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近視戴什麼?
感謝邀請。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先要了解古代人到底會不會近視?
書籍中,最早的關於近視的記錄,是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十/記載:「歐陽文忠近視,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在政府數年,每進文字,亦如常人,不以為異。貴人真自有相也。」《漢語大詞典》以此為最早的例證。近視同樣給當時的人帶來很多生活的不便。
很多人說,古代沒有電子產品,所以近視少,這個理由並不成立。實際上,每個時期都有可能造成近視的原因,先天的或者後天的。古時代沒有電子產品,也沒有較好的採光設備呀,光線不能達到閱讀要求,就具有形成近視的條件,和有沒有電子設備沒有必然關係。
第二個問題,就是要了解眼鏡的發展。題主所講的「古代」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實際上,明朝時期眼鏡就已經傳入中國,給視力不好的人提供了一些幫助。雖然如此,近視眼的人在古代也常被嘲笑。清代遊戲主人的《笑林廣記》記載了很多此類嘲笑近視眼的笑話。
其實古代讀書人近視的並不少,只是相對現代這麼龐大的群體來講,確實有點小巫見大巫。清代徐珂《清稗類鈔》譏諷類記載:」國人之目多近視,文儒尤多,譽之者謂為伏案功深之證。亦實以案為平面,朝夕俯觀,頭低背傴而有以養成之,非若西人所用之案為斜面,可端坐讀書,目與案之距離為均等也。金奇中亦近視,一日赴宴,座客戴叆叇者十八人,皆當世之號稱第一流而與奇中有同病者也。奇中與十八人皆雅故,酒闌,奇中笑而言曰:『國人方以無遠慮有近憂為世所詬病,而吾輩且皆近視,僅具咫尺之目光,將若何?』
但是近視在古代的危害並不大,可以說很小,對於眼睛的使用頻率也不高,即使是輕微近視也很難發展成高度近視或者重度近視。
眼鏡是15世紀中期才傳進中國。鏡片由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磨製成,材料稀少,價格昂貴,普通老百姓是戴不起的,故而皇帝當作好東西賜給大臣。
在西元1260年,馬可波羅就曾經描述中國老人家戴著眼鏡看小字的景象。據說,中國古代的眼鏡呈大橢圓形,鑲在龜殼做的鏡框里,用銅製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或用細繩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而且當時的眼鏡造價不斐,也因此被當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據說,就有一位鄉紳用一匹馬的代價換一付眼鏡的記錄。
古代人後天得近視鏡和咱們現在買彩票差不多,因為沒電子產品,沒這麼多建築物,吃的又都是綠色食品。
所以就非常少一部分可能有近視,而這些人中基本全是讀書人才能近視,而這部分又很大部分一部分度數很小,看近能看清,看遠處走近點也能看清,所以古人就不是很在意
中國發現最老的鏡子,是在明朝的
推薦閱讀:
※先進的希臘文化為什麼會被羅馬替代呢?
※上聯:老人有德方服眾,如何對下聯?
※「十二月」猜一字,你猜的是什麼字?
※想要提高文采,可以看什麼書?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