幣面設計,另一方面也是對袁世凱的一種稱呼。所以習慣稱之為「袁大頭」的袁世凱側面像錢幣才算在內,其他有袁世凱頭像的,比如帶大元帥帽的飛龍與共和或者一些銅幣等,這種袁世凱頭像的錢幣不能統稱為「袁大頭」了。同理孫中山民國開國紀念幣銀元被稱之為「孫小頭」,也因為設計方式、頭像比例和與袁大頭對比。但後期孫像船洋,就不能叫孫小頭的(也有叫「孫大頭」的)。

二是袁大頭的銅幣是否存在,這是從廣義上看,還是僅從正用品流通幣的狹義上看。如果狹義的看作為我國民國時期流通主幣之一的袁大頭,包括1角,2角,半元和1元四種面值屬於銀幣那就沒有銅幣。但廣義上看「袁大頭」各類側面臉錢幣中,有官方造幣廠的銅幣戲鑄品,也有一些特別樣幣如輔幣中銅鎳合金幣、銀幣銅樣幣和金幣銅樣幣等。從這種留存樣幣的廣義上來看,那袁大頭銅幣就依舊存在。

當然提問附圖中的錢幣都不對,與提問的袁世凱像銅幣無關,提問圖中都是一些賤金屬合金製造的假幣,假冒袁大頭銀元,表面鍍層銀色,右邊那枚更是銀色鍍層已經斑駁發黑,沒有仿造的技術含量。

作為解答問題,文中所提到的袁世凱像錢幣中的各種其他材質樣幣,多為中高端藏品,價值不菲,一般鮮有存世,錢幣圈內多流傳有序,也很難家傳,地攤上更無從檢漏。

附圖為崇源2014秋拍袁像10元金幣的銅樣幣(PCGS評級金盾SP65BN)

附圖為冠軍2015澳門春拍袁像1元合面銅樣幣(NGC評級MS61BN分;NC舊藏)


袁大頭流通時間長,鑄造地繁多,批次複雜,故含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中央版袁大頭鑄造初期(26.86克),含純銀23.9克左右,,約90%左右,其餘為銅,後改為含銀89%左右。

但鑄造中後期成色劇減,含銀80左右居多,特別是軍閥版、甘肅版等版別,含銀量更低,有的甚至只有60%左右。

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所有各面額的袁大頭錢幣都不是純銀,而且各年份和生產廠的含銀量都不盡相同。一般含銀都在75%——85%之間。其它成分是銅、鐵等。一般用磁鐵是吸不起來的。

真假圖片上是看不出來的,建議去鑒別一下


你好,袁大頭一般是銀的,目前市場上多見三年大頭,普通版最低700。銅大頭是民國時期鑄造的假幣,有一定收藏價值。

民國時期的銅大頭出現的情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私人造假,用黃銅製胚,然後鍍銀,由於私人採用的是翻沙法,所以做出來的銀元十分粗糙,容易被辨認出來。

&翻沙法主要的假幣,沙眼、毛刺特別的,圖文也不規範。

當時一些地方軍閥控制的造幣廠由於銀子匱乏,於是也用銅做大頭,然後鍍銀,不過軍閥做的大頭跟真的一模一樣,鍍銀也厚,不容易被發現,於是就有了我們在影視劇里看到商販收到大洋的時候都要吹一下辨別真假。

&地方軍閥鑄造的鍍銀假幣,銀層較厚。

還有一種就是制幣廠在正式壓制銀幣時會先用銅胚壓制幾枚調試機器,為銅試樣,這種試樣幣比正幣價值高很多,也是很多錢幣收藏者想收藏的幣。

&試樣銅幣,比銀的收藏價值高。

從你發的圖片看,應該是軍閥鑄造的鍍銀幣,銀層由於長期磨損已經掉光,所以就變成了銅大頭,這種老假應該比真幣更有價值。


僅憑圖片看不出袁大頭的真偽。

袁大頭又叫老袁頭,是民國時期的主要流通貨幣,說起袁大頭許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袁大頭要如何分辨真偽你真的知道嗎?

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後又成為正式大總統。當時,為了鞏固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民族經濟,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於是發布《國幣條例》,毅然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51年,總發行量超過 7.5 億枚。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光緒年間,由於各省鑄造銀元,卻和當初鑄造紋銀一樣,不僅重量和成色不能統一,數量上也難以控制。辛亥革命爆發,各省因急於用款,不僅加工趕鑄銀元,還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幣制更加混亂。

民國建立後,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入,財政危機十分嚴重。從短期來說,發行紙幣亦不失為斂財妙法,只是紙幣是銀元的代表者,是兌換券,若沒有銀元的充分準備和廣泛流通,紙幣信用亦難確立。此時此刻,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

袁大頭要如何分辨真偽呢?

第一種方法是「敲」:拿兩塊銀幣,用雙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銀幣的中心,慢慢靠攏,當兩枚銀幣重合大約四分之一的位置時,使得兩枚銀幣輕輕地磕彼此的邊緣,真幣發出的聲音清脆,偽幣聲音聽來「發木

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捏住銀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銀元的豎邊,迅速放到耳朵邊聽,真的成色好的銀幣尾音悠長而清亮,而其他金屬或非純銀的不會有這樣的尾音,比如市場常見的灌鉛銀幣幾乎不響,因為鉛比較重比較軟,不容易震動發音。現在的偽造者大多借用電腦製版,以合金材質冒充銀子,其色、文圖幾可亂真,但終因不是銀,其發音尖長,內行人一辨別就知真偽。

第三種方法是「稱」:真幣一般足重,經過流通損耗也在25.5克左右,其色潤澤柔白、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偽幣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導致超重,且顏色灰暗。

第四種方法是用化學分析:(慎用,容易造成包漿破壞)在沒有圖案的地方,點一小滴硝酸,立刻會看到硝酸與銀幣中的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土黃色的硝酸銀等其它金屬的化合沉澱物。然後用布類的軟性材料擦去化學反應沉澱物,你仍然會看到銀白色的表面,這種實驗不會傷害銀幣的整體結構,簡單易行。

袁大頭真偽具體鑒定方法:

(一)驗重量:一元銀元和原來七錢二分龍洋,重量標準一般為26.6克,流通磨損也應不少於25.5克,反之就要打問號。

(二)聽聲音:真幣輕輕碰擊,就會發出純真、婉轉動聽的聲音,反之其聲音或尖高,或尖銳短促,或純音或低啞。

(三)辯成色:民間有「銀子發白眼睛發黑」之說,就是說真幣越擦越白,晶瑩鋥亮,表裡一致,反之一擦就發黑,或灰白,或鍍銀所作,有一種浮躁感。

(四)看紋飾:真幣是鋼模具由機器衝壓而成,字圖案清新,流暢自然,龍鱗細緻入微,人像眉毛鬍子、雙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圖案模糊不清,拖泥帶水而不平整。

(五)察邊窗:真幣經過流通,邊齒雖有些磨損,但齒距整體劃一;自然流暢圓潤,反之邊齒生硬,不太整齊,長短不一,有淺深之感。

(六)識包漿:銀元在流通或貯藏過程中表面會留下一種特質,叫包漿,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歷史陳跡的美觀、反之仿幣往往用煙烤或黑鞋油,黑泥等塗抹,看起來不自然,還有異味,很容易擦掉。

(七)摸幣面:真幣緊密平整,無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顯得粗糙,在放大鏡下幣面有凸起的細粒狀。


有奇石猿大頭


謝謝邀請,回答如下:

從中央造的版本中標準重量為26.86g,含純銀23.9g,含銀量90/百分之,為什麼要加銅,本人幾十年工業知識感覺是為了加強銀幣強度。但在以後的日子裡,各地督軍為了自身利益,過份強調硬度而使銀成份下降,看來中國很多領域商品弄虛作假是頗有淵源的。尤其在我們四川,防區制下,各為其政,無法無天,私自開模鑄錢,鄧錫在彭縣整得熱火朝天,李家珏就不甘示弱連更宵夜在遂寧生產,更不消說成都拱背橋鑄備廠更是加班加點,大幹快上,一時間,品相醜惡,聲音破啞的所謂川版充斥市場,不用!用槍逼起用,所以四川銀幣當年確是危害一方,不過,總歸是銀元嘛,銀至少佔六成。而且現在也要好幾百元一個。剛才問的袁大頭有沒有銅大頭,明確告訴你,流通領域沒有發現,如果有,價值超過銀元。


很像真的,沒見過銅質袁大頭。


也許是我孤若寡聞,袁大頭沒見有銅的。


謝謝邀請回荅,這個是真的嗎,袁大頭有銅的嗎?

不知真假

袁大頭有銅的嗎?你應該知道!

有銅的是私人所為

袁大頭是純銀不假

袁大頭有銅就不真

袁大頭不銀就假

袁大頭無銅就真

袁大頭有銅就假

袁大頭有銀就真

一目就僚然,銀白,銅黃一一


謝邀請,看不出是真還是假。


推薦閱讀:

翡翠原石:大家口中的「寧買一線不買一片」這些知識點你知道嗎?
為什麼說紫龍晶是上帝給梵高的油畫?
揚州八怪怎麼怪
蜜蠟和琥珀是一種東西嗎?
錢幣歷史

TAG:錢幣 | 文玩 | 文化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