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同意孩子隨母姓?


理性的講,隨母姓不是不可以,只是隨父姓更合理,。

1 隨父姓是中國傳統文化需求。氏族,宗族,世家是中國家族文化特色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數千年的傳承與團結髮揮出了很大的作用。而固定的姓氏就是家族文化的核心,比如孔子後人,岳飛後人等等,倘若他們其中有一代隨母姓,那麼家族還如何傳承?在中國經常出現的倒插門,入贅現象中子隨母姓,其實只是外祖父姓氏的延續,而並非是隨母姓的體現。

隨母姓,也會讓姓氏傳承產生不必要的混亂,隔代同血緣不同姓,導致認親,祭拜都產生困難,容易打破家族的凝聚力,使得親情更加疏遠。

2 隨父姓是人類學和生物學需要。人也是動物,只是人是高智慧的動物。在動物世界裡,雄性往往不會對後代履行哺養義務,只承擔交配作用,而在一些群居動物中,後代往往會通過挑戰父輩甚至殺死父輩來確定自己的權威,可以說動物本性中是沒有父愛的概念的。

人類的父愛來自於人類自我定製的道德準則與禮儀規範,並通過教育的方式代代傳承,這其中,子隨父姓就是父親表現父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這樣可以確認雄性對後代的所有權,從而激化父輩的責任感,所以父愛也是人類智慧的一種體現。但母愛不同,母愛來自於動物的本性。父愛是責任,母愛是天性,子隨母姓,那麼父親表現父愛就會憑空多了一層障礙。

3 男女平等與開放隨母姓並無太大關係,男女平等指的是競爭機會上的平等,地位和人格上的平等。男女組建家庭,男強女弱,子隨父姓正常,這是男方家庭強勢的體現,優先姓氏傳承。女強男弱,子隨母姓,便是女方家庭強勢的體現,女方家庭若足夠強勢,姓氏可以傳承三代五代也不成問題。

但地位平等的條件下,最好隨父姓,當然,如果雙方自願也沒關係,畢竟連不生育的丁克家庭都那麼吃香。


調查原文摘錄如下:

子女隨父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直以來,這條規矩在我們的生活中像空氣一樣自然,幾乎讓人察覺不到。然而,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許多在過去被看做天經地義的事,都遭受著挑戰。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3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4.7%的受訪者能接受孩子隨母親姓,僅有23.2%的受訪者對此不能接受。

近幾十年來,雖然已有越來越多的孩子一出生就隨母姓,但隨父姓的終究還是佔了絕大多數,而調查結果竟然顯示,超過一半的人都已經可以接受孩子隨母姓,這一點十分出人意料。這也說明,社會觀念的更新速度,有時會遠超人們的預期和想像,這無疑是一件值得我們欣喜的好事。

有人會問:孩子跟誰的姓,有那麼重要嗎?其實,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

說這件事重要,是因為一直以來,在孩子姓氏歸屬這個問題上,都存在著一種結構性的不公,直到20世紀,性別平等的觀念進入中國,人們才開始省思這個問題。然而,要改變這樣一種歷史悠久,且遍及全人類的習俗,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如今終於有可靠的社會調查證明,大多數中國人在觀念上已經接受孩子隨母姓,無疑是一個正面信號。

從根本上說,「子女隨父姓」之所以會成為一項習俗,本質原因在於在舊社會裡,男性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佔有絕對的優勢,隨著男女經濟地位日益平等,這一習俗的存在基礎已經改變。半個多世紀前,中國女性的經濟地位相對舊社會而言就已得到了質的飛躍。但觀念的變化,往往滯後於經濟基礎的變化。今天,我們終於看到社會對子女姓氏的固有觀念被撬動,這說明性別平等的理念在我國已經從物質層面,深入到了觀念層面上。因此,孩子跟誰姓,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它象徵著人們對性別平等的理解正在日益加深,也象徵著當代社會對傳統家庭關係的重構。

而說這件事不重要,則是說,一個孩子究竟是跟父親姓還是跟母親姓,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麼要緊事,對此,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沒必要將其看的太重。事實上,孩子隨父姓的「鐵律」之所以很難被打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許多人認為「傳統規矩不能輕易改變」,對「家中男丁有義務延續香火」這類舊觀念過於執著,對子女姓氏歸屬的平等化造成了阻礙。

事實上,即便是在最近的這次調查之中,依然有65.2%的男性受訪者認為孩子姓什麼很重要,顯著高於女性受訪者的比例(46.2%),與此同時,接受子女隨母姓的男性比例(46.1%)也明顯低於女性比例(62.8%)。在這方面,我們仍需進一步普及性別平等的相關知識,消除人們心中殘餘的落後觀念,如此才能把「孩子跟誰姓」的問題還原成一種自由的個人選擇。

別以為社會觀念的進步只是一件「務虛」的事情,對個體而言,社會觀念也十分重要。大概十多年前,我上初中的時候,身邊就有一位隨母姓而不隨父姓的同學,那時,這種現象還會被當成一件咄咄怪事,以至於這位同學的家事經常成為其他同學議論、猜測的對象。然而今天,情況卻已大不一樣,一方面,越是晚出生的孩子,隨母姓的比例就越高,另一方面,儘管隨母姓的孩子還是僅佔少數,但他們卻已經很少會被旁人另眼相待,換句話說,在面對孩子該跟誰的姓這個問題上,社會氛圍早已變得相當輕鬆。這種變化,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對於那些隨母姓的孩子來說卻十分重要,一個文明的社會,對此應該有所關注。


其實,孩子隨父還是隨母姓,只要一家人協商好就行,姓名只是個符號而已,可幾千年來,子隨父姓,天經地義,不容改變,這其實是封建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現在,子隨母姓越來越多,這彰顯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男同胞們,你願意孩子隨母姓嗎?

我相信被問到這個問題,很多男同胞們都會瞬間炸裂,平時都是事事聽妻子的,也會暴跳如雷。為什麼呢?

王強與劉青都是獨生子女,因為孩子跟誰姓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在兩年多內連打了三場離婚官司,並導致他們可憐的孩子三歲多了還沒有名字 。

結婚前,兩家人談好,到時候生兩個孩子,第一個孩子隨父姓,第二個孩子隨母姓。但是劉青懷孕後,王強寫下保證書,承諾讓第一個孩子姓劉。 不過,劉青生下女兒後,兩家人又爭起孩子的姓氏來,兩人一氣之下長期分居,孩子也一直沒名字,沒上戶口。

此後,王強連續三次起訴要求離婚,最終兩人離婚,孩子跟著媽媽過,兩家人都被折騰的心神俱疲。

此外安徽長豐縣發起試點"姓氏改革",子隨母姓獎千元,對隨母姓的家庭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並用村規民約的形式予以固定,從而慢慢淡化父姓意識和傳宗接代思想。

80後作家呼籲:兒女取名字隨母姓 打破封建文化

理由一:漢字"姓"拆分開來就是女、生兩個字,意即為"女人所生",因而孩子應隨母姓。

理由二:現代社會,孩子往往只能確定自己的母親是誰,父親是誰無法保證,而生養孩子的責任和痛苦更主要由母親承受,所以兒女跟母親姓更有道理。

理由三:為了提倡男女平等、捍衛婦女合法權益,以及出於對社會上尤其是廣大農村"重男輕女"思想進行糾正,以及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思考,呼籲子女隨母姓。

其實在我們國家,子女姓氏隨父姓,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已成為一種傳統文化習俗。

孩子到底應該隨父姓還是隨母姓?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可隨父姓,可隨母姓。也就是說,孩子隨父姓只是多年來的約定俗成或傳統,而並非法律規定。那麼,您怎樣看待孩子姓氏問題,您願意讓孩子隨母姓嗎?

十點媽媽認為:不管孩子姓隨誰,顯然沒有真正的勝利者,每個人都是受傷害者,其中,孩子受到的傷害是最大的。不管姓啥,家庭和睦最重要。千萬不要因為爭奪孩子的姓氏問題,而鬧得家庭破碎。


我的看法就是無所謂,誰的好聽跟誰姓,實在不行就隨便找個好聽的姓。這種事不用糾結,婚前商量好。只要商量好,婚後誰出爾反爾誰是豬。

但我的建議是,如果有一方的姓氏比較稀少,孩子可以考慮跟這方姓。還有就是適當偏向獨生子女這邊。

默認跟父親姓,純粹是因為習俗,而不是非這樣不可,女方不必刻意爭執,男方也不要太死板計較。盡量別讓上一輩摻和進來,由夫妻倆自己商量。

最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聽孩子的意見,舉個例子,我嫂子她爸爸是入贅,我嫂子和他哥哥就跟他們媽媽姓葉,我嫂子和她哥哥都習慣並喜歡這個姓氏,他們爸爸的姓氏就相對不好聽,但他爸爸在他們長大後非要讓他們跟他姓去改姓,他們都對這件事有意見。我覺得這就是他爸爸傳統觀念太強鬧出的不必要的矛盾。

但事實上,孩子很誰姓都不至於產生多嚴重的後果。有人說家產的問題,只給自己姓的孩子,那就是家長的刻薄了,難道血緣不應該才是最重要的嗎?姓氏改變不了孩子身上流淌的血液。又有人說兩個孩子兩家姓會引起輿論,那還是要看教育方式了,從小就應該告訴孩子,不管你姓什麼,父母都是最愛你的,因為我們有血緣有感情。所以別人問你的姓氏問題時,完全可以大大方方自信的解釋,讓一切變得生動有趣。反正我小時候聽到有同學隨母姓都會覺得新奇有趣,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亂七八糟的想法。


毫無意義的調查。中國人的姓氏觀念還是很濃重的,支持的人大都是偽邏輯。

第一,為什麼會有男的支持隨母姓,這和為什麼會有女的反對原因相同。支持的男的大多沒有兒子只有女兒,他們當然希望外孫子也能隨自己姓,但反過來讓他們的女兒也隨自己妻子的姓,他們是不是也願意呢?還有一部分可能孩子比較多,反正有子孫


姓自己的姓,這種人屬於站著說話不腰疼。

第二,同是男的或是同是女的都不平等還談什麼男女平等。難道你真的認為領導和你是平等的?如果你威逼利誘自己的丈夫,讓孩子跟了你姓,無非也就是利用了你和丈夫之間經濟或是家庭地位上的不平等,這樣的人打出來什麼男女平等的旗號,真的不如大聲喊一句我就是想讓孩子跟我姓!我有錢,我有房,就得這樣來!

第三,認為家族意識已經淡化,姓不重要。其實以這樣的理由是自欺欺人,如果你真的認為姓不重要,那還爭什麼,隨父姓不就好了。


我認為在土地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明白點就是種的土豆叫馬鈴薯那也是土豆,錯不了!你非要叫它綠豆那就違背客觀事物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傳統不是某個人想任性改就能改得了的!我想說的是:無論姓誰的姓都不重要,重要是把自家好的傳統(生活)風格傳承下去,讓世世代代傳承下來才是我們的遺願!


把姓氏權看的簡單了就是個符號,仔細揣摩揣摩,其實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姓氏代表宗族關係,後代的延續。也只有同宗的親戚關係能延續最長。所謂姨表親不過三代也是這個理。姓氏權隱含的意義要繼承宗族財產,同時也要肩負一定的使命。女人說到底沒有姓氏權,女人爭姓氏權是為自己父親爭取,都是男權的產物。所以國外的婦女,雖然主張男女平等更有經驗,但很少為姓氏權說事。姓氏是關係脈絡的符號。如果姓氏換來換去,這種關係的銜接也就斷了。


我的女兒就是隨父姓,因為寶爸的傳統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對於我來說沒所謂,孩子的姓氏我也沒有什麼爭議,跟誰都可以。

如果真的來論一下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在我心裡一個名字只能是一個人的代號,就像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樣,方便人去稱呼自己而已,沒必要那麼去較真,因這個而傷感情。難道隨父姓這孩子就不是媽媽的孩子了,隨母姓就不是爸爸的孩子了?隨了母姓,爺爺奶奶就成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就成爺爺奶奶了?不可能,對吧。血源親情永遠都在那裡的。

有人說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可是規矩什麼的不也是人定的么,以前男人是將女人作為自己的所有物的,所以女子嫁人後就都會改隨夫姓,子女更是男人生殖能力的一個可以看到的物質體現,當然更得隨父姓了。

現在社會在進步,而女人參與了更多的社會活動,除了像男人一樣承擔社會職責,同時還能兼顧家庭責任,姓氏也不再改隨夫姓,這時的夫家所有制便明顯的沒有什麼優勢,加上離婚率的增高,隨母姓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有的人,只要自己喜歡,甚至姓什麼都可以。


我的小孩隨我的姓,是我家庭的原因,咱家比較重視傳宗接代,而我父母又只能生兩個女兒。我老公家有哥哥有弟弟他也不在意姓氏問題,認為小孩的姓氏只是一個符號而已。而我家又比較重視姓氏。這也是我父母的願望。小孩就隨我姓了。皆大歡喜!


推薦閱讀:

TAG:你貴姓 | 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