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為何一直到了二十二歲才行成人禮?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名政,贏性。出生於公元前259年正月初一,故此取名為「政(正)」注:秦國曆法正月是十月。

公元前247年嬴政13歲繼位,公元前238年22歲時,在雍城加冕成人禮,開始親政。自前230年到前221年,嬴政花了10年時間統一了六國。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和重大的影響,被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的功績是非我們不做過多的講述了,單看為何在22歲時才加冕成人禮。歷史學界有一種說法是嬴政年少時體弱多病,身高一直不能達到成人要求,即:七尺之軀。唐朝賈公彥說:「七尺謂年二十」。可是秦國當時的情況是,因為戰爭將成人標準降低到六尺五寸。即使這樣,嬴政也沒達標,所以22歲才加冕成人。可能是他22歲終於身高達標了,也可能是拖到22歲了,不得不加冕。

我對這一說法持有懷疑態度。那個時代因為連年戰爭,食不果腹、體弱多病的比比皆是。營養不良屬於正常現象,更何況體弱多病呢?身高達不到要求,不能加冕成人禮有點牽強。

所以,我更傾向於另一種說法,因為呂不韋。大家都知道嬴政是呂不韋這輩子最大的一筆風險投資。而且呂不韋投資成功獲利,成為了秦國的宰相。嬴政13歲繼位,年紀幼小,何談治理國家?只有依靠呂不韋。當時的呂不韋也的確權傾一時,風光無限。這事兒當然越久越好啊,才能對得起當初的投資啊。拖著不讓嬴政成年,不能成年就不能親政,很簡單的邏輯。

所以,看看嬴政加冕之後的作為:剛舉行完冠禮,立即以謀反罪,將母親的情人嫪毐殺死,並將母親幽禁。第二年,罷免呂不韋相國,並逼迫呂不韋自殺。如此很辣急迫的手段,可見嬴政對母親和呂不韋等人的恨意之深。


古代一般情況下20歲行成人禮,也叫冠禮,所以也把二十歲成為【弱冠】。但二十歲只是個指導性的界限,並不是特別嚴格,提前的有很多,當然後延的也偶有出現。原因後邊我會細分析,我們先看看行成人禮的目的是什麼?古人說;成人之者,將責成人禮焉也。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將責四者之行於人,其禮可,不重與。故孝、弟、忠、順之行立,而後可以為人。可以為人,而後可以治人也。故聖王重禮。故曰冠者禮之始也。」

大概意思是舉行冠禮就是要提示行冠禮者:從此將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

什麼時候會提前內,那就是實際需要,這個在古代帝王中常出現,老帝王死了,兒子要繼承,可是還未成年,不能行成年人的事,怎麼辦,提前確認你已經成人,早行冠禮。典型事例是周文王,十二歲行冠禮,還有周成王,周公輔佐他到15歲,認為他能做事情了,於是在十五歲為他行冠禮,漢武帝劉徹也是因為需要繼位而提前到16歲冠禮。

可見這二十歲並不是不需遵守的硬指標。特別是在帝王之家,一般是根據需要而定,到了清代,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時,就以成年為界,到了成年就要大婚,親政,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都是十八歲。宋代司馬光曾說「今雖未能遽革,且自十五以上,俟其能通《孝經》、《論語》,粗知禮儀,然后冠之其亦可也」。可見年齡不是冠禮的重要指標。

至於秦始皇為什麼延後到二十二歲,可能與呂不韋有關,嬴政13歲繼位,年齡還小,都是有呂不韋輔政,號稱【相父、仲父】權傾朝野。呂不韋一直把持朝綱,以嬴政還不夠成熟為由拖延嬴政的親政時間,最後在李斯的幫助下,才取得一定成就和威望,在二十二歲是行冠禮親政。親政以後很快就處理了呂不韋,第二年就殺了呂不韋,徹底擺脫了他的影響,秦王嬴政冠禮延後,純粹是呂不韋為了自己把持朝綱故意延遲的。我沒有仔細查過歷史。類似的情況好像不多,北魏文明太后掌權,孝文帝五歲登基,二十三歲才親政,也是太后專權所致。


推薦閱讀:

TAG:秦始皇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