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醫生,你願意讓你的小孩學醫嗎?


不能說完全不願意

我跟老公都是醫生,以前也曾經發誓絕對不讓孩子學醫,孩子學醫打斷腿,現在稍微鬆口了,原因如下!

高中畢業的時候大家起點相當,隨著大家都畢業,工作,有了家庭,大家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有的同學當了律師,有的同學當了建築師,過得都還不錯,也有些同學回到老家,拿著一個月2000塊的工資,有個學地理的同學為了找工作處處碰壁,只好去當補課老師。而醫學研究生畢業的我們雖然找不到好工作,也不至於求爺爺告奶奶,隨便去個縣醫院或者城市裡的二甲醫院就能找到工作,雖然累死累活累成狗,工資不高,不過也算是鐵飯碗,在三線城市多攢錢也能很快付首付買房。所以如果孩子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其他合適的專業,可以考慮學醫。

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當醫生久了,眼界越來越窄,認識的其他行業的不多,以後孩子如果學了其他專業,我們幫不上任何忙,如果學醫,至少我們可以給予一些建議。

所以寶寶如果要學醫,特別是學口腔、檢驗、影像學,我們是會考慮的!


我是一名基層醫生,雖然不敢說是老醫生,也是從學校門出來,就從醫到現在也有十六載有於。由於是基層一線,所以接觸的也是最大眾的一類患者,可以說由於我們國家的教育,人口素質,衛生常識的掌握,醫療體質的改革等因素讓我深刻感受到,患者的「無奈」,醫者的「悲哀」。

說人先說己,先從我們醫者的悲哀說起吧,由於醫療改革的原因,很多公立特別是基層的醫院,沒有了競爭與上進的動力,大鍋飯,小和尚思想嚴重,乾沒激勵,閑無懲罰,畢竟醫療行業屬於高風險職責,不得出錯,一點兒都不允許,而有句古話講~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腳的。多干也就意味著可能多錯,不幹不錯,導致不敢幹。而大鍋飯機制又讓人的本性,惰性一覽無餘。

患者不用說,由於知識,認知的缺乏,導致很多愚昧乃至無知的理由與見地,比如說幾個最長見最真實的例子,冬天雪後,路滑,摔倒,手臂腫脹,來診,醫生我覺得我骨頭沒問題,給我開點兒葯,止疼就行。醫生說需要拍片子,看看骨頭傷到沒有,而如果有傷到,兩好,如果沒有損傷,則說我說沒問題,醫生非要給我拍片子。浪費,掙錢。何解?再例,小兒感冒,來診,我家孩子感冒兩天了,在藥店買的感冒藥吃了,還發燒,38.6或是39,你給輸液吧,醫生說不輸,那怎麼行,輸液好的快,你不給輸液這麼大的燒,燒壞了你負責?醫生告知,孩子發燒由於下丘腦發育不完善,大部分都是如此溫度,國家規定不給感冒發燒輸液,有用嗎?沒用因為她來就是希望你給他輸液,搞好的,不給輸液就是不負責任。那就輸液,可是又說輸液浪費錢,假如出個輸液反應,到時候說我說輸液醫生就給我輸了,我也不知道國家規定不讓輸的。何解?太多了,手機碼字太累,不一一枚舉了。

鑒於此,我是不會讓我的孩子在目前的環境下從醫。

除非有好的環境與體質。


我不是醫生,但是我算是醫生的孩子吧。我爸當年非常想讓我當醫生,直到現在,我爸還在給我說他那些同事的孩子當醫生多麼多麼的好,後悔沒有逼著我去學醫。

我覺得這個是基層醫生和三甲醫院醫生的區別呢,在我看來,特別忙的醫生一直是在那些大醫院,基礎醫生尤其是一些小醫院的醫生相對來說清閑很多,比如說皮膚科吧,普通醫院的皮膚科很多時候去挂號都不用等的。還有很多其他的科室下午去也比較空。我弟媳婦在一個鎮級醫院的婦產科,一個月接生的產婦都很少,所以完全不會覺得很辛苦。

醫生這個職業,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所以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但是不排除醫生本身的社會地位還是很高的。這與當下醫院資源稀缺也有很大關係,不說別的,醫生家庭的人可能很難體會到家裡有人生病了很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上醫院掛不上號沒有熟人可能連病房都沒有的苦衷。 如果家裡有個醫生,就算不走後門加塞,哪怕只是有個人多問問也是比較好的。

當下醫療環境惡劣,造成了很多醫生不願意做醫生。我希望過十年二十年以後,社會風氣隨著人民素質的提升而改變,醫生的待遇也得到提高,不會那麼累那麼辛苦。我還是希望我的孩子裡面有願意當醫生熱愛醫生這個職業的。


喜歡小木匠,請點個關注!感謝!

自己作為一個醫生,當然希望醫學知識能夠很好的傳承下去,能將醫學繼續向前推動,但是作為一個父母,我是不願意我的小孩來繼承我的醫學知識的,許多人都知道中國的醫生是很辛酸的,雖然一旦進入了醫學這個門檻,可以保障孩子一生衣食無憂,但是反過來講,如果只是為了孩子一生衣食無憂,許多行業都可以,而醫學恰恰是最差的選擇。

所以我對本問題誠實回答,不為取悅任何人,只遵本心回答:我希望我的醫學知識能夠傳承下去,但是我不希望是我的孩子來繼承。

我的學醫初衷

我實話實說,當初高考的時候報考醫學院是奔著醫生受人尊重,生活水平也在中層偏上,另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照顧家庭健康,因為自己爸媽身體不太好,有一些慢性病困擾,所以毅然報了醫學,我進入學校後發現許多人都是抱著和我一樣的想法。畢竟高考填志願時我也只是一個剛剛經歷過高考的學生而已。這些都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想法,我當時確實沒有希波克拉底誓言描述的那麼崇高的想法。

學醫以後對醫生的認識

醫生行業是很累的

臨床管床醫生,尤其是年輕的時候壓力非常大,上班時間是白加黑和5+2暫且不論,因為年輕醫生所經歷的病人少,臨床經驗不足,要想快速適應職業環境,就得加倍付出努力。所以下班回去滿腦子都是病人情況,哪些檢查沒有完善,哪些檢查有問題,提示些什麼疾病,第二天主任查房還要做床邊彙報,還要跟著主任做手術,手術完了還要寫病歷,整理病歷,和病人談話溝通病情。另外,有學術會議要積极參加學習,職稱要求還要做科研發文章。這些事情有每天都要做的,有職業發展要求做的。都是很累的。

醫生行業風險高

由於我國的西醫起步晚,國民經濟也是迅速發展,但是國民的醫學素養是真心不高,醫生行業的風險來源有兩個:第一個是職業暴露風險,可以說醫院是「最臟」的地方之一,很多超級菌,傳染病都會集中在醫院,醫生都是非常頻繁的接觸的,被傳染的風險自然非常高;

第二,就是當前的醫患關係並不好,在臨床上我們經常碰到一些病人對醫生是非常不信任的,總覺得醫生心黑手辣,老是要做這個那個檢查,花錢非常多,覺得醫生肯定有問題,這類病人不相信醫生,卻選擇來醫院看病,是一個矛盾體。因為各種不信任所以就會積累一些矛盾,所以社會上經常有些報道傷醫事件,醫生也人心惶惶,故醫生行業風險高。

醫生培養成本很高

本科5年+碩士3年+博士3年+規培3年+專培2年,一個優秀的醫學生畢業需要34歲左右,而34歲時反觀非學醫的同學,高考成績都差不多的同學,他們22歲大學畢業,心情好讀個研25歲參加工作,1-2年內即可事業起步,並且不耽誤結婚生孩子,同樣都是34歲,學醫的剛剛參加工作,5000塊錢一個月試用期,而非學醫的同學,有車有房,娃都8-10歲了。這個是時間成本很高。因為時間都耗在學習上了,給家庭造成的負擔就大很多了,培養一個醫學生的費用差不多可以培養兩個孩子上大學了。

我現在所想

我現在也是一名醫生了,度過了新手期的主治醫師,也見了各種各樣的臨床病例,見慣了生活各個層面的病人,也清楚當前的醫療水平是如何,而我現在能做的還是好好繼續學習,加深醫學專業性,全心全意去治病,規範治療,保護病人同時也保護自己。

至於不讓我的孩子學醫的理由非常簡單,我是孩子的父親,我希望能為他遮風擋雨,我自己能照顧家庭健康,不需要多一個醫生了,養家糊口的職業非常多,沒必要走得這麼辛苦,在當今社會上,只要不懶,就可以過上不錯的生活。

當然我的孩子如果在我講述了醫生的各種利弊後,仍然選擇學醫,我還是會支持的,畢竟這是孩子的理想,做父母的會儘力去滿足的。

以上都是小木匠的肺腑之言,感謝大家的傾聽!

小木匠是專業的醫師,每天都會更新醫學知識,了解更多健康關注「外科小木匠」


一、害怕的醫患關係

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好的,絕大多數患者家屬都是好的,但為什麼現在的醫患關係仍然被醫生所詬病呢?一句俗語說得好「一塊爛肉沾的滿鍋腥」,正是這其中的一小部分患者和家屬,使得醫生如履薄冰和戰戰兢兢,不得不把所有的患者和家屬都當做是那一小部分「壞人」來對待。關於醫患關係,非一言能概括之,也不是在這裡幾句話就能討論出結果的,但正是現在令人「害怕」的醫患關係,使得醫生越來越覺得幸福感消失,願意從業者也越來越少。

二、讓人不滿意的醫保

醫保,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產物!又想保證每個公民的就醫權力,又沒有那麼大「實力」保障所有人的權益,又沒有人去兜底保障其經濟基礎,這一點,關注醫改的人會看到,「限額」「扣費」各種手段,被臨床醫師所詬病,隨著新醫保局的成立,希望可以改變讓患者不滿意,讓醫生不滿的現狀。

三、噁心的夜班

如果讓醫生吐槽現狀的不滿意,我覺得上夜班絕對可以上榜,從開始單獨值班,一直到退休,如果你沒有當科室主任或者調離臨床一線的話,沒有那個醫生是不上夜班的,而且是一個接著一個,永不停息。夜班,絕對也是影響醫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或許,不用值夜班的醫生更是令人嚮往。

四、不合理的晉陞制度

評價一個醫生好壞的標準是什麼?「中華名醫」「中國十佳」還是其他?這些絕不應該是評價醫術好壞的標準,而應該是誰更能看好疾病,誰更能讓患者滿意,誰更能更好的讓疾病有轉歸,一個掛著「主任醫師」的人,可能就是一個會科研,不會手術的「書獃子」,即使大多數職稱高的人其工作時間更長,但職稱,已經成為令行業內人屢屢詬病的焦點。在國外,是沒有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的稱謂的,但在特定的地點和階段,職稱成為我國目前行業評價的一個並不準確的「招牌」。晉陞制度,不合理,已經受到領導重視,期待更好的解決。

五、其他

收入不高,已經不敢提了,你要說醫生收入不高,一百個不是醫生的人唾沫星也會砸死你,在中國,你是不能有高收入的,即便你是醫生、律師、科學家,我們的時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就不提收入了。勞動強度?你是白衣天使,你不奉獻誰奉獻?還是不說這個了!其實,不管是高收入還是低收入,一個受人尊敬、讓人敬佩的職業,才是大家心而往之的職業。但願,不久的將來,醫生會是哪個令人神往的職業。

好多人說我,你作為一個小小小的有點點點的影響力的「小公眾人物」,應該充滿正能量,鼓勵大家學醫。其實我的觀點始終是持有正能量的,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醫生會得到該有的尊重,該有的收入和該有的尊嚴,但就當下形式來講,如果情況不改變,不僅僅是我不讓孩子學醫,更多的人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學醫。

最重要的是,阻擋孩子學醫的不是我們,有可能是孩子自己......


我從接觸醫學開始,到目前工作8年,起初我自己是不願從醫的。沒有為什麼就是不願意當醫生。

現在慢慢的發現,自己一無所長,只會當醫生,治病救人。

社會瀰漫的思想:「醫二代不願從醫」,「醫生不要子女從醫「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醫療現狀,但是不代表未來。

我在ICU,每天陪伴著患者,共同面對生與死的的考驗,在ICU的每一天都上演著這種生死營救。

「康醫生,12床病人大咯血,血壓下降……」護士站又傳來了緊急搶救的呼叫!經過一輪緊鑼密鼓的搶救,在大家默契的配合下,患者情況稍稍穩定……

一次又一次的把患者從死神鐮刀下搶救回來。數不清的日日夜夜的通宵加班,也數不清的緊急搶救,雖然也有患者最終再沒有醒來,讓人揪心,但是成功的搶救都讓我對這份神聖的職業充滿了敬畏之心,內心裡滿滿的都是成就感。

更多的自豪感,來自我兒子,他每次都非常自豪的說,我爸爸是醫生!

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對聽診器之類的東西非常感興趣,我也有意無意的跟他講一些急救的小常識。他自己生病,都會主動要求治療,提醒我們給他買葯。

我曾經也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學醫,不要像我們每天寫不完的病歷,加不完的班……

國內緊張的醫患關係,與醫生不相稱的收入與社會地位,較其他行業更長的學習過程,使得我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我希望他能走一條不那麼曲折坎坷的路。

然而,現在覺得考慮這些為時尚早,孩子興趣所在,如果願意從醫,還是會鼓勵孩子學醫,希望做一名優秀的醫者。為人父母,應該尊重他的意見,並盡自己所能的去幫助他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救死扶傷,為醫學事業做貢獻。

就算將來醫二代們將來不從醫,起碼也應該教會他們基本搶救技能!


作為醫生到底會不會讓自己的孩子繼續走向醫學這條路,這在現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首先先聊一聊自己為什麼會學醫,我相信很多人學醫是基於以下的一些可能性,首當其衝的原因,可能自己從小長大的環境中,其中有某個親戚或者是朋友,身染疾病,然後給自己帶來一些深刻的印象,自己希望通過學醫的方式來解除親人或者是其他人的一些痛苦。

比如說我有一位來自四川汶川的同學,他當年學醫就是因為親眼目睹了當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情形,於是乎,他報志願的時候,只報了醫學一個志願

不得不說,隨著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現在人可以選擇的行業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多,比如說進入外企當白領,哪怕是從基層做起,都有進展的空間,比如說如果家族有一些生意可以試著做生意,或者直接接管家族的一些企業,比如說考入公務員,到政府機關工作,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總而言之,每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去選擇不同的工作崗位,而且獲得很不錯的報酬

醫療醫生這個話題最近在這十年在互聯網上是很火爆的,其實重要的一個原因呢,就是有一些醫療的糾紛,還有醫鬧的事件,讓我們更加多的關注了這個領域的一些新聞

醫生的工作是很辛苦的這個事事實,但是哪一項工作不辛苦呢?所以的話,我覺得這個事情重點還是看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每個人的學習能力,還有他的體能條件,如果他願意從事,如果他能夠嘗試,那麼他就去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沒問題

如果他本身的興趣愛好或者是能力特點,是傾向於可以發展另外的職業的,那麼也不用強求。


感謝邀請。我是一名外科醫生,工作多年,真正體驗到醫生的辛苦,特別是外科醫生,有做不完的手術,寫不完的病歷,值不完的夜班。要不要自己的孩子學醫我想的看孩子的意願了,如果他非常熱愛醫學,願意去幫助別人,吃苦耐勞,一心想從事醫療行業,那麼是鼓勵他的。如果僅僅是為了一份工作,那還是沒有必要學醫了。根據調查顯示:約90%醫生不願自己後代學醫,我想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醫患關係緊張,醫生的人生安全無法保障。近年來經常有報道殺醫,傷醫事件,已經有數十位醫生倒在血泊之中,殺醫,傷醫事件深深的刺痛醫務人員的心,如果連最起碼的人生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這樣的職業怎麼可能有吸引力,誰會讓自己的子女送進這樣一個連人生安全都無法保證的行業,我想多數人都是不願意的。

第二學醫周期長,投入成本大,收入低。現在醫學院最低5年,碩士8年,博士11年,比其次職業學習周期長,況且出來後還要參加規範化培訓,又得3年。基本上要30歲以後才能正式上班,投入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但工作後待遇確非常低。這樣高投入,低回報的職業越來越沒有吸引力,特別是優秀的人才。在國外醫生是個高收入群體,雖然投入大,但回報也大,很多優秀的人願意從事醫療行業。

第三工作忙碌,壓力大,休閑時間少。選擇做醫生意味著忙碌,全年無休,寫不完的病歷,看不完的病人,做不完的手術,是目前醫生的工作狀態,經常報道醫生過勞死,帶病上班就是最好的佐證。所以吃不了苦的人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生命所系,健康相關。醫療本應該是一個高尚的,高回報的行業,但在目前的中國,醫療行業沒有一點吸引力,優秀的人才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對整個醫療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希望有一天這種現象能得到改善,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選擇做醫生。

來自胃腸腫瘤外科醫生回答,更多健康科普,歡迎關注頭條號,小小柳葉刀。


目前

本人是一名麻醉醫生,從事臨床麻醉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工作之餘有時候也會問自己,會讓自己的孩子學醫嗎?

我個人認為,父輩的人生經歷可以給孩子作為參考,但不是唯一的依據。

如果從當今中國醫療現狀看,確實,目前醫患關係日益比過去更緊張,臨床醫療工作更繁重,醫務人員的待遇與他們的付出不成正比。

今年香港高考放榜,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香港的醫科號稱神科,錄取標準極高,能入讀醫科的都是同輩中最優秀的同學,從過去五年誕生的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而反觀內地,2016年內地22個省份的36位「狀元」中,更是無一人選擇醫學,1977—2016年中國大陸各地區省級高考狀元中僅僅1.31%選擇了學醫。今年我們還不知道有沒有、有多少狀元報考學醫。

為什麼會這樣?

香港醫生社會地位高,收入高,據香港醫管局資料,香港公立醫院醫生最低底薪每個月在5萬港幣以上,私立醫院就更高,有的甚至周收入超過百萬。

反觀中國大陸醫生,據醫米調研,中國醫務人員平均年收入(稅前)為5.97萬元,調研樣本對象中41%來自縣級市縣域,24%來自於地級市,5%來自特大城市,應該說這個數據比較客觀,具有代表性。

一個最低年薪是60萬元,一個是5.97萬元,二者真是天壤之別。

下面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新聞。

按照世界慣例,醫生收入是社會平均收入的3—5倍,而我國醫生平均收入只是社會平均工資大約1.2倍。

也許有人會說,你們醫生比農民工收入高多了,還不知足?我只能無語!

一個醫生的成長周期是多長?培養一個醫生需要多少成本?僅僅在時間上,高中以下和其他專業相同都是12年,再加上,大學5年+碩士3年+3年博士+3年規培+3年專培,全部完成了已經是35歲了,可是。我們的規培生還拿著一個月3千元的工資,一個30幾歲還不能成家立業甚至還養不活自己的人,試問,作為父母,你忍心嗎?再看看其他專業的人們在同樣的年紀,他們早已獨當一面了。

不僅如此,近來惡性傷醫事件頻發,醫生面臨巨大的壓力,沒有職業尊嚴,職業安全得不到保障,醫院(醫生)的社會形象也受到了嚴重損害。看看我之前文章後面那些對醫生侮辱、謾罵,污衊的留言,可以發現,這個社會已經是暴戾恣睢,病的不輕了。

有調查表明,近90%的醫務人員不讓自己的孩子學醫。雖說如此,本人並不是十分反對孩子學醫,主要還是看孩子自己的選擇,也許,再過十幾二十年,中國的醫改成功了,醫患關係改善了,醫務人員待遇提高了,行醫環境安全了,說不定到那時候,醫生就成了香餑餑。


這個問題我問過先生很多次,他的回答很肯定:不願意。至於原因,你在題目中很多都已經提到了。

現在學醫的投入產出比已經大不如前。學醫的學習期很長,課業負擔重,學起來很辛苦,所以,不論是學生還是父母,都對畢業後的回報有所期待。

可產出到底如何呢?雖然當醫生保持小康的生活水平沒問題,但想賺錢,那還是別想了。

醫生的工作強度很大,先生的手機一直是24小時開機,醫院一個電話,就要趕緊過去。這個職業跟很多其他的職業不一樣,醫生的特殊性在於它面對的對象是人,一個處理不好,有可能就是一條人命。

簡單點說就是操心,非常操心,也很忙,尤其是大醫院裡的醫生,每天面對潮水一樣的病人,有時候真的上廁所都沒時間。

至於外界傳言的高收入,那真的只是傳言。在醫生這個行當,如果有高收入,那也是和高工作強度和高風險相關的。一心想賺錢的,那就別學醫了,去學學怎麼做生意吧。

目前的醫療環境並不太好,醫患矛盾比較嚴重,比如兒科缺醫生缺得比較嚴重,但就是找不到那麼多合適的兒科醫生,為什麼?這跟醫患矛盾多少有點關係,兒科里這種矛盾又更明顯。

總之,對自己的孩子,我們並不要求長大了要學醫,當然,一些基礎的簡單的醫療相關的知識、技術還是要具備的,至於是不是要以此為生,那就不做要求了。


推薦閱讀:

九種不健康的中國家庭塑造了什麼樣的孩子?
帶你走進試管嬰兒促排攻略!
喝檸檬水+蜂蜜可以美白嗎?
艾滋病早期與感冒有什麼異同?

TAG:臨床醫學 | 孕產 | 教育 | 社會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