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脂肪,是不是健康的敵人?
牛逼了!新型顯微鏡技術可以直接看到飽和脂肪酸在活細胞內如何為惡飽和脂肪,是不是健康的敵人?
答案很明確:是!
無論健康飲食成分的爭論如何變幻,飽和脂肪酸的頭上一直被結結實實扣著「壞分子」的帽子,即便不時有部分研究試圖為其翻案。
然而,飽和脂肪酸危害健康的具體分子機制卻一直不清楚。
哥倫比亞大學的新研究揭示飽和脂肪酸為惡的機制
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於2017年12月1日在權威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的新研究揭示了飽和脂肪酸在活細胞內是如何為惡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型顯微鏡技術直接觀察到了飽和脂肪酸在細胞膜是如何形成「凍結」的硬化「島嶼」,從而損害細胞健康的。
儘管醫學界早就知道飽和脂肪是造成代謝綜合征、心腦血管疾病和死亡的主要死亡原因。今年6月份,美國心臟協會發布的題為「膳食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的總統咨文,再次重申飽和脂肪的心臟病風險 ,詳盡闡述各種不同膳食脂肪與心臟病(CVD)之間的關係。
但是,科學家一直不能確定過量的飽和脂肪是如何從脂肪組織中釋放出來,是如何對細胞產生毒性作用,並引起各種與脂質代謝有關的疾病。與之相對應的,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來自魚和橄欖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又是如何為心臟血管提供保護的。
為了找到答案,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的顯微鏡技術,通過這種新型成像技術,可以直接追蹤脂肪酸被吸收到到達活細胞後的行蹤和行為。
該技術涉及使用同位素氘取代脂肪酸上的氫原子,從而在不改變其理化性質和行為的前提下進行分子示蹤——就說採用的是一種同位素示蹤技術。通過這種被稱為活體受激拉曼散射(SRS)顯微鏡先進成像技術,所有含有被標記的脂肪酸的分子在活細胞內的行蹤都可以被觀察到。
採用這種新技術進行的研究發現,飽和脂肪酸在參與構建細胞膜的過程中,在細胞膜上產生局部硬化膜片,其中分子像被「凍結」成了固態,部分失去流動性。
我們知道,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大都是是由脂質雙分子層構成,中間鑲嵌各種功能性蛋白。在健康狀態下,這種脂質雙分子膜應該是具有相當可流動性的。
飽和脂肪酸的堅硬而直的長鏈使脂質分子變硬,並使它們與細胞膜其餘部分的分子發生分離。在顯微鏡下,研究人員觀察到,飽和脂肪酸構成的那些脂質分子會逐漸堆積在一起,緊密形成「孤島」或叢集成簇——這些簇就像被「凍結」一樣流動性大幅度降低——在局部形成「固體樣」的狀態。就像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容易凝結成固態一樣。
隨著越來越多的飽和脂肪酸進入細胞,這些固態島嶼逐漸增大,使膜的流動性降低,硬化度增加,從而逐漸損害整個細胞。
研究人員解釋說,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相信所有的細胞膜都是具有充足流動性液體狀的,允許嵌入其中的功能蛋白質改變形狀併產生應有的生化反應——我們知道蛋白質的正常生理功能高度依賴於其空間三維立體結構,空間結構的改變意味著功能的改變。之前由於缺乏觀察手段,因而從來沒有發現像現在看到的,細胞膜可以發生這樣的固態化改變。
不飽和脂肪酸的保護機制同時,研究人員還觀察到,由於不飽和脂肪酸鏈上存在有一個扭結,構成的脂質雙分子膜不可能像飽和脂肪酸那樣彼此緊密對齊,形成固態狀硬化。相反,它們保持著良好的流動性,不會形成固定的集群。在運動過程中,這些不飽和脂肪分子可以在緊密堆積的飽和脂肪酸穿插和滑動,從而」融化「被飽和脂肪酸凍結的固態化叢集。
這可以至少部分地解釋不飽和脂肪酸的有益作用,比如像魚油和橄欖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臟的保護作用。
辭舊迎新,我們迎來了2018年,在開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里,小編為你帶來了純純的乾貨《輕鬆計算減肥每日脂肪攝入量》,此篇文章請隨身攜帶,可以避免每逢假日胖三斤哦!
歡迎搭配姊妹篇《輕鬆計算減肥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一起看,效果更好哦~
小編最近被很多小夥伴們問「減脂期間,我要怎麼控制脂肪的攝入啊?」、「減肥期間我不吃脂肪可不可以?」,哎...瞧瞧~減肥期間我的小夥伴們都已經談脂色變了。但如果我告訴你,減肥期間正確的攝入脂肪能夠加快你瘦身的步伐,支撐你健康瘦身的身軀,就問你開不開心!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還是從幾個方面說說吧,讓你對脂肪有所改觀:
Q1:從營養學上說,我是怎麼活著的?
Q2:什麼是脂肪?它到底是幹嘛的?
Q3:有人說減肥就是把脂肪練成肌肉?
Q4:脂肪也有好壞之分哦!
Q5:我減肥期間要攝入多少脂肪?(有案例!)
Q6:《常見食物脂肪含量表》
【Q1:從營養學上說,我是怎麼活著的?】很多人都說,減肥期間不要吃這個少吃那個,更有黑心商家創辦出【斷食療法】【不吃主食讓你快速瘦30斤】的荒唐說法!我們要健康的瘦下去,對不對,繼續往下看!
人體7大營養素
以上7大營養元素是為了我們可以健康的生活下去而存在的,根本不存在減肥期間哪類營養元素更好這麼一說。因為無論我們缺少哪種營養元素都必然會導致身體出現亞健康的狀態,不管是不是減脂我們都要以身體健康為前提的,所以不要再想什麼減脂期間哪類營養元素要控制了。減脂期間我們應該更關注碳水-脂肪-蛋白質這3大類,其他的4大類只要我們保證日常的飲食正常(自身不缺乏並且健康的情況下),就不太需要管以上四類。
【Q2:什麼是脂肪?它到底是幹嘛的?】脂肪,一個被很多減肥減脂醜化的名詞,然而它卻是我們每天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都需要攝入的東西哦(尤其是女生,姨媽的正常到來和脂肪息息相關!)我們所關注的例假期紊亂的問題很多都出自體內激素的失調所致,而脂質與激素水平有著很大的關係,當然缺少了之後,必然會導致例假的不正常。
另外脂肪中的有益脂肪,例如磷脂、共軛亞油酸(所謂的「減脂神器」)、還有各類脂溶性維生素,都是需要我們通過脂質的攝入來補充的。所以減脂期間脂質當然也是需要攝入的,而我們不想要的只是那些飽和脂肪,雖然植物油本身是無害的,但是經過高溫油炸會變成飽和脂肪,這也是我們不希望在減脂期間食用一些油炸食品的原因。
小編劃重點:簡單地講,人體缺乏必需脂肪酸,大腦神經系統、視力、皮膚、激素、免疫和心血管系統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會讓你提前衰老!)。
對於減肥而言,飲食脂肪過低會造成一系列常見副作用:減脂平台,掉頭髮,女性姨媽不來,內分泌失調等。
【Q3:有人說減肥就是把脂肪練成肌肉?】真的好想打死說這話的人!!!!我在這裡重點和大家說一下
小編劃重點:脂肪是脂肪!肌肉是肌肉!這兩個永遠不能互換!!!!!!!(本文著重說脂肪,咱們先不說肌肉哈。)
肥胖和脂肪的關係可以說是千絲萬縷呀。每個成人體內,大約含有300億個白色脂肪細胞,其組織又稱脂肪組織,在幼兒期大量增殖,到青春期數量達到巔峰,此後數量一般不再增加。肥胖是脂肪細胞數目過多或過大所致,所以我們成年以前應盡量避免發胖,才能把脂肪細胞數目維持於最適當量;成年以後才發胖的人,一般只是脂肪細胞因儲藏多餘脂肪而使得體積變大所造成,所以我們現在說的減脂就是要把儲藏多餘脂肪消耗掉,讓脂肪細胞變小,你的身材就瘦下來啦!(道理就是如此的清晰簡單明了~hiahiahia~)
【Q4:脂肪也有好壞之分哦!】「脂肪是會呼吸的痛,它存在我身上每個角落~」
壞脂肪: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除了那些招搖的明晃晃的肥油和肥肉,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脂肪,它們甚至可能是比肥肉更壞的脂肪,一不留神就被我們吃進去了,最後導致減肥計劃流產。一起來找出這些壞脂肪吧:
1、各種餅乾。麵粉的脂肪含量只有1%,而做成餅乾後達到15%-31%,而且餅乾里藏著的脂肪多為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不僅容易致肥,還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2、各種中西點心,包括傳統糕點房的各種餡餅、糕點(紅豆餅、綠豆餅、牛舌餅、玫瑰餅、板栗餅、紫薯餅、榴槤酥等等)和西餅屋裡的起酥麵包、丹麥麵包、奶油方磚、奶油蛋糕等。
3、各種方各面(包括非油炸)、薯片薯條、烤饃片、鍋巴、蛋黃派、江米條、泡芙、薄脆餅、油酥餅等等。
4、各種油炸食品,如油條、麻花、炸糕、饊子、炸丸子還有洋快餐店的炸雞翅、炸雞腿、炸雞塊、炸薯條、炸肉餅等。
5、節令食品,如湯圓、元宵、月餅等,糖分和飽和脂肪含量相當高。
6、超市速凍火鍋食品和肉餡餃子,魚丸、蝦丸、蟹棒、豬肉白菜餃子、豬肉大蔥餃子等,都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
7、冰激凌和巧克力,典型的高糖高脂肪食物,主要為反式脂肪,尤其是街頭那些廉價的甜筒和標明代可可脂的巧克力。
8、街邊小餐館用地溝油製作的各種菜肴,甚至一些看上去有檔次和規模的飯店也難以倖免,利益驅使。即使是自家廚房,好油炸完食物後,反覆使用也變成致癌物超標的垃圾油。
9、用蛋黃製作的焗菜,蟹黃豆腐、蟹黃南瓜條、蟹黃茄子等,都是把蛋黃弄碎後二次高溫烹飪而成,這個過程中蛋黃中的膽固醇被氧化,人體吸收這些被氧化的膽固醇,會破壞血管壁的健康。
10、變哈喇味的堅果或者植物油,堅果和植物油里的脂肪本身是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可一旦被氧化變質產生哈喇味,就會在體內產生破壞健康、促進衰老的物質。
小編劃重點:總而言之,只要是那些「特別酥」、「特別脆」、「特別膨鬆」、「顏色誘人」的食物都有嫌疑。
好脂肪:
1、單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山茶花油(這個國產的就行,價格還親民)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地中海地區的一些國家居民,儘管每天攝入脂肪的供能比高達40%(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供能比為20%-30%),但其冠心病發病率和血膽固醇水平遠低於歐美國家。究其原因,主要是該地區居民以橄欖油為主要食用油脂,而橄欖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脂肪酸,高達80%。(但是你別拿橄欖油炸雞排昂!)
2、歐米伽-6多不飽和脂肪酸(減脂神奇!):絕大多數堅果,例如花生、杏仁、腰果、瓜子、夏威夷果、鮑魚果、開心果等等
俗稱「亞油酸」,人體不能自身合成,但是對人體作用又非常重要,必需脂肪酸的一種
3、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富含脂肪的魚類,如三文魚、鰻魚、水果中鱷梨也是不錯的來源
α-亞麻酸對維持和增強視力有很好的作用
優質脂肪們
【Q5:我減肥期間要攝入多少脂肪?(有案例!)】即使是好脂肪也不是多多益善,而壞脂肪,一輩子不吃也不會有什麼損失,比如反式脂肪(奶油蛋糕!!)。按照《中國軍民膳食指南》的推薦,脂肪要佔到總熱量的20%-30%由脂肪提供
小編劃重點:1克脂肪能夠提供9千卡的能量哦!
小編案例:
小編減脂期的每日熱量攝入為1890千卡,20%能量由脂肪提供的話,1890*20%=378kcal;30%能量由脂肪提供的話,1890*30%=567kcal
換算能每日攝入脂肪約為42-63克之間。所以,即使是減肥期間,脂肪的攝入量下限也在42克。
有需要幫忙計算每日熱量攝入的,請聯繫小編哦~~~~
或者你看看這篇文章也行《輕鬆計算減肥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
【Q6:《常見食物脂肪含量表》】
其實不是的。我們要適量得吃飽和脂肪酸,攝入多種種類的油脂。
飽和脂肪酸(SFA)是指碳氫上沒有不飽和鍵的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組成的脂肪在室溫下呈固態,多為動物脂肪,如牛油、羊油、豬油等。雖然現在普遍認為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是導致血膽固醇、三醯甘油、LDL-C升高的主要原因,繼發引起動脈管腔狹窄,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但是飽和脂肪對疾病風險的影響還是有爭議的,有些營養學家主張重視飲食中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的比例,認為脂類攝入比例失衡是導致疾病風險升高的主要原因。
綜上,我們要注意攝入油脂的量,不能過多也不能不攝入脂肪。同時也要注意攝入油脂種類的比例,不能只吃一種油。
現在的我們更偏向於攝入單一種類的油脂。所以,如果您的血脂過高,可以嘗試用單不飽和脂肪來代替膳食中的一部分飽和脂肪,選擇攝入一些天然油脂(不推薦精鍊植物油),多吃魚類。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飽和脂肪是一種壞脂肪,算的上健康殺手。因為不論是各國的膳食指南還是WHO,都建議大家少吃飽和脂肪,所以我們以來被教育「我們要少吃飽和脂肪是因為對健康有害」。但是飽和脂肪是否有害,現在還是有爭議的,並沒有明確的研究表明飽和脂肪會導致心血管疾病。
以前有很多關於飽和脂肪增強患心血管疾病的言論,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實驗顯示飽和脂肪和心血管疾病沒有關係,不過飽和脂肪吃多了,會長胖,肥胖確實是健康的敵人!
飽和脂肪多存在於紅肉(豬牛羊等畜肉)中,植物油中的棕櫚油、椰子油中也含有很高的飽和脂肪。現在提倡少吃紅肉,並不是因為飽和脂肪含量高,而是研究表明多吃紅肉會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風險。
總的來說,關於飽和脂肪,大家也不用糾結太多,少吃一點防止長胖對健康也是有益處的。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經過長期的普及,關於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概念在群眾當中的傳播度是極廣的,所以簡單的會認為飽和脂肪酸就是不好的,那麼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多的食物就是好的東西,實際上它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兒的。
很多人會把高血脂,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導致心腦血管的疾病,會堵塞動脈血管,引發冠心病,腦埂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等等聯繫在一起,這個觀念在最新的文獻當中已經被修正了。
以前的我們往往會追求低脂,一旦發現了高血脂,那就感覺很要命的,所以呢,在日常生活當中減少肉食,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實際上我們要想活得長久,應該保持每天的運動,減小生活中的壓力,就會降低我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在本質上來講,包括冠心病在內的動脈性疾病的發生也來自於動脈血管壁的一種慢性的炎症反應,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斑塊,然後出現血栓而出現的一些栓塞的情況,最終導致各種後果。有研究表明多吃一些堅果類,橄欖油,魚油等等,對這些病是有幫助的。但是不需要誇大這種效果。
有證據表明攝入飽和脂肪酸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者死亡之間並沒有明確必然的聯繫。
我想如果單純的通過食物來養生,還不如把這種注意力轉移到鍛煉上去,每天進行散步走動或者游泳,那麼中等強度的運動就可以明顯改善,長期在家裡久坐不動的人群的心血管患病風險。
慢性的壓力,對疾病也有同樣的風險,因為長期的壓力過大會,導致我們的血壓偏高,引發機體的一些炎性反應。
總之,健康的飲食有規律的運動和降低壓力才能真正的提高生活的質量,並且還會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的就是一個良好的心態和一個管住嘴邁開腿的生活理念。
飽和脂肪,於健康,亦敵亦友。
飽和脂肪是健康的敵人想必是大家聽到最多,公眾認可度最高的。究其原因,不過是早期研究認為大量的飽和脂肪攝入,容易造成能量攝入過量,若無適度運動,是肥胖最容易造成的原因。肥胖會帶來一系列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的發生,故而為飽和脂肪貼上了健康敵人的標籤。
其實,飽和脂肪並非一無是處,少量的飽和脂肪是有益健康的,所以說飽和脂肪也是健康的好朋友。
飽和脂肪,亦敵亦友,關鍵看您怎麼選擇,如果長期大量食用,那就成為敵人,如果適度控制少量攝入,他就是你我健康的好盆友了。適量有度,同樣也是平日交友原則,所以,管好自己,讓飽和脂肪成為健康的好朋友。
唉!提出這個問題來的思維方式,等同於還能不能吃肥肉?因為,肥肉給人體有害。但是就有人愛吃,有人就不怕有害。而且,吃了肥肉的人,也都好好活著哪。
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個臨界點不是?都說飽和脂肪會給健康造成一系列麻煩,不吃是不是就沒有麻煩了,你的身體就健康了?
適度,適量是我們進食所有東西的原則。中醫的一道配方里,還含有砒霜哪,適量和適度後,治病。武大郎被超量,超額度的灌進砒霜,結果就釀出獅子口血案。
最後要說的是,健康的敵人是自己,不是其他的什麼。
謝謝邀請哈。
這是一項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雜誌上的最新研究引起了很大的關注。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者做了一項隨機對照人體實驗研究,給46名腰圍超過98厘米、體質指數超過29的肥胖男性分別食用兩種膳食:
膳食A:被稱為「低脂肪高碳水膳食」。脂肪供能比30%左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左右。比較接近我國營養學界推薦的比例,但脂肪比例已經在高限,碳水化合物比例在低限。
膳食B:被稱為「極高脂肪低碳水膳食」。脂肪供能比73%,碳水化合物供能比10%左右。和營養學界傳統推薦的比例差異很大。
兩種膳食的能量相同,約為2100kcal,略低於我國輕體力男性推薦量2250kcal;蛋白質的量也相同,約為供能比的17%。兩組之間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也沒有明顯差別。
實驗膳食中的脂肪來源主要為黃油、奶油和冷壓植物油。低脂肪和高脂肪膳食中,飽和脂肪的比例分別是12%和34%,都超過了推薦的比例,即膳食供能比的10%。碳水化合物膳食供能比分別是51%和11%,但都注重降低血糖負荷,選擇天然食物而不是高度加工食品。
研究者用計算機斷層掃描的方法測定了實驗前後這些受試者體內的脂肪變化,結果發現,三個月之後,受試者的腰圍平均減少了11-13cm,腹部脂肪減少了1350–1650 cm3,體重降低了11–12 kg,甘油三酯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胰島素水平、胰島素抵抗等指標也都有明顯下降。這幾個指標在兩組之間沒什麼明顯區別。換句話說,無論高脂肪還是低脂肪飲食,減肥效果都很理想。
不過,在血脂變化的細節方面,兩組略有差異。低脂肪高碳水組的總膽固醇(TC)水平下降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下降了,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沒有變化;而極高脂肪低碳水組呢,LDL水平沒有下降,HDL水平卻提升了。當然,兩者也都是好的變化。變化速度方面,兩者也略有不同。低脂肪組很早就出現了有益變化,而且逐漸效果加強;極高脂肪組開始並未有明顯變化,到8周之後才出現了明顯效果。
研究者得出結論說,對高脂肪,而且高飽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的膳食,並不像以往所以為的那樣可怕,如果食物營養質量高,甚至可能還有益於健康。
不過,此前還有相反的研究結果。2016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Chan TH 在2016年11月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的一篇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食用較多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冠心病的危險。這項研究分析了73,147名女性和42,635名男性24年中的跟蹤調查數據,發現吃飽和脂肪酸最多的人,和吃得最少的人相比,冠心病的風險增加了24%。如果把飽和脂肪酸來源的熱量替換成多不飽和脂肪酸(比如吃堅果)、單不飽和脂肪酸(比如用茶籽油和橄欖油)、全谷雜糧(比如燕麥和糙米)或者植物蛋白(比如豆製品),那麼就能降低冠心病風險。每替換1%,就能降低4~8%的風險。
不過,飽和脂肪酸也有不同的種類和來源,包括月桂酸(椰子油里最多的脂肪酸)、豆蔻酸(椰子油、黃油等食物中少量存在)、棕櫚酸(棕櫚油里最多的脂肪酸)和硬脂酸(豬牛羊油里最多的脂肪酸)。研究者表示,其中促進冠心病效果最強的是棕櫚酸。如果把它替換掉,那麼降低冠心病危險的效果也就最明顯。
那麼,對大部分人來說,飽和脂肪到底能不能吃呢?我比較同意卑爾根大學研究者的看法——「健康飲食的首要原則不是控制脂肪或者碳水化合物的數量,而在於飲食的質量。」換句話說,與其給某種食物成分貼標籤,比如「飽和脂肪不健康」,不如在乎食物的營養素密度和食物中各種健康成分的平衡。
同樣是16碳的飽和脂肪酸,從餅乾曲奇裡面吃進去,和從肉蛋奶里吃進去,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實際上,各種餅乾點心、油炸食品往往是棕櫚油的大戶,因為自從消費者對反式脂肪酸產生反感之後,棕櫚油作為氫化植物油的替代物,廣泛用於製作各種油炸食品,包括速食麵和炸雞,也用於製作派、薩其馬、曲奇、餅乾等糕點用的起酥油。同樣是18碳的飽和脂肪酸,從油炸食品和精鍊豬油里吃進去,和從核桃榛子杏仁巴旦木等堅果里吃進去,效果肯定也是不同的。
另外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研究中所進行的比較,都是在同樣能量供應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也就是說,吃高脂肪食物也好,低脂肪食物也好,都是那麼多卡路里。但是不能忘記一個事實:高脂肪食物,在同樣卡路里的情況下,要比低脂肪食物的體積小得多。所以,吃高脂肪的食譜,更不容易控制食量,因為畢竟人們並不能一眼看出食物含有多少卡路里,看的只是體積多大。同樣是100克的食用重量,烹調油是899千卡,堅果仁超過500千卡,新煮好的白米飯只有120千卡左右,蘋果只有50千卡左右。毫無疑問,同樣要減少180千卡,少吃20克脂肪這事不好掌握,而少吃1個大香蕉、少吃半碗米飯就很容易掌握。
此外,還要考慮到食物的加工烹調方法,以及受試者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樣是脂肪,液體植物油的消化率可高達95%,而堅果類食物因為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其中所含的能量有10~20%不能被人體利用,而是進入大腸當中。碳水化合物也一樣,全谷雜糧的消化速度緩慢,小腸無法消化的抗性澱粉比例大;而精白澱粉和精製糖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並快速升高血糖,促進甘油三酯的合成,從而更易令人發胖。
營養學和醫學研究不太可能細緻地對膳食的各個角度進行探究,但我們至少要有一種樸素的信念,那就是相信吃新鮮天然食物才是正道,而不要總是幻想靠一種膠囊來獲得健康,或者把食物改造成世界上從來沒有的樣子,只突出其中一兩種成分的含量。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飲食結構,也有各種各樣的身體狀況。有些人可能適合吃較多的蔬菜水果,有些人可能適合吃較多的五穀雜糧,有些人可能適合吃較多的堅果蛋奶。這些膳食中的供能營養素來源比例會有非常大的差別,但是它們至少都需要是新鮮天然食物組成的膳食,都要提供足夠多的蛋白質,都要提供足夠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都要保證人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都要有足夠的飽腹感。
在此基礎上,是脂肪多一點,還是碳水化合物多一點,健康效果未必有很大的差異。關鍵是吃東西的人體質如何,消化吸收能力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的,也願意長期堅持下去的飲食模式,就是好的。這也正是美國新版膳食指南沒有刻意規定吃多少穀物、吃多少魚肉的原因。
在我國,大部分國民因為傳統膳食習慣,更樂於選擇碳水化合物為主的膳食模式。和大量吃肉的模式相比,這種模式更有利於生態環境,有利於節約農業資源。但這種模式要注意增加全谷雜糧的比例,選擇低血糖指數的食物,適當控制脂肪的數量,正如最新研究中「高碳水化合物」組所安排的那樣。
謝謝頭條的邀請!不能這麼一概而論。提到脂肪,總要說到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有人說飽和脂肪是不好的脂肪,不飽和脂肪是健康的脂肪。
先說飽和脂肪酸:存在於所有的食用油脂中,其中硬脂酸和棕櫚酸(軟脂酸)是在食用油中分布最廣的飽和脂肪酸;大多數植物油中豆蔻酸含量不超過5%,但在肉豆蔻種子中含量高達35%左右;月桂酸主要存在於椰子油和棕櫚仁油中,含量達40%~50%,在其他植物油中含量很少。己酸、辛酸、癸酸等中鏈飽和酸僅在奶油、棕櫚仁油和椰子油中存在,花生酸、山嵛酸、木焦油酸等20碳以上的長鏈飽和酸在花生油、菜籽油中有少量存在。超過24碳的飽和酸主要存在於蠟中,與食品有關的如蜂蠟等。飽和脂肪具有氧化穩定性高,故耐高溫,適合製作煎炸食品;在體內的飽和脂肪酸,同樣也不容易被氧化生成脂質過氧化物。現代醫學證實,LDL中因不飽和脂肪氧化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OX-LDL),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才是導致的一系列血脂問題的真正的壞膽固醇。
健康飲食的首要原則不是控制脂肪或者碳水化合物的數量,而在於飲食的質量。」換句話說,與其給某種食物成分貼標籤,比如「飽和脂肪不健康」,不如在乎食物的營養素密度和食物中各種健康成分的平衡。
其實所有脂肪,無論是動物脂肪還是植物油,其構成均由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構成,只是因為構成比例不同才出現了彼此之間的差別。所以真的不能這麼一概而論。
但是,在生活中還是應該要少吃一些脂肪和能量比較高的食物,一定要注意合理飲食,注意質量,而不是一味地認為飽和脂肪就是健康的敵人了。健康的敵人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不合理飲食習慣。
人體內如果沒有飽合脂肪能活下去嗎?應當知道飽含脂肪是許多動物體內不可或缺的生命物質,缺少了這類飽和脂肪,機體就無法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作為人和絕大多數恆溫動物如果沒有飽合脂肪連保持體溫都成問題。嚴格的說只有攝入過多或生物自身合成過多飽和脂肪的時候才是健康的敵人。
推薦閱讀:
※燙髮會導致脫髮嗎?
※上火千萬別艾灸?別被忽悠了
※咱家寶寶腺樣體肥大是否手術切除?您考慮好了嗎
※直接影響寶寶健康的11個不良習慣
※什麼鳥不吃肉?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