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包辦婚姻?


支持原創,請多關注。

現在還很多父母都喜歡自己兒女的婚姻一手包辦,什麼都給他準備好了。包括給他找老婆。從我的角度講,我很討厭這樣的父母,在我家裡,父母都是很開明的,從來都不會幹涉我的婚姻和戀愛問題。

我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包辦婚姻,都對包辦婚姻深惡痛決。這麼說吧,你談戀愛好好的,你父母卻過來橫插一腳,硬生生的把你們拆散,然後再把自己看中的人強塞給你。不顧你的感受,強迫你跟她結婚。

如果你不跟父母指定的人結婚,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打親情牌。這時候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屈服,只有少數人會選擇反抗,這樣這種人就有了愛情,可是卻沒有了親情,因為在你反抗的同時,你就自動放棄了親情。

其實,在包辦婚姻面前,誰都沒有錯,父母只是自以為是想讓你過得好一而已。而你只不過是想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罷了。

能溝通解決就積極溝通,不要跟親人反目成仇,實在不行就分了吧,父母不支持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千百年來傳下的大道理。


古代包辦婚姻是由古代的社會結構造成的。一個人出生,他基本上要依附於他的家庭、家族,比如說古代一個,讀書人可能要舉全家,甚至舉全族之力。一個人脫離了家族家庭,沒辦法在社會上生存和立足,古代在國家層面上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全沒有建立健全。一個人經濟上做不到獨立,那麼人格上也不能做到完全獨立。 第二,自魏晉以來,世家大族,就是通過聯姻的方式,來保證家族的強大與生存。所以有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之說。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也往往通過婚姻,形成一個穩定互助的社會結構小單元,父母因為他們的年齡、閱歷及當時社會倫理的背景等各種原因為子女作出選擇,往往比自由戀愛的準確率和幸福率要高很多。 第三,古代人在選擇包辦婚姻的時候,會講究門當戶對。古代的禮制下,門當就是大門口的一對石獅子,一對石鼓等表明這個家庭社會等級的器物,戶對亦然。選擇一個經濟基礎,社會背景基本一致的家庭進行聯姻,那麼組建家庭的雙方因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趨同,幸福指數相應會更高。 第四,受古代社會平均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比如交通工具限制,人們沒有更好的渠道去解異性結識異性。治程朱以來的禮教發展,更限制的異性之間的交往。那麼就需要媒婆作為中間人來促成婚姻,撮合婚姻。 如今社會,雖然提倡自由戀愛,但是我堅信尊重父母前提下的自由戀愛,並且獲得雙方父母的祝福,這種婚姻往往更幸福,更長久。本人身邊朋友就存在違背父母意願結合在一起之後,付出的多的一方,在柴米油鹽的消磨下心理失衡(我當初為了你如何如何,你現在這樣對我),最後婚姻以失敗告終。

祝天下有情人走入婚姻都是因為愛情,但若要幸福長久,還得靠合作愉快。


我試著回答,婚姻大事,媒妁之言,當然了,這都是舊社會滴事情,在當代社會,也時有發生,它的節點就在於是站在父母滴立場上考慮婚姻滴,不是過多的考慮子女的感受。現在的90後,00後,男女交往自由泛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就不待見!俺才疏學淺,就談這點兒,還是聽聽大家滴意見。


沒多大想法.包辦婚姻這樣東西根本就是因為當事人的軟弱而造成的.

人是有思想的,包辦婚姻要是當事人同意,那也沒話好說.人家喜歡那樣,難不成還逼著他不能那樣做?至於不同意卻說父母硬要這樣做或怎麼樣的,呵..呵呵呵.真想大笑.重複一次.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要是你堅決不同意,別人能把你怎麼辦?殺掉?還是強迫?這可都是犯法的喲.包辦婚姻這都是自己選擇的.沒勇氣say no的人只好承受自己選擇的路的痛苦咯.能怨人嗎?可能有些人會說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必須接受包辦婚姻,那麼.這個"迫不得已"的原因無非是為錢或親人把.問題總會有解決的方法.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要是你因為這個"迫不得已"的原因而接受了包辦婚姻,那麼這也是你自己選擇的.這沒什麼好說的.甚至你連怨的資格都沒有.


實質大於形式。古往今來多少包辦婚姻,也能夠相親相愛一輩子。只不過現在社會人們的需求可能更多,不僅僅是相夫教子這些問題。那麼就婚姻而言,無論包辦的還是自由戀愛的,最後的根本都是回歸到婚姻或家庭這個層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彼此相愛,生活在一起有共同的價值觀或生活觀。當然也有人認為,結婚後如果不合適可以離婚的,當然從法律角度來說沒有什麼錯的。但婚姻還是應該需要謹慎,不能抱有不負責的態度。所以婚姻不在於形式,而在於結婚的兩個人。


存在即合理,既然無法杜絕,無論是為了,下一代的生活,積累財富還是其他原因,父母包辦肯定有自己理由。如果對方性格合適,談談戀愛,合得來就結婚,如果不適合及早和對方說,找自己真愛去。


推薦閱讀:

《中國式相親》投射出的養老問題丨光明時評

TAG:中國式相親 | 婚姻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