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有一種水果叫姑娘兒,你們那叫什麼?
離開了平房四合院,赤包、「姑娘兒」、茉莉花這三樣東西,也都離我遠去了。
我上小學時,每到暮秋時候,小鋪子里、擺攤的都賣赤包,賣「姑娘兒」,這兩樣果實都具有極好的觀賞性,是專供孩子們,不分男孩女孩,拿在手中把玩的。
「姑娘兒」,這是在草本植株上結出的果實。它外麵包著一層韌性極好的軟殼(皮)兒,草黃枯色,摘下這果子撕開外皮,一粒紅彤彤的圓粒果實,有點像熟了的小番茄展現在眼前,細皮嫩肉,酸甜可口。可是我小時候,在北京街頭賣「姑娘兒」的,都不是以吃食販出,而是拿在女孩子手中把玩的,當然男孩子們也拿來玩,它紅艷艷,滴溜圓,而且大如龍眼,拿在手中煞是惹人喜愛。很多物件能博得絕大部分人的喜愛,絕非無緣無故,孩子們也把一粒「姑娘兒」給揉軟了,它很嬌嫩,不小心就會擠碎弄一手汁和籽兒,它是酸的,我們一般是在這個「不幸」的時刻於心疼之際品嘗一下它的酸味,並不覺得口感如何好,大約揉熟了也就失去了原有鮮美的味道,它並不好吃,如果超過蘋果、鴨梨、水蜜桃,超過葡萄、荔枝、大紅棗,那至今它一定會種群昌盛,四季暢銷。
是呀,若論外形,沒得比,可是中看不中吃,致使它只在五十年代小孩子們手中走俏一時,給孩子們的童年帶來了一絲慰藉,而後便逐漸淡出,像一個時期的流行曲,沒有超越時空成為世代流傳的金曲。朝為拂雲花,暮為委地樵。儘管它沒有攀龍附鳳,而是投身於孩子們的掌心之中。可憐,孩子是最沒長性的,任何一個時代的孩子都有其自己的流行玩意兒和流行玩法,我那一代人小時候玩的東西,後來自己不玩了,再後來,我們的孩子也不再玩兒了。
多年前到東北出差,街上有賣「姑娘兒」的,是當做食品賣的,我很好奇,也很欣喜,就託人買了一些拿回住處,從外殼上比我小時候見到的要小得多,撕開一看,呀,是淡綠髮白的小顆粒,儘管這確是「姑娘兒」無疑,但外形色澤比我小時候玩的那種差遠了,吃起來也沒什麼味道,真是不買它想它,買了它後悔好幾年。如果當年京城賣的「姑娘兒」是這麼個樣子,怎麼可能滿大街的孩子寶貝似的拿著它欣賞把玩呢。當年西紅柿有的是,五分錢可以買一筐,但也沒人拿個西紅柿汁手裡寶貝似的攥著。
內蒙古呼倫貝爾的莫力達瓦自治旗是著名的「菇娘之鄉」,秋天上市,味道好級了,人們多喜歡吃黃姑娘。
聽說菇娘學名叫酸漿,民間還有燈籠草、錦花果、洛神珠、金燈等雅號,不但有清熱解毒之藥效,而且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可現在的孩子對此卻極少問津了,他們現在嚼的、吹的,是那種或進口、或名牌,卻是對健康不利的泡泡糖。而「姑娘兒」的芳香,「姑娘兒」哨那動聽的聲音卻在悄悄消失……
我是來自河南商丘夏邑的一個農村姑娘,我們那裡叫它「香香」。
在上高中以前,我都是住在家裡,直到上了高中才離開家,進了縣城,再往後讀大學,參加工作都遠離家鄉,這讓我也漸漸遠離了家鄉的土地,家鄉的一草一木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菜市場看到了「香香」,個頭兒比我在老家的時候見過的大很多,它們竟然被當做一種水果來賣,說實在的,當時我是震驚的。
「香香」在我們那裡,主要在莊稼地里能看見,尤其在花生地、豆地比較常見,但是,它們當時並沒有作為水果被種植,而是作為一種雜草被除掉。
那時候,跟著母親下地幹活兒,割草還是一件非常原始的田間作業,母親給我準備了一把鏟子,那是我除草的專屬工具,還有一個專屬的小筐,割滿一筐就可以背回家餵羊了。
後來,除草劑開始在農村流行起來,除草打一遍葯就能除掉,再也不用彎腰駝背的在地裏手動割草了,從那以後,「香香」也逐漸從我的記憶中淡去,直到現在,都沒有再親眼見到它們現實中的身影了。
去年在瀋陽出差的時候,聽到一個水果攤的老闆在那裡叫賣「賣東北姑娘兒啦,不好吃不要錢啊」。作為南方人第一次到北方,覺得非常稀奇水果攤上賣什麼「東北姑娘」,走進一看,只看到老闆娘,沒看到東北姑娘。「東北姑娘呢?」「這個就是就是東北姑娘,東北的特產」老闆指了指旁邊的一堆東西,這不是我們南方農村的「燈籠果」嗎?把我激動地還以為有美女看呢?原來是燈籠果,瞬間涼涼。
1、我們叫「燈籠果」這種果實長得像燈籠,所以我們都叫燈籠果。在我們當地農村到處都是,而且很不好吃,口感差。還說是東北特產,南方農村到處都是。這樣讓我感覺到南北的差異,怎麼會有人把這個當水果吃,口感很差呀,在我們小時候,南方農村小孩都是拿「燈籠果」來玩的。一般在青色未成熟的燈籠果,一把拍在別的小孩的額頭上,啪的一聲,誰拍的聲音最響誰勝利。
2、燈籠果有很多品種
燈籠果具有固精澀腸、補腎壯陽、縮尿止瀉、抑制高膽固醇血症、增強人體造血功能、提高多種酶的活力,還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抗炎、免疫調節作用。
在我們當地主要是黃燈籠果,成熟後是黃色的。一種紅色的燈籠果,根系發達,主要用於防風固沙。增強人體造血功效顯著,還有抗氧化,消炎止痛的功效。
這種野果你們叫什麼?當地有人工種植嗎?
瀋陽也叫菇娘兒,一種是甜的,成熟時候金黃,我們叫它「洋菇娘兒」,一種是甜中帶酸,又略有苦味的,呈橘紅色,我們叫它「苦菇娘兒」。
小時候在村裡,園子邊經常要種幾棵,開五角花兒,結的果子像一個個小燈籠,沒成熟時,是綠色的皮,綠色的果,這個時候,孩子們就摘下來,用刺槐的尖刺在蒂部刺個小洞,把裡面的白籽擠出,要在嘴裡可以很響。
夏末菇娘兒成熟,變成金黃色,撥去黃色的外皮,就是金黃的圓圓的果實,裡面包含著多汁的果肉和小小的籽,特別甜,還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是我們小時候特別喜愛的水果零食。洋菇娘富含多種維生素,對身體極其有益。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苦菇娘兒要到秋後落霜後採摘,大多生長在野外,經霜打後,口感更好,苦味減弱,酸甜可口。顏色也特別惹人喜愛,顏色愈加鮮艷,像極了一個個紅燈籠。老家人常用它們來泡水喝,據說對血壓有好處。
菇娘兒是美味營養又美麗的水果。
對東北人民來說,「姑娘」首先是一種水果!
秋風漸起,市面上多了一種「穿了一層衣服」的小圓果子。常有罹患自然缺失症的顧客問曰:「這啥呀?」而攤販則帶著不知其所以然的微笑答曰:「姑娘!」不要追問是哪兩個字,他答不上來的。
不止國內,波士頓市場上也有這「姑娘」。
姑娘的名字
關於「姑娘」這個名字,李時珍做過考據:「蓋姑娘乃瓜囊之訛,古者瓜姑同音,娘囊之音亦相近耳。」但這是個孤證,看起來不太靠譜,只能姑妄聽之。唯一類似的描述是朱橚的《救荒本草》:「姑娘菜……結房如囊,似野西瓜。」這也是這個名稱最早的記載。
你也許見過熟透的「姑娘」。
大概是覺得吃姑娘不太好意思,很多人在讀這個詞的時候會加上很強的兒化音,變成「姑蔫兒」甚至「姑鳥兒」,寫下來還會畫蛇添足加個草字頭以示是種植物。關於後一種讀法我聽過一個民間的解釋:會吃的人,能嘬盡果肉而保持果皮完整,然後以果皮為笛吹出咕嘰咕嘰的鳥叫。我小時候舌頭靈活性不行(後來練過,周圍也沒有口活逆天的小朋友,總之是沒見過有人能實現,所以也不大信。
姑娘的屬名
上大學以後,憑著特別的果實形象,我很快就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里翻到了姑娘的正式中文名——茄科酸漿屬(Physalis L.)幾種植物的統稱。這個屬的特徵是花萼在果期增大成囊狀,把漿果完全地包裹在裡面,屬名遂來自希臘文的「氣泡」一詞。
包裹漿果的,是花萼。
Physalis是我最早記住的幾個拉丁學名之一,我還知道它的花語是「虛偽」……我說這個並不是想展示自己還有小清新的一面,作為一名狂熱的高達迷,怎能忘記代號サイサリス的RX-78GP02A?UC0083年11月10日,阿納貝爾·家兔卡多駕駛著這顆酸漿突入地球聯邦軍的閱艦式,並射出了藏在機體里的漿果——mk82核彈,續寫了「所羅門的噩夢」的傳奇。
姑娘到底是什麼?
扯遠了,回到植物上來。酸漿屬大約有75-90個物種,絕大多數的都來自美洲,其中至少有46個是墨西哥特有種。
並非所有的酸漿都能吃,而栽培最為廣泛、市場上最常見的種類是燈籠果P. peruviana,原產哥倫比亞、厄瓜多和秘魯的高海拔地區。這個種的果實成熟時是黃色的,燈籠的外衣在上市時通常已經有些枯萎,狀如草紙。剝去花萼,讓漿果在齒間爆開,口感類似小番茄而略堅韌,味道卻更接近草莓或菠蘿,有時還帶有一層奶油味。這個種大約在明朝末年引入中國,由於能夠耐受乾旱貧瘠,很快就傳播到各地乃至逸為野生。和P. peruviana差不多同時傳入中國的還有親緣關係很近的毛酸漿P. pubescens,形態上很難和前者區別,大家知道它也能吃就好了。
燈籠果及切面。
而今市面上所謂「東北姑娘」,大抵都是燈籠果的栽培品種,有些是現代陸續引進的。根據顏色或來源,東北人把這類果子稱為黃姑娘或洋姑娘。大概在19世紀初,黃姑娘被引種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這裡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半個世紀以後,這種植物出現在英國本土,並得到了一個Cape gooseberry的名字。大家一定還記得gooseberry本來指的是醋栗,巧合的是,「燈籠果」這個名稱在中國東北指的也是醋栗,只不過醋栗是實心燈籠,而黃姑娘是空心燈籠。
燈籠和醋栗都像燈籠,只不過是空心的。
東北有個紅姑娘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東北同學要不樂意了:「俺們zei噶自古以來就有姑娘啊你憑什麼說是外國來的你想咋地?」別急,中國確實有土生土長的姑娘,不過不是黃姑娘,而是紅姑娘——酸漿P. alkekengi以及它的變種掛金燈var. francheti(順便說我對這種靠有毛沒毛分的變種不大看得上)。酸漿的自然分布區從南歐到東亞,中國大多數省份都能看到這位紅姑娘的倩影。
紅姑娘。
顧名思義,紅姑娘的外衣和肉體都是紅色的,囊狀宿萼的體積也比黃姑娘大得多,成熟時非常顯眼,因而也被當做觀賞植物栽培。李時珍寫道:「燕京野果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含赤子如珠,酸甘可食,盈盈繞砌,與翠草同芳,亦自可愛。」由於果實在植株上停留的時間很長,深秋時節宿萼的葉肉部分提前凋落,只剩網狀的葉脈籠罩著果實,亦頗堪賞玩。
漸變的過程。
就是這樣的。
在中國,紅姑娘只是一種野果,小時候偶爾能見到農人采來售賣,現在據說有商業化栽培了,但規模不大。鄰國日本倒是有一些和酸漿有關的文化傳統。由於酸漿的宿萼形似燈籠,在盂蘭盆節上被當做引導死者靈魂的提燈,人們遂用整個果枝來裝飾節日的精靈棚。從江戶時代起,日本有了「四萬六千日」的傳統,認為在這一天參拜觀音能獲得四萬六千倍的功德。這個傳統結合了愛宕神社的「功德日在神前服下酸漿的果實可以根治腹痛」的傳說,最終誕生了今天東京淺草寺的酸漿節(ほおずき市)。每年7月9日到10日,大約會有60萬人參加淺草寺的慶典,大家都會在寺廟門口的市集購買酸漿果枝作為祭禮。這大概是最大規模的紅姑娘銷售活動吧,價格還不便宜呢。
東京淺草寺四萬六千日酸漿節。
吃貨們,當心
並非所有的酸漿屬植物都能吃。中國有分布的種里,苦蘵[zhí]P. angulata長得和黃姑娘很像,只是果實略小。我嘗過它的果實,麻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熟透,建議大家不要嘗試。說起來苦蘵這個名字本來指的是酸漿的小苗,李時珍說「酸漿、苦蘵,一種二物也。但大者為酸漿,小者為苦蘵,以此為別」,不知道是不是誤用在了果實較小的P. angulata上。這也是個原產美洲的種,歸化於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不知道何時傳入中國的。
苦蘵果實較小。
和酸漿略相似的植物還有假酸漿Nicandra physalodes,花藍色、萼筒不完全合生而有高聳的棱,可以與酸漿區分。假酸漿的果實不能吃,但種子可以用來製作冰粉,因而有「冰粉草」的別稱。
假酸漿。
姑娘雖然好吃,畢竟是茄科植物,全株含有毒生物鹼。不僅是根莖葉不能吃,未成熟的果實也不要往嘴裡放。以前出野外的時候,曾經有嚮導酒後喪失辨別力、吃了幾顆未成熟的紅姑娘而食物中毒被送去醫院的,吾輩喜愛野果的吃貨當深以為戒。
一個AI沒熟的姑娘,你不要采呀~
題主說的「姑娘兒」在我們這邊稱為「燈籠果」,它是茄科酸漿屬的當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它的果實跟花萼很特殊,果實被花萼所包圍,花萼呈闊鍾狀,薄如紙,且布滿紋路。成熟後果實在裡面若隱若現,像一個待字閨中的姑娘,所以又稱為「姑娘果」。
這種叫「姑娘兒」的果子最早叫什麼名字呢?早在公元前300年《爾雅·釋草》中就有記載:「葴(讀zhen),寒漿。」西晉著名訓詁學家郭璞注釋說:「今酸漿草,江東呼曰苦葴。」清代訓詁學家郝懿行在他的《爾雅義疏》中進一步解釋:「今京師人以充茗飲,可滌煩熱,故名寒漿,其味微酸,故名酸漿」。
上面說到的「酸漿」是酸漿屬下較為正式的叫法,也就是東北地區常說的「姑娘兒」或「菇蔦 」。「姑娘兒」在我國南北方都有分布,所以其他的俗稱還很多,例如紅娘子、錦燈籠、紅姑娘、燈籠草、鬼燈籠等。這些稱呼,你們都聽過嗎?
「姑娘兒」在有些地區被廣泛種植,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水果。「姑娘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抑菌的功能,在民間常用於嗓子痛、聲音沙啞、扁挑體炎的治療。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帶您領略不一樣的鄉土、鄉村和鄉情,歡迎大家點贊、評論!
這種水果也叫金姑娘,原產中國,在我國的東北三省、雲南(南部)、海南、香港、廣西、廣東、台灣、福建(南部)等地都有分布,特別是在東北地區種植較廣泛。姑娘是一種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野生在山坡、溝邊、田園、河畔、路邊和房屋四周等地。姑娘的果實分紅黃二色,果實為鈕扣大小的球狀漿果,果皮比較薄,果肉甘甜,內藏很多細小的種子,果實外面有燈籠狀外皮包裹。遠遠望去有如一串串火紅的小燈籠,非常漂亮。這種水果有很多功能,如清熱解毒,潤喉止咳,通便利尿,生津開胃、降血壓,美容養顏,益腸、治感冒等。姑娘兒的別名有很多,如錦燈龍、炮仔草、卜仔草、燈籠草、皮弁草、天泡草、洛祌珠、掛金燈等等。但在我們老家東北,這種水果常被叫做「姑姑娘」。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歡迎互動留言
「姑娘」:gū niǎng東北叫法,水果的一種,一般寫法為「姑娘」二字上加草字頭「艹」。多指黃色果實。「姑娘」名稱:毛酸漿,又叫姑蔦gū niǎo
株枝上的果實呈多角燈籠形,內有圓形果球,如櫻桃大小,秋天成熟後可食用,味甘甜。它還是一種中藥材,有清熱解毒,鎮咳利尿的功效。又據現代科學分析,菇娘果中含有十八種氨基酸,有二十一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還有八種維生素。又是無污染、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天然食品。分為紅菇娘和黃菇娘兩種。黃菇娘又稱:甜菇娘、金菇娘。甜菇娘屬草本植物,抗病力強,是天然綠色食品,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維生素C、維生素E含量是其它果品的5倍。長期食用可潤喉止咳,通便利尿,生津開胃降血壓,美容養顏。富硒甜菇娘的硒含量比普通水果高10倍,重金屬含量為零。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防癌、抗癌之功效。
黑龍江有產,尤以 齊齊哈爾最好,夏秋季節上市,存儲時間長。成熟果實為明黃色,內包有若干直徑毫米狀小顆粒種子,外形如 葡萄,薄膜帶眼,果味清甜,營養豐富。未成熟果實為青綠色,在不破壞果眼的情況下,從果眼擠出種子,薄膜可吹出聲音。
菇蔦又叫菠蘿果、姑娘,學名酸漿,超市裡標寫的是「美國珍珠果」,多野生分布於東北地區。
用做中藥時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治骨蒸勞熱,咳嗽,咽喉腫痛,黃疸,水腫,天泡濕瘡。
小編生長在東北,小時候吃的最多,菇蔦是我的最愛,青菇蔦能吹哨,紅菇蔦能泡水,黃菇蔦甜甜的,一到有菇蔦的季節,保證買一袋回家,一個接一個,吃個不停!^o^
老家坐標河南南部,小時候在田間地頭經常見到此物,當地話稱之為「天天泡子」。
不過可能是野外生長或者養分不足的原因吧,果實雖然和姑娘果形態差不多,但是口感卻有明顯酸澀感,遠遠不如姑娘果好吃。
從專業角度來說的話,這種水果叫做菇娘,又稱戈力、洋菇娘、毛酸漿 、金姑娘,滿洲乳果,屬一年生茄科植物。菇娘的漿果是一種食用與藥用為一體的高級新型營養保健「草本水果」。
其生活習性顯示,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地下莖,春日從宿根部生苗,高40-60厘米左右,花白色,萼鍾狀,結果時增大,呈囊包於漿果之外;漿果成熟時呈紅色,果味酸可食。喜陽光充足,半陰之地宜能生長,疏鬆、排水良好的有機質土壤,生長勢強,易栽培。
據文獻及相關數據顯示,菇娘漿果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新鮮漿果中含維生素B的複合體比番茄高3倍;含糖量超過葡萄,含果糖30%左右,並含有18種氨基酸及適量的微量元素(鋅、硼、硒、硅等)。此外,菇娘鮮果還有一定的保健藥用價值。它含有大量的橡膠酸鐵銨,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的療效。成熟漿果,鮮食味道甜酸適口、風味極佳,也可制蜜餞、果醬等。
從分布區域來看,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區:
華北地區:
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等省份
長江中下游:東至上海,西至四川
貴州,雲南,四川等地也有生長
筆者現在居住的小區水果店也有賣,價格較貴,20塊錢以上每斤。網路上也有售賣,產地多位東北,價格也多在十幾塊錢每斤左右。
可見這種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小雜果已經成為市場的寵兒,成為了高檔水果店裡常客,這對於一些姑娘果的種植戶來說不得說,算是一個好消息。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
10.09
黃金莓是一種燈籠果屬、學名毛酸漿,台灣取名黃金莓,俗稱金姑娘,亦稱菇蔦,又叫錦燈籠,為茄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有清熱解毒、鎮咳潤喉利尿的功能。野生於中國各地的山區及半山區,尤為東北最多,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為菇娘之鄉。菇娘果含有大量的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具有美容養顏,延緩衰老,預防心腦血管病等保健價值。經研究表明,菇娘果中含有豐富的鋅,是水果當中含量最高的。菇娘,分紅菇娘和小黃菇娘兩種。紅菇娘果味苦,小黃菇娘果(洋菇娘)味酸甜。
只要對美食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關注下吳情,一起交流美食心得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