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這麼些個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怎麼解釋筆意和筆勢?
書法中有很多名詞,聽起來很玄乎,有些東西解釋起來也很複雜,不容易說清楚。
所謂「筆意」,即書法家在他的筆調中所賦予的內在情感和生命的律動,它抽象地體現自然美,通過線條的運動和力量來表現藝術主體的內在精神,通過點畫的變化和組合來表現藝術主體的外在風貌。
筆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它比較偏重於筆墨技巧和功力,比較偏重於一種有意味的形式美。
而筆勢重點是就點畫與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聯繫,當一件作品中字與字相互呼應,形成整體,作品就有了氣勢。
筆勢是表現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是產生自然美的重要條件,是產生生命運動的重要因素。
筆勢要有正確的執筆和圓熟的腕法、筆法,筆勢還要以力量為後盾。
筆勢是外在的,筆意是內在的,楷書法多於意,筆意表現得比較隱晦,草書意多於法,情感的流露發揮得更為自由。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何為筆勢和筆意,我曾專門作過介紹。
還是先聽古人是怎麼說吧。」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中說:古人論書以勢為先,中郎曰「九勢」,衛恆曰「書勢」,王羲之曰「筆勢。蓋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兵家重形勢,拳法重撲勢,義固相同,得勢便則已操勝算。」顏真卿的《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形象的說明了筆法、筆勢和筆意的關係。近代沈尹默在《學書有法》中說「挑夫爭路,船工撐船,樂伎的舞蹈和江流的濤聲。」等大自然的各種形象,都會啟迪書法的神情意趣。
可見,筆勢是書者運筆過程中,完成點畫之間的連帶痕迹或虛勢,前者可以理解,看得見,而虛勢看不見,例如寫「永」字,因為書寫而形成的連帶呼應關係,雖然在筆墨痕迹之外,也是運筆範疇,是為筆勢,故筆勢也是形也。而筆意是意象,是書者運筆之外的,如古人所說的「心畫」之概念。
筆意與筆勢,筆意,特指作書者通過毛筆的運行使轉所表現出來的意態、風格。平時經常說,筆意像誰,或言筆意有顏體味,有魏晉風度,如王獻之草書筆意傳於米芾,或曰:米家汲取王獻之草書筆意。
筆勢,指點畫的形體姿態以及由此而表現出來的風格特徵,
書家性格、情趣、素養,時代風尚和千差萬別,及不同的用筆方法,其反映在點畫形體結構上的風格特點也就迥然不同,
筆勢與筆法之區別,筆法是共性,筆勢是個性,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雲「古人論書,以勢為先。中郎曰九勢,衛桓曰書勢,羲之曰筆勢。蓋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兵家重形勢,拳法亦重撲勢,義固相同,得勢便,則已操勝算。」
由此可見,筆勢如何,是書者資分高下,學別淺深。有關聯,資學兼長,神觸筆暢。
相反若學優而資劣,作字雖工,盈虛舒慘。
書有神氣,於筆勢直接關係。因此欣賞書作,筆勢不可擋眼,給人以振之感,從而知其資其學如何。
我個人覺得書法家一般是根據經驗來總結:運筆的力度、執筆的方式、書寫時的角度,還有是懸臂還是枕臂都有自己的體會。可能每個書法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而書法理論家可能偏多一些理論的東西在裡面,一般情況受眾面會比較廣,但是可能並不是最適合自己,當然時間長了,可能會有一些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或技巧,正所謂熟能生巧嘛!
但凡我們學習新東西的時候,都會有標準的流程給你學,當然這些流程並不是為每個人量身定做的。所以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這可能就是理論書法家與書法家的區別吧!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謹代表個人觀點。
這是我用長鋒羊毫寫的毛筆字,請諸位書友們批評指正:
感謝邀請。筆意就是用毛筆表現出來書法的意境、情趣。筆勢是書法形態展現出來的氣勢。
書法作品神形兼備才是上品。古人講;「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筆意和筆勢相同的地方都是通過筆畫之間的聯繫,貫通,筆鋒的走勢,來體現作品的風格。不同的地方是筆意在先,筆勢在後。筆意重在精神,筆勢重在氣韻。中國傳統文化是修鍊文化,只有心神寧靜,才能有智慧做到,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寫出的作品神采飛揚,氣韻生動。
在我們實際的書法創作中,也是意在筆先,以意領氣,在運筆的過程中,也是意到氣到,筆筆貫氣,這樣整個作品點畫有張力,有質感,有氣勢,真善美,神清氣爽,非常耐看。
現代有真正的書家嗎
推薦閱讀:
※你真的讀懂《挪威的森林》了嗎?
※上聯:喜滋滋迎新年,下聯怎麼對?
※上聯:荷花吐艷正當夏,如何對下聯?
※沙特的紙幣面值都有哪些,圖案都有何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