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抱怨別人而不願意從自身找問題,應該怎麼改變?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麗霞(頭條號 王麗霞):
王麗霞,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懋德工作服務中心項目及行政管理組組長。
首先,破除別人的問題、糾正別人的問題、要求別人改正、幫助別人改正,永遠、永遠、永遠,都不屬於您考慮,或做的事情。
您可以堅持去做,別人無權干涉,但結果需要您自己承擔。
在問這個問題之前,想必您已為此努力了很久了,結果如何,不需我多說了吧!
我無法告訴您如何破除別人的問題,但我可以給您一些參考,幫助您走出您自己製造的困境。取或不取,仍然取決於您自己。
抱怨者,通常是不願為自己負責任的人,通常也是內在無力、不願改變自己的人,通常也是也是抱怨來獲取關注的人。他們的思維模式是:只要我抱怨,別人就會聽到我的聲音,別人就會因此改變,世界就會因此改變。
他們不知道的是:別人無法因此聽到他們的聲音與渴望,別人只能聽到他們的無力與不滿。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效果。
因此抱怨者將會收到的結果也不言而喻:對於他們,結果不會有任何變化,反而漸漸地,他們會成為被抱怨的人,因為他們從不為事情的改變去做出任何行動。
他們已經生活在自己創造的混亂中了,如果您不去介入他們,他們會漸漸地意識到自己的困境,並且想辦法自己走出來;如果您介入,您會和他們攪成一團,也處於混亂之中。
因此,對於抱怨別人的人,很簡單,離開他們就好,離開他們一小會兒,或永遠地離開他們,讓他們持續去抱怨,您走好自己的路。
如果您不能離開抱怨的人,持續地想和他們較勁兒,那就真的是屬於您的問題了:也許您需要問一下自己,為什麼我總是和他們待在一起,為什麼我不能離開他們,為什麼我想要糾正他們,我想要從他們那裡得到什麼?我想要為他們負責嗎?我害怕離開他們會孤單嗎?
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允許他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這種關係是清爽的、健康的。
這樣的人主要是文化素質太差,不知什麼是美(好)什麼是丑(不好)。因為不知美醜導致其審美能力低下而不知羞恥。因為不知羞恥又導致其行為價值取向(目的)不確定,經常性地說話辦事不靠譜。當其面對他人的幫助或指責時,通常就是以自認為某種好的行為目的(想法)去對抗他人對自己的指責,如是就演變成」別人一提他的不是,他就認為自己沒有錯,而抱怨別人的指責。
面對這樣不知羞恥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多看點書,讓他知羞恥。知羞恥的人與他人發生認識差異時通常會首先檢討自己,而不是抱怨指責他人。
推薦閱讀:
※感謝你,寶貝!
※不愛水果,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多吃點水果么?
※是什麼樣的道理,非要等到人年紀大了才會真正懂得?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