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說當代名校從鎮國重器變成了職業培訓所,這種說法對嗎?
語出背景為:清華大學法律學士、金融系碩士、新聞傳播系博士在讀的梁植,在《奇葩說》錄製現場,向三位導師(高曉松、蔡康永、馬東)提出了一個哪怕名校畢業生都感到焦躁的問題,「根據我這樣的學歷,我明年畢業應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才最能發揮我的實力?」,隨即,便有了高曉松「名校是振國重器,名校畢業生是幹嘛用的,名校培養你是為了讓國家相信真理,一個名校生走到這裡來,一沒有胸懷天下,而沒有改造國家的慾望,這向我們你該找個什麼工作,你覺得你愧不愧對清華十年多的教育?隨即炮轟當今名校「這不是清華一個學習哦啊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我們的大學都已經成為職業培訓所了」。
誠然,高曉松老師的評論讓這位清華才子很不舒服,畢竟清華才子也需要吃飯,吃飽了飯才能談理想、談其他,但高曉松老師的評論也是鐵錚錚的實事實。畢竟清華只有一座,北大也只有一座,如果培養的人才最終都是胸無大志、不思國家前途命運,滿腦子只是畢業後該從事什麼工作才能更有前途,這樣的名校難道不是職業培訓所嗎?
「清華」名校熏陶十年結果如斯,可想而知,整個清華校園文化如何?我們不是說清華名校畢業生不應該有這樣的問題,而是說在面對如此珍貴的機會,提出的問題也僅與自身相干,國家、理想都被拋之腦後,十年清華學習,非但沒有想明白、想清楚自己今後該如何發展,反而將問題帶到名師面前,高曉松老師如不大聲將你呵醒,你還將繼續沉迷下去,最終泯於眾人。
清華學子,集我大中華之精粹,他們往往站在時代前沿,想普通人不曾想、憂普通人不曾憂。況且,作為一名清華畢業生,以你的資歷和資質,找工作難道還成問題?如果整個國家連你們都去迴避這些問題,國家、民族希望何在?難道要讓充滿銅臭味的商賈去考慮這些?
在清華演講後,高曉松怒批:鎮國重器已淪為職業培訓所。在精英君看來,高曉松老師的一番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有點以偏概全了。觀點如下:
1、優質的教育資源造就了優質的人才,名校畢業生應該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
清華北大,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中國的最高學府,是國際上知名的高水平大學之一,擁有著全中國最好的教育資源——擁有頂尖講師學者的授課機會、世界各經濟領域的大牛們常來演說報告的機會、擁有著最頂尖的知識和最好的實驗器材……。最好的教育造就了最頂尖的人才。因此,在很多人包括高曉松老師的心目中,認為從這個大學裡出來的都應該成為國家之棟樑人才、能挑起國家建設的大任,在多個社會領域裡擔任重要角色。但是,沒想到作為棟樑人才、而且是不少清華教授心目中的優秀學生之一的梁植卻為日後工作做什麼而困惑。為此,高曉松老師「愛之深恨之切」,才發表了「鎮國重器已淪為職業培訓所」這樣的言論。
2、名校學生亦需要職業規劃
名校學生,雖然在知識和專業學習擁有著最優質的資源,但不代表他們對未來不困惑不迷茫。這個困惑和迷茫不單存在名校學生群體,亦是整個社會大多數高校學生群體內存在的。主要跟我國的教育有關。
學生從幼兒園教育一直讀到大學,大多走的路都是長輩們給我們規劃好的,包括就讀哪所大學、學什麼專業。因此很多人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於未來都很迷茫,他們對於自己的專業談不上喜歡,職業規劃在大學期間得不到重視,尤其家裡不存在任何關係可以依靠、未來都要靠自己的貧困大學生來說,不知道怎樣的工作、怎樣的行業才跟自己相匹配也是一種正常現象。自然而然,梁植的行為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3、改變,要從自己開始
不想自己跟梁植一樣存在這樣的困惑,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通過實習、通過不斷的試錯,才能尋找到適合自己、能發揮自己專長特長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祝福大家。
以前我還覺得,高曉松先生坐在沙發上搖著扇子,翹著二郎腿,一副高人的模樣,可自從我看到他在馬雲前面點頭哈腰,我的人生觀就此上升了一個大境界
當然對啊,這個人沒得洗的啊,他首先得有骨子氣節,然後再說搞什麼工作吧,這個時代餓不死人,基本的條件已經滿足,視野不應該局限在找一份年入百萬〈當然你找不到
〉工作,得想想你能為社會提供一些什麼新的活力和服務或者需求,長點心吧。
來自網友截屏。
不要神聖化任何一個東西,當它走下神台會讓你曾經所擁有的信念淪喪,以前你有多嚮往,現在就有多討厭。
一言以蔽之:自強,自強,還是自強。
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靠的東西莫過於不以自己實力為基礎的權力和實力。
每一個分子的強大才是民族富強的根本!
對也不對,中國名校能上全球知明學校排名的少之又少,而對國人來說清北的學生總是比其他學校的學生更高一等,我想請問什麼算是鎮國名器呢?對於中國人以外的人而言,他們知道的中國名校也只是清北兩所學校而已,時代在改變,不能說時代有了今天這樣的現狀,就說各個學校的含金量不行,我不否認,上好的大學,知名的大學會使以後的工作更順利,可是現在的社會現狀不就是如此嗎,買房子需要錢,買各種東西需要錢,結婚需要錢,等等一切都需要錢,名校畢業的學生只會選擇賺錢多的,而不是靜下心來做研究,這歸根結底是什麼造成的,那些本身很有錢的人想讓自己更有錢,窮人也想成為有錢人,所以不能怪學校什麼,只能說當今社會就是這樣,處處需要用錢,逼的人只能為了錢,那樣這樣的做,說句不中聽的話,如果高曉松老師也同樣和我們普通人一樣缺少錢來安排工作,缺少錢買房子,缺少錢來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他也會和普通人一樣的,誰也不是聖人,別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覺得說的有點過了,但是學校教育的改變也不是學校的原因,如果中國還保持識字率在5%的水平,那大學,名校肯定還是鎮國重器,是教育人格的地方。
但是現實是,本科生已經遍地都是,中國教育也變成了一種人才選拔的機制,換句話說現在的教育不是把你培養成優秀的人,而是區分誰是優秀的人。
所以我認為現在的這種教育目的的變化不能把責任都歸到高校身上,時代的變化,環境的變化導致現在高校的角色變化也是正常的。
靠⊙?⊙!他都當老師了嗎?我看他說的太高了,名校只要他放在哪就是還不如培訓所。比解毒所好不到哪裡去
把名校比作為鎮國重器,我認為說得大過分了,高曉松本人也是清華的,我看也沒有成為國家的棟樑。人之所以成為有成就的人,跟是那個學校畢業出來的並無太大關係,跟這個人的胸懷、情懷、情商、志向、有極大的關係。高智商、高學歷的人,只能給企業家們打工,中國是這樣,美國也一樣,沒有什麼可丟臉的。比爾蓋次、馬雲手下有多少個名校的高才生?
高曉松是什麼人?街拐角的癩痢頭阿三說:補鞋是最有前途的職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