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學時候的好學生,走向社會表現並不盡人意?
首先,要承認這確實是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
其次,要認識到這是一種錯覺。
為什麼是錯覺?這是大多數人想不明白的。這就要看看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總共有多少大學生,然後和未上過學的人口做一下對比就清楚了。
首先,看下2002年以後到2018年,中國有多少大學畢業生。
2002年到現在計算一下大概有8000多萬,2002年之前的數據網上沒找到,但是2002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是115萬,考慮到1997年開始擴招,從改革開放到2002年,頂多一千多萬,合計下來大學畢業生也就一億人不到的樣子
講到這裡,思維快點的基本可以得到結論了。
什麼意思,就是大學畢業生和未上過學的比例是1:14啊,14個人里,無論如何,都能有一兩個混的好的吧,沒上過學的都混的好的,和上學混的好的比例大概是1:1,甚至2:1,所以大學畢業生里如果有一小部分暫時沒混好的,會被拿來對比,好像不上學都能混的好似的,這完全是一種錯覺啊。
按照2/8定律,大學畢業生假如20%沒混好,那意味著高達80%大學畢業生都將混的好,而未上學,要想混的好,那就是1/14到2/14的概率,也就是7.1%到14%概率混的好,並且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因為未上過學的什麼都不會,一切都要從頭學啊。
估計到這裡,沒上過學的都跑的差不多了,什麼這概率那概率的,這裡其實要提的一個觀念是,現在畢業生好像工作是不好找,但那也不是瞧不起大學畢業生的理由,現在你瞧不起的畢業生,沒準明天就是招聘你去看大門的老闆,所以,還是收起你那傲慢的心理吧。
最後想說的是,大學畢業生可以選擇乾沒門檻的事情,那和沒上過學的沒什麼兩樣,大家在一個池子里競爭,但是也可以選擇干有門檻的事情,比如造無人機的大疆,比如小米雜貨鋪的雷軍,先去干軟體製造,又去干硬體製造,這些需要大量知識的領域,沒上過學的你就是看著人家大把的數錢就是進不去啊?
最最後,給你們一個思考題,中國共產黨員人數有8000千萬,中國大學畢業生有1個億,所以好好想想吧,如果能想明白,說明還有救。
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阻礙你進步的從來不是無知,而是傲慢,挺有道理的。
這個問題很難講的。學習差的同學並不等於智商、情商差。學習好的同學也並不等於智商`、情商就一定勝過學習差的同學。現代社會上能力永遠勝過學歷。也許是學習差的同學比學習好的同學先走進社會這個大課堂吧,閱歷、見識、工作經驗都比學習好出社會晚的同學知道得更早更多,所以在打拚中先有了積累,所以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就比有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更出色出眾,即後來居上。這正好說明了一個道理: 每個人的天賦不同、能力不一樣,學習好的同學不一定就能賺大錢。而學習差的也不一定在社會上比學習好的混得差。
上學時候的好學生通常是聽話和成績好,混社會需要自主和能力強,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聽話≠自主,成績好≠能力強,這是客體與主體之間的差異。
很多學生認為學習為了考試,方法就是刷題,整個過程都在應付,很少有興趣或者主觀意識,這是外部壓力太大的原因,所以書讀得越「好」越傻逼,急功近利沒有內在提升。當然,這不能全怪學生,很多家長和老師也沒弄明白為什麼讀書,即使明白了也有些無可奈何。
舉個例吧,大家都覺得刻舟求劍很傻逼,難道刷題就不是嗎?題刷完了,知識還是知識,你還是你,二者沒有關聯,刷得不亦樂乎,本質無差別。
很多人讀了書像奴才,奴才眼中無英雄,不過也許社會不需要那麼多英雄。
在社會混與學校成績無關,學習的只是知識,而社會就是名利場,什麼都有,好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都保證不了,我們國家的科研人員連基本的科研時間和科研經費都不能保證,全國人民的工作都泛政治化,在一個追求權力的國度,老實人有施展才華的天地嗎。而混的好的都是與權力掛邊的人這個在中國很正常。
推薦閱讀:
※為什麼聊天聊多了容易喜歡上對方?
※只有1000元生活費如何生活得精緻?
※生活中哪些東西可以當作花盆?
※女人在家庭和事業上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