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師徒四人取經成功後,觀音菩薩為何唯獨對沙僧的承諾沒兌現?


看了兩個高贊答案,不得不說,把如來賜予稱號等同於論功行賞是極為嚴重的誤讀,天庭執行的封官體系和佛教的果位體系雖然都有層級之分,但是其分級標準是根本不同的。

天庭的封官體系是照搬了封建社會的官僚體系,封什麼官是看功勞大小,並且給予相應待遇,而佛教的果位體系,是你達到什麼樣的境界,就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稱號,西遊取經除了求取真經,造福世間之外,更是師徒四人克服困難,自我修行的歷程,如來最後的封賜,實際上是對四人通過取經達到的境界的評定。對於西行路上的功過,如來確實進行了點評,但是最終稱號的授予,卻不是由於功過這個原因。

很多人對於佛教的果位體系理解是非常混亂的,簡單講一下。

在佛教果位體系中首先要分清大乘和小乘,在西遊記這本書中,大乘和小乘所代表的是一種根本的境界差別,也是果位的重要分水嶺,因為小乘追求的自身解脫,大乘認為只做到自我解脫是不夠的,還要去普度世人,唐僧原本修習的就是小乘佛教,而對於二者的差別,如來是這麼說的

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誇大貶小的意思是非常明確的,而西天諸佛都是大乘佛教的門徒。

在大乘佛教中,依據達到的不同境界,嚴格來說分為羅漢,菩薩,佛陀三級

羅漢,指達到正覺境界

菩薩,指達到正等正覺境界

佛陀,指達到無上正等正覺境界。

換個說法,大乘佛教畢業考試達到60分算羅漢,達到80分算菩薩,達到90分以上算佛陀,但是只有如來自己能得100分。

那麼小乘佛教的巔峰在大乘佛教裡面又是個什麼位置呢?

其實就是菩薩的境界,在小乘佛教裡面拿到100分,在大乘佛教裡面最多給你89分,雖然有一種說法認為菩薩也是佛,但是在西遊記中是不承認的,從最後一段就可以看出來,

大眾合掌皈依,都念:南無燃燈上古佛。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過去未來現在佛。南無清凈喜佛。南無毗盧屍佛。南無寶幢王佛。南無彌勒尊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無量壽佛。 南無接引歸真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南無精進善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現無愚佛。南無婆留那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功德華佛。南無功德佛。南無善游步佛。南無旃檀光佛。南無摩尼幢佛。南無慧炬照佛。 南無海德光明佛。南無大慈光佛。南無慈力王佛。南無賢善佛。南無廣主嚴佛。南無金華光佛。南無光明佛。南無智慧勝佛。南無世靜光佛。南無日月光佛。南無日月珠光佛。 南無慧幢勝王佛。南無妙音聲佛。南無常光幢佛。南無觀世燈佛。南無法勝王佛。南無須彌光佛。南無大慧力王佛。南無金海光佛。南無大通光佛。南無光佛。南無旃檀功德佛。 南無斗戰勝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南無西天極樂諸菩薩。南無三千揭諦大菩薩。南無五百阿羅大菩薩。南無比丘夷塞尼菩薩。南無無邊無量法菩薩。南無金剛大士聖菩薩。南無凈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剛剛被封號的唐僧和孫悟空,在結尾眾僧稱頌中已經排在了觀音等四大菩薩前面,而佛陀共計四十八位均一一稱頌法號,到了菩薩這裡,除了領隊的四位,其他均為泛指,只有在結尾掛上了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的名字,而這裡面的菩薩已經不能作為達到正等正覺境界的稱號來理解了,而是大乘佛教弟子的泛稱,三千揭諦,五百羅漢都稱菩薩,難免有濫發資格證書之嫌。

所以從最終的封號來看,唐僧和孫悟空境界最高,進入諸佛序列,沙僧次之,如來認為他達到了正覺的境界,豬八戒的凈壇使者,其實只是個跑腿的,只負責打著佛祖的名義吃吃喝喝,小白龍最慘,只是被劃入了八部天龍之列,八部天龍是佛教的護法神,對於他們兩個人的境界,如來根本就懶得點評。

下面就要說說大職和汝職這件事了。

這裡面的大職和汝職,並不是正處和副處的級別差異,如果吳承恩沒有筆誤的話,這裡的大職,應當做「」大乘佛教之職「」來理解,而汝職是你的職位,佛教本身沒有大職小職之分,但是很顯然,如來高看沙僧一眼,而豬八戒壞在了取經路上「又有頑心,色情未泯」,還是境界不夠,連正覺都做不到,白龍馬則吃虧在原本就是神魔外道之類,無法納入師徒四人行列。

最後想說說當初觀音對沙僧說的話,這裡面我個人認為是吳承恩的一處失誤,沒有交代清楚,因為按照觀音對沙僧和豬八戒的不同態度來看,沙僧原本應該也是佛門弟子才更符合邏輯。

菩薩道:「你在天有罪,既貶下來,今又這等傷生,正所謂罪上加罪。我今領了佛旨.上東上尋取經人。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

這句話的關鍵是罪上加罪,在天有罪是得罪了玉帝,傷生之罪,才是破了佛家的殺戒,所以叫罪上加罪,與觀音對豬八戒說的話對比

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凶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

豬八戒雖然破了淫戒,也破了殺戒,但是由於本來不是佛門弟子,所以這二罪是等同的,而只有在沙僧既要遵守天庭法例,又要遵守佛門戒條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殺生之罪比不敬玉帝之罪更重的情形,而觀音作為大乘佛教弟子,根本不可能直接干涉玉帝對天庭人事的安排,通觀整部西遊記,也沒有如來,觀音幫助跑官要官的例子,假如有這樣的能力,又為什麼不向豬八戒同時許下官復原職的承諾呢?

所以這裡面,功成免罪,復你本職,應該指的是回歸佛門,重列羅漢之位,那麼觀音對沙僧的承諾,是做到了的,其實我更認為,這個羅漢之位,主要是沙僧自己爭取到的,整部西遊記中對於沙僧這個人物的塑造其實是較為單薄的,他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取經隊伍中的調解人這一角色,任勞任怨,吃苦耐勞,功勞不小。

作為一個《西遊記》的愛好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題主有所幫助,《西遊記》是一部非常偉大的著作,其中隱喻,雖經百般思索,未解萬分之一,私心一點揣摩,不免貽笑方家,不過西遊記本身,也不是盡善盡美的。


謝邀!

翻遍西遊原著,你會發現,觀音菩薩不是唯獨沒有兌現沙僧的承諾,而是她根本就沒有對其它四人許下過什麼承諾!

首先,我們來看看觀音對沙僧許下了什麼承諾?

「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

這裡承諾了沙僧兩點:一、教飛劍不來穿你;二、功成免罪,復你本職。

豬八戒呢?

汝若肯歸依正果,自有養身之處。世有五穀,盡能濟飢,為何吃人度日?

看到沒?許八戒有「養身之處」,這對於取經成果後的果位,應該不算什麼承諾。

孫悟空呢?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

只是承諾救孫悟空,並「再修正果」,至於能修什麼正果,提都沒提!

小白龍在原著中是「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觀音就是找玉帝求了個情,免了小白龍死罪,就叫它等著取經人。

看見沒?觀音菩薩對其它三人取經成功後的封賞,根本就沒有承諾什麼,只是免除了目前的災難!

所以,如果要問,應該問:觀音為什麼僅對沙僧許下承諾,卻沒有兌現?

西遊取經,到最後其實是論功行賞的!他們徒弟三人都是懂得這個道理的!沙僧最後封了個金身羅漢,其實他早就料到了!你想想,同是員工,做同樣的事情,悟空功勞最大、八戒次之,一路上最不賣力的,其實是沙僧!他們心理和明鏡似的。悟空最後成佛,佛之下是什麼?菩薩、羅漢!就像一個項目組做了個項目賺了十萬塊,自己在項目組中的位置如何,最後能分到多少錢,大多數人都能猜到八九不離十!何況他們這種修道的神仙。

所以,沙和尚一早就知道自己是復不了本職的,但為什麼一路上但凡八戒喊散夥,他都是極力阻止的!

因為他是獲利最大的!

孫悟空最後封了個斗戰聖佛,其實與「齊天大聖」一樣,有官無祿,沒有什麼勢力!不然你們問問自己,孫悟空成佛了,他看到觀音菩薩後,要不要向觀音行禮?

豬八戒原是天篷元帥,有句話叫「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當省長當慣了,犯了錯誤,叫他當個市長,他怎麼著都看不上別人巴不得能爬上的位置!這就是八戒最後不滿的原因。

綜上,觀音雖然沒有讓他官複本職,但結果沙僧卻是很滿意的!

在西遊世界中,其實觀音菩薩的話是極不靠譜的。不信各位去看原著,觀音貪污了如來的兩個金箍、觀音禪院里誆孫悟空,都是有據可考的!沙僧身為捲簾大將、玉帝心腹,對身為五方五老之一的觀音不可能全無了解,因此沙僧和觀音兩人對於這個交易,一開始雙方就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不存在觀音沒有兌現給沙僧的承諾!就像領導跟你說,這件事要干成了,你就是副總!這話聽聽就行了,你自己掂量掂量就知道真干成了,自己最多能到什麼位置!


標題所說的唐僧四人取經成功後,觀音菩薩為何唯獨沒有兌現沙僧的承諾?

這個要從沙僧說起。沙僧原是玉皇大帝身邊的捲簾大將,按現在說法就是玉皇大帝身邊的保鏢,而為什麼會被貶出天界的原因是因為一次失手不小心打碎了琉璃盞。之後,被貶出天界的眷戀大將,就長期呆在流沙河一帶安頓了下來。

可能當時還對玉帝非常痛恨,所以失心瘋的他,就開始經常危害流沙河一帶的村民來泄憤,這樣一來搞得流沙河附近一帶的村民真的是叫苦不迭。然後直到有天觀音菩薩到流沙河,給沙僧許諾了一份承諾。承諾是要他陪唐僧到西天取經直到成功圓滿,條件是幫他恢復原來官職,就是說幫他恢復到捲簾大將的身份。

最後沙僧得到的是金身羅漢。說到金身羅漢,這又是什麼呢?金身羅漢它是大乘佛教中地位比較低下的一種。而捲簾大將,可是玉皇大帝的保鏢,以及書上還記載這捲簾大將可不僅僅是保鏢那麼簡單,它是唯一可以在玉皇大帝上朝時代帶兵器的人,而且是除大帝外,無論南天門以及凌霄殿,他都是最牛逼的人。所以說,捲簾大將和金身羅漢那個誰高誰低大家一眼也能看得出來。

不過最後為什麼就如標題所說,觀音菩薩失信沙僧,我個人認為這觀世音菩薩到最後唯獨沒有給沙僧兌現承諾,可能是作者老吳想表達某些明代社會風氣的批判!這是我的觀點,你們如果有什麼想法可以在評論區評論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路,有問題聯繫作者刪除]

—> —>想了解更多知識關注易經奇門太乙六壬國學頭條號<—<—


看了幾個回答都挺有道理,剛好菜鳥對《西遊記》也有一些了解,那麼我就在給題主一個另外的答案吧。話說捲簾大將雖然叫大將,但在天庭本就是一名小嘍啰,一個給人卷門帘的僕人和海軍司令豬八戒相比根本微不足道。而沙僧被貶下界的原因居然是打碎了王母娘娘的一個破碗,好吧,那叫琉璃盞!

不過話說沙僧被貶下界還不算,每隔七天在流沙河還要承受飛劍穿心之痛。再看一看豬八戒,剛下界時在高老莊活的那是好不快活。本是天庭一小嘍啰,可沙僧的武力並不差。初遇唐僧師徒,沙和尚跟掌管天庭八萬水兵的天蓬元帥大戰二十回合又另加四小時,結果是未分勝負。奇怪的是整個西行之路沙僧一個大怪不打,而豬八戒卻總是跟孫悟空搶功。要知道這一路上的功果可是對孫,豬,沙三人相當重要啊!隨後就有了那句電視劇版中的經典台詞:「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和師傅被妖怪抓走了……」老沙,你難道就是來看包牽馬的嗎?

豬八戒一整就要散夥,孫悟空也被唐僧氣的不行,每到此時沙僧就開始做大家的工作了,總之不能散。每當師徒三人被妖怪抓走時,要下油鍋或煎烤烹炸時,沙僧都顯得要比其他兩人鎮定「師傅,大師兄會有辦法的!」你怎麼知道他有辦法?

種種跡象表明,沙僧取經動機並不存。那麼沙僧向觀音菩薩要了什麼承諾呢?官復原職,回天庭接著卷門帘!那破官有什麼好留戀的呢?跟你實力又不符,說白了基本等於沒要求,只要讓沙僧進取經隊伍就行。然後干點零活伺候一下唐僧,打架時隨便比劃一下絕不傷怪,那不就是卧底嗎?又飛劍穿心的這苦肉計演的叫一個好啊!所以對於此等潛伏人員,怎麼可能讓他再回天庭。最後隨著取經的成功,沙僧基本也是潛伏失敗了,無間道只能一演到底了!


第一,可能是作者吳承恩的筆誤,第二,沙僧在取經過程中的表現不是很好,第三,只是觀音菩薩為了誘惑沙僧的一個口頭承諾,不可當真。

沙僧本是玉帝的捲簾大將,也就是貼身保鏢,就是一直在玉帝身邊走動的人,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玻璃盞,便被貶入下界受苦。在遇到沙僧時,觀音菩薩說取經成功後「復你本職」,就是要恢復他捲簾大將的身份,可是最後取經成功之後,只給了他金身羅漢的職位,遠不如之前的捲簾大將。

造成這種情況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作者吳承恩的筆誤,《西遊記》裡面故事情節錯綜複雜,人物眾多,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用了好多年,他可能忘記了一開始自己寫的這個細節了,最後當成「論功行賞」,而不是「恢複本職了」。

第二個原因,沙僧在取經過程中的作用並不大,觀音菩薩對他的表現不是很滿意。整個取經過程中,沙僧一遇到危險並不像孫悟空那樣第一時間出去與敵人對抗,而是先跑到唐僧旁邊去保護他,其實沙僧的功夫很厲害的,但是他很低調,真的有幾次打妖怪他也不是很儘力,整個過程中只打死過一個妖怪,表現不夠突出。

第三個原因,這只是觀音菩薩當時為了誘惑沙僧陪同唐僧一起去取經的一個口頭承諾而已,不必當真的,因為只有開出這樣誘人的條件,沙僧才有可能動心。

取經成功之後,沙僧只被封為金身羅漢,沒有恢復捲簾大將的職位,其實都是他應有所得。


謝謝邀請!關於這個問題,首要需要讓我們看一下,當初觀音菩薩在去東土尋找取經人路經流沙河的時候,對被貶下凡在此受罪的捲簾大將說:「俺今天領了如來佛法旨,上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你入我佛門多好,皈依取得善果,給那個取經人當個徒弟,去西天拜佛求取真經,我保證再也不讓飛劍天天來穿你,到那個時候,取經功成,你的罪過 也就免了,到時候再復你天庭本職,你覺得咋樣?」

但是當取經成功之後,沙僧又得到了什麼呢?只是被如來佛封為金身羅漢而已,也沒有官復原職,重新回到天庭當玉皇大帝的私人護衛,這樣的生活也遠不如從前那般自由逍遙,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觀音菩薩答應他了的,我覺得原因只有以下三點!

1、第一點,沙僧在取經團隊的貢獻太小,他雖然一路上話不多,盡忠職守,但是他殺死的妖怪只有一個,還是在《真假美猴王》的時候,打死了假裝他的假沙僧,並且他在這個團隊中也沒有什麼追求,不靠打怪積累經驗值,不靠賣萌哄師傅開心,等到唐僧被妖怪抓走了,就去陪他,然後等著孫悟空去救!

2、第二點,沙僧在這個團隊中的武力值其實是非常高的,但是他非常低調,總是不顯山不露水,但是他在取經之前,可是非常牛的,在流沙河裡吃了前九世取經人並用頭骨串成了項鏈,但是現在,他卻表現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願取經大業早點完成,他好重回天庭,至於能不能修成正果,他不關心,他也不想在佛門效力!

3、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天庭的體制,那可是天庭的公務員啊,並且是玉皇大帝這個天庭最高權力身邊的隨從,待遇可想而知,榮耀也是可想而知的,有多少神仙擠破了腦袋想進去啊,沙僧因為打碎了琉璃盞而被貶到流水河,那麼肯定會有一個新的捲簾大將誕生,因為不能沒有人給玉皇大帝掀帘子吧,所以,即使觀音菩薩想把沙僧再官復原職,也是不大可能的,那裡也講關係啊,所以只能根據沙僧在取經團隊中的表現給他安排金身羅漢這麼一個不大不小說得過去的頭銜,而沙僧自然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只能認命了!

小夥伴們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觀點嗎?一起說出來討論討論吧!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龍堂娛樂,讓咱們一起共同學習進步吧!


我們先來看看師徒四人取經成功後的下場。

唐僧就不必說了,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根正苗紅的佛家人,只是犯了點小錯誤,下放到人間勞動改造,鍛煉鍛煉,以後還要官復原職,繼續革命的。西天取經後終於修得正果,封為旃檀功德佛。取經工程就是為他量身訂做的鍍金工程,他不成佛誰成佛?

至於孫悟空,在原著第八回,觀音去長安時路經五行山,對孫悟空的承諾是:做唐僧的徒弟,秉教伽持,取經成功後,便可成佛。最終孫悟空成了斗戰勝佛,觀音也算實踐了她的諾言。

孫悟空性格桀驁不馴,大鬧天宮的事情大家肯定不會忘記的,如果再給他一個類似於弼馬溫的小官,誰知道這隻猴子還會弄出什麼花樣?因此,由於孫悟空武力值高,怕他對職位不滿意後又惹是生非,只好給他封了佛。

而豬八戒,觀音在福陵山雲棧洞對豬八戒保證:「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事實上,豬八戒最後的確免了罪責,還當了一個小官,但是這樣真的是個好結局嗎?

「因汝口壯身慵,食腸寬大。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凈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首先,從天蓬元帥變成凈壇使者,官職明顯是降了的,這點十分明顯。

其次,如來對金翅大鵬鳥說:「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這個金翅大鵬鳥又是何許人物?金翅大鵬鳥在西天的輩分相當高,那可是如來的舅舅。而且如來也確實不能把他怎麼樣,好吃好喝供著,人家想下去吃個人什麼的,也得讓人家去。加之其性格暴虐,讓豬八戒和大鵬鳥一起吃貢品,真的是個好差事嗎?

再看沙僧,觀音是這樣說的:「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既然是「復你本職」,那觀音的意思是取經成功後讓沙僧做捲簾大將。但事實上只當了一個普通羅漢,與捲簾大將之職差遠了。

沙僧的原來的官職是天庭的,負責鎮守南天門,這捲簾大將可是肥缺呀,在玉帝王母娘娘身旁伺候,早讓別人搶去了,怎麼還會留到現在?而且玉帝身邊肯定要有人伺候,這個官早就在別人那了,你現在取經回來,就想把這個肥差要回去,你說別人能同意嗎!

再說了,考慮的暗黑一點,沙僧如果只是失手打碎琉璃盞,就被貶下界,甚至每七天要飛劍穿心一次,這樣的處罰未免太重了。應該會有別的什麼原因,他在雨滴身邊當值,可能不小心聽到了不該聽的,或者擋了誰的路,才有這個下場。你說如果這樣,他怎麼可能官復原職呢!


我最開始讀《西遊記》有點搞不清楚,吳承恩老先生為什麼要找上沙僧來「頂崗挑擔子」?後來我發現從某種意義上說《西遊記》可算是一部「仙佛」兩界的「內部通關攻略」,這裡說的「仙」其實也就相當於「道」。塑造沙僧這個人物,只能「畫龍點睛」,不能搶戲。

在寫作過程中對於人物的塑造應有「主次」之分,沙僧的戲份不能超過「豬八戒」,他的戲份只是豬八戒和孫悟空戲份的呼應和補充。吳承恩老先生找一個被貶黜的捲簾大將「頂崗」是相當合適的,因為捲簾大將跟眾多仙家至少是個「面熟」關係,這也算一隻腳在體制內嘛!

《西遊記》的總字數約為82萬,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說,草稿的字數應該比82萬多的多,如果把所有的紙稿摞在一起肯定有「一大堆」。在《西遊記》的結尾處師徒四人的封賞,是個重要的故事情節呼應,至於吳承恩老先生到底有沒有寫故事「大綱」我不知道,但是作為一個小說作者我知道,重要故事情節相互「呼應」是通常的做法。但是也不排除字數較多「天長日久」,寫了後邊忘了前邊的可能。

在《西遊記》的前半部分,觀音菩薩對沙僧說,取經事成之後讓他「官復原職」,我覺得這種承諾是比較能打動讀者的,至少這種情節的「代入感」是極強的。畢竟沙僧被貶黜這件事是個意外,打破個琉璃盞跟調戲嫦娥比起來,算多大點事啊?所以我感覺沙僧被貶的有點冤,所以讓他事成之後官復原職是個不錯的「伏筆」。

沙僧被貶黜,取完經以後已經脫離了仙家體系,成為了佛家的人,所以就算菩薩願意讓沙僧回去仙家體系「官復原職」,也還是要費些筆墨才能說清楚的。對於已經寫到結尾的吳承恩老先生來說,如果單獨為了給沙僧「圓夢」加上一段,讓他「調動工作」回玉帝的部門,會顯得有點啰嗦。

因為最後的情節是師徒四人上如來那裡「領獎」去了,如果玉帝出來「頒獎」,這事就有點邏輯混亂了,王母更不可能出來「頒獎」,觀音也不可能替王母和玉帝當這個家。

即便觀音跟玉帝王母商量讓沙僧做回捲簾大將,這好像也有點不妥。舉個例子說,沙僧是讓玉帝開除的員工,這次找到了好工作了,並且工作成績很突出,再從如來那裡把人硬拉回來,也有點不合適。

也許沙僧在長期的取經修行中,逐漸認識到了真正的「自我」。從頭再來的沙僧,終於在這一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工作組織」,當個金身羅漢免受輪迴之苦,再也不用擔心打翻個「辦公用品」被貶黜,難道不好嗎?


推薦閱讀:

上聯:綠岸長堤接翠柳,下聯怎麼對?
不負如來不負卿,求上聯?

TAG:沙僧 | 新西遊記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