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應該是怎樣的認知?


孔乙己,出自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孔乙己》。這篇小說,最早發表於1919年4月《新青年》六卷四號,後來又編入魯迅的小說集《吶喊》。這篇小說因為被選錄入中學語文課本,而廣為流傳。但是,到底該如何分析認識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呢?

以往對孔乙己的認識大致是這樣的:說孔乙己是一個窮困潦倒、迂腐無能的,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舊中國讀書人。這樣的認識,雖說也算不上錯誤,但總是讓人有種大而概之,或者隔靴搔癢的感覺。這樣的概括有時有些像萬能公式,往哪都能套下去,但還是沒有說清其中的細節。那麼我們若是能結合作者當年的說法,應該會看得更清楚些。

話說當年魯迅被人問到自己創作的小說中,最喜歡哪一篇。魯迅回答自己最喜歡《孔乙己》。也正是因為自己最喜歡,所以還翻譯為日文供朋友欣賞。而當被問到這篇小說的妙處時,魯迅說這篇小說雖然只有寥寥的幾頁兩千來字,但是卻能講述社會對於窮苦人的冷漠,極為冷靜地描寫出來,其中雖有所諷刺但卻很含蓄,有種大家風範。

從魯迅的回答可以非常明確地看出,他所著力表現的是社會對於像孔乙己這一的窮苦之人的冷漠、麻木。而且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麻木,是以笑的形式多層面表現的。孔乙己的存在似乎正是在為咸亨酒店帶來快活空氣的層面上才具有意義,更可悲的是,當他不再出現時甚至最終死去,對大家來說也只是無關緊要的一件事情。生命在此似乎毫無任何價值與意義。由此作品中的諷喻也就顯而易見了。以往認為,孔乙己關於茴香豆中茴字的幾種寫法,關於排出幾文大錢的動作等等,都是表現出了他的酸腐,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又何嘗不是孔乙己身上難得的質樸善良可愛呢。


孔乙己指向是很明確的,不僅指儒家書生,而且孔乙己這個名字就是直指孔夫子。你看,孔子被叫做孔老二,甲乙丙丁中乙也有二的意思,己就是自己。意思是孔老二本人。可見魯迅設計這個人物是廢了一番功夫的。

魯迅如此影射孔子,足見他對於傳統文人的不待見。也反應了魯迅是那個時代眾多想要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中國人中的一份子。魯迅使用孔乙己這種形象影射孔子,也說明他對傳統文化可能已經完全失去認可了,這與他主張廢黜中醫、廢黜漢字的認識是契合的。那個時代每個心裡裝著民族、裝著世界的人說出那些話,我是能理解的。因為處於積貧積弱的時代,每個尋找真理、發出吶喊的人都值得尊重。心裡裝著民族、裝著世界的人就值得尊重。

把孔乙己比作孔子當然也是有些過了,但是孔乙己形象確實反應了傳統文人身上普遍存在的種種不堪。就是什麼也不會做,但還看不起人,還要諷刺別人,最大的愛好就是咬文嚼字。茴香豆的四種寫法也是知識,然而成天舞弄這些就是沒用的。就像練習書法很好,可是全體文人都只熱衷干這個事就有問題了。書法藝術也是一種藝術,但是太單一了,而且是半吊子文人藝術,可以作為藝術的一類,但不能局限於此。我們老感覺缺少藝術,其實就是因為文人獨大、太霸道,只要他不擅長的都被他諷刺,所以中國藝術變得很偏門。古代中國並不是缺乏音樂舞蹈的,然而文人的存在確實把漢民族的音樂舞蹈給抹殺了。精英們都不弄,所以田間地頭的老農偶爾農閑時硬著頭皮弄,那就是山歌模式了。而且失去歌舞生活歷練之後,必然是退化。高曉松說漢民族該檢討,在歌舞方面確實不行。其實問題就是出在文人身上。文人自己不擅長,還要諷刺他人。戲子一詞就是被文人污名化的,現在居然還有大學教授這麼說,實在讓人唏噓。文人幾乎把與自己無關的行業都諷刺了一遍,意思就是你們都不如我,你看我會茴香豆的四種寫法。有的人以為獨尊儒術只是思想禁錮,其實那是膚淺的認識。儒家獨大制約了多數行業的發展,因為輿論認識是很重要的,今天看待一個事物也需要輿論讓人們有一個定位。比如要不要此狗肉,就有不同觀點碰撞。然而古代輿論幾乎就由儒生把持,所以出現扭曲或沒有得到足夠認識、重視當然儒生有直接責任。

有時我覺得,如果沒有那麼多理論,憑著人的感知喜好行事,可能都不會那麼偏門的專註於一事。孔乙己正是魯迅對於儒生的評價,雖然有些以偏概全,但形象描述又是把儒生的毛病給儘力精緻德表現出來了。


魯迅寫了孔乙己這個落魄書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會做工,不會種地,成了一個社會的廢人。魯迅用這個名字暗指儒學無用,害人害己,他認為孔老二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在「五四」的那個大的文化背景下,這樣的比喻比「吃人」要溫柔了許多。

「孔乙己」這個名字的出處可能就是這麼簡單,但國學大師們需要故作高深,需要字字有出處,一定要在文獻中找到根據,或希望得到出土文物的證實,就象找到孫悟空的墳墓一樣。但是,如果哪位國學大師非要發掘寫有這幾個字的「描紅紙」的話,恐怕會栽進溝里的!


謝謝邀請!孔乙己是一個被封建社會科舉制毒害的可憐的讀書人!他是一個書呆了、他教小說中小夥計茴香豆的茴字四種寫法、以及讀書人竊書不算偷的說法、可以看出他這個人很死板、很呆,但是他很講信用、喝酒的酒錢雖有賒欠、但過一段時間總要還的。


小時候在學校教育下感覺孔乙己的迂腐!但是回頭來看,魯迅先生揭露的是中國對文化的嘲笑和不尊重導致的社會悲劇!前兩天看了幾乎和魯迅先生同時期的卓別林喜劇《城市之光》裡面描述的主人公其實和孔乙己有很像的地方!孔乙己是唯一在外笑著喝酒穿長衫的人,而卓別林在那麼沒落的情況下一樣的是相對整潔的西服套裝加圓禮帽和文明棍!雖然都被人嘲笑,但是卓別林依然對愛情和未來充滿了希望,而孔乙己卻因為文化被人嘲笑!


推薦閱讀:

廢名講《孔乙己》
為什麼一些作品讀完後,既然記不住一句話?或者一個名字?
大家是怎樣評價孔乙己的?

TAG:文化 | 魯迅 | 孔乙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