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電影《小鞋子》看完後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說的?
小鞋子 || 奔跑在現實主義童話里
『感覺像吃了一顆來自童年的澀甜味道的酸棗』
《小鞋子》是二十年前的伊朗電影,講述了一個心酸又童真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主人公是一對貧窮人家的兄妹,哥哥把妹妹唯一一雙鞋子弄丟了,他們就輪換穿哥哥的球鞋上學。之後,哥哥想盡辦法為妹妹買一雙鞋,但過程總是狀況百出。
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童話,主人公是天真無邪的小孩,而他們所處的環境卻是冷峻的,無不透露著生活的殘酷,以及貧窮帶來的心酸和無奈。
而為何又是童話?因為小孩的天真和可愛也是同樣真實的,觀影體驗就如同吃一顆又澀又甜的酸棗,這是遙遠的童年的味道。
這部電影的鏡頭語言非常平實和樸素,沒有任何花哨的剪輯和場景調度,穩得就像一部生活寫實紀錄片。電影毫不做作,真誠無比,不誇張不煽情,自然而然流露的情感最為打動人心。
《小鞋子》是圍繞一雙鞋展開的故事,而大部分的場景里,哥哥妹妹都在奔跑、奔跑、奔跑。
哥哥與妹妹換鞋穿的時候,兄妹倆爭分奪秒奔跑的模樣讓人印象深刻,有點心酸笨拙又有點可愛。
妹妹每次都是撒開腿地拚命跑,從學校跑到與哥哥約定的地點,生怕耽誤了哥哥的上學時間,但經常遇到意外。
哥哥一換上球鞋,就立馬提著書包狂奔,但也多次因為妹妹的耽誤而導致上課遲到,被老師批評教訓。
妹妹因為耽誤哥哥時間而感到抱歉無措的樣子,哥哥因為老師批評而流下眼淚卻絕口不提妹妹的樣子,真的是又心酸又可愛。
兄妹倆之間的感情表現得十分真摯:我們會相互埋怨與責怪,可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這個奔跑代表著小孩子的天真可愛和小小心思,他們努力守護著這個不可以告訴大人的秘密。
當奔跑停下來,意味著掩護階段性的結束,小孩們鬆一口氣,啊,好險。
這是不是像極了我們小時候,為了掩蓋一些錯誤,拚命想盡辦法。那些錯誤在現在看來,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那個時候,就足以使我們的世界天崩地裂了。
後來,哥哥與妹妹發現丟的小皮鞋被一個小女孩穿著,兄妹倆一起奔跑著去上門討說法,兩個人神情嚴肅,氣勢洶洶。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去質問小夥伴時,也是這個表情,充滿著殺氣。
但是當看到小女孩凄苦的家境時,兄妹倆都停了下來,對視一眼,然後轉身慢慢往回走,兩人步伐緩慢,都若有所思。
哥哥妹妹非常的善良和懂事,儘管因為這雙丟的鞋子吃盡苦頭,但也不想再要回來。
這個奔跑代表著小孩子簡單分明的是非觀,他們覺得錯了就是錯了,沒有模稜兩可和複雜的考慮。
而他們純澈善良的心靈又讓他們停下來,然後決定放棄上門理論,如此懂事,真的好難得。
最後,哥哥決定參加馬拉松賽跑,而且給妹妹保證說一定得到季軍,因為季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
馬拉松比賽中,哥哥穿著他那雙破舊的球鞋,拚命地跑,咬著牙堅持,但幸運又不幸的是,哥哥最後得了冠軍。
周圍人歡呼不斷,可哥哥看著攝影師的鏡頭,委屈傷心地哭了。
他沒有得到季軍,卻得到了完全不想拿的冠軍,他一點都不開心,因為那意味著妹妹還是沒有鞋子穿。
這個奔跑代表著哥哥對妹妹深厚的感情,以及哥哥堅韌的毅力。
哥哥停下了,到達終點,可卻沒有得到他最想要的結果。
這就是生活啊,狀況百出,意外不斷,總是在失望和希望中來回交替。
哥哥回到家後,妹妹得知沒有鞋子,不高興地走開了。
哥哥脫下跑廢的球鞋,把腳放進水池裡,金色小魚在腳邊游來游去,哥哥愁苦地出著神······
電影到這裡就結束了,雖然正走在回家路上的爸爸給兄妹倆都買了鞋子,但電影的情緒停留在了哥哥和妹妹憂傷的心情里。
我覺得這樣的結局很好,它還原了生活的真實模樣,一會兒天邊下雨一會兒陽光閃耀,總是無常變化著的。
但是,我們終歸要好好地生活,努力地、積極地奔跑著,小鞋子也許會搞丟,可也許也會驚喜地再回來呀。
//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留意了一下生活中的「奔跑」。
我發現生活中的「奔跑」是獨屬於孩子的行為,他們在陽光泛濫的草地上追逐打鬧,大人們在後面亦步亦趨地跟著,小孩笑著喊著,大人靜默微笑觀看著。
如若一個成年人奔跑,他多半是有急事,不得已才做出這樣「有失風度」的動作,又或是為了釋放生活的壓力。可小孩不會,他們肆無忌憚,他們無所顧忌,他們開心就奔跑,不開心也奔跑。
漸漸成長為大人後,就不怎麼奔跑了,因為大人學會了內斂,學會了拘束,學會了看別人的眼光,再也無法隨心所欲。
Solomon9
2018.11.29
馬基·馬基迪的《小鞋子》以委婉柔和的方式體現了伊朗貧窮以及貧富分化的的問題。我覺得事實上導演真正想表達的是底層社會的美好善良,他們單純而又樸素的心靈以及細小的歡樂與憂愁。
孩子這一形象的設立很是打動人心。從故事的角度來說,失而不得的小鞋子是一個辛酸苦澀的故事,但影片從孩子的內心視察,小兄妹倆小悲歡似乎是呼喚同情與憐憫的觀看,但他們那份苦澀的柔情卻又拒絕任何俯瞰。
同時,這還是一個善良人的世界,影片中幾乎沒有窮兇惡極的人物形象出現,而更多的都是溫馨與理解。兄妹倆丟鞋後發現撿鞋的一家是盲人,生活比他們還貧苦,於是放棄了要鞋;妹妹鞋子掉入水中也會有善良的鄰居幫忙撈起;小女孩撿到妹妹丟的筆後儘管非常喜歡但是還是將這支筆物歸原主……這些片段都是善良而又溫馨的體現。除了房東,賣菜老闆,他們時常態度惡劣,畢竟影片中兄妹一家也經常拖欠房租和賒賬。
在影片的最後,男孩為給妹妹贏得一雙鞋結果沒有得到第一名反而拿了第三名,回到家男孩的心中絕望而又無力,他脫下那雙破爛不堪的鞋子將充滿血泡的腳泡進水池,此時輕快的音樂響起,小魚們在他的腳邊遊動,撫慰著男孩疲憊的身體和受傷的心靈。
而此時的父親早就為兄妹倆買了新鞋。我很喜歡這個結尾,雖然沒有確切的告訴我們,但是結尾會是我們可想而知的美好。導演不是直截了當的給了大結局,而是把這種美好留給我們自己去意會。同時這種留白結局我想也是電影雖結束但生活還繼續的象徵。
《小鞋子》:金子般的內心,蒙塵的現實
小小的孩子,他堅強,也柔弱。
一件小事,可能在很長時間內影響、改變著小孩子的生活。成人可能根本意識不到。
阿里丟掉了剛給妹妹修好的小鞋子,這是妹妹莎拉唯一的小鞋子。
阿里不敢告訴父母,或者有那麼一刻,他想要告訴爸爸,替妹妹買一雙小鞋子,可是面對貧寒的家境,他終究沒有說出口。
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裡,兄妹倆利用錯開的上學時間穿著同一雙小鞋子。為趕時間,他們必須在放學後快步跑回去。
在這奔跑過程中,有多少心慌意亂,有多少無奈,有多少想要擁有一雙小鞋子的迫切?
雖然阿里跑的很快,還是幾次誤了上學的時間,被教導主任抓住,勒令退學,阿里眼淚奪眶而出的那一瞬,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崩潰。
這一切的根源,僅僅是因為一雙小小的鞋子。
曾經有幾次,他似乎能夠得到一雙小鞋子。比如,跟父親一起到外面幹活,掙了一些錢,可是總是有著意外,他始終沒有機會得到一雙小鞋子。
阿里知道要舉行運動會,運動會的第二名會獎勵一雙球鞋,這是他夢寐以求的東西。
阿里求老師答應他去參加,阿里給自己定了目標,他要成為第二名,這樣他就會得到一雙球鞋,將它送給妹妹。
運動會上,阿里跑的很快,他努力保持著第二名。意外還是發生了,有人絆了他一下,他摔倒了,眼看取得名次都很困難。阿里忍痛狂奔,不顧一切的狂奔,最終,他贏了,他得了第一名。
可是,面對豐厚的獎勵,孩子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只想要第二名,只想要一雙小鞋子。
這是一部直至人心的電影,故事情節不複雜,但是感覺如此真實。我們的童年,是不是也曾有這樣無奈的時刻?我們現在,是不是也給一些小孩子製造了這樣無奈的時刻?
小小的孩子,你是否能夠察覺他內心的那些柔軟?
這部電影是馬基德·馬基迪執導的伊朗劇情電影,Amir Farrokh Hashemian,Bahare Seddiqi等主演。獲得第71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獎。
成長好像是人必經的潰爛,純粹和簡單彷彿被硬生生的擠出了門外。
於是我們才如此的懷念。
我已經記不清了,慾望什麼時候開始像個充足了氣的氣球一樣無限膨脹。
那個氣球是大獨裁者手中的玩物,漂在空中像捉摸不定的浮雲,落在地上砸成難填的慾望之壑。
那是一對貧窮兄妹,他們的大眼睛,乾淨的熠熠閃光;妹妹的笑,純潔的可以映照天堂。
這是一部乾淨,通透,純粹,樂觀,堅強,貧窮而又美好得一塌糊塗的電影。
9歲,這是一個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年紀,阿里本該是和電影中富人區的孩子一般,在藍天下盪著鞦韆,在有心儀玩具陪伴下度過自己的童年。
來自貧民窟的阿里沒有,他沒有擁有那些對他來說燦爛而遙遠的東西,家庭的拮据和病重的母親,都讓他過早的明白了生活的不易,也明白了愛與責任。
也讓我們看到了愛與責任。
由於阿里不小心遺失了妹妹的鞋子,也因為阿里只有一雙鞋,所以兄妹只能在一個隱蔽的地方換鞋,由於上課時間挨得太近。阿里為此常常遲到,被老師警告責罵,可是他從來沒有因為此事與妹妹薩拉爭執,他愛惜自己的妹妹,一個人背負了所有的壓力和痛苦。當主任以遲到過多為由要將他趕出學校,他也無法辯解,也不知道怎麼辯解,只是沉默著哭泣。因為這其中的辛酸曲折,他忽然不知道該怎麼說起。
阿里始終覺得對妹妹有所虧欠,成績優異的他得到了一支金色的自動鉛筆,從阿里對鉛筆小心翼翼的愛護便知他也十分喜歡這支鉛筆,他把鉛筆送給了妹妹薩拉,妹妹開心的笑了,阿里也開心的笑了,電影沒有直接煽情的語言,拙於語言表達的阿里只知道傻笑。眼裡卻寫滿了妹妹的愛護與溫暖,彷彿全世界的溫柔都在他的眼裡。這種我們常常會忽略的兄妹間的默契感情,在艱難的日子更顯得尤其珍貴,阿里愛他的妹妹,他只是希望妹妹能開心些,然後再開心些。
而奔跑,則成了全片的高潮,為了和妹妹的一個約定。借用網友的話說是——以愛的名義,奔跑。
奔跑著,鏡頭慢了下來,阿里的藍色運動服在風中一搖一擺,臉部的肌肉因為奔跑而顯得有些變形,而腳上的鞋子顯得破敗不堪。汗水順著臉頰無意識的滑落。空氣中只能聽見阿里急促的呼吸聲以及腳步落在地上「噠」「噠」「噠」的聲音。
快要沒有氣力時,一些往日的話語開始在他腦中交錯迴響「我沒有鞋怎麼上學?」「快點,薩拉,快點。」「我會為你贏得季軍,一定會的。
用盡所有氣力奔跑,只是想得到季軍的獎品,一雙球鞋。五千米對一個9歲的孩子來說就像馬拉松一樣,他從未受過任何訓練和指導最終卻贏得了冠軍。是平時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也是烙印在心裡的深層的愛與責任造就了他。
但是,當我看到阿里因為不小心跑了第一名而拿不到第三名的獎品——一雙給妹妹的小鞋子——而哭泣的時候,我的心都要碎了。
我真想跳進電影里抱抱他,告訴他,沒了那雙小鞋子,他和妹妹照樣會有個幸福的童年,地球照轉,哭過之後,照樣是新一天。
阿里的單純美好到讓人心疼。
當初的我們也曾如這般美好,我們也曾有過我們自己的「小鞋子」,即使在別人眼裡微不足道,但是那是我所有的慾望所有,所有的幸福所在。期待著能用自己的努力換回自己需要的東西。得不到縱然是百分之百的失落,得到了卻也伴著百分之百的喜悅。痛快、干洌。
而今天長大了的我們,一顆心掏不空又填不滿,想要的有那麼多,卻再也不會為得不到一雙童年的小鞋子而哭泣。
而影片最為人稱讚的,還有一點——不刻意,不做作,不煽情,甚至於不抒情。
影片平靜地講述了兩兄妹怎麼想勁一切辦法解決鞋子的問題。所有小孩子能想到的辦法他們都想到了,都嘗試了。導演沒有把他們表現得和兩個難民一樣地乞討觀眾的同情,從頭到尾,他們都在努力,觀眾只是無法停止關切之情,迫切地想知道他們的努力是否能夠成功,而不是在散場後哭著捐獻慈善款。
我們看到的是美好的人兒,在努力的生活著,不卑不亢,不卑微不驕縱,不搖尾乞憐,堂堂正正昂首挺胸的活著,裡面沒有一絲一毫廉價的同情。不刻意的煽情,不賺取無用的眼淚。在字裡行間你就能讀出堅硬的東西,那就是尊嚴。
它只是靜靜的記錄,偶爾會找一個好角度,在適當的時候用一個俯拍提醒我們,上帝的存在。
他在看,他讓生活燃燒,他讓生活熄滅,他給生活冰霜,他給生活陽光,他予生活以無常,他也在等一個意料之外的微笑。
影片的最後——阿里回到家裡,把滿是血泡的腳泡在水池裡。水裡的魚紛紛游過來,觸碰那一雙小腳。這是全片最為寧靜的時刻,所有觀眾在那一刻都能感受到相同的滋味,和小男孩分毫不差。沒有眼淚,沒有嘆息,只有一個安靜的下午,一池水,一群魚,和你自己。
曾經見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伊朗有那麼多經典的兒童電影」。
有一個回答讓人哭笑不得,因為伊朗只能拍兒童電影。
作為當今電影審查制度最嚴苛的國家之一,伊朗的確出現大量經典的兒童片。
比如說《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麻雀之歌》。
當國內觀眾最熟知的兒童片恐怕還是《小鞋子》。
作為電影類型,兒童片並不是一個成熟的電影類型,只是對影片主角以兒童為展現視角電影的簡稱。
所以豆瓣上顯示《小鞋子》的類型是劇情、家庭、兒童。
本人也傾向於認為《小鞋子》是劇情片。
《小鞋子》就是關於丟的故事:一個孩子鞋子丟了,倆孩子共穿一雙鞋。 為了完成共同穿一雙鞋的任務,兄妹倆跟羅拉快跑似的,上課期間,天天如此。 哥哥和爸爸空閑時給富有家庭打工,後來父親受傷,這斷送了阿里買鞋子的念想。學校有一次比賽,參賽第三名有雙鞋子。然而阿里不小心跑了個第一名。
故事情節很平淡,然而影片很動人。影片展現一種窮而不酸的浪漫。
有人評論,
影片中的兩個孩子,看起來全無表演的痕迹。哥哥是個總有些憂鬱神情的孩子,漆黑的眸子里除了天真靈動以外,好像還有一些小小的心思隱逸其間。妹妹是個可愛懂事的小女孩,美麗的大眼睛,快樂的時候會有極為純真可愛的笑容。孩子的世界也許是一生中最美好的,純真、善良、友愛、積極等在影片里通過丟掉一雙縫補好的鞋子為主線平實展現,帶給觀眾的沒有絲毫對兩小主人公的憐憫與同情,有的只是感動、讚揚和鼓勵。
《小鞋子》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實至名歸。推薦給大家觀看。
小孩子面對生活的不易時,亦有肩膀
平凡人,平凡事,因為有愛和責任,因為有努力和堅持,普通的生活也變得溫馨。
如果,你犯了錯?你會怎麼樣?不推脫地承擔,努力地解決?還是避而不談,花樣式地推脫?
責任好像總是對大人來說的,對小孩子,我們的標準總是寬容很多。然而,即使是大人,也經常習慣於給自己找借口,更別說沒得到過更多教化的孩子了。
一次犯錯,一次承擔阿里在去日常採購中,弄丟了妹妹的鞋子。這對於這貧困的家庭來說可不得了。爸爸辛苦工作日子過得緊巴巴,媽媽生病不能工作,有時還需要照顧一個尚在襁褓的孩子,妹妹可能能幫上什麼幫,反正這個家庭里,處處生活艱辛,要數著錢過日子才行。阿里和妹妹一人只有一雙鞋,學校規定上學是一定要穿鞋的,怎麼辦?
妹妹很生氣,要告訴爸媽。
阿里害怕爸媽的打,告訴妹妹自己可以解決。
阿里去找、和妹妹輪流穿自己的鞋子、去跑步要獲得季軍獎品——一雙鞋子。都失敗了。
孩童總是害怕自己被打,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候,因為小孩子沒有力量嘛,而且大人總是和孩子有代溝。生活的艱辛總是有辦法弄得大人們喜怒無常。
我們遇到事,也會像小阿里一樣,擔驚受怕,希望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即使沒有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有所得到不是嗎?
艱苦的環境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阿里的家庭環境很是艱苦。
匱乏的物質條件,父親喜歡抱怨和憤怒,母親總是一副可憐柔弱的樣子,沒有受到希望中的關心和愛護。
但是, 他可愛的妹妹是他的安慰。哥哥總是喜歡保護妹妹。一方面,他害怕被打;一方面,他也不想讓妹妹傷心,她對妹妹總是憐惜和愧疚。
老師賞的自動鉛筆,他送給了妹妹,即使不是因為彌補對妹妹的愧疚,對妹妹的愛也會給讓他把筆作為禮物。
阿里善良,也堅強,小小的肩膀亦有擔當。
平凡普通的生活也藏著溫馨哥哥和妹妹一個人只有一雙鞋,因為丟失了一雙鞋不敢告訴家長,害怕被打也是因為家裡沒錢再去買一雙,一雙鞋子兩人輪流換著穿著去上學,為了一雙鞋可以死命地奔跑……
生活中不只是美好,困難和艱苦很多,也很平常,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雖然沒有那麼拮据,但是我們也有類似的經歷。為了一件喜歡的衣服剋扣自己的生活,為了買自己喜歡的單反,可能要過幾個月節衣縮食的日子,為了假期可以有錢去浪,平時里不是學習就是工作……或許,你已成家,為了每月的房貸車貸,發了工資什麼都不敢做,為了賺些外快,一天的勞碌後還要去做滴滴司機……
但是,生活里也有美好。
家人的健康和快樂,愛的人的笑容,終於達到個小目標的欣喜,或者孩子又捧回一個獎狀……
沒有轟轟烈烈,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最後,哥哥沒有得到季軍,沒有獲得那雙鞋子。他獲得了第一名,沒有兌現給妹妹的承諾,他哭了。好像第一名對他是沒有用的,真正需要的才是珍貴的東西,不是嗎?
為了目標為了承諾,努力過,奔跑過,傷心過,可能結果還是不是那麼如意。這就是生活,哪能努力就能得到呢?
最後,電影的結尾,哥哥將磨破的雙腳放在水池裡,無論多麼痛苦和艱辛,都是自己扛,這就是生活。
生活里,努力不一定會成功,努力是一種常態,艱辛也是。不再習慣將辛苦放在別人面前,一切我們都能承受得住,這是生活,也是成長。
我們從懵懂恐懼,到信心滿滿要做一件大事,我們努力,我們奔跑,可能,成功了,也可能沒有,但是,生活總是平平淡淡的,無論如何,都要回到平淡。
可喜的是,雖然哥哥沒有給妹妹贏得一雙小鞋子,還跑懶了自己的鞋子。但是,爸爸已經給他們兄妹兩都買了新的小鞋子。
這就是平凡生活中的感動和快樂。
撰文/肆意流 | 喜歡,關注頭條號"肆意流"
昨天的課上,老師給我們放了這部以親情為題材的電影《小鞋子》,然後老師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
親情的本質是什麼?(老師給的答案:責任)
圍繞這個問題,我的總體觀影感受是:親情的本質就是無條件地對她(他)好。我不想用「責任」兩個字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因為責任意味著「我應該……」,這貌似是一種客觀的要求,而不是主觀的意願。但事實上,當我們看見自己的親人遇到麻煩時,我們首先會想到「我該做什麼」,而不是「我應該去幫助她(他)」,我們顧不上去想其他的任何東西,而是出於本能地用行動來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愛。
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經不起推敲,荀子曾曰:「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意思是人本性就是趨利避害,之所以懂禮教、有道德,都是後天教化的結果。看《小鞋子》,只感慨是怎樣善良的父母、是在怎樣樸實的大人身邊成長,才能這樣單純而美好。
任何一個階級的家庭都能養出優秀、正直、可愛的孩子,小人物的刻畫不僅用來反映大時代背景的變遷或者怎樣宏大的議題,更多可以傳達出一種最純真的善良與美好。
《小鞋子》太像一個童話了,讓你我這些大人的心,為之顫動。
構成一個溫暖小家的必要條件,善良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就足夠。
推薦閱讀:
※多數健身女神和她相比,都要黯然失色,百萬粉絲人氣接近一線女星
※慶祝米奇90歲 衣食娛樂通出籠 各路商家齊歡慶
※網紅毆打孕婦目擊者,遭眾人怒懟
※【獨家揭秘】中國婚慶公司掙錢方法分析
※少年歸來滿身風霜 馬天宇《涼生》眉眼間皆是那個書中少年