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周洲提問#7歲的孩子喜歡與父母唱反調,不管你說得對不對。如何與孩子好好溝通?
首先,父母們應該明確的是,孩子喜歡唱反調並不是什麼壞事。
我們總是反感孩子所謂的「唱反調」,習慣性地認為孩子是幼稚無知的。實際上,善於質疑、與大人爭辯的孩子更有主見,思維也更敏捷。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魯道夫在父母挑戰一書中說過:「孩子也許年幼、弱小、尚未獨立,但在這場競賽中,孩子們更能夠堅守住自己的陣地。他們從不考慮後果,因此在選擇戰術時毫不留情。此外,他們的思維通常比成人更加敏捷、機智,並且有創造力。孩子們經過試探和摸索,可以指定各種各樣的作戰策略。父母在這場鬥爭中陷得越深,自己的權威就損害得越重,只能更加艱苦地戰鬥,從而維持自己的優越感和個人威望。這樣做其實事與願違。」
那麼,如何避免與孩子的衝突,選擇更有效的溝通方法?
控制自己的憤怒
孩子的反抗和敵對大多會激起家長的憤怒和氣惱,但作為教育者,「失控」意味著缺乏自信,因此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如果變得激動、失控,最明智的做法是暫且放下一切,稍後再反思應該怎麼做;
克制對孩子的干涉
家長應該儘可能地減少對孩子的干涉,這樣當家長希望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時才會更加有效,也可以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在經驗中學習;
贏得孩子信任
父母贏得了孩子的信任後,對孩子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強,孩子會更加信任父母的公平和一致性。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始終保持友好的語調,避免個人的責罰或懲罰,讓孩子承擔符合邏輯且不含個人色彩的後果。
【有養,首個專註於父母教育的內容平台】
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妨學習西方人的做法,把這種「唱反調」變成一種有意義的辯論,具體說來就是:
1、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唱反調的理由。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有了更多「掌控」的慾望,所以他們會有意識的想去挑戰一下家長的「權威」,比如:為什麼你們說什麼時候去做作業,我就一定要去做作業,就不能由我自己來安排?比如:你說這件事情不能做,為什麼呢?做了又會怎樣呢?和他們生氣?還不如就讓他們試試。
2、讓孩子學習承擔後果。孩子大了,我們不能一直護著他們,也要推他們自己去做選擇和承擔後果,這樣他們也能學會如何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意見,做出適合自己的取捨和決定。就像小馬過河,他們不自己去試試,怎麼知道水有多深!比如孩子上學磨蹭這種事情,你越催他越磨蹭,索性,別催了,讓他遲到幾次反過來催你就好啦。
3、一本正經的和孩子討論一些沒有對錯的話題,幫助他們理解什麼是思辨,什麼是獨立。不是和父母對著干就是獨立、有能力的表現,不是雞蛋裡挑骨頭就是批判思維,其實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話題,比如和同學如何相處,該不該給路邊乞討的人捐錢;也可以和孩子聊聊一些他們熱衷的話題,比如外星人在哪裡,恐龍如果回來了怎麼辦。在這種討論中讓孩子去感受那種成就感和自豪感。
總之呢,不要一看到孩子有唱反調的行為就生氣,合理的引導,或許會變此為學習的契機哦!
孩子七歲,心理發育進入從幼兒的前運算階段,進入過度到了具體運算階段。7歲年齡恰恰是 兩個階段的過渡交界年齡。
幼兒的前運算階段,思維特點是:
1、泛靈論:沒有生命與死亡的概念。不理解有無生命的含義。所以 幼兒喜歡童話,卡通,其中的卡通與動物童話形象 均可以作為孩子的榜樣進行引導教育
2、自我中心、思維不可逆、不懂守恆、不理解類包含關係等。
幼兒對鏡像的事物不現象還不理解,只知道是照鏡子,但為何鏡像動作的左右還是不懂其中的道理。因為孩子這個年齡沒有抽象思維,只能具體 形象看到什麼 、實實在在體會感受到什麼,孩子才明白理解什麼。對大人講的道理,基本不理解,只會機械背誦,絕對服從權威(家長的命令、老師的指令)
沒有什麼邏輯思維呢。所以學齡前孩子,都是討好家長與老師的狀態,服從成人的規則。我們家長就感覺 孩子懂事聽話。
6、7歲 開始,思維由前運算階段 逐步過渡進入 具體運算階段。
這個年齡孩子,思維特點:脫自我中心,思維可逆 和守恆了。
1、開始初步了抽象思維水平 了。自己會換位思考一些簡單問題了,也能理解很多成人的話語與抽象的概念了。孩子如果接受外界知識面多,這個抽象思維能力也會發展迅速了。孩子對大人的
話 不僅理解了,更重要的是開始有了自己的初步的分析判斷了。雖然分析判斷能力還很差,但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了。
由此
2、孩子們 開始擺脫 那種絕對服從權威的狀態了 。對任何大人的話語,開始有了質疑的思維水平了。家長再權威控制型的讓孩子絕對服從,孩子是不服氣的,是不認可的,就會與成人進行 他們思維水平下的爭辯和PK 。但此年齡7歲多的孩子,抽象思維水平低級,還必須依靠具體形象下的抽象思維。意思是 講道理 的時候,成年人必須用實際生活的例子或者榜樣人物 結合的 解釋說明,孩子才能心服口服,孩子才能理解到位。因為孩子思維進入具體運算階段後,孩子自己思維是必須理解認可基礎上才配合 進行行為的。
綜上所述, 提問中的孩子,屬於正常發育階段的 正常行為互動模式,是我們家長不懂得孩子思維和心理發育特點下的,不當評價。
我們孩子成大了,思維進入一個新水平了,但家長還是習慣延續對幼兒園孩子 必須絕對服從的監管模式,就會激發孩子質疑的頻度。家長做不到心服口服的 讓孩子理解和引導到位,長久以往,孩子就會 否東家長的權威,更不再信任家長的引導與教育。逆反肯定越來越強烈,更會激發未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很多 困惑與迷茫,對人格與行為都會有負性的影響。
因此,家長的教育陪伴方式方法,要跟上孩子的成長。孩子7歲了,不是幼兒,是童年了,家長要從現在開始,尊重孩子的觀點想法,通過榜樣、通過實際例子,通過自己的生活的示範榜樣行為,讓孩子實實在在體會到 家長的教育理念,孩子也都能理解 什麼是規範,什麼是良好的品質與言行習慣。 這不僅是育兒的經驗心得,更是符合孩子思維心理發育的特點的積極良好的教育方法。 更多家長育兒討論,本人微信公眾賬號 強利點 更多分享互動
說簡單些吧。
老話講,七歲八歲貓狗嫌,其實這也正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的到來。
作為家長可以分析原因,是不是最近孩子的被關注度減少了,或者家裡是不是有了弟弟妹妹,孩子在爭奪愛爭奪關注。
那麼,我們首先做到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一下,當他平和下,接受我們後,再講道理。
不做火山媽媽,做低吼族,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更多的正面情緒。
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去跟孩子溝通,會有不錯的效果。
總之,先改變自己試一下!
孩子這個階段,到了成長的發育的轉折期,自我意識增強,喜歡不斷的對自我能力的邊界不斷的探測。在這個階段,叛逆,頂嘴,我行我素,都是正常的。作為家長
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實在氣人,先讓自己離開這個情境,先平穩下來。
對於一些無所謂的小事,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生活起居問題,對於大事比如危險的警告,學習習慣的養成,要"溫柔的堅持"
孩子到這個階段,可以適當讓他嘗試下挫折,對自己行為的結果要負責。比如不做作業的結果,是第二天被留堂。家長與其跟著屁股後面督促做作業,不如讓孩子體會下留堂的滋味,也許嘗試了一次之後,下回就不敢了。
我們做家長的有時候為孩子承擔的多了,不僅讓孩子煩,自己也生一肚子氣。
查明病因,辯證治療,中醫藥治療副作用小、對身心無多大損害,一定要有耐心,堅持一段時間會有較好的效果;(必要時可刺絡)如果不見效果,可採取手術(西醫)治療,手術後效果不錯,需要療養,別灰心,會好的。
七歲孩子喜歡與父母唱反調,是很正常的行為。這是因為家長沒有理解孩子的語言和情緒,家長應該換個說法,令孩子能理解家長的語言。當然這也與孩子的敏感期行為有關係。
孩子的敏感期有兩個階段,分別為0-7歲與7-12歲,在這兩個階段內家長如果正確的引導,協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對於孩子的天賦保護和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建議家長讀一本書《怎麼聽孩子才會說,如何說孩子才肯聽》,個人感覺這本書不錯,分別分析總結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通過事例講解列舉了如何正確與孩子相處。
推薦閱讀:
※這篇文章火了火了火了!你怎麼看?
※人工智慧怎樣影響我們的教育?這五大趨勢和問題,值得關注!
※傲夢編程:如何用編程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